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孫子兵法讀后感
《孫子兵法》這本書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兵法書籍之一,其在中國歷史上擁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寫孫子兵法讀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受軍事學家所推崇,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系等方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初讀《孫子兵法》,只覺得晦澀;再讀《孫子兵法》,腦袋會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孫子兵法》,想寫點感悟,與專業相關的東西。
商場如戰場,很貼切的比喻。《孫子兵法》是套源自戰場的論,那么在商場上,我們對其加以變通的解,很多論、原則都可以借鑒。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行軍篇),孫子在治軍上強調文武兼施,賞罰并重。在企業管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賞罰并用,才能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使人人爭先,個個努力,形成良好的企業氛圍。
《孫子兵法》是商戰中的“圣經”,特別是在今天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飛速過度的時代,也就是在各個行業的商戰中從一統“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飛速向“戰國”發展的時代,《孫子兵法》對我們的企業家們更具有深淵的指導意義和實際的使用意義。
《孫子兵法》只讀一遍等于沒讀,要多讀多思考,才能發覺其中無窮的智慧。
今天晚上,我終于讀完了《孫子兵法》一書。這一本書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篇章就是《軍爭篇》了。《軍爭篇》也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篇章。
這個篇章還講了四個故事。我最喜歡的一個古代故事就是“趙奢用計救閼與”。秦國為了擴大自己實力,準備去攻打旁邊的趙國,于是,他們率大軍攻打趙國,把趙國的大將閼與抓走了。趙國的國王派出了有勇有謀的趙奢帶兵出戰,去救閼與。趙奢走到離城三十里的敵方就停止了前進。修筑工事,不準讓小卒輕言于秦作戰,違令者斬。過了50多天,秦國見趙國還沒有反攻,于是,就開始松懈了起來,趙奢覺得時機已到,于是就帶兵出戰,打退了敵人。我最喜歡的一個現代故事就是變形金剛引進中國的故事。變形金剛自從出了電影以后也開始銷售玩具,生產商還沒有引進中國市場。于是,生產商就調查到了中國孩子的家長喜歡讓孩子玩開發大腦的玩具。于是,生產商開始制作大量廣告,并自排了一些動畫片,結果,這個玩具在中國一上市,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軍爭篇》主要講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這么一個概念。就是說將領一定要聽從君王的命令,孩子要聽從父親的命令的道。戰爭一定要把敵方陷入困境,做小兵的,不能擅自行動,否則,可能會引起全隊大亂,那么,這場戰爭肯定會輸得很慘。隊列一定要很齊,這樣,才能使敵方陷入困境。還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把握時機,先到達戰場,占領好的地形。當時,如果將領的軍隊是要長途跋涉,那么就未必,可以使用一點小計,來取得勝利。
我還懂得了作戰時一定要占領好領地,進入國際市場時一定要先進行調查,做一些有利的廣告,就可以使我方獲得了絕對的優勢,從而獲得了勝利。
當你讀到一本書,有了余生要與書偕老的感悟,那才是真正地發現了好書。
第一本被筆者列入人生必讀、常讀、精讀的書籍,著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走過戰國的烽火,經歷秦漢的紛爭,穿越唐宋元明清;從竹簡,到帛書,到宣紙;從卷軸,到線裝,到平裝。
該書為《孫子兵法》。
一愛其苗條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
如果以書比人。厚可當枕之書,是豐腴之人,卻不免有肥頭大耳之憨;薄如蟬翼之書,是瘦削之人,卻難有風姿綽約之態。
而《孫子兵法》,堪稱綽約多姿,有多一分則贅,少一分便瘦的妙處。
好書不在于字數多少。
《孫子兵法》十三篇、五千言。可是大部頭小說的一個章節,甚至比一篇論文的字數還少。可是,就是這么五千言的著作,自成書之日起,便歷久不衰。堪稱傾國傾城傾天下,讓無數人盡折腰。
如三國時的梟雄曹孟德,為之作注,成為《孫子兵法》注家第一人。這位“觀兵書戰策多矣”的梟雄稱《孫子兵法》“所著深矣,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
如南北朝著名文學論家劉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龍》中提到:“孫武《兵經》,辭如珠玉,豈以為習武而不曉文也。”
