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的讀書心得800字
我們仨的讀書心得800字篇1
這本書其實(shí)是作者對錢鐘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jì)的家庭故事。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只有兩頁;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蒙蒙,虛虛實(shí)實(shí),亦幻亦真,我看不太懂,可能是屬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學(xué)吧。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
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像冬日的陽光,那樣平靜而柔和,那段扭曲了人的心靈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的筆下,只但是對生活變化的一種適應(yīng)。對于“十年動亂”的態(tài)度,作者留意的繞過去了,讓我都懷疑錢鐘書先生在十年動亂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別的知識分子一樣命運(yùn)多粲?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jīng)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fēng)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個性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xué)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對于《我們仨》,有一點(diǎn)我感覺不太好,就是有時感覺楊絳先生總是以參透了生活的禪意,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總是以冷眼旁觀的眼光看待蕓蕓眾生,凡人凡事,總是和生活持續(xù)一點(diǎn)距離,沉溺在他們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們已到達(dá)了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超然境界。七情六欲構(gòu)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許對我等凡人來說是不能到達(dá)的境界。
書中最后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明白,我還在尋覓歸途。”路在何方,家在何處?愿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yuǎn)懷著我們仨這份以前的幸福。
我們仨的讀書心得800字篇2
一九九八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點(diǎn)點(diǎn)滴滴,結(jié)成回憶錄《我們?nèi)窏罱{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nèi)保綄?shí)的一句話卻飽含了對親人厚重而刻骨銘心的思念。通讀全書你會發(fā)現(xiàn)楊絳先生以平實(shí),溫馨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家三口真誠,平和,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雖沒有華麗的修辭,但足以打動人心。或許在許多青年人眼中,成功的背景是豐腴的錢包,光鮮的外表,耀眼的光輝……而忘卻了世間最樸實(shí)的情感。
一輩子很長,要和適合的人在一起,一輩子很長,要和喜歡的書在一起,楊絳先生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書中平淡有愛的生活片段讓人為之神往,“拙手拙腳”的鐘書“做了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說:“不要緊,我會洗”鐘書不小心把臺燈砸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鐘書把門軸弄壞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為丈夫和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全部的愛,若換了旁人,或許少有人能如此。
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hù)所,書中對三個人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談話等,無疑不讓人贊嘆,字里行間完全可以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親情的相攜與呵護(hù),全書充滿了人性美的光輝。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事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dān),困難就不復(fù)困難,我們相伴相助,無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diǎn)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楊絳先生便是這么評價(jià)他們的生活,滿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家人的關(guān)愛,對現(xiàn)實(shí)的滿足。
在那個年代的人們普遍都不愛談家庭,因?yàn)槟鞘且粋€更迭的敏感時代,多少人的家中有封建落后思想的家人,這也是一大痛點(diǎn),但楊絳先生不同,她用深入心靈的文字,展現(xiàn)了時代家庭別樣的一面。似乎楊絳先生的文字都充滿了希望與期待,《老王》中是,《我們?nèi)芬嗍牵词乖谀婢持袇s總能從字里行間里體會到些許的樂觀與希望正所謂平平淡淡,也是人生。“我們?nèi)紱]有虛度此生,因?yàn)槭俏覀內(nèi)薄?/p>
我們仨的讀書心得800字篇3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溫馨單純的學(xué)者家庭”是對《我們仨》這本書最好的概括。讀《我們仨》時,總會感到親切而又溫暖,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楊絳先生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與懷念。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楊絳先生的文字更是有一種獨(dú)特的魅力,可以像“我覺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一樣生動形象;也可以像“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dāng)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xì)細(xì)品嘗。這種感覺值得品嘗,因?yàn)閼n患孕育智慧”一樣富有哲理。
而《我們仨》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個溫馨的家庭。乖巧懂事、聰明能干的阿園,和藹可親、學(xué)富五車的父母,構(gòu)成了一個普通卻又獨(dú)一無二的三口之家。我認(rèn)為,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楊絳先生在書中記錄的日常瑣碎,其實(sh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存在的,他們?nèi)缤海椭黄鸨剂鳌?/p>
我相信,楊絳先生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世時,心中充滿了痛苦與悲傷。但她選擇好好活下來,并以思念為筆,寫下了感人的《我們仨》。錢鍾書曾贊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絕對是有依據(jù)的,我單單從《我們仨》一書中就看到了一個善良體貼、富有智慧的楊絳先生的形象。亦想起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你的問題是書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多么睿智的一句話!
