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閱讀心得
今年,隨著聒噪的蟬聲,我重讀了那“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紅樓一夢,重讀了那讓我愛而不能,舍而心碎的女子——林黛玉,也許是心境不同,我漸漸理解了她。黛玉自幼喪母,寄人籬下,她不得不小小年紀,就謹守處事規則,紅樓中這樣寫“她步步留意,時時小心,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去。”她沒有勇氣如湘云醉臥芍藥叢中,卻總是“嚴嚴實實裹著一床紅綾被子”也許是她缺乏安全感吧;她更無心像寶釵,寫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閑情,卻只想著“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她高雅如蘭,汲取了文化藝術之精華,有著異于一般女子的靈慧秀氣,她沉醉于詩文翰墨,有著恢弘的詩情。可以說黛玉的才華是與世無爭的,可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才情飛揚的壓卷之作只能屈于人下,“可嘆停機德,堪稱詠絮才。”釵黛,一個重德,一個重才。德可攏人,而才人多不識散發著“美人香草”韻味的她卻被寶釵責為“移了性情,不做分內的事”也難怪那些潔身自好,多情詩意的女子在那鐘鳴鼎食,溫柔富貴的大家族中時時處處感到了“風刀霜創嚴相逼”她與寶玉,一個是良苑仙疤,一個是美玉無瑕。木石前盟怎比不過那金玉良緣?
像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能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縱寶玉“終不忘世外姝寂寞林”,黛玉還是干干凈凈地離開了,回到了世外的“太虛幻境”,欠淚的,淚已還,她繼續做自己純潔的絳珠仙子,正如詩云: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泥陷渠溝。她焚稿斷癡情,靜靜地死去,“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一面是洞房花燭,鑼鼓喧天,一面卻是生死離別,哭聲震天,“紅顏彈指老,天下若微塵”初入賈府,她那“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之態早已不復。
其實細想,若初,黛玉未亡,面對賈府被抄的人間慘劇,豈不是要把淚流盡,以她脆弱敏感的心,如何承受這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若是被抓,被打,甚至被辱,以以她高傲純潔的天性,怎樣面對這樣污濁的世界呢?紅樓中,美人何處,美人何在?“一種相思,兩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2
在本學期我們重點研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它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前八十回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講述了四大家族蔣史王薛慢慢因腐敗衰落的故事。當然,其中的主線就是膾炙人口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雖然他們的愛情以悲劇而告終,但在封建社會中,這種并不常見的愛情與他們的相處方式仍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為了使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更富有神話和命中注定的色彩,曹雪芹做了去多鋪墊:賈寶玉前世是神瑛侍者救了林黛玉的前世絳珠草,而絳珠草愿意用自己的眼淚來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此后黛玉為何一見到寶玉就動不動流眼淚。其他的角色曹雪芹在小說的一開始也早就交代了他們的結局,例如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中就暗含了探春遠嫁的結局。
在紅學家的眼中《紅樓夢》是一部值得用一生去鉆研的傳世著作,但其實還沒有開始《紅樓夢》的時候,我卻對紅樓夢里面的人物有不少的誤解。我認為黛玉是一個奇怪的女子,身體柔弱卻動不動愛使小性,對賈寶玉甩臉子,櫻桃小嘴里總吐不出好話來。可讀了《紅樓夢》我才知道黛玉的好:她早慧,初進賈府就牢記母親生前的囑咐:"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她總是眼看心想,暗暗審視;然其言行舉止,卻又那樣彬彬有禮。她"心較比干多一竅""因其母名賈敏,"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她最與其他女子不同的是,他不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當襲人寶釵看到寶玉不學無術,不想參加科舉做官時,總要訓上寶玉兩嘴,而黛玉卻從不如此教訓寶玉,我想這也就是為何黛玉頻頻與寶玉吵架,而寶玉從不對黛玉發脾氣的原因之一——他們擁有相同的價值觀。
黛玉進賈府這一章節,也被選進教材中,所以我就就這一章節,寫一寫我對其中除黛玉外的幾位女性人物的看法。王熙鳳,無疑是賈府的實權者,他來自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王家,自小被當做男孩子來培養,使得他有能力掌握寧榮兩府的起居日常。他性格開朗,能說會道,在這一章節中也有體現,忽然后院一聲笑語:“我來晚了,不曾迎接遠客。”這就是著名的“先聞其聲,后見其人”一下子將所有人的注意全都吸引了過去;當王熙鳳拉林黛玉的手說:“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競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就拿手帕試眼淚。他先是夸贊了一番黛玉,接著就考慮到此刻應掉幾滴眼淚,便哭了起來,賈母一句話就又喜笑顏開起來,可見其察言觀色的能力。他也有狠毒的一面,因賈瑞多次騷擾自己,就狠心要殺掉他。但這在我看來并不應讓人厭惡王熙鳳,這正是他身上所被賦予的,新時代的女性應有的,維護自身的一種能力和意識。
賈母,賈府里最尊貴的人物,可謂是萬人之上。馬瑞芳老師曾評他為“史上第一外祖母”,說的就是他對寶玉和黛玉的愛護是史無前例的。可賈母也是這賈府里少有的通透人物,他一步步走上了最高的寶座,通曉了人情世故,處事圓滑,似乎從來沒有出錯的時候。在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各個小姐夫人們都懷有嘲弄劉姥姥的意思,劉姥姥也故意笑料百出,而賈母卻并沒有存心取笑的意思。我不知道賈母是否擔得上“史上第一外祖母”的名號,但我知道賈母并非一般的封建小姐。
