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阿甘正傳讀后感
小說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1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么味道。”這源于文字后被人口頭相傳的名句我不陌生,只不過一直不解其意。待翻完《阿甘正傳》的最后一頁,閉上眼睛細細回想,也就能參透了。
人生就像美國一盒十二或二十四塊巧克力,味道不一。我們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都不知道這平淡中品嘗甜蜜與幸福的日子什么時候變得像烈酒般快樂,我們激動地無以復加;或變得悲傷無力,迷惘失措,我們被拖入像墨水般濃稠無盡的黑暗,品嘗絕望的苦澀。我們以物喜以己悲,一次次體會成長的苦痛與快樂,一次次跌倒,然后花很長時間爬起來。我們很難成功,因為現實的誘惑很多,成功的道路擁擠,庸俗的欲望層出,我們將人生的困難看得透徹,將生命的本質忘得干凈,所以我們眼中太多遲疑、畏懼。
而阿甘,他的人生,與我們完全不同。他的起點幾乎低于我們任何一個正常人,他反應遲鈍,單親家庭,朋友稀少,常被嘲笑;生活對他而言早已褪去五彩繽紛的糖衣露出最真實的一面,其他孩子像是云端寵兒,而他永遠是云下努力振翅的雛鳥;盡管如此,他人生的成就卻是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從足球明星到戰爭英雄,從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到國際象棋大師,從摔跤王者到商業大亨。為什么,為什么他的人生可以這樣精彩豐富、成功卓越?或許從小說結尾一段話可以看出:“我或許是個白癡,但是,無論如何,我多半歲月都在努力做對的事。撇開其他不談,我永遠可以回顧過去,然后跟自己說,起碼我的人生過得并不乏味。”
無論你有沒有讀過這本書,詳細了解認識阿甘,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僅憑這段話,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多么享受與熱愛他這一生,他覺得這輩子過得值得,過得有意思。但阿甘的智力就像是個六到十歲的孩童,他生活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的美國,連能否在這個險惡復雜、戰火連天的年代生存都成問題,又何談有意思?而我想,正是因為這樣,他眼中純凈,心內無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才能活的盡興瀟灑。不在乎命運多舛;不在乎榮譽,亦看輕屈辱;不在乎生死傷病;不在乎利益權謀。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人類最初美好的品質,在市儈庸俗的人性、險惡復雜的社會中,顯得如此可貴。
很多事情并不是處心積慮可以做到的,很多感情并不是利益權謀可以換來的,而阿甘的成功之門,恰恰是他以那些可貴的品質為臺階,異人的天賦為鑰匙打開的。他孝順友善,重情重義,信守承諾。他孝順,感激牽掛生自己養自己的母親,為了她一直頑強不息地活著;他重情,一生雖然偶有犯錯,但一直一心愛著珍妮;他重義,戰爭為了朋友,跑出來的他重回稻田為救布巴;他誠信,只為一個與去世好友的承諾,不顧旁人眼光,毅然決定放棄自己在國際象棋的巔峰成就,拿著為數不多的錢干起養蝦事業從而成為商業大亨。也正因為這些品質,他有了忠誠真摯的朋友和熱忱善良的老師。他天賦異稟,天生飛毛腿,雖然智商不若人,但是心智不輸人甚至更勝一籌,他可以解答高等數學方程式,可以信手學會復雜的樂曲,可以隨意打敗國際象棋大師,因此他這塊璞玉被費拉斯教練發覺,從而成為足球明星;得到米爾斯大夫的賞識,并拿到“中級光學”的A;他交到了布巴這個好朋友,并學會了吹口琴打發無聊時光;他得特里布爾先生相助,與他切磋棋藝,打進世界比賽,從而度過生活難關,拿到獎金作為本錢去干養蝦事業。他成功了,這輩子干了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雖然也做了渾事,但這點陰霾不足以遮擋他的光芒。
饒是人生百味,如一盒巧克力,不可預測,親試方知,我們也不妨透過生命表面的虛影,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好像成為一片潔白輕盈的羽毛,以單純的身心,盡情遨游在這廣袤的天地。而阿甘在我的人生中,就像是鉆石般閃耀著光芒,其實他原本是石墨罷了,只是愿意挨過高溫高壓的重鑄變成鉆石。二者本質并無不同,只是后天的心態與韌性,讓他們天差地別。我可以從他身上找到一些可為自己借鑒的東西,我們也一樣:
不忘初心,堅定前行,突破困阻,完成重鑄,到達自己人生的巔峰!
