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中學生讀后感500字
——題記
聽著《命運交響曲》,我讀完了《名人傳——貝多芬傳》。合上書,閉了眼,貝多芬那不屈于命運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令人不得肅然起敬。
貝多芬——上帝造人的失誤。當他一步步向上攀登,揮灑汗水而成功近在眼前時,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雙耳失聰。可想而知,對于一個視音樂為生命的人,這是一個何等大的打擊!一瞬間,世間萬物一切美妙的音律都離他而去了,他每天都活在絕望、痛苦與無奈之中。然而,他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開始抗爭,開始重新攀登。就在這時,《第三交響曲》、《悲傷交響曲》在世人面前誕生了,伴隨著貝多芬不屈的信念誕生了。
貝多芬就是在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去磨練出來的。他的童年可謂悲慘,他的命運可謂坎坷。內心的孤獨,生命的苦楚,這些都成為創作的來源,不是嗎?在生命中掙扎,在痛苦中創作,譜寫著他那非同凡人的命運。貝多芬這一生有多少人能牢記著,讓人銘記于心的是那流傳于世的樂章。或許當世人聽到這宏偉的樂章,會記起做曲人坎坷的一生。
是啊,沒有風雨雷電的彩虹,不是美麗的彩虹;沒有挫折的人生,不是精彩、美好的人生。
“擁有了書籍,就擁有了知識;擁有了知識,就擁有了智慧;
擁有了智慧,就擁有了力量。這樣的人就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名人傳》這本書就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里面的人物、故事。
貝多芬大家都認識,一位偉大的音樂作曲家。他在返回巴黎后,寫下了一本小冊子——《貝多芬傳》,而且它絕非視為藝術而寫。在《貝多芬傳》中的故事有:艱難的成長、前往維也納、初露頭角、耳疾的折磨……等故事。貝多芬贈予我們的是一種奮斗的勇氣,一種拼搏的快樂,一種親切的與天地共醉的激情。他的故事讀完后,我覺得他始終有著一股永恒的威力。
第二位名人是一位偉大人物——米開朗琪羅。在他的故事中,我看到這樣一句話:“請不要把我叫做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從來就不是一個雕塑家,或者畫家。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我將永遠保留家族的光榮。”這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米開朗琪羅的好品質。
托爾斯泰是個令人懷念的名人,因為在幾百年前,他在大地上閃耀著光芒。看完他的故事,我知道了在十九世紀末是陰霾的黃昏,他是一顆星,從他吸引人的目光中,青少年的心靈得到了安慰。真是太偉大了!
這三位名人的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真:名人也是需要經過波折,磨練的。才能釋放出自己對藝術與音樂的追求與熱愛之情。
社會生活在無情地、緩緩地流逝。這個世界所追尋的,不是信仰和精神力量,而是營利和發財。英雄人物能變革日趨頹靡的世風嗎?是的,羅曼羅蘭筆下的名人,他們堅持正義和真,以造福人類為己任,他們鋼鐵般的意志,也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
《名人傳》里的第一個人物——貝多芬,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是大師中的大師!他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卻屢遭失敗。后來,他不幸耳聾了,這對于一個音樂者來說無非是心靈上的摧殘,但他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而是更頑強地投入音樂里。寫出了震撼人心的樂章,并且保留著自己不屈不撓的高昂斗爭精神。“一心向善,愛自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
就只說貝多芬吧,無論是身體上的痛苦或是成功的喜悅,都不能阻止他前進。我們也應該如此。我們應該為真和正義堅持信念,什么困難都不要怕,哪怕是上天賜給了不完的身軀給我們,我們也應該珍惜眼前的萬物,努力學習,給未來創造一片屬于正義和光明的世界,那樣才配做一個堂堂正正,不怕困難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習貝多芬,學習米開朗琪羅,學習托爾斯泰。讀完了《名人傳》我真正的意識到了以前社會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尷尬,這三位名人就像明鏡般照亮了這個社會的腐爛。《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名人傳》這一部神奇的書,我真是對它贊嘆不已。難怪傅雷說過:“你只要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生命的烈火就會撲面而來。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他們的故事感動了我,他們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感動了我。
《名人傳》里的貝多芬于他出身貧寒所以很小就輟學在家,他的一生很坎坷不平但他沒有放棄勇敢的同命運做斗爭,雖然他的一生很孤獨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卻在這看似痛苦的中創作了一首又一首經典名曲,這些經典名曲是在他耳聾的情況下完成的。
這些都是他不懈努力完成的,他戰勝了疾病,戰勝了痛苦,戰勝了聽眾的平庸,戰勝了困難與障礙,戰勝了命運,登上了生命的頂峰。
又比如說故事里的托爾斯泰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聰明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雖然獲得成功但他并不滿足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愿享受生活,不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有些作為來體現自己的生活價值,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主義的蔑視。
作者通過這本書中的名人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敢于同命運做斗爭,只要不屈服總有一天也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大多產生在奮斗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傳》創作于二十世紀前期,為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全書緊緊把握住了三位藝術家: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精神主線,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歷程,寫出了他們高尚偉大的情懷。
英雄,也是人,并非神,他們也有弱點和謬誤。米開朗琪羅,優柔寡斷、軟弱多疑、屈于強權、做事常常有始無終;托爾斯泰的高尚人格是眾所周知的,但落后的俄國鄉村生活,妨礙了他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他對現代科學一無所知,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于衷,把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貝多芬的音樂驚愕、反感……貝多芬擁有著完美人格,但他卻一生被貧窮和疾病困擾著。
可他們,的確是真的英雄。他們有著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有著對真的渴望。最令我欣賞的就是貝多芬,他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個家庭的生活重擔,二十五歲時,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的他,雙耳失聰了,而他的感情生活也一直充滿著坎坷。他的天才征服了世界,可他嘔心瀝血的作品,常常拿不到報酬。全世界都在演奏他的作品,他卻為了出版作品欠了一大堆債。他痛苦,卻不趨炎附勢、應和潮流;他孤獨,卻深深地愛著人類;生性快樂的他從未享受過快樂,卻寫下《歡樂頌》,創造歡樂奉獻給世界。他這種不屈于命運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生活是廣闊的,但并非處處開滿鮮花,每個人都可能走上布滿荊棘的崎嶇小路。只有經歷了磨難,才能登上人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