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學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篇1
1、管仲是怎么由齊桓公的死敵變為他的國相的?
當初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而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齊襄公死了,公子糾在魯國,而小白在莒國,誰先回到齊國誰爭的王位的可能性就大,于是他們兩人,就一起上路了,結果,小白挨了管仲的一箭,卻沒有被射中,但是小白裝死騙過了管仲,結果小白早早的回去當上了齊恒王,公子糾他們卻還在路上優哉游哉呢!
齊恒王為了包一箭之仇,想把管仲殺了,但是當時的齊國缺少人才,齊恒王就想拜鮑叔牙為相,但是鮑叔牙卻推薦管仲做相,齊恒王一聽到管仲這兩個字心里就來氣,他想:“一箭之仇我還沒報,我怎么可能重用管仲這個仇人呢?”但是鮑叔牙一再得推薦管仲所以齊恒王不得不接見管仲,與他交流該怎樣治理國家,怎樣改革,怎樣去戰斗,不談不要緊一談嚇一跳,管周對著方便太了解了,所以齊恒公立刻拜管仲為相。
2、你更喜歡鮑叔牙還是管仲?為什么?
我更喜歡鮑叔牙,因為他非常的謙讓,比如,當管周和鮑叔牙做生意的時候,管仲家里窮,所以出的本錢少,但是當他們賺錢的時候,分紅時總是管仲拿的多,當別人為鮑叔牙打抱不平的時候,鮑叔牙卻沒有抱怨,而且還替管仲解釋:“他們家需要錢,是我自愿讓給他的。”鮑叔牙處處讓著管仲,就連當官管仲比他的職位高他耶欣然接受。他的這種禮讓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喜歡他。
3、講一講曹劌論戰的全過程?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兩軍的士氣都非常的旺盛,個個擦拳磨掌,曹劌深知,假如這樣硬碰硬,己軍是吃虧的一方,所以曹劌就避了避他們的士氣,當他們三次擂鼓過后在下令沖鋒,而這時卻是敵軍士氣最弱的時候,這樣己軍就能大獲全勝。
我知道了,打仗不能硬碰硬,這樣只能兩敗俱傷,打仗靠的是士氣和智謀,這樣才能勝利。
4、“老馬識途”這一成語的來歷是什么?
齊國大軍與山戎打仗,結果,山戎把齊軍引到了一片戈壁灘,大家都被困在那里了,幾乎快全軍覆滅了,大家都沒有希望活下去了。
結果還是管仲想出來了個好主意:“選幾匹老馬,讓他們在前面帶路,或許能走出戈壁灘。”結果馬兒們慢條斯理的走著,果然把大家引出了戈壁灘。
學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篇2
讀完《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悠悠五千年,在中國這個片土地上,發生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見證了歷史的發展;綻放了一朵朵燦爛的中華文明之花,在世界的舞臺上流放異彩;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詫叱風云的歷史英雄,他們的事跡讓后人廣為傳頌,永載史冊!
從《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我讀出了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
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我還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明而驕傲。幾千年來,中華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從盤古開天辟地的遠古文化、漢朝的造紙術、唐朝的火藥、宋朝的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到中國的瓷器、茶葉,甚至是中國的唐詩宋詞,在世界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到驕傲的。
合上《中華上下五千年》系列叢書,看著這厚厚一沓的書卷,我忍不住感慨勾踐的忍辱負重,包拯的鐵面無私,岳飛的精忠報國……讀了這套書,我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更懂得有國才有家。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小做起,打好基礎,學好本領,立志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長大后保衛和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學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篇3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好書。里面講的是我們中華幾千年來的歷史故事。
從遠古時期的華夏始祖開始,到新中國的成立,讓我增長知識,廣博見聞。看到古代戰場上的那些猛將,三國的赤壁之戰,謝安的淝水之戰,戚繼光抗倭、黃巾軍起義、抗金名將岳飛等等,一個個故事,一位位英雄,都讓人肅然起敬。
再看看各個朝代的皇帝,昏君把整個朝廷指揮得亂七八糟,明君治理國家都會用減稅負和鼓勵生產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更多的明君會重用那些充滿智慧的大臣和宰相,我最崇拜的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管仲、樂毅、諸葛亮、商鞅、藺相如等忠臣名相,都是他們忠心耿耿地輔助皇上,想出超乎常人的策略來發展國家,這些更是讓我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謀略和智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商朝商紂王的時候,周武王出動300輛戰車,帶領3000名精選的勇士伐紂。商紂王急忙應戰。雖然紂王出動了70萬人的大部隊,但這些士兵多是被壓迫的奴隸和俘虜,他們早就痛恨紂王,反而在陣前紛紛起義,掉轉戈矛,替周軍開路,和周軍一齊殺向紂王,真所謂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還有,更令人氣憤的是,近現代史上的鴉片戰爭,英、法、美等八國聯軍居然聯合起來欺負我們中國,令人發指的是,還要火燒我們的圓明園。如果不是我們朝廷的閉關自守,也不至于我們中國落后那么多,我們也不會受到那些列強們的欺侮,我們中國的文物、歷史瑰寶就不會很多地流失海外,也不會有此刻的外國人叫囂拍賣我們國家的文物,我們還要用高價去買回來。并且,我們此刻也不會僅留下火燒圓明園的遺址供后人參觀。那可是一座和故宮一樣神奇偉大的宮殿呀!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我們的香港、澳門更不會離開祖國媽媽的懷抱,任人宰割,歷經滄桑。國恥難忘啊!