小說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2
阿甘從未討厭過誰,嫉妒過誰,甚至于報復過誰。當他傷心時,失去時,他總是一個人,把自己藏起來縮成一團,吸吮著手指,呆在角落哭泣。可他最后成功了。他從未想過自己要有什么計劃,他只知道要跑,快跑,千萬別停下。而成功之后的他,卻又果斷的選擇了離開,帶著自己那只心愛的猿猴,吹著口琴,灑脫的在世界各地游走。
這是一種多么超脫的生活方式,生于自然,回歸自然。
從阿甘的經歷,我們更可以看出,生命就像空中那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揚,或翱翔藍天,或墜入深淵。
透過戰爭的硝煙與仇恨,我看到的是一顆真誠的心,一雙單純的眼睛,不管是怎樣的壞事,在阿甘眼中,世界依舊像往常一樣簡單美好。從厚德載物到自強不息,一個人,擁有了高尚的品格,學會寬恕,學會忍耐,學會明了,便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了。面對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這,便是自強。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是有偶然因素的,事情的成功不會因為你的處心積慮而接近終點。而我們的阿甘他真誠,他守信,他寬恕,他堅定而又不任性執著,所以他從不去想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只知道要跑,要不停地跑,沒有要求結果,但卻收獲頗多。
“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的確,人生就像是那琳瑯滿目的巧克力,如果不去品嘗,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它的味道。在你遇到困難不前時,有沒有想過,地球不會因為你的不前而停止轉動,有沒有想過,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懦弱而停止前進。生活中什么都會發生,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給無法去對未來的一切做出選擇,我們能夠選擇的,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一切,真心的對待自己身邊的人。
書里還有一句話我很喜歡:Always try to do the right thing,unless your conscience tells you otherwise。(務必做該做的事,除非你的良心叫你別做)。
爸爸說的沒錯,這是一本好書。雖然書里許多感情方面的內容我還是不太懂,但的確是一本好書。
小說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3
第一次看,《阿甘正傳》里面有一句話甚是喜歡,是這樣說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怎樣。我們活著也如阿甘,有喜有憂,有歡笑也有悲哀,這一秒才上眉梢,下一秒就又要才下心頭。然而一生都在奔跑中的阿甘是生活的贏家,他贏得美人,也贏得了自我。
誰不曾真的體會,誰不曾真的了解?每一次付出都未必有回報,每一天都未必晴空萬里。少年輕狂的李白曾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逄篙人?然而當他被賜金放還后,他又說‘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防名山‘另一位毫邁的詩人——蘇軾,他有失去親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心,也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感慨,他多次被貶低,每到一處卻并未因此惆悵失措,他有黃州的“東坡”自娛,有杭州的“蘇堤春曉”“三潭映月”可賞,哪怕在黃涼的瓊州他也不忘燒一壺清水,給自己泡一杯茶。
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發芽,不是一切的樹木都甘愿被風雨折斷,漫長的黑夜,有人會因害怕而哭泣,但也有人守望星辰,滿懷歡喜地期待黎明,只期待哪怕僅有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卻擁有比陽光更明媚的光明,她用生命譜寫的贊歌激勵了喜許多人,她有的不只是學業的成功,更是人格的高尚。三天對我們來說是平常的,在她那里卻有許許多多美好而平凡的事發生。
一個年少的孩子看到窗外吵吵鬧鬧的世界,頓覺生活索然無味,然而當他被母親帶到另一扇窗前看到四周怡人的景色后有覺的生活其實也可以很美,生活之所以不能稱心如意,往往是我們開錯了窗。
浪花因為沖擊而壯麗,火把因為燃燒而光彩。從另一扇窗看問題不完美是完美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梅因與寒風作伴才有了高潔的贊譽。
末了,不由得想起蘇軾那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是的,埋在土里的種子自會有破土而出的勇氣美,綻開在地上的花何嘗沒有迎風招展的美呢?
