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讀后感
武松打虎讀后感篇1
有一天,武松決定回清河去看望家兄,提著一根哨棒上了路。武松走了幾天,到了陽谷縣地面。這天晌午,他肚子餓了,前面有個酒店,挑著酒旗,上面寫著“三碗不過崗”。后來武松進了酒店。店主放了三個碗,一雙筷子,一盤菜,倒上一杯酒武松一飲而盡······
武送離開了酒店,走了沒幾里,來到崗下。路邊有一株大樹,刮去樹皮,上面寫著“景陽岡有虎傷人,單身客人不得過崗”等字樣。武松看了,也沒放在心上。
忽然,有一只吊睛白額大老虎從樹林里跳出。武松翻身起來。拿起哨棒。閃在青石邊。
武松雙手掄起哨棒,用盡平生之力,向虎頭打下。“喀嚓”哨棒斷為兩截。老虎再次撲來。武松一縱身,退出十步遠。武松抓住老虎頭頂的皮毛,一把按了下去,然后抬起右腳,向老虎面門上、眼睛上一陣亂踢。老虎疼的連聲怪叫。武松趁勢把虎頭按在坑中,虎更沒了力氣。武松伸出右手,緊握鐵拳,往老虎面門上打了六七十拳。老虎七竅都流出血來,不動了······
我讀過這個故事,明白了:自己要相信自己,給自己加油。還有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要勇敢面對困難。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武松打虎讀后感篇2
《水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的小說作家施耐庵,書里寫了很多英雄好漢的故事,但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武松。特別是《武松打虎》這一章對我的吸引力最大。
《武松打虎》這個故事講的是因武松在外闖蕩多年,很想他的哥哥,于是他趕回清河縣老家。這一天武松到了景陽岡這個地方,一路上又累又渴又餓,正好看見前面有一家名叫“三碗不過岡”的酒店,他便走了進去,大喊:“店家上酒!”店主就給他端來了三碗酒,他一口氣就喝完了,但覺得沒喝夠,也不聽店主的勸告,連續喝了十八碗酒,然后搖搖晃晃的走出了酒店。店家勸說:“最近山上出現了一只老虎經常傷人,您最好等到明天白天人多的時候結伴而行。”武松不聽店主的勸告,仍舊向景陽岡走去。太陽慢慢下山了,山里暗了下來。武松的酒力發作,于是就躺在了路旁的一塊大石頭上想睡一覺。
誰知剛躺下,就感覺一陣狂風,睜眼一看,只見前方一只老虎正向他撲來,他趕緊拿起哨棒一個翻身躲閃開了,老虎一招不行,又想用身體來沖撞武松,武松又一閃跳到了老虎身后,老虎又狠狠的把尾巴甩向了武松,武松向上一跳躲過了老虎的第三招。憤怒的老虎又轉身向武松撲去,武松拿起哨棒打向老虎,只聽“砰”的一聲,哨棒打到了樹枝上斷成了兩截,緊急時刻武松拔腿向后跳了一丈多遠,老虎剛好撲到了武松的腳下,武松趁機按住了老虎的頭,拳打腳踢,最后終于將老虎打的七竅出血,趴在地上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感覺武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首先,他很重情親。雖然在江湖闖蕩還不忘回來看一看他的哥哥。第二,他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高強的武功,才能在危險時刻打死老虎保住性命。第三,在緊急關頭他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遇事不慌,化解危機。對我們學生來說,同樣要尊重父母,愛護家人。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同時還要扎實的學習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怕困難,克服困難,長大成才,為我們國家的建設作出貢獻。所以我非常敬佩武松,有機會也能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好漢。
武松打虎讀后感篇3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客商,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
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
由于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只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并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
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
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武松是《水滸傳》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理想。我要學習武松那種敢于斗爭、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于挑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讀后感篇4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武松打虎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精彩故事。而王仁同學卻認為武松打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的行為,武松稱不上英雄。我不贊同王仁同學的觀點,聽聽我的理由吧。
武松打虎的故事發生在宋朝,宋仁宗統治時的嘉佑三年(1058年),距現在將近有1000年的時間了。在那個時代,景陽岡上的老虎有很多,從景陽岡路過的人幾乎都成了老虎的“盤中餐”,方圓幾百里的人們過不上安寧的日子,人們談虎色變。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那只吊睛白額大虎,是為當地百姓除害的大好事,武松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好漢和大英雄,贏得了那里百姓的交口稱贊,陽谷縣縣令為了表示對武松的感謝和敬佩之情,賞賜了武松許多的黃金,更留下武松做了步兵都頭。所以,在當時,武松打虎是人們拍手稱快的,武松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王仁同學觀點的不對之處在于,他以現在的境況去衡量1000年前的事情。現在,虎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已到了瀕危的程度,全國動物園和飼養基地的虎一共也僅僅只有600多頭,虎已到了瀕危的程度,老虎很難再像當年在景陽岡那樣禍害人了。國家建立了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給老虎創造了好的生存環境,正在努力做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所以,我認為武松是不可否認的大英雄。但是,我們不能讓宋代的事情與現實生活混淆起來。否則,我們不但不可能成為武松那樣的英雄,而且還會成為迫害野生動物的罪人。
武松打虎讀后感篇5
讀完《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實在是一篇關于英雄描述的經典之作。作者對于武松打虎全過程惟妙惟肖的描繪,讀來猶如親歷一半。我們既為武松醉醺醺邁步景陽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為武松的臨危不懼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陽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氣喝下了十八碗“出門倒“,把一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活脫脫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盡管有店家“三碗但是崗”的規勸,盡管有官府關于景陽崗大蟲(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卻是“藝高人膽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他突遭與猛虎相遇時,盡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亂應付對之際,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于擊打在樹上而折斷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武松憑著平時苦練的一身好武藝,靈巧地避開了老虎的“撲、掀、剪”,硬是用一雙“鐵”拳,生生把猛虎擊斃。
書中另一位水滸英雄黑旋風李逵,也在沂嶺一人獨殺大小四只猛虎,由于描繪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這樣的淋漓盡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壯舉,千古留名。
古人說的好:“書到用時方恨少”,從武松敢于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顯示了他的過人膽識,另一方面還是他平時刻苦努力操練“十八般”武藝的必然結果。從中我們能夠領悟到,只有平時刻苦努力地學習,掌握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在應對諸如考試、突發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樣,沉著應對,并最后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