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選讀書心得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1
讀過許多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其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這《荷塘月色》了。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的眼前立時就有了這樣一幅畫面:這月下的荷塘靜如隔世,風輕花香,吸引著詩人的光顧,同樣也吸引著我的目光。細細觀來,寬闊的荷塘中亭亭玉立著些沉睡的荷花、荷葉,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鋪在花上、葉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灑下她的憐愛,整個荷塘好似籠罩著輕紗,在夢中沉睡。空氣中,淡淡的花香,夾雜著薄薄的霧氣,真是個人間仙境啊!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也更見風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花兒受葉兒滋養,葉兒被流水洗滌,一切的生命源于這水,這脈脈的水,這清澈的水,這細密密的水,而水卻被荷葉朦朦朧朧地蓋住了,使葉子更清更晶了。
伴著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對美的向往,對寧靜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那種江南水鄉的無限回憶與懷戀。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范”。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2
夜深人靜,我卻有些浮躁不安。
在臺燈的指引下,我不耐煩地拿起枕邊那本淡黃色的書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這封面就把我的“心”牽了過去一一瀟灑的“林清玄”三個大字顯赫地印在紛紛揚揚飄落的蒲公英上,頗有一種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個溫柔的女子吧!”我想著,便翻開了書。“天啊!‘她’竟是一個修行過的男人!”我驚嘆著看了他的簡介。
有一種無名的沖動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隨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歡》的文章。“這有什么好寫的?!”我嘀咕著,開始看了。它是由蘇軾的闋詞,引出了主題一一清歡。凊歡是什么?是吃的?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
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為所有人看的“展覽物”;去廟里走走,門口滿滿的攤販,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干凈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皺著眉,搖了搖頭。
我重翻回目錄,一篇名叫《咬舌自盡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簾,我翻到了相應面數,如狼似虎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后,早已是視線模糊。那主人第一次把狗拋到幾百公里以外的深山里,狗,回來了。第二次想把狗拋到幾百公里外的深山中時,狗卻在車中咬舌自盡了。啊!一只有情有義的狗呀,為了尋找主人,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鎮、在荒郊奔馳百里,不管經歷多大痛苦,多大風險,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主人不但不開門,還冷眼相待,立刻又送去拋棄,又被無情無義的人拋棄!有情有義之人受無情之人背棄,在人世間還少嗎?三國時期,老將黃忠為他主公的霸業苦戰關羽,回去之后,主公韓玄卻叫刀斧手斬他首級,此不為無情之人背棄有情之人?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蘊含著細膩的情感,并且透著幾絲禪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
讀著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聽一位禪師的諄諄教導,在安撫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靈。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3
艾略特說過,詩的`功能是凈化部落的語言。讀過李漢榮的散文,個人感覺他的散文也具備同樣的功效。他的語言是那么樸素、純凈、空靈,如一道澄澈的河流靜靜地流淌于他的內心,如滴滴晶瑩的水滴滑落翠綠的葉片,洗滌心靈的塵埃,處處洋溢、浸潤著他悲天憫人的慈悲情懷。
在現在這個物質主義甚囂塵上的年代,幾乎每個人都被裹挾,身不由己浮游其間。而他似乎仍能夠做到獨善其身,使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受絲毫污染,我想既跟他生活的環境有關,也和他更愿近貼大自然,親近生物的世界密不可分的。
全書分為“老屋、遠去的田園、動物的眼睛、南山、感念祖先、心說”六個小輯。每個小輯的每行文字都是暖暖的。好像是他剛從廣袤的田野和鄉間路上順手撿起來,隨手揣在溫暖的懷中。穿行在他蔥蘢茂盛的字里行間,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恣肆_的陽光,水鉆一樣的露珠、泥土的芬芳。
李漢榮的世界,給我們展示最多、最充分、最令人神往的,是大自然!《一株野百合開了》、《野地》、《正午,我在山頂仰臥》、《田埂上的野花芳草》、《這么好的白云》、《山中訪友》、《為螞蟻讓路》……是的,描寫大自然的人很多很多,可有那種天人合一的情懷的不多。他在《生命何其不易》中,分別從牛、狗、豬、兔等著手,寫道了人的罪孽,寫了人該好好檢點與自省。并引述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創立者和實踐者阿爾貝特。施韋澤的話教導我們,“如果你在任何地方減緩了人或其他生物的痛苦和恐懼,那么你做的即使較少,也是很多。”“只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時候,他才是倫理的。”
在李漢榮筆下,那些牲畜和蟲鳥都是他親近并珍愛的朋友。在《牛的寫意》、《悼念一只雞》、《喜鵲》、《羊的幽默》、《狗的醒悟》、《為螞蟻讓路》、《偉大的猴子》等篇章里,作者從小處著墨,細小卻精微,飽滿并充溢詩性,讓人讀后怦然動容,并情不自禁地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善待過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在這種詰問里,我們跟隨著他的文字慢慢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凈化心靈的氧吧。
如他在《說羊》中寫道:“善和美這兩個字怎么寫?都有‘羊’在上,才是善的,美的。我猜想造這兩個字的古人,也許放過羊,至少經常觀察特別是欣賞羊。很可能他曾經撫摸過羊。……要是都羊這樣本分地活著,做個素食主義者、和平主義者,生物界和人類,哪會有那么多的仇恨、苦難和不幸呢?”
