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1
夢中夢自有夢中夢,誰說夢中沒有夢?今天,這部電影就讓你知道夢中也有夢,而且還不止一個,同時也讓你懷疑自己的智商。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講述了柯布和他的團隊,穿梭于各個夢境盜取別人的機密、財富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好看、創(chuàng)新的電影,自己看什么都看不懂,就看他們,刷、刷、刷弄來弄去,最后回來,我看得自己眼睛都有幻影了。看完后我大腦“砰”的一下短路了——一片空白,大量信息飛一樣地奔入我的腦中,使人頭痛欲裂,卻又無法解答,真想馬上拿出手機看電影解析。天呢!地呢!太難看懂了!我這IQ只有50的小腦子,快炸了!所以這部電影你要IQ300才能觀看,不然——會短路!
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柯布了。他應該也是一位十分優(yōu)秀的筑夢師,可因為妻子不能再筑夢。他給團隊請的筑夢師的入隊條件也太變態(tài)了吧!兩分鐘內畫一個迷宮!我估計那名新筑夢師的第一反應便是——大哥,你逗我呢!不過她也真是奇葩,還真給畫出來了,好像還是一個圓形的。更可怕的是后面的夢境,被改的簡直就像哪位大師畫出來的不可能的圖形一樣。比方說:你正在上樓梯,卻去到了二樓的墻壁上,這個墻壁卻又連著隔壁房間的天花板……Oh大哥,逗我玩呢?眼睛都看瞎了。這已經很牛了,但更讓人琢磨不透的還是結尾。
他到底有沒有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我認為是的,他回來了,雖然他可以用陀螺來辨別,但最后這個導演不給面子,搞事情,不多留個幾秒看看陀螺到底倒了沒。所以我們必須另找線索——戒指。沒錯,就是戒指!他這個東西在夢境中是出現(xiàn)的,但在現(xiàn)實中是消失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的道具可以明辨現(xiàn)實,可好像又不是,可又很納悶——那既然有了這個戒指又何必要用陀螺呢?
看完后的我甚至感覺,自己的世界也不真實了……想讓別人踢我一腳。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2
《盜夢空間》是我看過的最好電影之一,場景的設置十分多樣,而且,我一開始,根本就沒看懂怎樣回事,直到影片進行到一段后,才開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這個盜夢空間,讓我開始對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開始有了較深的印象,雖然在泰坦尼克號的片段里我就見過他,但是直到盜夢空間,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楓的話說,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盜夢空間的劇情進行地十分快速,一開場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給出場了,此刻回想這個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總是有著不少逃亡的鏡頭,即使是狼狽的在逃跑,卻在槍林彈雨中仍然表現(xiàn)地那么能干,有些畫面很滑稽,比如在盜夢空間里,他為了躲過康柏的追擊,被列車夾在墻里的那個難受樣,實在好笑。
那個造夢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試我覺得很經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樣貌,她很厲害,而且十分的有個性,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其他人物在劇中也是舉足輕重,比如那個費雪小帥,比如那個偽裝者,但是還是主角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內疚,還有,在刺客說的那句話:
在泰坦尼克號,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說: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盜夢空間,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則說: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們留下了欣慰的眼淚。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3
電影《盜夢空間》是一部美國的科幻大片,其中應用了很多現(xiàn)代科技理論和生物技術原理,現(xiàn)代科技的鏈接技術為電影帶給了技術支持。
為了展開和康博公司的較量,柯布一行人選取在夢里行動,這樣既避免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傷害,又能在對方最薄弱的時候獲取對自我最有利的信息。所謂夢,就是人的潛意識,透過進入人的潛意識而獲取有用的信息,這樣做雖是違法的,但這種行為應用在現(xiàn)實社會對于很多商業(yè)戰(zhàn)爭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電影中,柯布是造夢者,他有很多的造夢理論,聽上去是很復雜難懂的,但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在人的潛意識里,只有自我是核心,其余都是記憶映射出來的影子,影子都會關注著核心,所以人在自我的夢中永遠是主角。
利用人的潛意識進行活動的技術在很多電影中都有應用,電影《阿凡達》就是利用了生物連接技術,用人腦的潛意識進入潘朵拉星球,在另一個空間中進行人類活動。電影《危機解密》也是利用了生命垂危之人的潛意識讓人在另一個時空內繼續(xù)存活。
高端的現(xiàn)代科技為很多電影帶給了技術支持,而本片也是在原有的技術構想下構成的。
電影《盜夢空間》以其宏大的空間場景和巧妙的配樂效果贏得了世界觀眾的青睞和關注。本片無論是從藝術欣賞方面還是技術實現(xiàn)方面都有其分析的價值和觀賞的必要性。對于觀眾而言,視覺的沖擊力和聽覺的享受性是一部影片藝術性質的重要體現(xiàn)。然而,科幻片的技術支持更加重要,有些現(xiàn)代科技比較難以讓人理解,但是作為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透過影片情節(jié)展此刻觀眾面前就變得通俗易懂了。如此看來,本片贏得很好的口碑并不是空穴來風。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4
盜夢可行么?
