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總結800字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1
托爾斯泰說過:“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么他是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
張麗莉老師就是一個“完善”的老師!她為救學生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的英雄壯舉令人震撼和敬佩。就是那瞬間一推,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張麗莉老師的救人不在于偶然,是她極強的責任心使然。她使我對“愛與責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一名教師,應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用無私的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稚嫩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要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分析做錯事的原因……
人民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偉大、最神圣而崇高的職業。自古就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簡短數字,概括出教師風范。“學高為師”是說教師必須業務精煉,知識面廣,有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身正為范”是說教師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學識淵博只能教導學生知識,但不能教如何做人,自身正直,擁有正氣,才能成為別人的典范。教書育人是教師首要的天職,傳授學生知識,教育學生做人,并以身作則,張麗莉老師當為楷模。
張麗莉的事跡激勵著大家,我們應該像她那樣,熱愛教育事業。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危機時刻奮不顧身,挺身而出的舍己救人的精神。我決心在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學中,做到多一分付出,少一分計較;多一分熱情,少一分冷漠;多一分耐心,少一分厭煩。讓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成為我們的座右銘,讓教育真正達到一種至高境界。用我們的智慧和真心,在神圣的教壇中,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豐碩的成果,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2
雷鋒精神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
任何時代的人們都離不開精神支撐。雷鋒精神經過40多年的考驗,它的方向,過去是正確的,現在是正確的,今后永遠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雷鋒精神在我們偉大的祖國已深入人心,而且在國外也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雷鋒永遠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雷鋒精神永遠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人總要有點精神寄托,不能成為金錢、享受的奴隸,美國西點陸軍學校尚且以雷鋒為榜樣進行品德教育,在進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更應倡導雷鋒精神,倡導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
雷鋒精神對凈化社會環境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人說,社會風氣不正是普遍現象,我們無力改變。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要凈化社會環境更要從小環境入手,堅持崗位學雷鋒,通過自身努力,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崗位學雷鋒,行業樹新風”的活動中,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從而形成“奉獻在本職”的良好風氣,使那些動不動搞花架子、搞形式主義的人們失去市場。這樣學雷鋒才可以堅持長久,而不會出現“三月來,四月走”的情況。
學習雷鋒要充分發揮黨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不但自己要學,還要帶動和影響身邊群眾去學,共同弘揚雷鋒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雷鋒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都應在思想、工作、作風上找差距,反對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堂堂正正地做人。要進一步加強黨性鍛煉,強化宗旨觀念,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堅持黨和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工作,哪里有困難,就到哪里排憂解難。
雷鋒精神對于新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不僅具有道德實踐精神的生命力。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3
護邊員們每次巡邏靠騎牦牛或徒步行進,拉齊尼·巴依卡和其他護邊員出門時都穿著厚棉衣。他說,山里面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夏季常常“一日過四季”,一會兒下雨,一會兒下雪,一會兒下冰雹,一會兒大晴天,如果天氣好的話,巡邏一次需要一個星期,遇上差天氣,則最起碼半個月以上。
“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來,爺爺和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拉齊尼·巴依卡心里。
20——年,作為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拉齊尼·巴依卡去了很多農牧區走訪。他說:“我們那里農牧民已全部住進安居富民房,每個村都有了幼兒園,孩子們能享受到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談到護邊員的生活變化,拉齊尼·巴依卡說,10多年前護邊補貼一個月只有150元,現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鄉家里面有2個護邊員,家里有了這個穩定收入也實現了脫貧。此外,現在縣里所有護邊員都享受到了國家惠民補貼、草場補貼、社保醫保等,人們生活都有了極大改善。