看《我們仨》一書,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家住在六樓,每天中午上樓時,都能聞到每一層樓里不一樣的飯菜香,這樣凡塵中的幸福,不遙遠(yuǎn)。進(jìn)家門后,媽媽會為我端上美味的菜肴,在我吃完飯后,她會催促我去午休。每天晚上下晚自習(xí)后,爸爸都會在路口等著我,本來就很短的一段距離,因?yàn)榘职值牡却挚s短了幾分。在媽媽的絮叨中,在爸爸的等待中,都包含著對我深深的愛,這一切,我都知曉。父母的恩情,做兒女的永遠(yuǎn)報(bào)答不完。我希望自己能像錢瑗那樣,能干而堅(jiān)強(qiáng),能在父母老去后,用自己的肩膀撐起整個家庭。
曾經(jīng)我想過一個問題:這凡塵到底有什么可留戀的?原來,正是自己的家人啊!他們是我最深的羈絆。死去,也就成了一件讓人格外恐懼的事情。
我們仨的讀書心得800字篇4
看了《我們仨》這本書,我感受到的除了對作者文采的敬佩,更多的,是對那種懷念柔和、平靜的那種舒適的遐想。
剛開始,我看不懂這本書表達(dá)的是什么,準(zhǔn)確來說,是對其中那個“夢”似懂非懂,在這本書中,我分不清哪些是夢里,哪些是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它讓我感到一片茫然。之后才明白,這是一家人親情的訴說與回憶。從懵懂突然感到了溫馨,是那么突然與迅速。
懷念與回憶中,作者沒有用筆尖表達(dá)出那種悲傷,也沒有對一些令人自豪的往事表現(xiàn)出激動昂揚(yáng),只是用緩和的語氣,緩緩訴說著一家三口的生活,平凡、溫暖。
這本書看上去很厚,可是句子很簡短,訴說很自然,而更多的,是他們一家三口完美的照片,有隨著時間的推逝,一家人模樣的變化,也有三個人工作,各不相擾,鐘書正在添補(bǔ)他的華氏大辭典三個人的認(rèn)真與對工作的目標(biāo)與追求,夫妻倆互相幫忙對方理發(fā)的溫馨場面,讓人感動萬分。這只是一些生活照,甚至還是沒有色彩的照片,可是聞到的,不僅僅是書香,還有甜蜜的味道和溫馨的感覺。
作者追求的沒有那種壯志凜然,也沒有那種激烈奮斗,而她更多的,是細(xì)節(jié)中表現(xiàn)出的星星點(diǎn)點(diǎn),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在我們眼中,只是家庭中的理所當(dāng)然,也可能只是生活料理中的小佐料,可是在作者筆下,這些似乎都成了生活料理中不可缺少的大材料。她的素材就像貝殼中的生命體,當(dāng)沙子進(jìn)入時,它會用割傷自我的代價(jià)來不斷地磨練這顆沙子,讓它成為一顆珍貴的鉆石,而自我卻漸漸淹沒在大海中。
楊絳女士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jià)自我的生活與家庭,也沒有去講道理,只是像講故事一樣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向在演著,沒有盡頭……她之后在幕后為她的丈夫錢鐘書默默奉獻(xiàn)著,她就像那個貝殼,慢慢被淹沒。這也說明了她對這個家的那份真摯感情。
讀了《我們仨》,是對此刻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我們仨的讀書心得800字篇5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guān)于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fēng),多么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這是關(guān)乎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yùn)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tuán)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么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陽已經(jīng)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地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回應(yīng),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鐘書細(xì)細(xì)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了。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jīng)了然于心。
在這么一個令人尊敬的學(xué)者之家里,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可是,當(dāng)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摯和感動,細(xì)細(xì)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