電影“駭客帝國”里,世界被機器人接管,機器將人培養(yǎng)在充滿液體的培養(yǎng)皿中,給人提供養(yǎng)料,同時,機器制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將人的感官所能體驗到的一切行為,都通過各種模擬傳輸給人類,人類活在了一個虛擬的程序里。 這門技術叫做“虛擬現(xiàn)實技術”,駭客帝國里所創(chuàng)造的可能就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終極目標了。
駭客帝國用了整整三部甚至更多的時間敘述這樣一個虛擬現(xiàn)實的技術,甚至還有許多人說看不懂,而盜夢空間需要在一部電影中為我們解釋這一切。
今天看了“盜夢空間”,盡管只看了一遍,可能并沒有了解盜夢的每一個細節(jié),但我在想,盜夢可能實現(xiàn)么?
首先,影片中的盜夢是什么?幾位盜夢者是怎樣盜夢的?
在盜夢者和目標一同進入夢境前,需要不同的分工。
有一位造夢者,負責虛擬出一個夢境,這個夢境像一個迷宮,是造夢者,提供了這個所有一同做夢的人活動的場景,所以,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造夢者創(chuàng)造了一切,包括這世界應遵守的法則,比如地心引力,房屋建筑,水和空氣,一切實物及其屬性,都應該是造夢者來設計的。 所以,對一個夢來說,它有多么的絢爛,多么的不可思議,全看造夢者。
因為,創(chuàng)造總是要依靠現(xiàn)實的基礎的,也就是說夢中的一切,都能在造夢者的經歷和知識中找到原型。 這里,我想就能解釋我曾經的一個疑問,主人公(萊昂納多)和他的妻子在他們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生活了50多年,為什么不能利用這么長時間學習些知識?如果在夢境中時間會比現(xiàn)實慢很多,人豈不是可以利用夢來學習許多知識,當做夢者醒來時,我們不就掌握了數不盡的知識與技能了么? 原來,夢是造夢者自己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造是需要原有的知識做模型的,我們不可能要求造夢者憑空制造出自己從來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或技能。
所以,一個優(yōu)秀的造夢者應該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只有這樣,他才能根據不同的目標,制造出相應的,真實感超群的夢境。同時,造夢者要了解目標,目標的生活細節(jié)和經歷可以讓做夢的人分辨真?zhèn)巍?這就是電影中圖騰的意義了,旋轉的陀螺,注鉛的骰子,是盜夢者分辨真?zhèn)蔚淖詈笫侄巍?這里,我也實在想贊美導演一下,結尾一直旋轉的陀螺,似停未停,為影片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局。主人公的世界不會還是夢境吧?這個問題實在是值得對影片有興趣的觀眾思考。。。
在造夢者完成這個神奇的世界后,就該讓我們的各位盜夢者和目標進入夢境了。
其中,有一位人物,他是一個偽裝者,竟然能在夢境中虛擬出他想要的物品,甚至能將自己虛擬成其他人,竟然做到了變身。這使得這個偽裝者仿佛擁有了造夢者的一些特性,他也可以在夢境的規(guī)則下創(chuàng)造一些東西。這就仿佛是一個計算機程序,在程序的規(guī)則之下,他可以開放的再創(chuàng)造。我想,如果這個偽裝者足夠偉大,他所能實現(xiàn)的`一定比影片中的多,他能成為一個能力十分強大的訪夢者。 當然,這應該以,他能意識到自己是在別人的夢境中為前提。
說完了造夢者和偽裝者,該說說我們的主人公了,他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呢?他仿佛是整個行動的策劃者和總工程師,他是這群盜夢者中的領袖,他是他們中間盜夢能力最強的人,他自己本身造過夢,并被困在其中,甚至到達了所謂的潛意思邊緣,這些豐富但卻痛苦的經歷讓他知道該如何掌控整個盜夢的過程,該如何把握尺度。 這里多說兩句,影片主人公的這段愛情悲劇,成為了影片的又一大看點。還記得那句臺詞么? “還記得你向我求婚的那天說過的話么?你說你做了一個夢,你夢見我們一起變老了。你在等一輛火車,火車駛向遠方。你知道自己想哪?但不知道火車會開向何處。但不管開向那里都是對的,因為你和我在一起。。。”我看的是中文的配音(我是窮學生,原音的看不起),但覺得翻譯的依舊是十分動人。在激烈的追逐,打斗,在為了世界不被壟斷和自己家庭團圓的不懈努力背后,不禁讓我為這段真摯的感情扼腕嘆息,什么才是真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為了什么?人類到底是一種感情的生物還是理智的生物?現(xiàn)實和情感到底孰輕孰重?