一年下來,拉齊尼·巴依卡認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這里有一些采礦場,灰塵特別大,很多牧場也被破壞了。現在根據縣委的要求,礦場全都停產了,原來的采礦區都種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還參加了在北京、四川、陜西等省市舉辦的觀摩活動,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交流學習。拉齊尼·巴依卡說,這讓他進一步認識到56個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互相介紹各自的民俗文化傳統,我還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拉齊尼·巴依卡說,現在祖國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也越來越多,人們對生活都充滿信心,“但我們要居安思危,護邊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我們每天堅持巡邏,保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4
為民服務孺子牛,為民生幸福“開路”。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新年伊始,奔跑的中歐班列不僅成為國內消費市場引援補缺的重要力量,更擔負起了保民生需求穩定的重任。鐵路部門用堅守與奉獻,讓“洋年貨”陪著人民群眾安心過年,把防護服、口罩、手術衣等防疫物資運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將積壓國際郵件疏運到世界各地。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護航“鋼鐵駝隊”為幸福生活“開路”。
創新發展拓荒牛,為經濟復蘇“舒經活絡”。全球疫情仍然嚴峻,對世界貿易、投資、金融、產業鏈、人員跨境流動等多方面帶來影響。困難面前破冰前行,中歐班列運營實現了開行量和貨運量雙增長。亮麗數據背后離不開新技術、新裝備的創新應用,從數字化的鐵路運輸組織、智能場站,到便利化的高效通關系統,再到以冷鏈集裝箱為代表的物流裝備革新,技術工作者用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先行”精神,確保了中歐鐵路貿易大通道的暢行無阻,讓“一帶一路”沿線貿易伙伴共同參與,共享成果。“朋友圈”不斷擴大,貨物品類日益增多,“買賣全球化”不僅惠及中國經濟和中國人民,更為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了中國紅利。
艱苦奮斗老黃牛,為發展前行注能添信心。信心比黃金更珍貴。牛年是接續奮斗的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行各業身負重擔。鐵路運輸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先行官”,對于推進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為關鍵。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貿易橋梁”,以其運量大、時效強、價格低、接觸少等優勢,成為防疫物資援助、穩定供應鏈產業鏈的重要通道。眾多默默奉獻、實干擔當的鐵路人用“三牛精神”續寫著“一帶一路”的精彩故事,推動著“鋼鐵駝隊”跑出經濟復蘇的“加速度”,助力“六穩”“六保”落地。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5
“寶貝,要不要去打羽毛球呀?”見我做完作業,爸爸晃著手中的羽毛球拍微笑著對我說。“好呀!”我一蹦三尺高。
大曬場上,孩子們都在歡樂地游戲,我更是興奮無比,這可是我第一次打羽毛球。爸爸遞給我一支羽毛球拍,又給我一只羽毛球。
開始了,我拿起羽毛球拍對準羽毛球打了起來,但是這羽毛球特別不聽話,它就是往地上鉆,不往空中飛去。爸爸過來給我做示范,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爸爸的動作,嘿,奇了怪了,這羽毛球在爸爸手中服服帖帖,好聽話啊。
我就不信自己打不好,看我的,我把羽毛球拋在上空,拿起羽毛球拍打了起來,但是羽毛球還是不聽我的使喚,不到我的“拍”中來,竟直接落在了地上。我急得直跺腳。
爸爸笑著走過來,拿起羽毛球,手把手地教我。爸爸先讓我把羽毛球拋向空中,等到快落下了,再用力地對準打向對方。聽了爸爸的講解,看了爸爸的示范,我點點頭。
我再次拿起羽毛球拍打了起來,這次在羽毛球快落下的時候,我對準它用力一打,打著了,打著了,我心中一陣暗喜。可是,可是,它還是去了地上,并沒有飛向對面。唉,羽毛球啊,羽毛球,你咋回事啊。
“寶貝,你剛才把球拍拿錯了,是要直著握,不是斜著握!”爸爸拿起球拍給我示范握的方法。我調整握法再次把羽毛球拋向天空,對準后用力一打,這次羽毛球終于聽話地飛向了對面。爸爸把它打了回了過來,但是爸爸居然把它打斜了。哈哈,老將也有失手時,我笑爸爸打得不好。但是爸爸對我說道:“如果打斜了,就要趕緊跑過去,用力打回呀!”哦,原來爸爸在考驗我的反應能力啊!我又把羽毛球拋向天空,又用力一打,打向爸爸,爸爸又打向我;打斜了,我又趕緊地跑過去打向爸爸,但是沒打好,球在半途中落地了,沒過線。雖然沒有那么快學會,但是比前面一個好,爸爸表揚了我。接著,我們又打了幾個回合,打得一次比一次好,爸爸說我學得快。我嘻嘻笑了!
我今天又多了一個本領,那就是打羽毛球。同學們,和我一起來練練吧,一起進步哦。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6
我學打羽毛球已經有三年了,去年暑假參加了初級培訓班,而今年我升級啦!進入了提高班學習羽毛球。
今天我來到體育館,教練讓我們做完準備活動后,復習了前兩天學的上網正手挑球和后場回高遠球動作,動作不標準的同學都被罰做前場和后場揮拍各50個。接著教練讓我們復習發球動作,每人面前十五個球,要求發球又高又遠,必須每球出界,我彎腰撿起一只球,按教練教的動作做到側身、引拍、用力揮拍、轉體、收拍一氣呵成,只聽到“砰”一聲輕脆地擊球聲,球像一只離弦的箭“嗖”一下就飛了出到了對面底線外,接下來的十四只球,我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了,教練點著頭夸我完成得好。
“雙打比賽啰!”我和我的表哥,也是我的老搭檔喊著準備雙打,因為這是我們每次訓練最期待的時刻,“誰說雙打了?”教練說:“今天我們不打比賽,練習跳停,”說著教練拎來一張椅子放在我們練球的這半邊場地中央,“每組兩人,打球的人每打完一個球,必須回位到這里,必須有跳停,而且不能太重,要輕柔,另一人在場邊監督,發現沒回位跳停就用拍子打一下屁股。”練習開始了,第一個上場的是表哥,第一個球打完后他就忘了回位,這時場邊的陽陽同學立即上去對著表哥的屁股就是一拍,逗得在場的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接著練習,表哥擺出準備接球的姿勢:頭一伸、眉一皺、肩一扛、腿很不自然地彎曲著,這時教練放下球,學著表哥也擺出了這樣的準備姿勢,表哥和同學們一看都笑得直不起腰,有的同學笑得捧著肚子,有的笑得坐在了地上,連教練自己笑蹲下了。第二個球開始,這次表哥打完球后記住了回位,可要命的是又忘記跳停,陽陽像個小教練一樣,不失時機得上去就是一拍又打在表哥屁股上,表哥捂著屁股一臉不服氣地對陽陽說:“虧我平常總給你飲料喝,就不能輕一點啊,疼死我了!”
