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的心得
俗世奇人的心得篇1
說起小人物,每個人眼前浮現的都是其貌不揚、默默無聞的人。蕓蕓眾生,我們都是俗世中的小人物,但有些人卻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最近,我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這本書里講的人,都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天津衛。雖說是小人物,也卻都身懷絕技。有的雖不是名醫,卻比名醫更厲害,像書中的王十二,蘇七塊;有的做起生意來讓一般人驚嘆不已;這些的手藝人單靠自己一手絕活就足以在天津衛站住腳。看到這里,我不禁為這些人喝彩,真的是都有絕活啊!
這些人里,令我印象最深的還得數“刷子李”。他是個手藝人,沒人知道刷子李叫什么,但都知道他有一手刷墻的能耐。刷子李刷墻必穿一身黑衣黑褲,若是刷完墻后身上有一個白點,就給人白刷不要錢。但他的徒弟曹小三卻總是不信,終于有一次在刷子李刷完墻后,他看到他褲子上有個白點,以為師父的手藝是假的,但那白點卻是從一個小洞里透出的白襯褲。
其實,除了書中這些身懷絕技的小人物,我們身邊也有多多少少我們不曾注意的小人物。比如環衛工人、街邊賣唱的藝人、飯店的店員,往往有時我們不注意的人,剛好是支撐整個城市的幸福值的人。有時他們是最不起眼的,但卻是最重要的。
俗世奇人的心得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俗世奇人》。讀了這本書,我可謂是“感慨萬千”。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主要講了在天津碼頭,有許多耍絕活的手藝人。他們耍的手藝一般都是有第一,沒第二,第三都差著十萬八千里的。不然沒有絕活,怎敢到天津碼頭上闖?而天津人喜歡把這些人的姓和他們耍的手藝連在一起稱呼,如刷子李,泥人張等。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
“最別不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這就是馮老筆下的刷子李。你想想,刷墻時,蘸了稀溜溜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保證一滴不掉?這就叫“藝高人膽大”。他如果沒有超高的手藝,沒有對自己手藝的充分自信,怎敢立下這個規矩?而他的手藝也不是天生就會吧,在他沒出名之前,誰知道他下了多少苦功,才有了今天的功成名就?
安徒生說過:“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斗,才會有所成就。”在20年舉辦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跳水“夢之隊”的吳明霞、施廷懋藝壓群雄,勇奪冠軍,為中國的里約征程多添了一枚金牌。當時看比賽的時候我就驚呆了,一個個給超高難度的動作繞的我眼花繚亂。然而,在這一個個超高難度動作的背后,令全中國人驕傲成績的背后,有多少次摔傷?有多少滴汗水?有多少次遇到挫折,灰心喪氣?又有多少次鼓起勇氣,咬牙堅持?
“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這是馮老書中的一句話。而那一個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絕活背后,是一次次失敗的酸楚和一次次咬牙的堅持……
俗世奇人的心得篇3
翻著薄薄的《俗世奇人》這本書,我仿佛置身在近百年前的天津衛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我身臨其境,一個個身負絕技的“俗世奇人”更讓我敬佩不已。雖然寫了一個個小人物,卻讓我們領略了大道理。其中“泥人張”的故事跟讓我喜歡。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有一手捏泥人的好手藝。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天慶館里飲酒,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好作為自己泥人的素材。剛好靠販賣私鹽賺下金山,城里城外氣最沖的“海張五”領著兩個人也來飲酒,他憑著自己有財有勢,在言語上羞辱“泥人張”。“泥人張”憑著自己嫻熟精湛的手藝,捏出了一排排“海張五”,在雜貨攤上叫賣,攤上還貼著個白條紙,上邊用墨筆寫著:“賤賣海張五”,來回報“海張五”。最后,“海張五”只好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賤賣海張五”的這事傳了一百多年。
手藝人有真本事,有絕活,都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這成就背后又有著些什么呢?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像這本書中“刷子李”對徒弟曹小三說的話:“你以為人家的名氣是虛的?那你是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在這些“俗世奇人”的身后又有多少酸甜苦辣呢?不光是這些手藝人,在茫茫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個像“俗世奇人”一樣的名人呢?蘇秦第一次游說秦國失敗后,回到家里懸梁刺股,苦讀三年后,游說六國合縱,一舉成為名垂青史的六國丞相;匡衡因家窮屋內無燈,鑿壁借光,成為一位丞相;岳飛,小時候刻苦讀書,練武,成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氣壯山河的抗金名將……
“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付出,哪有回報!《俗世奇人》這本有趣的小說,讓我懂得很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俗世奇人的心得篇4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俗世奇人》,其中有一篇文章叫《酒婆》,它讓我記憶深刻。
故事是這樣的:在首善街有一家九等酒館,酒只賣給窮人。這家酒館沒有菜,沒有桌椅,只賣酒。買完酒后只能站著喝,這個酒館只賣一種酒,是用山芋造的,價錢賤,酒味大。和入嘴里如鏹水,得拿上喝下去,喝下去又上頭,就像一種炮仗“炮打燈”于是這種酒叫“炮打燈”。這些酒鬼里最灑脫的是酒婆,酒婆喝酒就像把酒倒進桶里,出門后搖搖晃晃,但一到路口,酒就醒了。不是酒婆厲害,而是酒里添水了。后來,老板娘有喜了,老板去拜佛,發誓不再摻假。酒婆又來喝酒,可真貨有真貨色,酒婆搖德唄以前更厲害了,可她到了路口,竟沒有醒酒,酒婆習慣性的向前走去……從此酒婆再沒出現。
對于這件事,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酒婆之所以會被車撞死的原因很明顯出在老板身上,酒婆會喝真的“炮打燈”還上馬路的原因是她已經習慣了,而以前為什么沒事?因為以前的就里有水,不濃,沒多大酒勁,所以酒婆一到路口,一驚,酒馬上醒了。可畢竟后來是真的“炮打燈”酒勁大,沒那么容易醒,其實老板有兩種做法可以使酒婆不被車撞:一、老板一開始就用真貨,這樣酒婆一開始喝,就知道它的酒勁大,會在酒醒后過馬路。二、老板一直都摻假,一樣可以讓酒婆不被撞。
然而當今社會還有許多像“炮打燈”這樣的假貨,像問題奶粉,問題疫苗、小廠家生產的氣壓椅等。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如某些嬰兒喝了問題奶粉,的了腎結石,許多家長泣不成聲;還有一個嬰兒喝了高鈣奶粉,去醫院檢查,卻發現嚴重缺鈣,而且將來有可能展業站不起來。還有一些兒童接種了各種疫苗,本想預防疾病,誰料這些疫苗非但沒有起到預防作用,反而制造了疾病……
俗世奇人的心得篇5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樣也是波瀾起伏,妙趣橫生。馮驥才老師的《俗世奇人》說得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和當當響。”
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有“絕技”的奇人,生活會平淡嗎?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會平淡啊!沒有真本事,豈只平凡、平淡,還會更加糟糕,把生活過得一塌糊涂。
我們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藝,不只是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就今時今日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
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著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并不是樣樣精通,但他們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當今社會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成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須得有一門精通!不是有東北農民會說俄語當上翻譯,下崗工人了搞出了先進的發明嗎?
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就會是俗世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