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名人傳讀后感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字,想必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吧!他們三個是世界上舉世聞名的偉人,但誰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呢?羅曼羅蘭的一本名人傳記述了三位偉人在磨難中走向成功的故事。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
從事著不同的工作,追求著各自不同的想。三位偉人卻全都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種種的磨難,看到這兒時,我深深地感到生活對三位偉人的不公,我多想把他們接到現代社會中來,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然而面對著苦難的命運,他們沒有選擇退縮,而是不屈不撓的斗爭。
貝多芬面對著一個充滿敵意的小城——維也納。眾人歡呼他的音樂,卻無人問津他的困難。
米開朗琪羅被迫為教皇服務,每完成一項工作,便受到小人的詆誨。托爾斯泰因為面對著貴族社會,而被視為叛逆者從而被開除教會。面對一輪又一輪的苦難,三位偉人的信念沒有動搖,他們更加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貝多芬在彌留之際寫出了歡樂頌;米開朗琪羅臨死前幾天還在工作,留下了傳世杰作。
托爾斯泰在臨終時下定了擺脫貴族的決心。他們都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后終成偉人。
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說的便是痛苦和磨難造就偉人。痛苦與磨難給了偉人們堅定的信念,實現夢想的決心。我們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中,有著更多的機遇與優越的條件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傳記中講述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傳記中給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貝多芬,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是神圣而又痛苦的,他是一位音樂天才,他一生中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名曲,其實他的父親很早就發現的他對音樂的天分,只可惜他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只能他自己去努力。只是最后他卻失聰了,對于一個音樂家,失聰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情。失聰等于是要他放棄音樂。但是,對于熱愛音樂的貝多芬來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貝多芬才有了繼續當音樂家的毅力,從而才成就了他一生輝煌。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與他相符的例子,海倫凱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與貝多芬有同樣的精神——用不向命運屈服。其實,人生一定會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努力的去學習如何去克服,作為21世紀的一名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功課越來越多,習題課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重重的困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用到這種精神呢?在遇到困難時,在學習成績下降事,我們要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向夢想。
《名人傳》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這三位名人似乎沒有共同點,但是他們都飽經磨難。作者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三個偉人中,我最佩服的就屬貝多芬了。貝多芬的童年十分艱辛,缺少家庭溫暖。他的音樂才能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但是他的父親虛榮感十分強烈,當貝多芬四歲時,便把他關在房間里,逼他練習小提琴。幼小的貝多芬差點對音樂產生厭惡,是暴力強迫他繼續學了下去。17歲時,他失去了母親,父親成了酗酒的酒鬼,他必須撐起個家庭。不僅如此,他還得了比疾病更可怕的憂郁癥。在這之后,他漸漸登上了事業的高峰,而他的聽力卻逐漸衰弱。而他的情人卻與別人相愛了。貝多芬受到了極大的挫折,但是,他沒有被困難折服,他在逆境之中相繼創作出了《第四交響樂》、《第五交響樂》……
貝多芬的堅強可歌可泣。我也應該以他作為榜樣學習。記得前幾天,我身體感到不適。爸爸認為我有了痧氣。于是,他立馬為我刮痧。他盛滿一碗水,在我的脖子上稍微灑了一些。接著,他鉗子一般的手夾住我的皮膚,扭起來。如此反復幾下,我便已經痛得鉆心。我的身體不再受我的控制,用力擺脫老爸的手。老爸見了,本要放棄,然而在我的堅持下,他繼續幫我刮痧。我咬緊牙關堅持著。十幾分鐘后,我的“酷刑”終于結束了。讀了這部書后,我覺得十分慚愧。這樣一點磨難算不了什么。
俗話說:“苦盡甘來。”我們應該學習貝多芬頑強不屈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做一個不怕磨難的人。
《名人傳》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一生的傳奇故事。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感受到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點評: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雖然他已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但他的名字與優美的樂曲卻響遍世界每個角落。世界沒有給予他歡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歡樂。
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一生孤獨,沒有妻兒,多年來飽受耳疾的折磨,當有一天他忽然完全聽不到窗外教堂的鐘聲,在野外散步也聽不見農民吹笛的聲響,甚至連自己的彈奏也變得無聲無息,他完全耳聾了。
想想吧,當一個音樂家聽不見聲音,這種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慘重的打擊并沒有把他折騰得一蹶不振。憑著對音樂火一般的熱情:他發出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的呼喊。你聽,這是怎樣的豪邁氣概。
不朽的作品在他和命運頑強的抗爭中源源不斷地誕生,慰藉和鼓舞著世人。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正如作者所講:“不幸的人們啊,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最優秀的人物與你們同在。從他們的勇氣中吸取營養吧!”事實的確如此,古往今來,大有作為的人一生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即使如此,他們仍憑著自己的信念和決心向高峰攀登,摘下一份甜美的果實。
生活是廣闊的,但并非處處開滿鮮花,也不能處處有林陰大道,有的地方會是崎嶇不平或荊棘叢生。人生的價值在于奮斗,只有跨越重重困難后,登上生命的巔峰,才能感受到靈魂升華的喜悅。正如貝多芬說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現在,我們的生活幾乎充滿了歡樂與幸福,沒有什么磨難。但是,有些人難免會遇到磨難,能從中走下去的人,不是擁有強而有力的身體,要的是那份堅定不移的意志。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說他外貌平平,并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并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著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他一生都處于困苦中,友情,親情,愛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被教皇緊緊地束縛,因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個病態的軀體。因為天才的聰穎,使他無法逃脫教皇的使喚。這是多么令人苦惱的。他光榮著,又痛苦著。
讀了他的經歷,我知道他的處境有多么艱難,面對家庭,面對對手,他們不停地中傷著米開朗琪羅。但他愛他父親,他說:”只要我還有什么東西,我就絕不會讓你缺少什么,我寧愿自己貧窮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一位文學家,他面對的是上流社會的人,因為他追求真,所以被教會開除了教籍。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著作,影響著世界。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偉人的困難與苦楚。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英雄,是與命運抗爭的戰士。他們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己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傳》這本書,又讓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與我同行,我怎能不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但比起偉人們,我們算的了什么,不如努力學習,學習他們可貴的品質,讓我們的人生也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