另外,我們在片中的藥劑師也絕不是打醬油的,他是現(xiàn)實中那個帶人進入夢境的使者,在片中他更是制造了第一重夢境。
所以,我們回頭看看,其實是目標被帶入了一個早已設定好的夢境,并完成一些任務。而不是讓盜夢者們進入目標自己創(chuàng)造的世界。如果是進入目標創(chuàng)造的夢,盜夢者將要面對的會是一個無法預料的世界,那會更加刺激吧?
所以,從夢境來說,夢給人帶來的真實感可能更加強烈。我們有這樣的經歷,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有時是知道自己在做夢的,比如和故的親人重逢,和自己心愛的女孩親密,呵呵,雖然我們可能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了,但我們確實不愿離,不愿醒來,在夢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太多的幸福快樂。如果有一天,我們人類對大腦的研究真能做到控制夢境,那樣的生活真是不敢想象,太美麗,也太可怕。
再來回顧一下,整個影片的造夢過程吧!盜夢小組研究了目標,設計了整個計劃的三重夢境。在客機上,所有人在空姐的協(xié)助下進入第一重夢境(藥劑師所造,免費的香檳讓他的世界大雨滂沱~~呵呵),綁架目標,給了他保險箱和密碼的暗示。進入另一位造夢者設計的夢境——酒店。在第二重夢中,給目標暗示,使他相信自己在做夢,同時讓他希望進入第三重夢境,自己尋找那暗示給他的密碼和保險箱。在第三重夢境,這個由我們的二號女主角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主角,女學生造夢者,老板加藤,要一起協(xié)助目標找到那暗示給他的保險箱。天有不測風云,目標意外中彈,就要蘇醒了,(其實我看的時候就想到劇情肯定會設定這撲朔迷離的第四重夢境)。無奈,主人公竟然自己制造了最后這第四重夢境,因為在這個夢里,只有他和他的妻子,孩子。所以他只需要從這唯一的防御者口中知道目標的下落,就能救目標在第三重夢中醒過來,完成任務。任務成功了,盜夢者一個接一個醒來,但主人公選擇了在第四重夢中尋找不幸在第三重夢中瀕死的加藤老板。最終的結局,讓我看的有些迷離了。結局仿佛是世界不會被壟斷了,盜夢小組的所有人都成功回到了現(xiàn)實,主人公也見到了他的孩子。 但請注意一些細節(jié),在主人公返回美國,進入海關檢查的一路中,所有人都盯著他看,機場中的人難道都是防御者?主人公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也一直是在被人追趕,威脅生命么?莫非?難道?看來開放的結局中,那個還沒有停下的陀螺是有著另一種解釋的!!!