看到這些昏庸無能的國君,我恨不得和起義軍一齊戰斗。看到外國列強欺負我們華夏時,我也恨不得穿越時空,和戰場上指揮的大將們,一齊討論兵法,把他們殺個片甲不留。總之,這本書,讓我身臨其境、心潮澎湃。
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為有我們這樣英勇、偉大的民族而感到自豪;也為我們堅強、勇敢,充滿智慧的華夏兒女感到驕傲。這本書真的很精彩,我真心誠意地為你推薦,了解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相信您必須會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學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篇4
我竟沒想到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癡迷了一整個下午,從中午到傍晚,一發不可收拾。
這本書主要記載的是有關于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歷史。它凝聚了各個時期的故事,將它們編成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書——《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歷史”充滿了興趣。
書中的歷史故事我們很多都耳熟能詳,例如大禹治水,陳勝吳廣起義,赤壁之戰,鄭成功收復臺灣等等。其實我覺得,作者在寫此書的時候不僅是想讓讀者了解歷史事實,而且還想讓我們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與勤勞。其實每個故事的發生一定會有它的起因,而有些歷史典故還會讓現代人贊嘆不已,甚至作為借鑒,在當今社會還有著同樣顯著的效果。這些,無不證明古代人們的智慧。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完壁歸趙。當時,趙王有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而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十分樂意,但又怕被欺騙,頓時束手無策。為了以防萬一,趙王派藺相如去保護“和氏璧”。但是,當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卻毫無拿城換壁之意,見大事不妙,藺相如急中生智,說:“這璧有點瑕疵。”于是秦王信以為真把“和氏璧”給藺相如看,秦王上了當,沒辦法,只好拿出地圖把交換的城指給藺相如看。這次藺相如為了不再上當,在舉行換璧儀式之前,藺相如叫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最終藺相如戰勝了秦昭襄王,成功地完璧歸趙。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藺相如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急中生智,轉危為安。這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基礎,還要臨危不亂,學會觀察別人。而這些都是現代人難以實現的,要不遇到挫折就不再前進,要不就膽小如鼠,看見大場面就緊張,語無倫次。所以我們要從別人的成功中獲取經驗,擇善而從,勇于挑戰自己。
自古以來,多少以弱勝強的故事,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些都證明了弱者對強者不一定是以慘敗告終,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比拼將領的智慧。
慢慢地閱讀完最后一頁,一個個歷史故事猶如放電影般的在我的腦海中不停地浮現。《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了解了歷史,體會到古代人的智慧與辛勤,更促使我努力學習。
學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篇5
暑假之所以我會選擇《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其實有兩大理由:一是看準了這本書的價值,所謂知歷史,明事理;二也是因為看這本“歷史書”像是看故事書一樣吸引我一直看下去,不會像課本那樣煩躁無味。
這本書是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講述到晚清結束,里面包含了大把大把的歷史著名事件還有許多有趣的神話故事。中國文明源遠流長,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形成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從吃生食的遠古時代,到文明經濟繁榮的大一統國度;從技術單調的遠古時代,到科技不斷革新的朝代更變。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和挫折。無數的愛國人士、知識思想家、英雄豪杰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而我我最喜歡的是《大禹治水》。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借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合上《上下五千年》,心中涌動著太多的激情,而再多的激情不如化作我們的行動,那就是熱愛我們的祖國吧!對,相信你們,我可愛的學生們,也一樣如我一般涌動著沸騰的愛國熱情。那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愛祖國美好的河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