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觀后感200字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從電影中得到啟示和感悟,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白楊》觀后感200字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白楊》觀后感200字,本文為你提供《白楊》觀后感200字寫作技巧和示例!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1
讀完白楊禮贊,覺得第二段寫得特別好!描寫高原景象,述說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粗線條勾畫,著眼于色彩,“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高原特色,遼闊平坦,色彩鮮艷,為全文開拓了廣闊天地,也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皳洹迸c“奔馳”相呼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準確而形象;“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著”,與“黃綠錯綜”相呼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與“大氈子”相呼應,“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與高原相照應。在寫景的同時又注意寫感覺,先突出“雄壯”“偉大”這兩種感覺,而后寫“另一種的味兒”——“單調”。在這里,情與景融合在一起,體現抒情散文的特點。其間感覺有轉折,即由亢奮轉向倦怠、冷漠、低沉、單調,造成了文章的波瀾。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初讀白楊禮贊,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于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辟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征,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說,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贊》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贊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并且是十倍于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征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托,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而且就在的“陪都”里。不過的確很難想象,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贊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
茅老的文章是我們所有學生的榜樣。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2
我已該踏入六年級的學堂了,但五年級的課文還在我的腦海中回蕩。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數白楊了。
同學們,你們見過白楊嗎?你們知道白楊的作用嗎?作者寫白楊為了什么?就讓我們帶著疑問來閱讀課文吧!
本文寫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回內地接孩子返回新疆的火車上,像孩子們介紹戈壁上的白楊樹高大挺秀,堅強,不軟弱的特點,以此贊喻邊疆建設者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為邊疆建設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
聽爺爺說,20世紀50年代,從部隊抽調出大批指戰員奔赴新疆,開始了第一次對祖國西部地區的大開發。當年條件艱苦,困難重重?;疖囍荒荛_到蘭州,從蘭州到新疆要坐半個月的汽車才能到達。那里天氣惡劣,他們住地窩子,喝雪水,一干就是幾十年,有很多人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是生命。
我想:邊疆建設者過著艱苦的日子,我們卻在這里過著幸福的日子。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為將來能做出更大的貢獻而努力奮斗!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3
當我第一次讀《白楊禮贊》的時候,覺得沒有什么。但是,多讀幾遍之后,我似乎也能能夠體會到矛盾對白楊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直抒胸意,贊美白楊。由此可見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是非常熱烈的。隨后,作者就開始引入白楊了。我覺得第二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是景物描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讀著想象著所描述的場景。你就會覺得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有一點單調。由此,引出白楊。就是這三無株白楊使作者的單調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直到后來“驚奇的叫了一聲”。
在作者的筆下,我也覺得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一丈以內覺無旁支;它所有的椏枝,一律向上,并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也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篇文章也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把白楊象征為北方的農民,也象征為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戰斗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我覺得這才是作者真正喜愛白楊的原因。
我也贊美他。白楊樹是那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樹是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p>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4
《白楊》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爸爸和女兒還有兒子一起坐在火車上贊嘆白楊樹。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地方有很深的體會。
比如: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從爸爸對小女兒的話中體會到了:白楊樹不管遇到什么自然災害,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
比如: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比如:“哪有這么大的傘!”“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八菢?,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我從妹妹和哥哥的對話中能體會到:幼小的妹妹認為那是傘,哥哥說是樹。
比如: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說:“這不是傘,是白楊樹?!?從這句話中我能夠體會到:爸爸被那個小小的爭論打斷了他的的思路,耐心地說那是白楊樹。
我讀了這篇課文后,爸爸是一個不怕困難,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人。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5
戈壁灘上的一棵棵白楊樹,高大挺秀,不屈不饒,夜以繼日地守護著祖國的邊疆。
望著這些白楊樹,總會想起祖國邊疆建設者。
建國六十來,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夜以繼日地保衛著祖國的邊疆。他們為祖國發展取得舉世公認的的成就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們服從祖國,服從人民、服從中國共產黨;他們不管在多么惡劣的的自然環境里,不管在多么艱苦的生活條件中中,總是堅強的工作,頑強的奮斗。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千萬個祖國建設者的高尚品質。他們在國旗下表現出的是獻身精神,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氣節,以及崇高的共產主義胸懷。
哪兒需要他們,哪兒就會閃現他們無私奉獻的身影。他們不逃避,不妥協,直至奉獻出全部的青春內和熱血。
邊疆建設者們用鮮血譜寫了新中國的樂章!
邊疆建設者們用青春換取了新中國的輝煌!
邊疆建設者們,你們最棒!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6
今天,我們認真的學習了《白楊》這篇課文,白楊頑強的精神,著實讓我佩服?!栋讞睢芬徽n主要講:“我們”坐火車時透過窗戶看見一排排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鞍职帧苯璐蟾瓯诘陌讞顭崆楦桧灹诉吔ㄔO者們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合上書本,那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便浮現在我的腦海,它們不畏風沙,不畏嚴寒,不畏狂風暴雨依然站立在路的兩旁。由此我想到:我們身邊不是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嗎?軍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解放軍叔叔不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數九寒冬,他們每天都刻苦訓練,他們的手凍壞了,他們的腿受傷了,他們沒有怨言。深更半夜接到緊急任務,他們顧不上疲倦,義無反顧的沖向前。有洪災地震他們不退縮,沖在最前面的總是他們。他們有的累倒在工作崗位,有的積勞成疾,有的放棄高薪,有的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有的……
解放軍叔叔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他們忘我的工作作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們為了他人的幸福,為了祖國的安定付出了那么多。在生活中我們要像白楊和軍人一樣,刻苦學習,遇到困難迎難而上。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7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開頭就描寫了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排比的修辭手法顯出了大戈壁的荒涼,襯托出白楊樹的堅強。“從那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個問句開始引入文章的主題——白楊。接著,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楊樹比作“戈壁上的白楊樹”,又突出了白楊樹的筆直。然后,作者又描寫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一段的標點符號是“各式各樣”,又各種不同的表達方法,例如在對話后面加人物等等。而這一段又突出了白楊樹的特點,妹妹把樹當成傘,就是因為白楊十分筆直;從兄妹倆互相反駁的對話中可以知道白楊樹很大、很高。
下一段爸爸的話是整篇文章的重點。爸爸說,白楊很直,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正是在邊疆工作的人的特點。邊疆需要他們去建設發展,他們就在那兒“扎根”,為建設邊疆出力。他們就像白楊一樣,哪兒需要它們,他們就去哪兒。無論去到哪兒,他們都不會動搖自己為祖國作貢獻的決心,也不會向困難低頭,永遠都會那么堅強。我們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奉獻精神,在這篇文章中,我被這種精神所打動。
《白楊》觀后感200字篇8
前幾天,我讀了《白楊禮贊》這篇文章,我被白楊樹那種精神打動了。
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坐著汽車回家。望著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單調。這時,看到遠處有幾棵白楊樹。望著這挺拔的白楊樹,想到了那些在邊境的軍人。
是的,在我們眼里,那僅僅只是幾棵白楊樹,幾棵普普通通的白楊樹。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他那緊湊的葉,那挺拔的桿,在仔細品味一下,你會發現,白楊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它那緊挨的葉,如同我們團結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筆直的桿,如同我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團結,堅強,這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讀者這篇文章,想著白楊樹身上的精神,讓我想到了那一個個的軍人。是的,一位軍人和白楊樹一樣普通,也和白楊樹一樣有團結一心不屈不撓的精神。軍人們默默奉獻,卻不要一點回報。如同白楊樹一樣。
望著窗外的白楊樹,我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