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閱讀心得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1
《黃帝內經》很多篇章理都在講一些我們生活中的道理,寓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如《五常政大論》篇云…..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這句經文的大致意思是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東南方溫熱的地方多瘡瘍。脹病用下法可消,瘡瘍用汗法可愈,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所致,天地陰陽的太過與不及所致。
具體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還得從天人合一的觀點出發來理解。首先把人地球化,地球人化。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冬天井中的水是暖的,剛打出來的井水還冒熱氣,而冬天氣候寒涼,當然地表是涼的;夏天剛打出來的井水很涼,但夏天氣候炎熱。也就是說冬天地球的表面冷,地心熱,夏天地表熱,地心寒,放到中醫的整體觀里可以表述為:冬天地球為表寒里熱,夏天地球為表熱里寒。把人地球化,東南方是不是氣候炎熱,西北方氣候寒涼,那么東南方表熱里必寒,西北方表寒里必熱,根據天人合一,取類比像的原則來思考,生活在東南方氣候炎熱的人,腠理開泄,陽氣易外泄,容易形成一種外熱里寒,內臟相對以虛寒為主;生活在西北方氣候寒冷地帶的人,腠理密閉,容易形成一種外寒里熱的格局,內臟相對以里熱為主;理說透了,法和方藥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內經云: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真正理解了這句經文的含義,在東南方治療皮膚瘡瘍病,你應該是高手。作為廣東省中醫院的一名肛腸外科醫生,感悟了內經這句話的一點內涵后讓我在皮膚病的治療領域大獲豐收,真的。
經典的內涵很深,我深深的感悟到,只要你真正理解了哪怕是一句話,在某一類疾病的治療上,肯定會有很大的突破,比如只要你理解了《陰陽印象大論》篇云:…..六經為川,腸胃為海…….,簡簡單單八個字,學中醫的我們都讀過,也許都能背出來,但并不代表理解了經文的含義。我也只是從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并把他運用于臨床,在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中療效明顯提高,以后還有很多很多的路走,對我而言,也許中醫藥攻克腫瘤只是萬里長城才開始邁出了第一步,但我深信不疑,通過傳統的中醫藥、針、刺絡及灸療,腫瘤的治療效果應該上幾個臺階,有些患者治愈并非不可能,而不是處于目前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現狀。
怎么理解這句話呢?六經是指太陽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陽明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少陽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太陰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少陰經(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厥陰經(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腸為手陽明大腸經,胃為足陽明胃經,腸胃均為陽明經;經云:六經為川,腸胃為海,川為江河,海為大海,在自然界中,江河的水最后均匯入大海。那么六經的病變可不可以通過一定的法,疏通經絡,把病變通過經絡引入腸胃之海排出體外呢?我想能,因為海納百川,上善若水。關鍵在于怎樣把六經的病變轉變為陽明經的病變,也就是說把六經的病變通過中藥或針刺或灸法或情志治療,通過經絡的內聯臟腑、外絡四肢百骸引入腸胃之海,從而排出體外。
《黃帝內經》被奉為中醫學的經典,為歷朝歷代中醫學大家奉為準繩,說內心話,目前我們談中醫,離創新還太遠,首先應該面對現實,好好的繼承,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來不得天馬行空,來不得半點馬虎,更來不得“大躍進”。而臨床上,很多人批評中醫不科學,《黃帝內經》不科學,其實很多人根本都沒讀完過內經,更別說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內核,更談不上繼承和創新了。《黃帝內經》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書的作者是誰,有過很多爭論,我們暫時擱置爭議,看《五運行大論》篇黃帝與歧伯的對話,帝曰:地之下為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讀到這句經文,我的內心為之一震,幾千年前的作者岐伯競能看到地球在大氣中,是大氣托起來的,我坦誠,我看不到地球在大氣中,我只知道地球在我的腳下(地為人之下)。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2
《黃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云: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 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 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這只是經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 己平時讀經典后,運用經典的幾個病案寫出來,與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對您有 所幫助。