王夫人,賈寶玉的母親,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銜玉而誕的賈寶玉上,所以無時無刻不注意著寶玉身邊的一草一木,在一開始,我很羨慕寶玉有這樣的母親,在父親要打自己的時候,母親能舍身來護住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想著自己。可王夫人內心并不是想表面一樣的可親,當看到金釧兒和寶玉調笑,便趕走了金釧兒,最后導致了金釧兒跳井自殺;覺得丫頭們有勾引寶玉之嫌,一怒之下查抄了大觀園,趕走了病重的晴雯。所以這真的算得上一個慈母嗎?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所塑造的人物個個鮮明,更是體現了曹雪芹自己對于封建社會的觀點。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3
滾滾紅塵,攜著記憶的枷鎖,永遠的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后一抹余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戀。終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于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后的愛戀,流傳千方,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蕩漾在我心里,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里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后,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仿佛看見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之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的插入了讀者的心里。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個如花美眷,在埋葬花的同時,也埋葬了自己。而她來到這里只為一個目的,只為一件事,一個人。她比任何人都要純粹。神瑛侍者,才是她一直的牽掛。在她越來越少的眼淚中,隱射著她越來越短的生命。在她幾近干涸的眼眸里,是痛恨,抑或是欣慰。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般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后,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戀,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般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4
紅樓,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問世以來,多少紅學家前仆后繼,傾其一生只為解得其中真味。對于這部自成學問的奇書,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奧秘。
當我拿到這本厚達九百多頁的大“百科全書”時,我的心不得不為之驚嘆,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但讀書本來就要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不然怎能領會其中奧妙?于是便下定決心,這個寒假,就糾纏上這本“頑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讀《紅樓夢》,困難就接踵而至。一張薄薄的紙頁上擠滿了令我眼花繚亂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許多詩詞更是讓我摸不著頭腦,其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則是讓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霧里,難得其中真味。有時讀著,竟睡意難忍,趴在書上睡了過去。
但這些并未阻擋我要將它看完的決心。我開始做筆記,自己手繪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圖,切身體會到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復雜。我學會借助外物,無論是厚重的詞典還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都在此過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著迷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糾葛了。一次我讀到一個場景:賈寶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網上查詢,終于得知這是賈寶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過程中,我既收獲了知識,又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理解,那樣一種心領神會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難以言喻的曇花佳境,讓人回味無窮。這樣讀書的興趣和快樂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糾纏后,我終于將這本書“啃”完了。但我卻不能就此滿足,因為書中還有很多內容是我還不理解的,還有更多的深意和奧秘沒有被挖掘。這樣,我的感受和收獲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選擇了在網上翻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書評,以及一些著名紅學家如周汝昌的著作,與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交流后,便有豁然開朗、撥云見日之感,《紅樓夢》中的奧秘也才逐漸隱現。
隨著進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興趣。也許讀書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鉆研,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識和興趣也許就更多。最終,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讓我們受益無窮。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5
