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感悟
《傲慢與偏見》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還是一部世態小說,朋友們喜歡看這本書嗎?又有哪些感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感悟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很好的小說,但最初接觸它而是根據它改編的同名電影《傲慢與偏見》,可能因為看電影的原因讓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一個想象的反差,電影中的達西并不是多么英俊瀟灑,但書中的描寫是那樣的完美,但好多的故事情節還是比較符合原著的。
我喜歡書中的伊麗莎白,她雖然沒有姐姐那么美麗有氣質,但她讀過很多的書,這讓她在精神氣質上勝人一籌,并且這也使她更加性的看待事物,具有較好的分辨能力,擁有一般人沒有的靈性。她活潑卻又不失文靜,智不失感性,她感情豐富,有自己的感情原則,不盲目追求愛情帶來的新鮮感,對感情較為有主見。
最初,在盛裝的舞會上,達西始終是一副冰冷的樣子,當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時,他的冷淡顯得那么的不入流,人們都認為他是不合群的人。在伊麗莎白的眼中,她覺得他充滿了傲慢,對誰都愛答不,因為他是大城市來的,他擁有著豐厚的家產,這在那群鄉下人的眼中是一個很好的擇婿對象,各家都在努力讓自己的女兒能有更多的機會與他交談,即使他看起來是如此的冷漠無情。但是,伊麗莎白她不,她不刻意逢迎,也不避諱什么冒犯的話,她只是想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那是沒有人可以禁止的。
看似矛盾的兩個人,看似冷淡的一個人,看似不屈服的一個人,卻在兩人之間產生了愛的火花,那不是像鄰居女兒為了嫁出去而盲目結婚的愛情,也不是像妹妹處于懵懂的時期的激情愛情,那是兩顆心在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折磨,選擇與痛苦的愛情,他們追求的并不僅僅是那兩情相悅的喜悅,在他們的內心里都在深深被對方折服,這是一種超越了一般愛情的愛情。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這是命運的安排,也是他們自己的努力。
傲慢與偏見的存在可能會拉開人們之間的距離,使心與心逐漸遠離,但是那并不是永遠的,要相信時間,時間會解決一切,它會讓人忘記一段過去,忘記痛苦,它也會讓人在逐漸的磨合中消融冰川,解開塵封的心靈。
雖然,像達西和伊麗莎白這樣的愛情只能是可遇不可求,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至少要多多的充實自己,使頭腦清晰,性,智,在智中能夠感性的對待愛情,不做只有軀殼而沒有實質的人,那樣愛情會得到更過心靈與情感上的結合,也許走的會更長久。
此前看過書的簡介,經過細讀后更是別有一翻滋味。男主角具備了高富帥,女主角自然就得是一個有內含的灰姑娘。雖少了些人情事故,但也從書中不同性格的人物中看到了不同角度的愛情觀,從而讓人深思。
兩個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對彼此的態度上都或多或少的有過傲慢與偏見。在伊麗莎白眼中,達西是傲慢的,因為他不屑與像她這樣無錢無勢的人說話,更瞧不起一心想把五個女兒都嫁給有錢人的媽媽,還有兩個愛慕虛榮的妹妹更是讓達西懶得睬。所以伊麗莎白一家人都討厭他。而愛情這東西從無到有也是一種另樣的奇跡。達西對伊麗莎白從不屑到愛慕也許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吧。旁觀者清,我想就是因為她在達西眼里是個另類吧。她不像周圍其它女孩那樣圍著他說好話,也不會故意擺弄身姿來吸引他的注意,所以在上流社會待久了的他才會注意她,對她好奇,才想要了解她,因為與眾不同愛上了她。這現在已是太多偶像劇里用過的橋段了。好吧,我們回到故事。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受到拒絕而深受打擊。于是他給她寫了封長信。伊麗莎白應該是從這封信開始對達西放下了偏見。信中解釋了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而后的幾次會面后,兩個人便冰釋前嫌,相互產生了愛慕。當然偶像劇嘛,怎么會讓男女主角一帆風順呢!伊麗莎白的妹妹少不懂事,跟一個及不靠譜的人私奔了。而這個人當初還向伊麗莎白示過好,并且說過達西先生們的壞話,當然誤會早在那封信里解釋過了。于是伊麗莎白告別了達西回家幫助家里解決這個讓人羞恥的事。哪怕和家里人一起分擔一下憂愁也是一種精神安慰吧。