有一天,我的一個同事過來找我針灸治療頸椎病,因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針就能明顯 減輕,有時一針就可以了,今天又來了,說昨天科室有個事挺氣人的,領導安排給他做,又 沒地方發泄,實在不想接那個活兒,晚上想著這事,沒睡好,早上起來,頸椎部位疼痛,頭 暈不適。
因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時蠻有性格的,脾氣較大,又急躁,聽他說完,心里 明白了他的頸椎病是因為肝郁化火,想起內經的原話: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針 刺肝經原穴太沖,用瀉法,1 分鐘后拔針,頭暈頸痛消失。 省公安廳一領導,上班期間辦公室突然感覺心好像要跳出來了,很難受,自己摸脈,每 分鐘接近150 次,持續了近30 分鐘,打電話咨詢該怎么辦?問起病因,說最近因為國慶 60 周年慶,因安保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壓力大,自己火氣很大,經常對下屬發脾氣。我 比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內關穴處,他照做了,開始壓上去疼痛 難耐,很想放棄,電話中一再囑咐直壓到內關穴處無疼痛為止。20 分鐘后電話告知心跳如常。
這也是來自于學習經典的體會,內經原文: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選手厥陰 心包經內關穴,指壓治療,療效確實令人感到驚奇。如果病人沒經驗的,肯定會急診叫120 送去醫院,其實這也是中醫針灸在急診臨床應用的典型案例。
一從事藥材生意的病人,廣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為肩背疼痛近1 月,在北京協和醫 院照片,MR 檢查,均未見異常,局部打封閉,貼膏藥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見 改善。回廣州后約出來吃晚飯,餐桌上見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狽的樣子,連聲說對不起, 他夫人說感冒很長時間了,把他嘴上的煙拿掉,還暗示要我告訴他抽煙會加重咳嗽。
其實自 從見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療取穴已了然于心。于是選手太陰肺經滎穴魚際,用瀉法,患者 痛得哇哇叫,不到2 分鐘拔針,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癥狀全消失 了。我也點了一支煙,順手給他一支,邊聊邊抽煙。這哪與抽煙相關啊。西醫可是講抽煙與 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啊,記得在老家有的抽煙,活到九十多也未見咽喉炎,氣管炎及 肺癌的,有的從不占煙酒,50 多歲也一身的病啊。
其實他只是肺經外感風寒,是肺經的問 題,針刺肺經魚際穴,針到病除。病人覺得很神奇,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在《黃 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記載了該病的治療方法: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還有關于脾經病和腎經病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以西醫命名的疾病, 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在這里就不舉例了,只是想說明一點,想學好中醫,做一個名理的中醫,臨床療效好的中醫, 無論您走遍千山萬水,訪遍五岳九州的名師,您終究還得回來溫習我們共同的的經典:《黃 帝內經》。
這只是《金匱真言論》中的一小段,讀了,也經常用,常常收到針到病除的臨床療效, 很多病友說我看病用藥取穴很隨意,但見效快,療效好,對西醫的同一個病,能用很多穴位, 很多方法治療,很難學,也難看懂的,其實我只是繼承了中醫學先祖的一點點東西,在臨床 上運用經絡辯證治療而已。《黃帝內經》里還有很多的寶貝等著我們的中醫學子去挖掘,去 探索,去繼承,去發揚。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3
《黃帝內經》對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調節情志有很大的幫助,由于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難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人對事。《黃帝內經》就告訴我們要“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從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
《黃帝內經》要求人們要順應四時休養生息,而不好的生活習慣在我們周圍人的身上隨時能找到。比如,經常熬夜,暴飲暴食。而《黃帝內經》強調:“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它表現在我們每個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只有做到了這些,并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我們才會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是我國的國學瑰寶,是我國最早、地位最高的中醫巨著、中醫養生學之源。通過這部古老經典的學習,我們能夠洞察生命規律,從根本上把握健康養生之道。《黃帝內經》中有關健康養生的論述比比皆是。
