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閑下來去看了看這本著作。驚訝的發現才255余頁,居然不是冗長的故事,倒是讓我更能靜心讀下去。
不過一個下午便看完了整本書,大概不同階級的人看這本書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阿葉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揮霍享樂之后帶來的精神上的虛無。而我們,大多是平凡眾生,為生活焦慮,幾乎沒有閑暇的時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義。
對于前半部分的阿葉,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覺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識人間疾苦,煩惱著不知所謂的事情。越往后看,逐漸理解,我們沒有辦法拿自身的經歷去評價別人的苦痛。為生活也好,為身體也好,為與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沒有一種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對于當事人來說,每一種都能讓他生出放棄生命的想法來。
看完全書,我感覺到的阿葉至少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子,然后他不過活了二十七載。精神上與這現實世界的格格不入,讓他少年白頭,用煙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經為這種人生感到悲痛,他們實實在在應該是自由的大師,卻被污濁冰冷的現實桎梏,變為水溝里的臭石頭,眼看著自己污濁。這種痛苦,比死亡來的可怕。
又想到現在幾乎是個精神世界覺醒的時代,無數人在重復著這種痛苦。為社會感到悲哀。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一周的時間,讀完太宰治的這本書。
很多人說這是一本閱讀體驗不太好的書,很多人說這是一本充滿抑郁的書。
但我卻從中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而直到讀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義。
先說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還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為了別人活著,不管是小時候為了博得父親一笑,把想要的禮物從書換成獅子舞面具,還是長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后那種完全沒有自我活著的狀態。所謂我很抱歉,是自己像這個世界妥協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種對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后的內容,作者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論證這件事人是應該活出自己還是成為別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說,作者對這個世間充滿了絕望,但這句話應該還有下句:同時也充滿了希望。
只不過,那種留于文字表面的絕望太過濃重掩蓋了在深處沉寂的希望。
當你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就是在寫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種種表現,比如那個出名以后墮落的畫家,比如最后這個故事的父親。沒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還想悠然的活著,勢必要對自己做一些改變,一天天一點點。
最終,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歡卻唯獨被自己討厭的人。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無論被家人們怎樣訓斥,我都不曾頂過一次嘴。他們的一兩句訓斥,于我而言,如同晴天霹靂般強烈,簡直令我發瘋。別說頂嘴了,我甚至認定這些責備正是萬世一系的人類的所謂“真理”,而自己則毫無踐行此真理的能力,因此恐怕自己已經無法與人類共處了。所以我連與人爭執和自我辯解的能力都不具備,若是別人說我什么,我就覺得對方說得對極了,都是自己做錯了,總是默默地承受著對方的攻擊,內心感到極度的恐怖。
當然,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備與訓斥時,會覺得愉快,但我從生氣的人們臉上看到了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遇到機會,就會像那些溫順的臥在草原上睡覺的牛,突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肚子上的牛虻一樣兇狠。突然看到人類在生氣時暴露出來的這種丑惡本性,我總是感到毛骨悚然般的戰栗,一想到這種本性或許是人類賴以生存下去的一種資格,便對自己幾近絕望。
我對人類總是感到恐懼,終日戰戰兢兢,對于作為人類一員的自己的言行沒有絲毫自信,于是我將自己獨有的煩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竭力將這一憂郁和敏感隱蔽起來,一味裝出天真無邪的樂天個性,使自己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滑稽的異類。
無論做什么都行,只要能讓他們發笑,這樣一來,即使我處于他們所說的那種“生活”之外,也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了。總而言之,自己決不能礙他們的眼。我是“無”、是“風”、是“空”,這樣的念頭日甚一日,我用滑稽的表演來逗家人發笑,就連比家人更費解、更可怕的男傭和女傭們,我也不遺余力地逗他們開心。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今天終于把這部名篇粗略地讀完了,對于某些心理活動的刻畫打心底有了許多感觸,雖然引發了自己一些負面情緒,但不得不佩服筆者對人性悲劇本身的刻畫功力。,《人間失格》描述了一個孤獨無助的靈魂,置身于人世間,看似無異于他人一樣生存著,但始終無法理解人類的生活,恐懼人類,卻又無力反抗,只能逆來順受討好人類,身在人類當中,靈魂卻彷徨在人世之外,被人世間的風刮得千瘡百孔,這個人就是主角大庭葉藏,葉藏是一個對人類充滿恐懼,只能戴上面具扮演丑角來和人類相處,直到死都無法理解人類的這樣一個人。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我讀這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人間失格》是我讀過的書當中比較特殊的一本,本書一直被認為是作者的自傳體小說,和作者的生平高度一-致,作者太宰治寫完這本書之后沒多久,第五次自殺,成功辭世,對他來說,這大概是最好的解脫。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說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痹自.我,自殺,輾轉于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這是葉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選擇。與他相比,我還是更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即便生活有著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選擇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間失格,讀過便相當于一-次心靈的洗禮,洗禮過后,依然要重復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并告誡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把每個明天當做世界末日,從現在起邁出第一步。
