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后感1000字
我們那里沒有姓長的;她生得黃胖而矮,“長”也不是形容詞。又不是她的名字,記得她自己說過,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卻了,總之不是長姑娘;也終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記得她也曾告訴過我這個名稱的來歷: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后來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來補她的缺,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再改口,于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
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風(fēng)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guān)系。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liuxue86.com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jīng)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長媽媽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
母親聽到我多回訴苦之后,曾經(jīng)這樣地問過她。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但到夜里,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我想,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jié),自然要數(shù)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jìn)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后感1000字(篇2)
記憶深處,仍記得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屢次提到的他的保姆—阿長,那個讓魯迅先生又愛又恨的,沒什么文化卻又善良、樸實、可愛的勞動婦女。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同時也是倡導(dǎo)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qū)。他的作品無不深切地關(guān)注著被封建禮教壓迫在社會底層的婦女,更有描寫中國傳統(tǒng)女性悲劇命運的三部曲【明天】、【祝福】、【離婚】,刻畫出一個個鮮活的勞動婦女形象—單四嫂、祥林嫂、愛姑······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便是阿長。
阿長是一個普通的生活在封建舊時期的長工,然而卻在我內(nèi)心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那個總是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兒的阿長;那liuxue86.com個滿是麻煩禮節(jié),且又迷信得阿長;那個心胸開闊,花掉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歷經(jīng)困難,只為讓小主人得到渴望已久的【山海經(jīng)】的長媽媽。
然而這樣一個阿長,長媽媽,卻是一個沒有自由,沒有民主,更沒有平等的,受封建禮教所殘害的可憐人兒。最終和那些同樣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千千萬萬的勞動婦女一樣,都成為封建禮教,以及那個時代的犧牲品,他們最后的結(jié)局只能用悲慘來形容······
從原始社會,到母系氏族社會,再到父系氏族社會,及至封建的父權(quán)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經(jīng)歷了從女性至上,男女平等,以及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屬品的變化。在封建制度之下,她們毫無獨立地位可言,沒有作為一個人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不具備獨立的人格。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她們的存在是從屬與丈夫,一生不具有自己的獨立性。
然而,或許正是因為中國女性所遭受的坎坷太多,背負(fù)著封建禮教和歷史傳統(tǒng)的沉重包袱太久,中國婦女在面對各種不順,各種悲慘命運時,更加的冷靜,堅強(qiáng),她們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忍耐和毅力,不屈和奮斗,往往是同情況下的男性無法比擬的。他們是東方以及世界女性中最偉大的,更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尊重和贊美的。
我們應(yīng)尊重和贊美身邊的女性,不管她們年輕與否,美麗與否,不管她們是貧困還是富有,不管她們身上是否有像阿長那樣的缺點,我們都應(yīng)去尊重她們,寄以她們最誠摯的祝福。
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后感1000字(篇3)
一張嚴(yán)肅、不茍言笑的臉上配著一副黑框眼鏡,頭發(fā)如鋼絲般直豎著,穿著傳統(tǒng)的對襟衫,凡是見了他的人,都要畢恭畢敬的叫一聲“先生”,這個人是誰?凡是讀過他作品的人都會脫口而出:魯迅。殊不知,這位嚴(yán)肅的先生也曾經(jīng)是一個小男孩,也有多姿多彩的童年。這本書像一幅緩緩展開的綺麗畫卷,帶我們?nèi)ヮI(lǐng)略、品味大文豪魯迅的童年時光。
本書記載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令我印象深刻,阿長是魯迅的保姆,秉承著一堆令人厭惡的規(guī)矩:正月初一,早上醒來的第一句話就得說“阿媽,恭喜恭喜。“不允許說別的話,說過以后,還要吃一點福橘。”在魯迅看來,簡直就是“繁瑣之至“。可是阿長也是處于對魯迅的愛。魯迅一直渴望帶圖的《山海經(jīng)》,阿長在告假回家的時候買到了,也許那聲“哥兒,有畫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和書中那“人面獸、九頭蛇“的畫像會深深地留在魯迅心中。
長媽媽,一位可敬的長輩,她有些像現(xiàn)在的一些家長,雖然有些嚴(yán)格,有好多規(guī)矩,但是她那張絮絮叨叨的嘴下是一片好心,而且她看起來一直在教訓(xùn)你,其實也在默默關(guān)心你。魯迅的長媽媽給他買了山海經(jīng),而你的媽媽可能會在兇你之后深深自責(zé)。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雖然沒那么夸張,但也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篇《五猖會》,講了魯迅小時候十分盼望看五猖會,里面有人扮成水滸傳里的人物,有人扮成用一只腳走路的鬼王,還有會勾魂的鬼無常,更有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牛頭馬面,魯迅和伙伴們都很向往這熱鬧非凡,鑼鼓喧天的迎神賽會。不料最終被父親拉去背書,錯過了期待已久的五猖會。
魯迅在五猖會開始前就滿懷期待,甚至浮想聯(lián)翩。可是最后一個晴天霹靂讓夢想像泡泡一樣破滅,這個故事時在讓人忍俊不禁。可是仔細(xì)想想,在生活中,我們也有好多類似的情況,比如想和朋友一起玩,期盼了好久卻被一句“快寫作業(yè)“給牽住了腳步,是啊,多么貼近生活。其實作家離我們并不是遙不可及,多留意觀察,隨筆寫下有意思的事情都很簡單,只是平時也要多多積累。
讀了《朝花夕拾》,我發(fā)現(xiàn)魯迅的筆風(fēng)竟然并不統(tǒng)一。原來他不總是犀利地批判社會,《朝花夕拾》他寫出了自己一去不復(fù)返的童年時光,大家分享了童年的喜怒哀樂。魯迅先生好像變成了一個小男孩,正眉飛色舞地針對童年侃侃而談。是啊,生活的包袱、工作的壓力,魯迅多久沒有笑過了。只好通過寶貴的回憶,懷念童年的點點滴滴。就像《城南往事》里英子說的:“我默默地想,慢慢的寫,感覺自己又看到了駱駝隊,又回到了童年”。也許,魯迅先生也想通過回憶童年,卸下身上沉重的“壓力包袱“吧。
如果人的一生是一天,那么童年就是充滿朝氣的黎明;如果人的一生是一年,那么童年就是萬物生長的春天。再有幾年,我將邁出童年的門檻,走進(jìn)青年的殿堂。珍惜這寶貴的童年時光吧,它如果撒腿跑了,就一去不復(fù)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