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它更像一本養生寶典、一本哲學書,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關注自身,順應自然法則,達到天人合一從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養生哲學書。也使我悟到“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的智慧。《黃帝內經》流傳千百年,是一本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曠世經典,它的醫學價值和哲學價值正在不斷被后人挖掘中,我也從這本書中得到不少的啟發,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這本書,給我的生活工作帶來更大的幫助。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我覺得《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于《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后,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這就是《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上等的醫生不是去治療已經得了的病,而要在沒有得病之前,就讓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這來得多么徹底!在當今社會,這種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
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黃帝內經》還有很多的觀點是非常經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學說、精、氣、神、經脈等等,雖然我的知識水平還沒有到達研究《黃帝內經》的高度,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后對我怎樣在生活和工作中調節情志、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有很大幫助。
人體的各機體內部的各臟腑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同時也是人與外在環境的統一。臟腑的各項活動并不是孤立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認識一下:
1.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
2.機體與環境的統一。《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這說明人與天地自然的統一性。在整體觀念思想的指導下。古代醫學家總結出內臟生理功能活動與外界環境變化有關。“四時之氣,更傷五臟”《素問·生氣通天論》。又如“風傷筋,燥勝風,熱傷氣,寒生熱??”并認為“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這都強調到了整體觀念。這種整體觀念與現代一些醫學的局部觀點截然不同。
看完《黃帝內經》,我對于中國人民千百年來順應四時休養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習慣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說經常熬夜,暴飲暴食,而《黃帝內經》說道:“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者亡。”正常情況下,陰陽對立統一運動有度、有序、適時當位,則陰陽和諧,反之則陰陽失調,而人體疾病的本質就是陰陽失調。《黃帝內經》不但在健康上給我們提供了辯證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現實社會中,工作壓力大,社會關系復雜,都會給我們的情緒帶來影響,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喜怒悲憂恐等精神情志活動,也是五臟功能的表現,也就是說,五臟出現疾病同樣會給人帶來情緒上的疾病,反之,情緒的失常也會影響五臟的健康。大喜傷心,大悲傷肺,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憂思傷脾。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諧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處。
雖說我對此書只是讀的這么淺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內涵不僅僅而次,所以我以后還會慢慢品味。不過讀此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古文好爛,所以此書還能鍛煉我的閱讀水平。飲食、起居、工作和勞動、精神,這四方面是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涉及的。所以養生說到底就是在說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只要這四個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黃帝對話當中所說的這樣,人人都能活過一百歲。所以說活到一百歲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這四個方面貫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做到這四點,不是一天兩天就行了,而是一輩子,每時每刻都這么做,把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下面是我比較喜歡的,出自《黃帝內經》的養生語錄:
