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
終于,我用了一個月的零碎時間看完了這本《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2
人們都說母愛如燈、如花,但你可曾關注過在背后默默無聞付出的父親,你可曾感覺到父親無言的愛。
學習了《傅雷家書兩則》這篇課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傅雷家書》這本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他讓我們徹底的感受到父愛的偉大與無私。
記得傅雷在兒子去波蘭留學的途中,給兒子寫過這樣一封信,信中說:“兒子啊,你走的這幾天里我是多么想念你,睡覺也是夢見你,日常發生的瑣碎小事也想和你談談……”從這封書信中,足以看出傅雷對兒子的愛。那份父愛是那么的細膩,那么的強烈,這種愛已經不足以用語言來表白。
傅雷不但對兒子傾注了無限的愛,而且也很注重對兒子的教育,向兒子傳授人生的經驗:“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辭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這是傅雷在兒子取得成功的時候,寫給兒子信中的一段話。他告誡兒子要保持對藝術的謙卑,正確對待成功,去攀登藝術的頂峰。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有:“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睡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其實父親一樣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痛苦、難過、孤獨、惆悵時的依靠,在父親這座巍峨的高山下,我們享受著人生最偉大的愛。
記得深秋時的一個早晨,我吃了早飯匆匆去上學,剛出村子沒多遠,身后傳來父親的喊聲。父親騎著摩托車來到我面前說:“忘記帶保溫瓶了吧?快座上,我送你一程……”深秋的早晨,濃霧彌漫,爸爸穿著單薄的衣服頂著風穿行在公路上,卻讓我感到如此的溫暖與幸福。
父愛是偉大的、是深沉的,但他又是細膩的、無微不至的。朋友,你是否感受到父愛,你是否關注過父親,讓我們去關注父愛,回報父親吧。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3
我初中是在另一個城市上的,離里上百公里,只能住校。幾乎美半個學期才回家一次,偶爾會主動和家里通電話,卻從來沒有寫過一封家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開始,我并沒有在意這句詩的妙處。等讀了《傅雷家書》后,才覺得這句詩的深刻含義。
《傅雷家書》是由傅家的185封家書組成,大部分是傅雷暨夫人寫給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傅聰的信。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_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些家書簡短,有些家書洋洋灑灑上萬字,但是無不體現了傅雷的對兒子、女兒鼓勵、信賴、表揚、建議、關心和愛。通過書信,和兒子女兒交流感情,暢談天下事。而反觀自己,連電話都懶得打,更何況是寫信了,好像自己也從來沒有想父母,主動關心父母。
讀完后,我默默流淚,不僅是被傅家的書信感動,更是為自己疏忽父母的感情而留下了愧疚的淚水。我立刻拿起筆,給爸爸媽媽寫上一封家書。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4
《傅雷家書》中,傅雷曾對兒子寫到:“你有這么堅強的斗爭性,我很高興。但切勿急躁。”堅持真理固然是件好事,而如何闡明并說服他人更是一門藝術。
每個人心中都有每個人的真理,有時,他們是有分歧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若是想讓對方信服,那便要拿出充足的證據與完美的語言技巧以及機遇。關于證據就不用多說了,沒有證據是不會稱之為真理的。而更關鍵的是語言技巧與機遇。人們可以接受輕聲細語而會本能地抵抗那些咆哮聲。一次談話可能不夠清晰也不能使人銘記,而“軟磨硬泡”可能讓人在不知不覺間理解了你的用意。或許人們控制不了自己,當火竄上腦門時只是一陣咆哮,而對方不會細想你在說什么,而只會反擊和抵抗。所以,請忍住,耐著性子解釋。人們可能放不下面子在別人身邊聽“絮叨精”;顧及面子而不好再一次次的說。所以請忍住心中的不愿,慢慢說。
機遇同樣是可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別人生氣時,不能惹他;當別人高興時,不能掃他的興。找不對機遇時,便會失敗,或者過猶不及。只有耐著性子分析、等待,才能有好時機,才能有好結果。
忍耐可能不能滿足一時的興頭,但卻是長遠上成功的基礎品德。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5
每每翻開《傅雷家書》,我的心中總會掀起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感情:對“家書”的喜愛,對傅雷先生的緬懷和尊敬。它是一部讓我讀后淆然淚下的書。讀罷,我的心中百感交集,但在我心中址強烈的情感是—感激,因為它讓我懂得了如何成為真正的“人”,讓我理解了一個父親的心。
我敬仰傅雷先生,首先敬佩他的學識,他嚴謹的治學態度。經歷了十年浩劫,在當代中國還有幾個像傅雷先生一樣的“學者‘?而傅雷先生的學識僅僅用”淵博“二字是無法準確形容的。他精通中、英、法三國文字,音樂、美術、古今文學造詣頗深。
對于我而言,”家書“不僅是傳遞親情的載體,更像傅敏所說是”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閱讀家書,使人感到這不像是相距千里的父與子之間一味的親情傾訴,更像是兩位學者在熱烈討論。
對自己的孩子,傅雷先生心中所想的不是作為父母僅僅關心他的生活瑣事,而是像朋友、老師一樣與孩子探討學問、修養,時刻在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做向導。我想這就是“學者”和普通人的區別吧!