事情是伊麗莎白的姨夫幫忙解決的。當然這需要很多的錢,因為那個及其不著吊的人欠了很多賭債。而那個不爭氣的妹妹卻被愛情充昏了頭腦。一味的沉浸在這注定不會幸福的美夢中。結局還算是令人滿意吧。后來伊麗莎白得知,是達西暗地里幫忙,為那個人還清了賭債,還答應每年都會給他一些錢做為家境補貼,還給他找了個不錯的職位。好了,寫到這大家也都知道已到了偶像劇的尾聲了。就像所有的偶像劇結局都是圓滿的一樣,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哦對了,寫到最后忘了介紹伊麗莎白的姐姐了,她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把所有事情,所有人都想的那么美好,從來不說別人的壞話,因為所有人在她眼里都是好人,書中她和達西的好朋友相愛,也成為一段美好的佳話。還有一個妹妹也很有意思,也許是書看多了,總想把所有事情都出個道來。另一個妹妹年少時也有過不懂事,但是后來在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影響下也變得落落大方,后來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說中每個人物都描寫的很鮮明,閱讀的同時也時常與現在的生活和人物進行對比。此時此刻不禁想起了一句話“性格決定了命運”……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品。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十八世紀在英國發生的四門婚姻。最主要的就是發生在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與男主角費茨威廉達西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是個勇于追求愛情、漂亮聰明、堅強可愛的中產階級女子。故事以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尊敬,再到愛慕為線索,也穿插了在幾個發生在她身邊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女人生活與愛情的想和期望。
傲慢與偏見,在書中是男女主角愛情上的障礙,在現實社會中也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更是在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事物上的絆腳石。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靈上的陷阱。要想在一生中成就一番事業,無論是知識、愛情還是事業,都需要同自己心靈的種種淺浮的陷阱或陰影做斗爭,經過各種誤解和長時間的反復的認識過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作者認為,戀愛婚姻既然是關系到終身幸福的大事,那就一定要嚴肅謹慎,切不可讓表面現象蒙住了眼睛。伊麗莎白因為受到達西的怠慢,便對他產生了偏見,而當“風度翩翩”的威克姆向她獻殷勤時,她便對他產生了好感,直至聽信他的無恥讕言,進一步加深了她對達西的偏見和憎惡,后來她自責地說,她所以會做出這種蠢事,完全是虛榮心在作怪。讓我們知道:“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傲慢與偏見,是我們很常見的弱點和毛病。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因而容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注解,進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一個人所給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響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會改變,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觀一點的論點,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就是因為了解才有所改變。生活需要了解和溝通,只有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給一個人下定論。
命運是奇妙的,你永遠不知道生活中將要發生什么,生活就是生活,你想這樣,可它偏偏是那樣。人的手掌太小了,握不住它驚喜和傷害,只是聽它傾盆而來。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勇氣絕不是沖動,而是追夢者對未來對想的一種執著。也許你曾有過這種感覺:偌大的世界你孤單地前行,丟棄了合乎自己的想而顯得空空蕩蕩,你以為自己還要寂寞地站很久,以為就算丟棄了個世界也依然可以安穩地生存。這時,想想達西,想想他的勇氣,也許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傲慢與偏見》無疑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書中主要圍繞伊麗莎白與達西、吉英與彬格萊的愛情故事展開,為讀者展現了十八世紀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生活和迷人的田園景色。班納特夫婦有趣的對話讓人物形象更鮮明,盧卡斯結婚的風波讓讀者的心情跌宕起伏,但最吸引讀者的還是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故事。
