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的學生讀后感
《飄》的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
“《飄》是一本偉大的小說”,這句話從小到大不知道聽多少身邊的人跟我說過了。其實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我初中的時候,那時候讀書,也無非是看個熱鬧,必然也體會不到一本書的味道在哪。時隔多年,我又重新讀起這本,感悟良多,我相信在以后的每一年,反復的去讀這本書,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初中的時候讀《飄》,覺得梅蘭簡直是女人中的極品,以那時候的觀念來看,梅蘭就是我以后最想成為的一種女人,盡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對整個世界溫柔,善良,活得成熟,知書達理,懂事,完美無暇。同時在小說里,她有一個真心相待的愛人,按部就班,互相陪伴共渡一生,對于很多女人來說,這也算是人生的一種完美了吧。但是小說總不免片面,過于完美的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當然不存在,一個越成熟懂事的女孩子,心里越是苦累。或許由于作者的偏愛,小說從來沒有剖析過她的陰暗面,但是想要當梅蘭,可是相當不易的。若說千年修得巴得勒,那女人想要修得梅蘭,想必要有億年了。首先你要忍受的是世界的惡意,你要學會一個人接納一切,陌陌忍受一切苦難,然后把它們化作一顆糖,送給別人;然后,你要拋棄自己的很大一部分,從小我,變到無私,時時刻刻為別人設身處地的著想,愛他人;其次,你要有一顆平靜如水的內心,不卑不亢。單說做到第一點的女孩子又有多少呢?從小到大,我們有無數的受傷的可能,感情上,生活上,事業上,多少人能保持一個人不吭一聲的消化掉所有的惡意,然后以一顆勇敢的心微笑的面對未來呢。身邊太多的人,都是在感情中受傷以后黑化,無所謂的活著,養備胎,傷害別人。這樣來講,斯嘉麗的影子在生活中反而常見一些。
整本小說我沒有絕對喜歡的人物形象,因為小說里的人物難免極致化,但是要說讓我覺得最鮮活的,那一定是斯嘉麗了。看完書,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斯嘉麗一定和我一樣是獅子座吧,哈哈。這幾天讀著讀著,我總覺得,自己跟她真的很像,或者說,她是我的升級版。沖動,自我,任性,堅韌,好強,自由,自信,虛榮。這樣說來也很奇怪,一個從初中開始就羨慕梅蘭的女孩,怎么越活越像斯嘉麗了呢?事業上人們對我的評價總是,精明,聰明,總是能把事情做到極致,但是在愛情上,我和她一樣奮不顧身,我和她一樣永遠在乎自己得不到的,看不透的。我喜歡一個人,就會直接的,大膽的告訴他,我會勾引他,吸引他,然后睡了他。同樣的,我和她有一樣悲慘的命運,就是永遠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就算得到再多人的青睞,也還是得不到“艾希禮”的心。可是我這樣的女生,甚至有時候連我自己都覺得不知道我的自信從何而來,但是總是莫名的充滿對明天的信心。
在之前遇到一個“男神”,我喜歡他,他失戀了,我安慰他,陪伴他,我追求他,直接大膽,他也不拒絕,就這樣很久,我們在一起了,在一起以后很久,突然有一天,我才明白,他從來沒有愛過我,他愛的不過是我身上他前任的影子,而我沒有辦法為了他去變成另外一個人。在和他相處的過程中,我才開始懂得,所謂心目中“男神”,不過是穿了一層華麗的衣服,當然這衣服也是我自己的虛構,然后給他硬是套在了身上,于是我就看不清他真實的模樣,其實我愛的一直是他的衣服,而不是他這個人。有一次做愛過后,我們躺在床上聊天,他說我是個自我的人,我沒有辦法否認。可是愛情里面的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呢,歸根結底,在戀愛中,我們愛的還是愛情中的自己。
《飄》的學生讀后感(精選篇2)
回眸歷史的長廊,任《飄》將我帶入美國內戰那個特殊的年代,去經歷一位出身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女子坎坷跌宕一生的故事。很喜歡《飄》這本書,喜歡郝思嘉的性格,每次讀完,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艱苦創業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直接影響了我,在戰火和生活的磨礪下,成就了她堅強的性格。