初讀《傅雷家書》時,我無意中翻看了傅雷夫婦棄世前的遺書,不禁為他們對人的關愛而感動。傅雷夫婦至死都沒有抱怨過任何人,遺書中大半也是為別人而著想。在上百封家書中,傅雷教導子女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的點點滴滴,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世人所敬仰的學者的風范。
雖然傅雷先生離開我們已近四十個年頭,但在許多人的心中,他從未離去,因為他留下T-顆蓄滿大愛的心。這顆熱情洋溢的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始終撫慰著人們的心靈。
更重要的是,當我讀完《傅雷家書》后,內心涌動起對父親的感激之情。當我讀到傅雷先生為了兒子忍著傷痛伏案整理書稿直至雙眼流淚再也看不清時,因一封信未及時到達而萬分焦急時,我似乎看到了他遠距千里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和熱切等待的目光。
而我的父親呢?在我為書中的父愛而動情時,我不能忽視我自己的父親對我的愛!我開始回憶起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我驚異父親并不比傅雷先生差。我知道天下父親的心是一樣的。
讀罷《傅雷家書》,我想說的是:普天下父親的心都是偉大的。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6
人們都說母愛如燈、如花,但你可曾關注過在背后默默無聞付出的父親,你可曾感覺到父親無言的愛。
學習了《傅雷家書兩則》這篇課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傅雷家書》這本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他讓我們徹底的感受到父愛的偉大與無私。
記得傅雷在兒子去波蘭留學的途中,給兒子寫過這樣一封信,信中說:“兒子啊,你走的這幾天里我是多么想念你,睡覺也是夢見你,日常發生的瑣碎小事也想和你談談……”從這封書信中,足以看出傅雷對兒子的愛。那份父愛是那么的細膩,那么的強烈,這種愛已經不足以用語言來表白。
傅雷不但對兒子傾注了無限的愛,而且也很注重對兒子的教育,向兒子傳授人生的經驗:“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辭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這是傅雷在兒子取得成功的時候,寫給兒子信中的一段話。他告誡兒子要保持對藝術的謙卑,正確對待成功,去攀登藝術的頂峰。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有:“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睡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其實父親一樣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痛苦、難過、孤獨、惆悵時的依靠,在父親這座巍峨的高山下,我們享受著人生最偉大的愛。
記得深秋時的一個早晨,我吃了早飯匆匆去上學,剛出村子沒多遠,身后傳來父親的喊聲。父親騎著摩托車來到我面前說:“忘記帶保溫瓶了吧?快座上,我送你一程……”深秋的早晨,濃霧彌漫,爸爸穿著單薄的衣服頂著風穿行在公路上,卻讓我感到如此的溫暖與幸福。
父愛是偉大的、是深沉的,但他又是細膩的、無微不至的。朋友,你是否感受到父愛,你是否關注過父親,讓我們去關注父愛,回報父親吧。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7
《傅雷家書》讓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的修養與情操。《月亮與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蘭德狂熱的追求藝術,從而放棄生活。而更智慧的傅雷,卻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了平衡,他既保持了對藝術的尊重,又精巧設置了物質與生活的關系,從而避免了物質對自己和對藝術的控制。
從某種意義上,傅聰是幸福的,他有良好的天賦,能夠輕易做到一點就通、舉一反三。他有自由的時代背景,能夠專注于藝術本身的學習與深化,脫離藝術之外理論與成績的干擾。最重要的,他有一個志趣相同、無微不至的父親。讀后感·來自父親傅雷的疏導是淵博的,傅雷用畢生的知識與藝術修養,以及豐富的經驗理論引導傅聰走上一條藝術之路。他用長遠的目光預測到傅聰在理想道路上的重重阻礙,并給予自己的建議,不厭其煩的勸告。
一封封書信的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父親對兒子的拳拳之心。傅雷式的教育是平等的,他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將兒子視為朋友,不用父母地位加以脅迫,而是以愛和真誠去傳遞自己的聲音。他時常說:“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對你的愛。”他還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盡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別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8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為它里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于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為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為什么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后,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為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啟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說起父愛,他是不同于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溫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閑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著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并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9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是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是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的心得感受篇10
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