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讀后感
-----題記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了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
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于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先后出現了殖民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都有著早期大國的相同的特點,靠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充實國力兵力,然而資源是有限的,國家和人民的消費消耗是無限的,沒辦法發展本國經濟的特色,終于在無限的消費中保持不住強國的地位。這讓我們明白了靠掠奪只能是暫時的強大,最關鍵的是要能發展自己國家特色的經濟,才能站穩世界強國。
在這本書中,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還是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為海洋霸主,或是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而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大的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銀行信用體系的國家。正是這種經濟體制的創新,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經濟,也使面積這么小的國家脫穎成為當時世界性強國。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使其成為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強占先機,才能立于強國之列。但是,當世界上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崛起時,當時的清政府卻依舊落后。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這些,我想我不說同學們也知道為什么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后。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于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
這本書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歷史的光環像一陣風,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可能永遠沐浴著某一片土地。近現代以來,大國的興衰,此起彼伏,洶涌澎湃,演繹著一曲曲驚心動魄的歷史滄桑之歌。從大國的興衰之中,我們可以品悟、借鑒到許多知識、經驗,用以興盛我們偉大的祖國,使我們的國家能夠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歷史之風陸續吹遍了西歐一些國家,讓它們在歷史的舞臺上叱咤風云;而處在清末的東方之國,卻將這股風拒之于窗外,最終被無情的歷史之鞭抽打的遍體鱗傷,一邊呻吟,一邊在時代的后頭慢慢地踱動。
而這種拒人于門外的行動,正是于人們的極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給自足、狂傲自大、小農意識等思想,深刻地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使他們在落后與先進的泥淖中苦苦掙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這些守舊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們閉關自守、以土地為中心的非商品意識,從而遏制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牽制了政治體制的變革與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時代的后頭。
大國的崛起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歷程,然而每一個國家的崛起與衰弱,都有著相似的情況。其中,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國家的興盛,思想文化上必須有一個突破,一個較前面歷史的新的突破。而無論這種突破是徹底的,還是不徹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為基礎的,還是承接未來的,都可以從思想層面上為一個國家的變革墊下厚實的基礎。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后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于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征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并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后,尋求擺脫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大國崛起》真實地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善于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
對于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是怎樣成為17世紀的王者?
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斗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里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并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于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雖然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成為富強的國家的道路,清朝的統治者的“閉關鎖國”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圖依靠戰爭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證明結果事與愿違。德國的興衰是最好的例證。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雖說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么值得贊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從這9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為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那9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于學習和借鑒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些大國曾有過的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許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則是我們要嚴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銳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并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喜人的成績。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為國家是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并非是說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懷著強大祖國的想去為祖國的發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個性。我認為,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為人的個性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國崛起》既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有所啟示,也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大國崛起》讀后感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