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綻放著屬于自己十六歲的花季。初次與她相識是書中所描繪的一次聚會上,她身著綠色花布裙,有著一雙令人著迷的藍色眼眸,顯的極其恬美。她從生下便過著安逸的生活,那時的郝思嘉是人生中最美的時候,她是社交的寵兒,卻遭遇了情場失意的痛苦。她傾心已久的鄰居衛希禮卻娶了她的表妹媚蘭,之后苦難、困苦事情一件件接踵而來。
她如同一顆向上攀爬的藤蘿敢愛敢恨,爭取自己的幸福。她愛上了鄰居衛希禮,不顧他將要和媚蘭結婚,在野餐會上,單獨約見了衛希禮抓住機會,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不幸的是遭到了拒絕。郝思嘉覺得自己顏面掃地,為了報復立即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理。她敢愛敢恨,大膽追求自己所愛,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說,這需要很大勇氣。
她是個糾結的矛盾體,但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媚蘭是衛希禮的妻子,郝思嘉喜歡著衛希禮,所以說媚蘭占據了衛希禮妻子的位置,是郝思嘉的情敵。盡管郝思嘉從心里并不喜歡媚蘭,卻因為對衛希禮的承諾,在最危難的時候,陪伴著、照顧著、關心著媚蘭。她心里也曾矛盾,責任心還是打消了她這個想法,對媚蘭盡了自己所能盡到的責任。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震撼和感動的是在面對一個個挫折和打擊時,郝思嘉直面現實不畏困難的精神。亞特蘭大失陷,郝思嘉一心盼望著回到溫暖的家,當她千辛萬苦回到塔拉時,不得不面對對她的又一打擊:最疼愛她的母親去世,父親因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被洗劫一空的家,老老少少十多口等待著吃飯,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她的身上。過去是多么安逸的生活,現在留給她的只有戰爭帶來的傷害和洗劫一空的塔拉。巨大的落差與失望并沒有打垮她,而是使她更加堅強,她把眼淚留給了自己,逼迫自己柔嫩的內心化為堅固的鎧甲。在一個寒冷漆黑的夜晚,喝了點酒的郝思嘉躺在床上,不斷想著她今后的生活,明天、明天還有許多事情去做,她要繼承家族的使命,把最不幸的變成最美好的,現在的塔拉就是她的命運,她奮斗的所在,她必須攻克他。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心疼這個姑娘,所有的一切只得由她來承受。在塔拉那段艱苦的日子,在曝曬的陽光下,她親自下地摘棉花,拎著籃子在烈日下到鄰居廢棄的果園里挖剩下的蔬菜,甚至為了生存殺了一個前來偷盜的士兵。在塔拉受到要挾時,她又不惜犧牲自己,嫁給了妹妹的男朋友,卻也受到許多指責,救了水深火熱之中的塔拉。
通過書中詳細具體的刻畫,我為郝思嘉不畏艱難,堅強面對和執著的勇氣所感動,在帶給我心靈感染的同時,她和白瑞德一波三折的愛情之路也讓人唏噓。一開始白瑞德是讓郝思嘉所討厭的形象,他好像能看透郝思嘉的心思,永遠在戲弄和挑逗郝思嘉,在郝思嘉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又傾盡所有來幫助她。后來經歷了重重坎坷,白瑞德娶到了郝思嘉,他對郝思嘉有著赤熱的愛,卻因為郝思嘉一次次對衛希禮的愛意讓他終于決定放手。其實郝思嘉意識到自己愛的人是白瑞德時,他已經離去,但結局最后盡管郝思嘉傷心難過,但她想把他從新追回來。人們總在失去時,才知道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也是《飄》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這是郝思嘉堅信著的。她一生坎坷,卻從不放棄,總是堅強面對。這正是這本小說所傳遞給我的精神,也是《飄》的魅力所在。讀《飄》、讀郝思嘉、讀她帶給讀者的精神!
《飄》的學生讀后感(精選篇3)
“還是把這個問題留到明天去想吧,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句自白看來似是心如冷灰,也充滿了對變幻莫測的人生的迷惘和惆悵。
有著傾城容貌、羨人身材、獨立個性還是個富二代的斯嘉麗,年少時并不珍視自家的莊園與家鄉的紅土地,然而在經歷了太多不同尋常的事情——對阿希里的失戀、初次失敗的婚姻、家人故土相繼遭遇不幸、逆轉成為女強人和巴特勒的離去后,斯嘉麗的心中是無法不產生一種難以言說的失落的,也逐漸領悟了故土的含義。也許一切往事都會隨風飄逝,然而深深刻在心中的,還是難以隨著時間褪色。
等等事件,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是女主人公多次錯誤的選擇導致的嗎?還是心靈交流遭遇中斷、難以為繼?