而在寫到從古至今人們大多討厭的、晦氣的烏鴉時,李漢榮老師則用詩意的筆調刻畫出另一種深刻的思考,他在《致遠逝的烏鴉》結尾中寫道:“失去你,夜晚變得更黑了。你這不祥的特種,你這憂郁的鳥兒,沒有了你,空蕩蕩的天空,顯出更大的不祥。”總之,對于一草一木,一鳥一物,他以一種平和的篤定之態,讓我們無法漠視或傷害那些我們平時司空見慣的物什,勸誘我們,對大于自然,我們還必須學會敬畏和感恩。
在《感念祖先》這個小輯里,作者更多地以自我的人生感知入手,從生命的傳承、對祖先的懷念,以及對生命的重新認知進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如在《土單方》中,他對農村諱莫如深的土偏方,進行了別樣的解讀。如寫揉太陽穴,他寫“用手指稍稍用力一按,那疼痛的部位就是太陽穴,那里居住著痛苦的太陽,誰知道它在我們的體內放置了多少愛、溫暖和灰燼……”;在寫揉虎口穴時,他這樣寫:“我們把手伸向萬物,伸向大地和天空,伸向河流深淵,伸向礦石植物,伸向命運的海洋,伸向愛情和勞動,伸向錢……如果不是籬笆的限制,我們的手會伸向無窮……”結尾,他則經補記兒時母親幾句叮囑的話語為結尾:“……孩子,百草都是藥,人是病,人是一種病活在這個世上,人靠萬物治自己的病……愛惜這個大藥房吧,我們是病,我們要謙卑地服藥就醫,治我們的病……”
是的,我們都在日常凡俗的人際罅隙、蠅頭小利中活著,難免會生出各種各樣的病。因此,我們要從中找出適合治病的方子,對癥下藥。從而活得更加干凈、充實、踏實!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4
《冰心散文》這本書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了冰心兒時的瑣事,成長時重要的長輩,成年時的雜憶以及對生命和身邊人事的談想。
有人說,冰心是“五四”時期的林黛玉,我卻認為,她是那時的李清照。至少,她的童年是溫馨的,是充滿了歡聲笑語的。隨著時間的腳步,她的性子漸漸硬朗,漸漸柔韌,漸漸不屈于命運的安排。但她從不為此缺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其中,那篇《我的奶娘》讓我最為欣賞。文章語言質樸,但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了奶娘那慈祥的面容和她那跟明鏡似清楚的心。雖說是個鄉下的農家人,可是,她對世間的一切都明晰在心。于是,她便向她的“榮官少爺”說出了“日本鬼子”的惡行,用略帶教訓的口氣不許她的“榮官少爺”再進日本飯館子,不許“他”再碰“東洋鬼子”的東西……因為她希望她的“榮官少爺”成為一個跨海征東的民族英雄!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正義的奶娘的尊尊教導下,冰心不甘于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富家木偶”,她不希望像那些小姐太太一樣,小口細嚼著新鮮的蛋糕,品嘗著美味的下午茶。雖說這本應是一個富家小姐的日常生活。
可她不要!
她用清潤的文筆,寫出對祖國的期望,如夢如幻的地景兒中又帶了些許悲切,似漆黑夜幕中的幾點零星,迷茫中又帶了幾絲光亮,耐人尋味。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5
讀著《余秋雨散文》,就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書。書里更有人間百態,有愛恨情仇讓人們去品味,去欣賞,從中獲得心靈的升華。
初次接觸他的文章,是語文課本上那一篇《信客》。讀畢,平淡的語調,樸實的語言卻描繪得如此生動,令我不經心生敬佩。專業點說,就是他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復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
余秋雨的散文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余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盡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
我欣賞《蘇東坡突圍》。正如蘇轍的那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正因為他太出色、太響亮,使得那些品格低下的諫臣有了嫉妒的目標。然后蘇軾就被你一拳我一腳的批判,甚至貶損。八百多年前蘇東坡先生的遭遇,本已塵封于歷史之中,然而余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對曾經攻擊過蘇東坡先生的人經行強烈的反駁。用詞之尖刻,情緒之激昂,在文字之中盡顯鋪張。恣意_的文采、率真自信的個性、樂觀豁達的氣質,都是我們對這位大才子蘇東坡的認識。幾百年來,其詩詞文賦吟誦不絕,相傳至今。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6
快樂之于世俗是無處不在,隨處看到一張笑臉,聽到幾聲“哼哼”便構成了快樂。可是這樣的快樂只是瞬間所引起的短暫的歡愉,深層的快樂是豐滿而略帶傾訴的,它是心靈的溫存情不自禁地表露。甚至你不知為何而樂,但是你真的樂了,哪怕你的臉上還露出了悲傷,或者干脆你的臉上什么表情也沒有。
我所讀的《朱自清散文》便是這樣的一種深層的快樂。朱自清本人的感情基調是深沉的,有一種淺灰色的氣質。這也正應和了他所作文章的特點——沉靜、優美、淳厚。如同一杯消溶的咖啡在乳白的杯盤里打旋的曼妙與柔美。而他的快樂正是溶解在這獨特的品味深處的一絲清甜。
《朱自清散文》的快樂是《匆匆》而來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他疑惑地,略帶焦慮地問著,然而“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子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疑惑的雙眼前過去。”這樣的無奈與悲傷在朱自清的太息中越發清晰了。可是,這一切的發生是必然的。他開始注意到遷徙的燕子,開始等待再青的楊柳,他將自己投入到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日子中去。這樣,他也覺得快樂。是從憂愁中萌發的快樂,再用快樂去解讀憂愁。這是他的選擇。