晴天嫵媚,雨天清新,刮風天豪爽,下雪天壯觀。世界上沒有壞天氣,只有不同類型的好天氣。
晴時愛晴,雨時愛雨,風也蕭蕭,雨也飄飄,人生時時有美好。
小說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4
寒假中的一天,在爸爸的介紹下,我看了一部非常勵志的小說——《阿甘正傳》。
書的主人公阿甘出生在美國的一個小鎮,是一個iq只有75的低能兒,連正常的學校都不想收的孩子。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雖然阿甘沒有其他孩子聰明靈敏,但他有一位從來沒有嫌棄他的媽媽,媽媽常常鼓勵他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對他傾注了全部的愛,媽媽常對他說:“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么不同,一點也沒有”!“只有干傻事的人,沒有真正傻的人”。
阿甘在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了橄欖球明星、戰爭英雄、乒乓球中美外交使者、億萬富翁。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阿甘——一個小時候腿走不穩,被當地人稱為“弱智”的孩子,為了擺脫那些壞孩子的欺負,他沒有任人“宰割”,而是選擇了奔跑,比較后他跑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身體,跑出了橄欖球明星,跑入了大學。參加戰爭時,他利用奔跑的能力救了很多戰友,他遵守諾言,說到做到,比較后成了一個成功的人。
阿甘成功的原因是在他的心中有一個目標,為了實現他心中的目標,他自強不息,刻苦努力,比較終他成功了。難道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不應該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嗎?不應該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嗎?只要我們努力的學習和奮斗,我們就是下一個成功的阿甘!
小說阿甘正傳讀后感精選篇5
羽毛隨風在空中輕盈飄蕩,飄到阿甘的腳下,阿甘拾起羽毛。阿甘穿著一雙破舊的鞋子,鞋子是珍妮送給他的,他穿著這雙鞋子連續跑了三年多。人生即羽毛,過程如長跑!
阿甘從小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不能正常行走,靠腿部的支架步行,受到社會排擠。媽媽為了讓阿甘跟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平等教育不適付出一切代價——母愛的偉大!
在第一次去學校的時候認識了珍妮,萌發了人生第一次對異性的愛慕。在學校被同學騎自行車追打,在珍妮告訴他逃跑的過程中跑掉了腿上的支架,從此能正常走路——人的一生中沒有那么多與生俱來,大部分的潛能都是在極限條件下,不得已,激發出來。
當阿甘長大成人,在酒吧遇到珍妮,對珍妮說“I loveyou”,而珍妮告訴阿甘,你不懂什么是“愛”。阿甘的愛情是天真而又純粹的心靈寄托,而珍妮感受更多的是當時的社會物質生活與自我追求。阿甘與珍妮的人生開始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愛情有“愛”和“性”,性是一種低級的生理需求,一種純粹的欲望。荷爾蒙刺激中區神經,神經末梢發出信號,讓身體的細胞活躍度急劇增加,人體能量釋放達到一種極限,讓人的大腦感受到興奮,興奮的情緒轉換成肉體的享受。性的需求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獲得,而愛是心靈的寄托,精神層面的高級需求。愛,人類特有,代表人類的高尚與其他低等動物的差異。
阿甘在服役期間認識了最要好的朋友巴布,他們約定退役后去捕蝦。但是,巴布在戰爭中不幸遇難。在服役期間,對母親的思念和對珍妮的愛一直在支撐著他。在這之前,阿甘專注做了兩件事,跑步和打乒乓球。做這兩件事讓他明白,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專注;平時的積累讓自己終身受益。
阿甘退役后,兌現好朋友巴布的承諾,去到他的家鄉買了一艘船捕蝦。后面所有的船只都以珍妮命名,不管世界怎么變,走多少彎路,阿甘始終保持初心。人生有很多東西無法改變,我們唯有堅持做好自己,方得始終。
阿甘的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但是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以“誠”為動機,所以,都能取得常人無法預期的結果。
母親重病離開,讓阿甘失去了最親的人。媽媽告訴阿甘“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人類注定要面對的”。突然,珍妮再一次毫無征兆回到阿甘身邊,然后,再離開。讓阿甘內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創傷。于是,他連續跑步三年多來面對自己。
阿甘的一生中,媽媽讓他感受到親情,母愛的偉大;珍妮讓他懂得什么是愛情,愛一個人不是長相廝守,索取、占有,而是心靈的寄托;巴布讓他認識到友誼,友誼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礎上。
命運是什么:需要自己去弄明白,我們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扮演一個角色,珍惜上天給予的,我們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塊是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