年輕的斯嘉麗,愛慕虛榮又有著過強的自尊心,富于幻想而又整日擔憂現實與想象情境會多少有不同。因為一個美麗的夏日黃昏、一次彬彬有禮的來訪、一雙難以讀懂的棕色雙眼,斯嘉麗自認為愛上了這樣的阿希里。在無意聽到阿希里的訂婚消息后,神不守舍的她整日都想著如何勸服阿希里私奔。我們這位天真而執拗的姑娘,開始陷入一種不利于她的理智和清醒發揮作用的境地。勸說的失敗、行為的魯莽,的確“有失小姐的體面身份”。終于,阿希里的婚禮上她外強中干、內心泣血不止后一氣之下接受了梅蘭妮兄弟查爾斯的求婚,結婚典禮上還悔恨道“我徹底失去阿希里了!”在整個清晰或模糊的世界中,有了一雙明亮的雙眼、不再沉迷于幻想并敢于抬頭直面也許慘淡的事實,才是成長。然而一往情深的斯嘉麗從頭到尾怕是都沒把深愛阿希里的幻影拋到九霄云外。
巴特勒船長的出現,無意中改變著斯嘉麗的生活,甚至是她自己、他們兩個。每個戰火紛飛的場景,幾乎都有他的身影,天氣或炎熱,或冰冷,那個平日看似愛挖苦人、嘲笑人的巴特勒,卻是危難關頭沖過來保護斯嘉麗的英雄。他們有著雷同的性格,反抗著傳統、并叛逆刻板的信仰,以及務實的作風和關鍵時刻冷靜理智的頭腦——以及少有的誠實和勇敢。
緊急從亞特蘭大撤離,是巴特勒帶著斯嘉麗和待產的梅蘭妮共乘一輛偷來的破舊馬車外逃。可以想出,如果船長單獨逃跑,速度會提升多少。也許是巴特勒心中認定這是一份責任,不管是看做斯嘉麗等人還是幾位南方逃難女士,船長那一種美國公民的本土精神自然而然流露無疑。
當斯嘉麗欲沖破世俗的眼光,獨自聯系家庭以外的陌生人并接手一個即將破產的鋸木廠時,家里的所有人都一致保持反對態度——包括當時的丈夫弗蘭克,因為以那時的主流意見,女人尤其是已婚婦女,外出經商是有違“婦道”的,更是件危險的事。此時的斯嘉麗骨子里的傲氣及務實作風又突顯出來。她大膽地裁下母親遺留的窗簾做成一件華美的外套,頂著黑媽媽“大逆不道”的白眼;她不顧路上危險,獨自乘著馬車前往監獄尋求幫助。但是此時的巴特勒資金被林肯政府凍結,無能為力。氣急敗壞的斯嘉麗本色畢露,憤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還給了冷冷地說“你在欺騙我”的巴特勒船長一記響亮的耳光。隨后我們的女主人公認定他不會再給自己幫助了,就在一籌莫展時,斯嘉麗卻無比驚奇地注視著已富可敵國的巴特勒走來。
其實,斯嘉麗吸引人之處不僅是外表和家世。我的眼中,斯嘉麗吃苦耐勞、敢于擔當、堅強獨立的獨特精神,絕不失是充滿獨特魅力的優秀品質。內戰后的南方一片衰敗,塔拉莊園一蹶不振,連家人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這樣的情況下,斯嘉麗放下以往的小姐身價,親自下田地、摘棉花、擠牛奶、忙廚房,還照顧家里兩個重病的妹妹和一個精神異常的父親。白嫩細膩的雙手長滿老繭,迷人飄逸的卷發沾滿汗水,如此的重擔,落在一個20出頭的美國女性柔弱的肩膀上,她卻為全家人撐起一片獨有的天空。
然而,此時的阿希里——那個讓斯嘉麗心軟的阿希里,卻躲在書房中,尋找著他記憶里和理想中一去不復返的世界。伴著他嘩嘩翻書聲的,正是斯嘉麗辛苦的劈柴聲。
小說中巴特勒、斯嘉麗兩人一起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巴特勒對斯嘉麗不斷的關心愛惜,而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斯嘉麗心里自以為對阿希里念念不忘,無數次忽略和傷害一個丈夫的自尊心。美藍的死終于讓巴特勒心灰意冷。一個雨夜,巴特勒以一顆無比破碎的心淡然地向妻子訴說了往日的一切,隨后踏上了追尋家族溫暖的征途。幡然醒悟的斯嘉麗苦苦哀求丈夫留下,亦無力回天。蒼白的臉上,那張賭過氣、開過心、賣過萌的臉上,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相思已斷,獨孤冷月,夜夜盼,卻是人去樓空,只有靜靜聽鐘擺在漆黑的夜,擺了一下,又一下。
歷史如煙。那場南北戰爭,那幢燒毀的樓閣,那些掙扎在歷史洪流中不愿屈服的人們,那雙凝視前方、掛滿淚水的眼睛,那顆冰封的心臟,均隨風飄逝。飄逝的,也不只是伊人心。
《飄》的學生讀后感(精選篇4)