如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提到《孫子兵法》:“但用孫武一二言,即可成功名。”
諸如此類的盛贊,不勝枚舉。
虛實,從效果看,就是真假。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殺機隱藏,生死一線。為將者,當明辨真假,善用虛實。戰場之上,避實而擊虛。主動求變者為實,被動應付者為虛;局部優勢者為實,反之為虛;明確進攻為實,佯攻為虛;真實目的為實,表面目的為虛。虛實之間掌控全局,化己方被動為主動、變對方優勢為劣勢,因地制宜、因敵定策,方可取得最終勝利。
孫子說,戰場上先占領有利位置的一勞永逸,后到戰場的一方則疲憊被動。“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最重要的。主動權并不是總光顧己方,那么我們應當設法使安逸的對手變得忙亂,糧草充足的敵人變得食不果腹,讓安營扎寨的被迫換個場地休息,將對方的優勢化為劣勢。“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這是避實就虛。我們可以得出此處的“虛實”是劣勢和優勢的含義。選擇敵人防守薄弱之處可以日行千里而不疲勞;進攻取勝者是因為攻擊對方的薄弱之處;防守成功者是因為防守在不可攻破的位置。
善于進攻的部隊,對手不知道他的防守布置在何處;善于防守的軍隊,敵人不清楚他的進攻瞄準何方。“至于無形”、“至于無聲”,虛實相間“故能為敵之司命”。當進攻處于下風時,“沖其虛也”;撤退時不能被對方追擊,是因為“速而不可及也”。所以,我方希望作戰,敵人就是躲入城中也不得不與我方作戰,因為“攻其所必救之”。我不希望作戰,“畫地而守之”,誘使對方改變攻擊目標則高枕無憂。
到這里,我們能分析出“虛實”二字又含有“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只有己方的主動迫使對方的被動,才能控制好個局面。那“虛實”是否還有其他含義呢?有。“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我方集中力量,而對手則分散布局,在局部形成了以眾擊寡的局面。眾則為實,寡則為虛。如果我方的作戰地點敵人不能知曉,則會采用逐一防守的策略,即分散兵力布防。這樣便形成了虛實、寡眾的局面,對方前后左右不能相顧,“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其實還是個主動與被動的關系。主動與被動是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基于思考和辯證;眾寡虛實則是客觀的情況,需要明辨與試探。若想運籌帷幄,則應當分析對手的計劃方案,通過挑釁對手來觀察對方的作戰規律,通過佯攻來尋找對方命門,通過小范圍作戰來判斷對方實力的強弱。
所以用兵當“無形”,讓對方無法掌握規律,不能明了用意和計劃。每次作戰都應當依據客觀事實進行針對性調,而非簡單的復制就可以取得勝利。虛實之用,可惑敵,可避敵,可制敵。掌握虛實。也算是一種很高的用兵境界了。
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他指出行軍作戰無非是以正兵迎敵,與以奇兵奪勝兩種態勢。這兩種態勢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因機制宜,變化無窮無盡,且又以奇兵制勝為上。他強調出奇制勝的特點和優點是抓住時機,行動快速,態勢險峻,居高臨下,兵之所至,如積水漂石,鷙鳥毀柝。
但不論正兵還是奇兵,一個組織嚴密一致的企業,能夠“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才是克敵制勝的關鍵。一個管嚴密,運行暢通的企業,領導者只用運籌于帷幄之中,管好幾個高級主管便可決勝于千里之外。企業管最忌冗員復雜的垂直式管,一個簡單的批示都要層層通過才能下達。這樣既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也打擊了各級工作人員的熱情和信心。所以一個深謀遠慮的領導者懂得下放權力,充分信任下屬,實行水平管模式,以加快企業運作,增加員工責任感,工作熱情。
一個好的企業還要有良好的分工,各部門既分工又合作,對內統一協作,對外又可獨當一面。冗繁的機構對企業來說是潛在致命威脅,所以企業要在充分發揮員工潛力的基礎上精簡機構,杜絕尾大不掉的后果。這樣才能在受敵或者對敵之時不因某一環節受挫而潰不成軍以致戰敗。以廣告公司為例,一個文案,一個美指,一個AE就能夠單獨受ase。
商戰無時不在,一觸即發。不論正兵奇兵,能夠打勝仗的就是好兵。同,在商戰中用計誘敵,敗敵也就無所謂光明與否,本來“兵者,詭道也”。現實中更加看重的是結果不是過程,正兵迎敵,那奇兵又如何出奇制勝?
首先企業組織嚴密,上下一心,進退有序,布陣周密是基礎,要保證各部門在商戰中臨危不亂,首尾相接,運動自如。然后要故布疑陣,用偽裝迷惑敵人,“調動”對方,以“利”誘,能而示之有能,再重重包圍一舉克敵。當然,在誘敵過程中還要注意避實擊虛,從弱處開始進攻其主力,類似于“農村包圍城市”。例如企業假意對某一項目有意,又讓對方看到項目的利益所在。當對方專注于這一項目時,企業轉而攻擊對方薄弱市場,各個擊破。這其中人員,資產的調動,市場的估摸,外部環境,媒體,消費者心等方面的熟悉程度都極其重要,所以企業領導者必須要是個不僅會順應時勢,還會造勢。這樣才能在商戰中做到正奇結合,創造一種高屋建瓴,出奇制勝的態勢,從而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