伊麗莎白作為大戶人家的二女兒,雖然長相比不上姐姐吉英,受父母寵愛程度不及妹妹麗迪雅,但是她聰明、活潑、直率,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我本以為這樣的女人在愛情路上自然是順風順水的。但作者簡·奧斯丁恰恰和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舞會上。達西的種種言行讓伊麗莎白認為他是一個傲慢無禮、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的家伙。接下來,年輕英俊軍官韋翰向伊麗莎白獻殷勤,并控訴達西對自己犯下的罪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越來越深,導致達西對伊麗莎白的第一次求婚慘遭失敗。
故事恰好就在這里發生了轉折,求婚的失敗、對伊麗莎白的思念讓達西開始檢討自己:示愛時也不忘提醒對方的門第低微,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為人傲慢,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凌駕于他人之上。后來,在知道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雅準備和韋翰私奔時,他主動幫忙;做了好事卻沒有打算在伊麗莎白面前邀功;用一封寫滿真情實意的信再一次向伊麗莎白傾訴自己的愛意。當然,這些改變讓他最終抱得美人歸。
在門第和財產的基礎上,美好的婚姻要兩情相悅、互相欣賞是作者推崇的婚姻觀。而我認為,唯有真誠得人心。
達西之所以能贏得伊麗莎白的芳心,是因為他付出了真心,用自己的行動化解了二人之前的誤會。明明被韋翰惡意中傷,他還能不計前嫌地幫助麗迪雅和韋翰結婚,維護伊麗莎白一家人的名聲。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達西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他心胸寬廣,能智地處各種事情。反觀伊麗莎白,她發現妹妹可能要與韋翰私奔,只能求助嘉丁納舅舅,想象事情的惡劣影響,完全想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得知達西已經幫忙解決麗迪雅的事情時,書中是這樣描寫她的心情“伊麗莎白讀了這封信,真是百感交集。她這種心情,叫人家弄不明白她究竟是高興多于苦痛,還是苦痛多于高興。”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印象沒有之前那么糟糕了,她想到他在背后默默做了那么多,想到這些都是因為自己,心情復雜卻又不得對達西多了幾份感激之情。
他們兩個人的關系不再像之前那樣對立,互相看不上對方了。達西的傲慢自大變成了成熟體貼,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自然就消失了。即使擁有萬貫家財如達西,在愛情面前也要拿出真誠,更何況蕓蕓眾生的我們呢?
有些人即使沒有存心做壞事,可事實上事情仍會做錯,引起不幸的后果。凡是粗心大意,看不出別人的好心好意,而且缺乏果斷的人,都一樣能害人。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書中主人公伊麗莎白和達西那富有喜劇和浪漫的愛情故事令人向往。伊麗莎白自聽聞達西為人傲慢,目中無人。所以初次見面時就對他抱有偏見,認為他因財富和地位而看不起人,從而對他所處的階層也不屑一顧。
但隨著故事的發展,達西干預她姐姐的戀情和維護維克漢姆的謊言,使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成見越來越深。而達西則相反,在初始時確實因為他特有的傲慢,將伊麗莎白看做毫無優點的鄉下人,但通過與伊麗莎白接觸,卻逐漸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更因伊麗莎白拒絕了他的表白而認識到自己傲慢的不妥,從而改變了與人相處的態度。這種改變,讓伊莉莎白看到了他表象下的優點。進而兩人的關系逐漸緩和,冰釋前嫌,成為眷侶。
第一次拜讀這本名著時,對于兩人的關系轉折而心潮起伏,現在的解卻愈加深刻,因為這本書不僅描繪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其中體現出的為人處事觀念和態度也特別值得借鑒。
在與他人交往中,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向他人展示真實的自己,同時不因財富的多少與社會地位的高低而判斷一個人的品質是否值得交往,從而錯失真正的朋友。
在判定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時不能單憑他人對此人的評價,也不能因一時的接觸就為此人妄下定義。對一個人的了解與評價應是從各方面得來的,而不是僅憑他人的判定。因為那樣往往容易使自己也帶有主觀偏見的色彩,不利于與他人的交往。
在工作與生活中,應多關注他人的優點,以平易近人的態度與人相處,才能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