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
每次經過學習之后,把心得記錄下來,在以后想要回味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隨時查閱,溫故而知新。什么才算好的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供大家參考。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篇1
翻開了《培根隨筆》的第一眼,其整齊排列的目錄就深深吸引了我。“真理”、“嫉妒”、“死亡”……蘊含著哲理的標題令我驚嘆。懷著好奇的心情,我讀完了它。
翻開了一篇一篇的隨筆,這本書再次使我驚嘆。它那簡潔的語言和優美的文筆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讀他的隨筆,仿佛是一種享受,相比我讀過的《緣緣堂隨筆》,它更為嚴肅,卻絲毫沒有讓人覺得枯燥。當然,書中對于世間萬物獨到的解析和迭出的名言警句更讓它錦上添花。
每逢書中精彩之處,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點頭,似乎找到了一位知音。有時書中的見解與我不同,細細看來,書中自有其精彩奧妙之處,好像開辟了新的天地。但是,當我脫離了初次讀它的興奮之后,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竟不知不覺得羞愧了。我發現,我以前的某些想法,是多么的世俗、無知和鄙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輪財富》和《論嫉妒》。
“財富是德行的累贅”,此言一出,確實驚到了我。我本以為這世上,大概沒有人是不愛財的。有時我甚至幻想,假如我能給我的錢財定一個數目,我希望能夠取之不盡。但是當我往下看時,終于意識到了我想法的幼稚。“錢財在富人心中就像一座城堡。”是啊,假如被只存在于心中的假象所迷惑,只為錢而勞動,無疑會錯過許多快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不忘初心,保持心靈的一份純凈,才是最好。
“愛打聽別人隱私的人,也必然是心懷鬼胎的人。”這句話離我無言以對。我不是很確定在別人的眼里我是否心懷鬼胎,但是回憶我的所作所為,我對于別人的隱私確實很不尊重。現在想來,這該是一種多么沒素養,過么無禮貌的表現,我簡直為我以前的做法而感到羞恥,或許我并不是有意的,但是細節的重視卻成為了我和品格高尚的人的差距。《培根隨筆》中的語言值得我們學習,但在我看來,顯然其中的道理更為珍貴。我將它當作一本哲學的寶書看待。在讀這本書時的不斷自我反省中,也算是對我的一次洗禮。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篇2
財富,被培根稱之為“德行的包袱”。在當今社會,財富對于人們來說并不陌生,但人們對于財富的看法卻不同。有的財富是人們人生價值的體現,有的財富是人們內心丑陋的根源。
“德行的包袱”,大概就是好品德的累贅,好行為的驗證品吧。所謂包袱,我認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一面體現在財富之源的充分涌流可以推動個人及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壞的一面,是人們心中對財富的過分向往而起的歪念。或許很久以前,人們的社會是平等和睦的。
生財之道,方法甚廣,可為了“萬鐘”,多少人為了得到而“不辯禮義”。所以邪門歪道和不良的風氣在社會上大行其道,人們不擇手段,使道德底線崩塌,又合乎什么“禮義”呢,這恐怕就是包袱了吧。“財富如果從魔鬼手中得來(如蒙騙欺壓等不正當手段)就來的很快”,正所謂此,但得到財富的同時,心也被魔鬼控制了。
那么,人們心中就有了一種情緒——貪欲。個人認為貪欲是這個世界上非常可怕的東西。人們有時因為它而喪失了理智,可它又是人之常情。誰都無法做到像莊子那樣清高自守,真正的淡漠名利,把其看作身外之物,但人們一旦無法控制自己渴望財富的心,后果也不堪設想。
財富可以是帶著光環的怪物,它可以讓你光芒四射,也可以讓你頃刻滅亡。故對于財富,總是要客觀看待,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對于財富更是如此,不要盲目,學會滿足,學會分享,試著淡泊,一個人享受的財富是有限的,但當反哺社會時,它會變得無限大。去嘗試在物質世界找到財富的正確的存在意義。
但愿人們可以覺悟,把財富擺在正確的位置上,找到對待財富的正確方式。
但愿人們在不安的財富世界里安靜的淡泊。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篇3
《培根隨筆》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科學家,出生于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并步入政界,幾經波折后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培根隨筆》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于各種方面的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們站起來,并告訴我們:“從哪里跌倒就從那里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的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蘊涵的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一個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并茂,文采飛揚的人。而培根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筆展現了他的文采,展現了他的人格,也展現了他的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700字篇4
以前我并不熱愛培根,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后,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它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于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關鍵,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夢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