想想看吧,這樣一個曲折的故事和邏輯結構,被導演和編劇設計的如此巧妙,實在是讓我深深的折服了~~~另外,本片敘述更不是一個故事,主人公的愛情與家庭,目標和父親的親情,從最初的隔閡到最終,目標含淚撿起了那象征父子感情的風車,還有能源反壟斷,捍衛(wèi)正義如此大的主題,在加上激烈的槍戰(zhàn),精致的動作設計,以假亂真的特效,還有盜夢者不時的搞笑橋段。這一切,都要在短短的200分鐘里展開,并清楚的敘述給我們。所以,這部影片的節(jié)奏是如此的緊湊,以至于我們在觀看的時候不敢有一絲松懈,唯恐丟失了什么細節(jié)。然而,導演敘述的緊湊又是如此的恰到好處,不至于你完全看不懂,跟不上節(jié)奏。
這里,我覺得本片的特效要特別說明一下,因為本片的劇情是在夢中,所有的特效來的事如此自然,甚至完全讓我們相信了這些夢境的存在。同想阿凡達一類的電影相比,我認為,我看阿凡達就是沖著特效來的,所以腦海里似乎有些潛意識了(呵呵,不怕盜夢了),這一切都不是真的。然而,看盜夢空間是,我仿佛真的被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界觀,似醒非醒。回頭想想,那從橋上墜下的汽車,無重力的電梯,還有那雄偉無比的第四重夢境,這特效真不比阿凡達差!(本人對電影特效的技術了解有限,有誤請指正)
總之,看完了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讓我們的世界觀有了全新的認識,更是讓我們對情感與現(xiàn)實,愛情,親情,友情,正義與利益,等等產生了更多思考。同時,也確實讓我們贊嘆導演的功力和創(chuàng)意,在大家蜂擁追逐3D特效的潮流中,導演這種對個性風格的堅持,不但成就了這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也使整部電影獲得了偉大的藝術成就。在這里,祝愿這部電影能夠獲得好的票房,獲得多項大獎。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5
人活百歲,半生是夢。
夢境,一直是神秘的話題。自古便有周公解夢,近代又有“夢的解析”,然而,我們依然對夢的解構十分疑惑。
本片中的夢境,實際上是參雜進了潛意識的人為之夢,主角以及其同伴們潛入別人的夢境,盜取他們潛意識下的秘密。同時,他們也能植入意念進入別人的潛意識,從而徹底改變這個人的一生。
劇中有個場景,很多的人被注射鎮(zhèn)靜劑后,長時間的成眠于夢中。每天對他們的喚醒,于他們而言則是做夢。因為他們已經把夢境當作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本身卻成了夢境。很像《黑客帝國》,活在一個意識的世界中,真實——不過是頭腦中的影像而已。現(xiàn)實中我們孤立無助,似乎只是某些人的附庸。夢中我們是思緒的焦點,可以達到夢想的彼端。游走在感知的邊緣,亦真亦幻。
當主角與他的妻子,在夢的邊緣數十年的停留后,已經完全分不出現(xiàn)實與夢境的區(qū)別。只有做夢的人在夢中死去,才能從夢中醒來。于是主角和妻子選擇了臥軌自殺。而主角的妻子,卻在返回現(xiàn)實后,仍深深的懷疑現(xiàn)實也是夢的一層,最終自殺身亡。無邊的夢境,竟是無窮的痛苦。當夢儼然成為現(xiàn)實,也便不再擁有真實。
人生虛空大夢,轉眼韶華白首。一覺醒來,一切仿佛曾經來過,又模糊不清。我們走過的歲月,我們執(zhí)著過的一切,都匯入了我們的意識,潛藏在了夢的深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有的世界,它們曾有喜怒哀樂,我們帶著各自的記憶,匯于現(xiàn)實——這個共享的“夢境”。誰是世間的醒者?思緒無窮,夢境無窮,意識,也許才是這個世間的本真,一切的源泉。只是我們以為物質才是基礎而已。
夢在繼續(xù),生活也在繼續(xù)。夢中之夢,你是否也在其中,卻依舊渾然不知?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6
《盜夢空間》是我看過的最好電影之一,場景的設置十分多樣,而且,我一開始,根本就沒看懂怎樣回事,直到影片進行到一段后,才開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這個盜夢空間,讓我開始對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開始有了較深的印象,雖然在泰坦尼克號的片段里我就見過他,但是直到盜夢空間,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楓的話說,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盜夢空間的劇情進行地十分快速,一開場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給出場了,此刻回想這個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總是有著不少逃亡的鏡頭,即使是狼狽的在逃跑,卻在槍林彈雨中仍然表現(xiàn)地那么能干,有些畫面很滑稽,比如在盜夢空間里,他為了躲過康柏的追擊,被列車夾在墻里的那個難受樣,實在好笑。
那個造夢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試我覺得很經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樣貌,她很厲害,而且十分的有個性,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其他人物在劇中也是舉足輕重,比如那個費雪小帥,比如那個偽裝者,但是還是主角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內疚,還有,在刺客說的那句話:
在泰坦尼克號,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說: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盜夢空間,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則說: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們留下了欣慰的眼淚。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7
談不上影評,也不愿花許多時間像構思作文一樣去醞釀,只是覺得看過了,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可能會逐漸喪失掉當時的一些觸動。簡單寫下一些自己的想法。
劇本構造比較嚴密,幾層夢境間的穿越和時間上的設計基本沒有大的邏輯漏洞,敘事手法也比較順暢,沒有安排很多的倒敘和插敘來折磨觀眾。只要認真觀看,基本都能看明白。
里面有許多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元素,比如為了設計永遠走不出的夢境,造夢師用幾面鏡子復制了無窮的直線街道,通過街道旋轉和樓梯拐角讓你循環(huán)往復;比如夢中之夢,而且設計了進入夢境的手段和穿越出來的途徑;用圖騰來檢驗是否為夢境(只是好奇,也可以夢到旋轉的陀螺停止運動啊);上層夢境運動狀態(tài)對下層的影響(比如汽車墜河處于失重狀態(tài),結果下層夢境中助手就用了爆炸產生的反作用力來讓電梯中的沉睡者急墜,重溫了下中學物理)……
這次我早早就預測到了影片結尾的方式——陀螺沒有停止,似乎好萊塢的導演都喜歡在影片的最后設置這樣一個突然的轉折,或者是為續(xù)集留下一些伏筆。但我寧愿相信這個陀螺即將會減速停止,因為從邏輯上講,如果這仍然是第一層夢境,那么他們不可能不借助鎮(zhèn)靜劑隨意進入下一層夢境(在之前的訓練中多次試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盜夢師COLB的妻子梅爾跳樓自殺后就會返回現(xiàn)實,那么她肯定有方法(如急墜、澆水)讓尚在第一層夢境中的盜夢師蘇醒。
不過影片還是沒有避免好萊塢電影的一些通病,就是對于行為動機的解釋很草率。齊藤有強到一個電話赦免嫌疑犯的實力,那還有沒有必要去費盡周折,冒生命危險去富二代(費舍爾)的夢境中植入想法?不帶保鏢,自己一個人(全球第二大能源公司的總裁啊)跟著這幫人去到局勢動蕩的某處去尋找藥劑師?
總的來說,《盜夢空間》是這幾年來最精彩的一部影片,不僅僅是因為影片制作很有誠意,而且內容精彩富有創(chuàng)意,觀看時很投入,看完時還能不斷回味。
盜夢空間觀后感150字篇8
原以為,電影對觀眾的觸動作用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觸及眼球和耳膜,以完美的視覺修養(yǎng)和聽覺體驗愉悅觀賞者的視聽神經;第二層,觸及大腦,富于邏輯的思辨劇情不斷引發(fā)觀眾的思考;第三層,觸及心靈,用深處傳達的哲學理念直擊觀看者的內心,最終達成在精神上升華的效果。然而在欣賞了兩遍電影《盜夢空間》后,我意識到導演在試圖邁向更深的一層——觸摸我們的潛意識。
《盜夢空間》上映后,出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一部分觀眾被電影緊湊復雜的敘事邏輯繞暈,熱衷于在網上尋找影片背后的各種答案;另一部分觀眾則自信掌握了該片的全部真相,用一個又一個驚人的解讀把影片推向了無限可能;而對電影主題的深度剖析,更是多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部由克里斯托弗·諾蘭自編自導的商業(yè)電影,展現(xiàn)出了其在影院之外強大的生命力,好比影片當中的意念植入理論,一個簡單的想法被植入潛意識,會如同病毒一樣在你的腦海中迅速擴大和傳播影響。當你為這部電影轉起思想的陀螺,開始思考影片當中的邏輯是否存在問題,懷疑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是否真實可靠,并且沉浸在這些問題中欲罷不能,導演對你的意念植入就已經完成了。
作為拍攝懸疑片起家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有著自成一派的拍攝風格。如果把懸念電影比作猜謎,大部分導演更加側重于謎底的巧妙與顛覆,用一個足夠震撼的結局來彌補前期創(chuàng)意和拍攝技巧上的不足。而諾蘭則是側重于謎面和解謎過程設計的少數派,作為好萊塢敘事流的先進典型,以其詭譎的故事劇情和精巧的鏡頭剪輯而著稱。經他拍攝的電影,故事通常散發(fā)著強烈神秘氣息和敘事張力,情節(jié)在層層遞進的過程中被逐漸推向高潮,看得人大呼過癮。
不管你是否接觸過他的電影,都無需顧慮自己是否能看懂這部《盜夢空間》。相比以前諾蘭電影在剪輯手法上的天馬行空,《盜夢空間》顯得更加平易近人。多線敘事被合理的安排在劇本所創(chuàng)造的夢境世界中,原本難以拼接的各個劇情碎片,因為場景間的巨大差異而變得異常清晰。觀眾所要做的,就是上緊大腦的那根發(fā)條,緊緊跟隨電影的節(jié)奏,接受前期細致講述的各項設定,享受其后多重夢境交叉演繹帶來的視覺快感和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