1.“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事操勞”;肆欲縱色,耗散精氣,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遠,有傷元氣”。
3.“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沒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寧,真氣保存體內,形影不離,病不傷也。
4.“仁者壽也:胸懷寬廣者,益壽;反之。胸懷狹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養:“浩然正氣”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能心如止水;”“還在判斷值與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內求,是要我們往里求。這是提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自己的內求當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長壽的。關注養生,關注內在。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4
機體內部五臟六腑的功能相互關聯但又各司所職。但都是在心主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各骯臟組織功能才能得到平衡協調。“主明則下安就是的印證。”
2)機體與環境的統一。《內經》明確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這說明人與天地自然的統一性。在整體觀念思想的指導下。古代醫學家總結出內臟生理功能活動與外界環境變化有關。“四時之氣,更傷五臟”《素問·生氣通天論》。又如“風傷筋,燥勝風,熱傷氣,寒生熱……”并認為“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這都強調到了整體觀念。這種整體觀念與現代一些醫學的局部觀點截然不同。
二、內經還指出了七情所生與臟腑有關聯。這說明內經在精神活動方面的內容有較豐富的記載。“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愛,腎在志為恐”。這說明古代醫家早已觀察到七情的精神活動與臟腑有關。
“怒傷肝,喜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愛傷肺,喜勝愛;恐傷腎,思勝怒。”這說明情志話幼不正常可能致病,也涉及到相生相克的問題,這更能說明七情不協調對機體有重要的影響。
三、內經的五臟六腑功能與現代醫學體系是不相同的,我認為最明顯的是,心
心除了主血脈,是血液運行的動力外,還是君主呢。心還主神明呢,統領其他臟腑功能。同樣,肺除了司呼吸外還主一身之氣,與全身水谷代謝有關,肺還主治節,與皮毛、鼻竅聲音有關。腎臟為五臟六腑之精氣及生殖之精,腎還主骨,生髓通于腦等等,五臟六腑相互關聯顯而易見吧。
內經五臟六腑功能與現代醫學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認為主要還是研究方法不同的結果。古代醫學以生產實踐經驗總結為基礎,而現代醫學以解剖學組織學為基礎,再利用科學儀器作試驗研究得出。
以上是我作為一名初學者讀了《黃帝內經》的內臟學說的幾點體會。當然,初出茅廬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不過,讓我們共同努力,從理論到實踐,全面開展祖國醫學的學習,讓祖國醫學繼承發揚光大,讓中醫的明天更加輝煌!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5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病從口入”,飲食科學與否直接影響人類身體,影響人的壽命,所以清閑時間隨手拈來《黃帝內經》——祖國醫學之最早的一部經典著作,從中醫角度講述四季養生之精髓,與大家共享。
春季養陽養肝是關鍵。多吃甜少吃酸。韭菜炒蝦仁很補陽。補陽三將 蔥 韭菜 蒜。黃豆芽可延年益壽。結石缺鈣不能吃菠菜。每天梳頭一百下增加陽氣。五谷雜糧養肝。不可空腹吃蒜。濃茶和西紅柿預防口腔潰瘍。枸杞滋補肝腎。花生芝麻糊抗衰老。
夏季養心是健康長壽之道。排汗就是排毒。不可涼水沖腳以免風濕。舌頭淺紅,紅潤柔軟,運動經過,味覺靈敏,語言流利表示心臟功能良好。清火很重要,開心也養心。人參最養心。貼靠冰涼容易傷陽氣。多吃蔬菜水果,胡蘿卜,花生,土豆,苦瓜,綠豆,豆腐,蓮藕,啤酒。夏天吃酸點幫助止汗,西紅柿,楊梅,山楂,少吃甜食。吃苦菜苦茶蒸發體內濕氣。多吃淡味,空心菜,冬瓜。血熱之人吃涼血食物,雪梨,苦瓜,苦菜,絲瓜,螃蟹,鴨肉,西瓜皮。補水吃冬瓜,黃瓜,絲瓜,苦瓜。殺菌吃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菜。夏天早餐吃的營養很重要。綠豆時間煮長點清熱解毒。起床后,早上10點,下午3·4點,晚上睡前都該喝水。實熱體制人吃蘋果,虛寒體制吃荔枝,西瓜,芒果,梨,香蕉。晚睡早起,沐浴刷牙。薰衣草驅蚊。吃大蒜過口服維生素B,產生蚊子不敢接近的氣味。蜂蜜,海帶,豆豉,酸奶,豆漿,鵪鶉蛋,鹽水預防夏季皮膚病。每天至少洗臉兩次,不要每天洗發。水果:西瓜,草莓,楊梅,枇杷,水蜜桃,菠蘿,椰子,龍眼,芒果。蔬菜:黃瓜,苦瓜,番茄,茄子,空心菜,豆類,豆腐,白木耳,生姜,大蒜,辣椒,醋。