大家笑歸笑,鬧歸鬧,但都在認真得學著動作,看著表哥練習動作時,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和自己作比較,想著到輪我時我該怎樣完成動作,盡量少挨打屁股。
我每次都在這樣輕松、快樂的氛圍里學習打羽毛球,相信通過我的努力,今年暑假我的羽毛球水平一定會有很大提高,明年我也要參加學校的羽毛球比賽。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7
每年的三月都是最忙碌的時候。在這個春天到來的季節,雷鋒月就是三月里的重要部分。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學生學習雷鋒精神。在學生們的校園生活中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活動便是學雷鋒活動。
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雷鋒精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見。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收獲了快樂。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里,有許多像雷鋒一樣的榜樣值得我們去學習。
作為一名黨員,雷鋒同志是黨員的標志,是人民學習的榜樣。雷鋒同志更是黨的驕傲。在黨的教育下,越來越多的人們傳承雷鋒精神,做好人好事,從身邊做起。
有的人說,21世紀里還講雷鋒是很落后的事。但其實雷鋒只是一個名字,我們所要記住的不只是這個名字,還有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榜樣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正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榜樣出現,人們發現,其實好事容易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上大學后的第一個雷鋒月,我第一次感受到雷鋒活動的熱情。大學里的雷鋒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不像中學那時那樣單調。面對豐富多選擇的學雷鋒活動,我可以結合自己的課余時間,參加不同的節目。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雷鋒活動中,活動的策劃人往往會將往年的優秀傳統節目繼續舉行,同時創新一些節目。因此學雷鋒活動在不斷革新形式下在新一代接班人手中傳承著。不管形式怎么創新改變,其中的內涵是不會改變。或許有的人會不認同這些創新的形式,但一定要相信它的本質是學習雷鋒精神。
當然,現今社會比起以往都多了幾分復雜,不是每一個人都支持學雷鋒活動。或許有人投以質疑的目光,或許有的人毫不關心,或許有的人抗拒這些活動。在做學雷鋒活動的時候,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但這些困難只會是我們前進的無形動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即使有的人不支持學雷鋒活動,但作為大學生,作為將要走出社會的一員,對雷鋒精神傳承的熱情,始終是高漲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像雷鋒一樣的人,只要我的心里有著一顆熱情的愛心,一切都會因我而精彩。
學習心得總結800字篇8
近期熱播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講述了扶貧干部如何帶領人民群眾將飛沙走石的“戈壁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塞上江南”,感動之余讓觀眾對于扶貧有了更深刻明晰的解讀。這是閩寧人民的“山海情”,更是每一位基層干部的“扶貧經”。
學做“不屈不撓”的戰狼,勇于開荒扶貧。戰狼披荊斬棘、堅持不懈,象征著無畏的拼搏精神。《山海情》中的戈壁沙灘,缺水少電、山高路遠、風沙漫天,扶貧干部面對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落后的基礎建設、封閉的思想觀念等多重阻礙。但以福寧村原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為原型的主人公馬德福原型卻如“西北狼”一般,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從苦口婆心地勸返吊莊戶、幫助村民完成“吊莊移民”工作,到軟磨硬泡給移民村通電,以勇于拼搏、敢于斗爭、忠于信仰的戰狼精神,始終保持敢闖敢干、勇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帶領村民們共同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學做“任勞任怨”的黃牛,勤于教育扶貧。黃牛埋頭苦干、辛勤耕耘,象征著質樸的奉獻精神。劇中白崇禮校長原型是黑虎廟小學張玉滾校長,幾十年如一日在山里守著,只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以微薄收入資助了300多名學生。教育讓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進貧困地區,打破了阻礙城市與鄉村流動性的“閘口”。教育扶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唯有如耕牛般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方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俯首甘為孺子牛,平凡人也能撐起祖國的“脊梁”。
學做“振翅高飛”的雄鷹,善于技術扶貧。雄鷹斗志激昂、搏擊長空,象征著遠大的逐夢精神。劇中凌一農教授原型是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教授,曾在福建寧夏等13個省120個縣指導菌草技術扶貧工作,為貧困地區的農民增加收入做出重要貢獻。正是有“凌一農”“陳金山”等一批載志而翔、博采生芳的“雄鷹”式扶貧干部,憑借自身的卓越才干,將先進技術用于脫貧致富,善于抓住機遇,敢于革故鼎新,才能舞好脫貧“指揮棒”,引導致富“總旋律”,帶領村民們奏響幸福生活“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