“Tomorrow is a new day!”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后最喜歡的一句話。我們應永遠不要停止相信自己,成長就是漸漸的變得溫柔,變得克制,變得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在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們應該每天都這樣對自己說,不要總是感到焦慮,不要總是因為事情不如人意而抱怨,世界上的事情又怎么會每次都是你想的那樣呢?所以要相信:這世上,沒有誰活得比誰容易,只是有人在呼天喊地,有人在靜默堅守,所以,我們應該永遠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也應該付出,讓自己的明天變得更好。
對于女主思嘉這個人物,我想說我內心是矛盾的。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種環境下放下自己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種地,佩服她能不顧別人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可以說,在當時美國那樣的動蕩年代,有些男人都沒法做到她那樣,他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她處事雷厲風行,精明能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她對愛情的執著,雖然這樣的執著有點盲目,并且最終導致了白瑞德的離開,但是,這更可以看出她對愛情的忠貞。但是,有的時候,我對于她的行為卻有些不贊同。她美麗但是比較任性,并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她很堅強,很活潑,但是,她卻也是一個比較會耍手段的人;她明明有一個深愛她的人,但是她卻一點都不知道珍惜,反而經常傷害他,只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會想到他,尋求他的幫助;她喜歡追求幸福和富裕的生活,他一直在追求她所認為的理想的愛,她一直在追求艾希禮,即使真的艾希禮不愛她,并且有了自己的妻子。她是個十分有個性的人,她一生愛過兩個人,但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他們,如果她了解艾希禮,他就不會喜歡上他,如果她了解白瑞德,她就不會失去他。
因此,我想說,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要讓自己的幸福溜走!
在這里,還想說男主白瑞德,這本書我看完第一遍后,我就愛上了這個男的。我覺得他是一個好男人,他和思嘉在一次舞會上第一次認識,就深深地愛上了她。在亞特蘭大義賣會上,白瑞德看出來思嘉不甘寂寞的心情,所以把他領出來跳舞;在亞特蘭大陷落的那天,白瑞德冒著生命危險護送她脫離困境;戰后,白瑞德借錢給她讓她重新起家……一切的一切,只源于他愛她。白瑞德曾對思嘉說過:“你有沒有想過,我是懷著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在愛你,愛了那么多年才得到你。戰爭期間,我曾準備離開,想忘掉你,可是我做不到,所以經常回來,只想看到你。戰爭結束后,我冒著被捕的危險只是為了回來找你。我愛你,但是我卻不能讓你知道。思嘉,你對那些愛你的人總是很殘忍,你接受他們的愛,但卻把這份愛作為鞭子舉在他們的頭上。”多么深情的一段告白!即使她放蕩不羈,玩世不恭,但是他卻傾其所有的愛給了思嘉,這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愛的最高境界,白瑞德做到了,我為這種愛深深地折服了!
他不僅是個好男人,而且是一個好丈夫。婚后,他帶她去新奧爾良度蜜月,他縱容她的一切,任她毫無節制的買衣服,帶她到最繁華的街區,帶她品嘗最美味的佳肴,帶她結實朋友。早晨,白瑞德親自把早餐送到房間,一點一點的喂她。夜晚思嘉又一次夢到自己在茫茫大霧中奔跑,白瑞德緊緊地把她抱在懷里,溫柔的安慰她,他說他一定會讓她過上安穩的日子,的確,他做到了,他耗費巨資為他建立了一幢豪宅,邦尼出生時,他在門口寸步不離。因為愛,他包容她,盡管知道思嘉心里還是忘不了艾希禮,但他還是在努力的愛她。
但是,永恒的愛也還是有磨光的時候,最后,他放棄了,失望了,最后終于選擇了離去。
《飄》通過白瑞德和思嘉的愛情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的愛,好好珍惜愛你的人,每個人,只要你用心經營,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愛情,好好珍惜,不要放棄!