秋季養生:秋季養陰,食物遠離辛辣燥熱,吃滋陰潤肺的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 多去實在空氣清新的地方深呼吸鍛煉,接近泥土,地氣,可以赤足接觸地氣。秋季易上火為陰虛體質,多吃黑木耳,芝麻,海參,鱉。秋季養肺,多進行深呼吸。笑也能增強肺活量。秋季多喝開水,淡茶,補充蛋白質,如雞蛋,魚肉,豆漿,牛奶,多吃養肺的蘿卜,西紅柿,藕,梨。秋季少吃辛辣,多吃酸的食物,如蘋果,橄欖,石榴,柚子,枇杷,葡萄,卷心菜,菠菜有益潤肺。吃微甜的蜂蜜,芝麻,杏仁可以緩解秋燥。企圖少吃苦味的失誤,以免損害肺臟。企圖多吃白色失誤,如白蘿卜,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白菜。胖的人多吃魚片和豆腐。菜花和西蘭花可以活血止咳,解毒抗癌,補肝益腎,最好先用熱水燙后再炒。把黃豆或者綠豆泡在水中生存豆芽,有益清熱姐夫,養生保健。秋天吃梨比吃藥補!多吃平性水果,如葡萄,菠菜,菠蘿,木瓜,蘋果,橙,芒果,李子。香蕉潤腸,降壓。棗,健脾,益氣,和中。蘋果可止泄,但腎炎,糖尿病少吃。橘子健脾開胃,溫肺止咳。秋季養生,喝烏龍茶,菊花茶,蘿卜茶,銀耳茶比較好。菊花茶應選取又小又丑顏色泛黃的。做雞湯要冷水下鍋,八成熟放鹽。桶裝水應該晾一晾,等臭氧消散再喝…多吞口水能防止老年癡呆。吃好早餐是暖胃第一步。海帶,芝麻,木瓜,韭菜,竹筍,香蕉,杏仁,白蘿卜,芹菜,菠菜,冬瓜,木耳。早上5到7點拉大便最好。男的要多吃海鮮,少吃辛辣…秋天運動微汗即止。辛辣食物少吃,避免上火。
冬季養生:冬季是養精蓄銳的季節,講究以藏為本,要儲藏脂肪來抵御寒冷,要積累體能為來年做準備。冬季寒冷,容易損耗陽氣,所以冬季養腎很關鍵。養腎圍繞于一個“水”字。養腎也貴在運動,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練拳舞劍,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鍛煉完要及時換取汗濕的內衣,以防感冒。冬季要講究養陰和避寒,該滋陰就滋陰,要保持心情愉快,并且節制性生活,清心寡欲,以養陰精。冬天多曬太陽能夠調節情緒。冬天吃清淡滋陰的食物,水產類:帶魚,鯧魚,鱸魚,鯽魚,草魚,鰱魚,鳙魚,黃鱔,河蝦,海蝦,淡菜,海參;畜禽類:豬肉,羊肉,牛肉,雞鴨肉,豬肚等;雜糧類:糯米,高粱,大米,小米,燕麥;蔬菜類:韭菜,白蘿卜,胡蘿卜,土豆,南瓜,大白菜,山藥,甘藍,香菇,芹菜,菠菜,冬筍,辣椒,大頭菜,香菜,大蒜,生姜,洋蔥;黑類: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烏雞;水果:香蕉,生梨,蘋果,大棗,桂圓;豆類:豆腐,豇豆,扁豆,黃豆。冬季少吃辛辣,適量吃點酸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和橘子。冬季要注意喝湯,健康的人喝素湯或清淡的湯,體虛的人喝肉湯,如豬血湯,牛肉紅棗湯,羊肉湯,當歸烏雞湯。燉湯用砂鍋很不錯。御寒時,一晚熱粥勝過冬季補藥。又丑又甜的水果冬季最支部,梨,甘蔗,蘋果,橘子,香蕉,山楂。冬季防內熱要喝點涼開水。冬季吃火鍋多吃素少吃葷不上火,少喝火鍋湯,吃火鍋掌握火候,碳酸飲料和果汁飲料比較適合吃火鍋。冬季養生秘訣,早睡晚起,定時午睡。睡前泡腳,可以防止感冒,鼻炎,哮喘,心絞痛等病。冬季養腎多吃山藥,芝麻和桑葚,尤其是山藥三陰并補,補肺,補腎,補脾。多吃板栗,胡桃,韭菜和蝦米補腎。冬季滋陰養顏多吃黃瓜,綠豆,蔬菜,西紅柿,百合。手腳冰涼要補陽氣,吃西洋參,芝麻,花生,洋蔥,辣椒,牛肉,羊肉,雞鴨魚,利用慢跑和快走改變血液循環。冬季吃涼拌菜可以替代一些運動量。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6
《黃帝內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當然,它在中醫領域的經典地位是家喻戶曉的。作為國學經典,它不僅應該被醫學生學習,而且在養生方面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它指導我們如何適應自然,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
《黃帝內經》給我的印象最深,給我的啟發最大的是它之前的文章,比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對養生的原理和一般程序做了透徹的探討。有些思想很有現實意義,比如“法在陰陽,和在技數”。致力于陰陽者為天地之常道,精于技數者,人生必有大成,故須修身。雖然這句話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其中所蘊含的養生之道確實能讓人受益。“天人合一”的理論我聽了很久,但覺得很空靈,甚至故弄玄虛。看了《黃帝內經》,發現人體是法律和效果創造的。所以,只有做到“陰陽法,技能和合”,才能做到“春秋百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看了《黃帝內經》,基于自己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做了全面的分析,發現沒有達到《黃帝內經》提到的概念。首先,我感覺我的作息習慣不僅不像天地,而且與天地相悖。既然要“陰陽施法”,就必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實際情況是我晚上熬夜睡了很久,早上起來很晚,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我個人身體一直很好,體質也不錯。所以,我從來沒有關注過這些東西。我覺得他們離我很遠,等我老了再保持健康也不遲。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保持健康要從現在開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情緒到作息習慣。以前生活中沒有注意自己的情緒調節,當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習慣。
都睡得很晚,殊不知這些都是背離陰陽之道的,而且平時也不注意情緒和精神的.調節,在讀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時才發現對精神的調節以及對情緒的控制對健康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看來這些謹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會出現很嚴重的狀況。另外現在正值春季,平時也沒注意什么,在看過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后,知道春天氣機是生發,條達,舒暢的,因此內心也應該是這樣的。“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些也就提醒我們應該內心恬淡,而且應該到外面出去走走,這才符合養生的大道。