初次聽聞這本書,是在與朋友的一次閑聊之中,隨后對這本書產生了濃濃的興趣,便去圖書館借來了這本書,抱著極大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書不厚,若投入,三小時足矣!細細品味……
我喜歡這本書的名字,人間失格,自暴自棄的代言詞(失去了為人的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又是無盡的悲哀。《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絕筆之作,也是我一讀再讀,感慨無限的佳作。作者用平淡的口吻,纖細的語言,敘事著絕望的故事,在書中能看見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為人,每個人的影子。
這是一部殘酷而美麗,永恒而至上的青春文學。它確實讓人感受至深,直逼靈魂,令人無法逃脫。
這是太宰治靈魂深處無助的生命絕唱,同時也是村上春樹絕望凄美的靈感源泉。可能有人覺得這只是幾些小故事的組合,也覺得書中描述的只是一個懶人如何混跡社會,可我覺得不僅僅是這些,否則,又怎么會有如此多的人評價欣賞呢。它值得我們一看,人們的絕望往往不是因為生活本身的絕望 ,即使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荒謬,也要遵循生活本身的規則去努力的生活,這才是生活。
《人間失格》里有這樣一句話,我的世界里本是陽光明媚,溫暖四季,你來時,狂風暴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帶走四季,我久病難醫。人生來,為了喜悅也為了悲傷。一千種生活,我們也有一千個自己的哈姆雷特,向著自己的未來努力奔走吧。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6)
這本書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記共五部分構成。其中序言和后記作者以第一人稱,訴說“我”看到了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后的感想。中間的三篇手札與照片對應,則是用葉藏的第一人稱來敘述了膽小懦弱的葉藏的經歷以及他為了逃避這個世界而終日放浪形骸,最終一步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自我毀滅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纖細的文筆,書寫對人生的哀嘆與嘲弄。無奈與諷刺,憤懣與惆悵,陰郁頹廢的毀滅美學的悲情演繹,表現了戰后日本人“精神”與“感官世界”雙重萎靡的杰作。
葉藏通過同學竹一,獲得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與批評,從小養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葉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種子還沒有發芽便已經死掉了。就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屬于自己的愛情,也被這個社會所奪走了。當失去一切希望時,魔鬼便悄然來臨。葉藏最后還是敗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沒能讓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人間失格》不是在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只不過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丑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為什么要活著?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你的選擇是和作者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身的力量不足,須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失業,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在太宰治的心中,葉藏并沒有失去做人的資格,而是沒有渾渾噩噩做人的資格。他的身上難得有著善良與真誠,卻無法得到救贖。人性的光輝終究沒有照亮當時的社會,反而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
最后的這句話,送給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愈是敏感、愈是膽怯,愈會企盼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
人間失格讀后感600字(精選篇7)
《人間失格》這次是第二遍閱讀,家里有紙質版所以之前看過一遍,以前看書大部分時候都是每天睡覺前翻幾頁,時間久且不走心基本也都助眠了,這次看的比起上次認真多了,所以看完的感覺是明顯不同的。上次的倉促讓我只是很簡單粗暴的覺得這個“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渣男”戲真的好多,當什么畫家,憑借戲精本精、一副好皮囊、不錯的女人緣以及有話題度的家世一定能在演藝圈殺出一條血路。
這次讀完之后男主人公的形象沒有什么改觀,我也不想推翻之前的評價,但是我承認我忽略了很多細節,那些細節無一不是人性的高光時刻,而且整篇故事結束的時候他不過27歲,再來回溯過往,覺得命運對待一個孩子下手未免重了一些。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這樣的解釋在我看來過于蒼白無力。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則故事“當別人不小心將水撒到你的身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快的,但是淋了雨就不會,就只會怪自己沒有帶傘。”男主人公很明顯被暴雨澆透了。
卡夫卡在日記中這么寫過“凡是活著的時候不能應付生活的人,就需要用一只手稍稍的阻擋住他對自己命運的絕望……同時他要用另一只手記下他在廢墟中看到的東西,因為他能看到與別人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和更多的東西;歸根究底,他在一生都是個死者,但卻是真正的幸存者。”看過這樣悲傷的言語,通常是不敢去思考的,生死本就是困局,沒有人能逃得過的,誰不是一邊昂首沐浴陽光,一邊蓄力植根土壤,唯明唯暗都不足以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