《飄》的學生讀后感(精選篇5)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飄》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無論是從小嬌生慣養的斯嘉麗,還是時刻冷靜自持的瑞德,從故事的開始到結束,推動情節發展,決定他們各自結局的,除了不可抗拒的命運外,不得不說是他們各自的性格,同樣的社會背景,不同的人生遭遇,在那個社會飄搖,人人自危的歲月里,每個人都必須獨自面對生活,獨自生存,獨自成長。
驕傲自強斯嘉麗
作為整部書的靈魂人物,斯嘉麗的人生,不可不說是跌宕起伏,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小姐,到后來自立自強的成熟女人,從對艾希禮的一腔熱情,到最后目睹瑞德的離去,若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恐怕早已承受不住,可她還是走過來了,并且是始終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
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并且喜愛。可是,雖然她是女主,作者卻并未將她刻畫成一個完人,她同樣也有缺陷,最初的她蠻橫驕縱,愛慕虛榮,在得知艾希禮要娶梅勒妮時,她為了一時之氣,而貿然選擇嫁給一個她并不愛的男人,而當丈夫不幸在戰爭中死去,她卻沒有一絲悲傷,反而還有著幾分慶幸,這便是她的貪慕虛榮,以及對婚姻的極度不負責,然而當戰火燃來,當家園遭難,她卻能勇敢的扛起自己身上的責任,幫梅勒妮接生,即使她對此一竅不通,卻并未退縮,這又顯示出她沉著果敢的一面。
當戰爭進一步擴張,在生活的壓迫下,她也不得不面對生存的壓力,不得不放下以前的養尊處優。在這場生存的角逐中,我們又看到她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使計嫁給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并在瑞德的幫助下買下一家木材廠,獨自經營起來,她像一個男人一樣,賺錢養家,即使在那樣一個時代,這也是令人不可思議的。
可是在感情方面,她卻十分的遲鈍,即使最后選擇嫁給瑞德,甚至在生下一個女兒后,她都一直傻傻的以為自己愛的是艾希禮,直到最后梅勒妮死去,瑞德離開,她才明白自己的感情,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高傲、叛逆、倔強并且貪圖虛榮,可她面對困難勇敢沉著,堅強獨立,對未來始終充滿希望,所以她令讀者又愛又恨,只因他是一個真實的人。
精于算計瑞德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都是一個優秀的男人,在時局動蕩的情況下,他能清楚的看清全局而不被蒙蔽,甚至利用這個機會大發國難財,他頭腦冷靜,心思細膩,在愛上斯嘉麗后,他能步步為營,使斯嘉麗不得不投入他的懷抱,他能和妓女詳談甚歡只因他了解。就是這樣一個男人,讓人不得不為他著迷,縱然他也自私自利,狡猾奸詐,做事不擇手段,可是當面對女兒時,他又表現出濃濃的父愛,甚至在女兒死后,他也對斯嘉麗疲倦了,在故事的最后選擇了離開,可以說這個結局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就是這樣一個時刻冷靜的男人,也無法承受一個女人這樣對待自己的付出,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他是對的,可以說從頭到尾,他愛自己遠超過愛別人。所以最后他才會選擇離開。
懦弱紳士艾希禮
故事的開始,他是一個優雅的紳士,也是女主斯嘉麗的暗戀對象,是眾多人心中的白馬王子。同時還有梅勒妮這樣賢惠的未婚妻,并且對她一心一意,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當面臨戰爭,面對失敗,面對生活的壓迫,他逐漸顯現出他的不足,從戰爭中回來,他的銳氣被消磨殆盡,無法給斯嘉麗提供任何幫助,甚至還需要斯嘉麗來幫助他。
可是他對愛情的忠貞,卻又使人討厭不起來,縱然他有種種不是,至少他始終保持著對妻子的愛,所以當梅勒妮死去時,他才倍受打擊,也同時讓斯嘉麗明白了自己的心,原來一切的追逐都只是因為他不愛她。
溫婉賢淑梅勒妮
這是一個完美的女人,從頭到尾,她一直都是那么溫柔善良,寬厚待人,并且懂得體恤他人,在困難面前,看似柔弱的'她卻沒有一絲退縮,甚至還屢次幫助斯嘉麗渡過難關。
她擁有者艾希禮對她的愛,有著完整的家庭,有著很好的人緣,身邊的人都喜歡她,甚至作為情敵的斯嘉麗對她也恨不起來,可以說她的身上集合了所有女人的良好品質,可故事的最后她卻也離開了,只因為她對丈夫,對孩子深深的愛。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故事的最后,一切都沒有結束,可同時,這又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都仿佛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人,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一樣不缺,這里的愛情,充滿了功利與算計,這里的生活,充滿了磨難與挫折,可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讓人不由的沉思,那些關于生存與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