帶著這樣的心態,他又神迷心醉于《歌聲》中了。他喜歡輕輕地、靜靜地融入那三曲清歌里。那是何等的舒坦與快樂。因為他追求快樂,他便置身于一個暮春的早晨,領略著霏霏的細雨,賞玩著做著清夢的群花,任憑東風吹來一縷縷的花香和大自然的滋味。不過這只是歌中所有的,卻被他那平靜如水的細膩心靈所捕捉,分解成了點點溫存,收藏到快樂的寶盒里。別人不一定擁有的,但是他擁有這樣一種尋覓快樂的眼光。
或者,他更喜歡在失落與惆悵的極致中提煉快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與平伯雇了一只“七板子”船。在游河的過程中,他們經過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迷醉場景,又來到了荒江野渡、淡月疏林的秦淮河的另一頭。而心情則是由沉醉轉入窘迫再變為懊悔與惆悵。這是怎樣整合在一起的情感呢?作者似乎陷入了幻滅的情思中。然而細細回味作者心情波瀾變化的過程,實際上正是作者喜歡并陶醉于此的。還有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寄予的那種情感,和他賞玩景物的角度,無不體現出朱自清對深層快樂的追求。
《朱自清散文》的快樂之不同在于他對快樂的另一種認知。他以不樂而樂,以獨處而樂,是對快樂真諦的深入的剖析,也是對憂愁世事的積極的看待。正因為他追求這種深藏在心底的微妙的快樂,才會有那樣包容萬物、吸納萬物、寄情于萬物的博大、超然的胸懷。
其實,真正珍貴的快樂往往藏在那些憂愁與哀怨的情感深處,等待著那些樂觀、充實而又細膩的心靈去發現。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7
朱自清是現代中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大師。大多數人對朱自清的詩不是很了解,但是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讀完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止是我,我的一些朋友讀完以后也被感動,那么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我想《背影》之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于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感。《背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有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不能不使我們感動,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情景,不能忘記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背影》讓我感受到了深切的父愛。當父親遭遇雙重災禍陷入困境時,在謀事與送行之間再三躊躇,最終,他把天平的另一頭——兒子路途平安看得更重。這種愛子之心情深似海,使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背影》,簡簡單單的文字構架了深深的愛,令我回味。愛是不經意的,愛是如此的平凡,可能也正是它充滿愛,才會讓我感動。
父愛如山,深沉嚴格。父親粗大的手,撐起整個家;父親寬闊的肩,是子女的靠山;父親辛勤勞作,無怨無悔;父親教導子女,為人應該自強。
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父親給我們寄予厚望,參與規劃我們的未來,給我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條件,不時地鼓勵我們,激勵我們創造自己的理想人生。
父親對我們付出太多太多了,他對我們傾注了極大的關懷和愛護,我們有孝敬他,報答他對我們的辛勤勞作和養育之恩。他對我們付出了這么多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孝敬他嗎?我們要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親高興。在這說一句:父親,謝謝你!
散文精選讀書心得篇8
母親是一個很偉大的人,母親給了我們每個人很大的鼓勵和支持。這是我讀季羨林寫的《尋夢》最大的收獲。
母親剛剛去世不久,夜里總是夢到母親。夢里總是夢到一些小時候發生的事情。可是夢醒來時,夢早已不知飛到什么地方去了,永遠都抓不住。夢里夢見母親,只是一些零碎的記憶,太模糊了,但母親做的那些事卻還是記憶猶新,永遠都忘不掉。母親對我的愛和幫助至今還歷歷在目。
這讓我想起了莫言曾寫過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莫言的母親對他的愛、支持和幫助。在莫言最害怕的時候,母親都能給他安慰。他的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卻很支持莫言讀書、學習。他的母親給了他很大的支持與關愛。
母親,她把我們送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予了我們生命與關愛,又慢慢把我們撫養大,直到我們成人。而就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是母親給了我們勇氣,是母親給了我們關愛,是母親給了我們鼓勵。而在關鍵時刻,母親會挺身而出保護我們。我們要好好珍惜母愛,孝敬母親,不要等到失去時再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