另外,縱觀《黃帝內經》,它不是一時一家之作,融合了幾代人的心血,它是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它也作為一部國學經典流傳于世,該書巧妙運用以岐伯和黃帝等人的對話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淺出,很精當的闡述了陰陽五行,四時氣候,五運六氣一些理念。《黃帝內經》讀后,我的感受雖然沒有很深,但確實得到一些體會,我想這就是收獲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這些感受去生活,雖不能達到上古之人境界,但還是大有裨益的。因為《黃帝內經》篇幅較多也沒能全部看完,而且后面一些理論性較強的也不能讀懂,因此僅有這些膚淺的感想來完成這次作業。今當臨文嗟悼,不知所言。
黃帝內經閱讀心得篇7
《黃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云: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這只是經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時讀經典后,運用經典的幾個病案寫出來,與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有一天,我的一個同事過來找我針灸治療頸椎病,因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針就能明顯減輕,有時一針就可以了,今天又來了,說昨天科室有個事挺氣人的,領導安排給他做,又沒地方發泄,實在不想接那個活兒,晚上想著這事,沒睡好,早上起來,頸椎部位疼痛,頭暈不適。 因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時蠻有性格的,脾氣較大,又急躁,聽他說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頸椎病是因為肝郁化火,想起內經的原話: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針刺肝經原穴太沖,用瀉法,1分鐘后拔針,頭暈頸痛消失。
省公安廳一領導,上班期間辦公室突然感覺心好像要跳出來了,很難受,自己摸脈,每分鐘接近150次,持續了近30分鐘,打電話咨詢該怎么辦?問起病因,說最近因為國慶60周年慶,因安保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壓力大,自己火氣很大,經常對下屬發脾氣。我比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內關穴處,他照做了,開始壓上去疼痛難耐,很想放棄,電話中一再囑咐直壓到內關穴處無疼痛為止。20分鐘后電話告知心跳如常。這也是來自于學習經典的體會,內經原文: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選手厥陰心包經內關穴,指壓治療,療效確實令人感到驚奇。如果病人沒經驗的,肯定會急診叫120送去醫院,其實這也是中醫針灸在急診臨床應用的典型案例。
一從事藥材生意的病人,廣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協和醫院照片,MR檢查,均未見異常,局部打封閉,貼膏藥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見改善。回廣州后約出來吃晚飯,餐桌上見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狽的樣子,連聲說對不起,他夫人說感冒很長時間了,把他嘴上的煙拿掉,還暗示要我告訴他抽煙會加重咳嗽。其實自從見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療取穴已了然于心。于是選手太陰肺經滎穴魚際,用瀉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鐘拔針,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癥狀全消失了。我也點了一支煙,順手給他一支,邊聊邊抽煙。這哪與抽煙相關啊。西醫可是講抽煙與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啊,記得在老家有的抽煙,活到九十多也未見咽喉炎,氣管炎及肺癌的,有的從不占煙酒,50多歲也一身的病啊。其實他只是肺經外感風寒,是肺經的問題,針刺肺經魚際穴,針到病除。病人覺得很神奇,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在《黃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記載了該病的治療方法: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還有關于脾經病和腎經病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以西醫命名的疾病, 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這里就不舉例了,只是想說明一點,想學好中醫,做一個名理的中醫,臨床療效好的中醫,無論您走遍千山萬水,訪遍五岳九州的名師,您終究還得回來溫習我們共同的的經典:《黃帝內經》。
這只是《金匱真言論》中的一小段,讀了,也經常用,常常收到針到病除的臨床療效,很多病友說我看病用藥取穴很隨意,但見效快,療效好,對西醫的同一個病,能用很多穴位,很多方法治療,很難學,也難看懂的,其實我只是繼承了中醫學先祖的一點點東西,在臨床上運用經絡辯證治療而已。《黃帝內經》里還有很多的寶貝等著我們的中醫學子去挖掘,去探索,去繼承,去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