《紅樓夢》一段令人可嘆、可憐的愛情故事;一幅對社會、對閨閣情完美詮釋的畫卷;更是一段曲折、凄美的神話。
《紅樓夢》是以金陵四大家族的興衰做背景,又以寶、釵、黛三人的愛情為主線,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勢力。
說到紅樓夢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主角:黛玉、寶釵、寶玉。
黛玉——賈府千金賈敏的女兒。她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精通詩文,才華橫溢。但由于從小寄人籬下她便形成了“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高傲性格。于是她的她的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既寫出了白海棠的別樣嬌媚,又在無形中將黛玉的高傲性格和獨立的人格、純潔品性表現的淋漓盡致。雖然她精通詩文,才華橫溢可終將無法擺脫她“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的命運。
寶釵——出身于皇商大家,同樣精通詩文,才華橫溢。由于她自幼接受嚴格的封建閨范教育。所以在更多的時候她可能更在意封建禮教,以致于她喜歡寶玉但從未表達,心甘情愿的將自己的終生大事交給別人來做決定。她在勢力陰冷的賈府中,她學會了八面玲瓏、“隨分從時”便顯得圓滑與世故。
寶玉——賈府最受寵愛的貴族公子。他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見了“便覺清爽”,“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見了“便覺濁臭”于是他同情奴婢。他憎惡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封建等級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當他的表妹林黛玉來到賈府,他又將對女性的博愛移于黛玉一生。他們性格相似,志趣相同,熱愛生活,向往自由。于是他不顧一切的愛上了林黛玉,以致在夢里說出這樣的話:“什么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
可是他最終中了“掉包計”害的黛玉最終焚毀詩稿,嘔血而亡。在死的時候只說出:“寶玉,你……你……”
林黛玉的的慘死,寶釵的青年守寡和寶玉的出家,這一系列的事情不得不讓我們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大觀園的當家人——王熙鳳。
她是一個有著驚艷面容的女人,但是她卻有著一副與臉不相配的蛇蝎心腸。當黛玉初進榮國府時她為討賈母歡心曾說:“天下真有這樣標致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想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可是到后來她卻導演并參加了一出撕心裂肺的的愛情悲劇。這不得不讓我們想像當時的社會竟可以只為一己私利而無形的去殺死一個人。這是多么的黑暗與腐朽啊。而她也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掌權者的一個縮影。
《紅樓夢》雖譜寫的是一場凄美悲涼的愛情故事,但又無不突顯我國古代詩詞之美。
像:寶釵的:“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就將白海棠的另一種美描繪的妙不可言。
湘云的:“隔坐香分三經露,拋書人對一枝秋。”便將供菊寫的惟妙惟肖啊。
探春的:“半床落葉蛩聲病,萬里寒云雁陣遲。”用秋后之凄涼景象襯托殘菊的別樣感受。
《紅樓夢》闡述了一個時代的作者對這個時代的見解,從描寫一系列在大觀園發生的事情,也寫出了社會的黑暗與勢力。一群看似知書達理的青年們,他們卻是那個時代人物最真實的縮影,也是社會最真實的縮影。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這是《紅樓夢》的引子,它是對男女情愛的感嘆。
他們說造成寶黛愛情悲劇的理由有很多:黛玉的多疑,寶釵的圓滑,賈母的利益等等,其實細想起來,造成寶黛悲劇的難道不是社會嗎?
黛玉父母雙亡,家中已經喪失了權勢,又加上她由于長期的寄人籬下而缺乏安全感導致的多疑。和她太過孤高的性格致使她沒有寶釵那么受歡迎。所以最后被元春扼殺了,還聽從了王熙鳳的“掉包計”。使原本的不幸加上了一層厚厚的霜。由于賈母等封建貴族的一己私利,才導致了寶黛釵悲慘結束。
這不得不發人深思,什么樣的社會才不會造成像寶黛釵一樣的悲劇。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6
紅樓夢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前總沒有耐心讀下去,最近好不容易抽空讀完,發現從紅樓夢中居然可以學到很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在“金陵十二釵”中,王熙鳳和賈探春都有突出的管理才能,但她們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差別甚大,曹雪芹筆下的寧榮二府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文中所述,榮府雖小,從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要管理得井井有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依仗著賈母的權勢,王熙鳳長期掌握著賈府的家政大權,管理就是王熙鳳的主要工作,要搞清楚鳳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還是從一些特殊案例說起。在書中第十三回,秦可卿突然離世,賈珍請鳳姐出面料理喪事,前后持續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中,我們看看王熙鳳的管理手段。
鳳姐接手管理任務后的第一步是分析需求現狀、找到問題關鍵,對寧府的風俗情況做了五條總結:頭一件是人口混雜,容易遺失物品;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三件,需求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鈴束,無臉者不能上進。第二步,針對以上結癥,王熙鳳采取了有力的對策,對任務進行了細分,明確分工,實行當班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賞罰制度,這一步充分展現了鳳姐的管理才華,將復雜的任務拆分為若干獨立的子任務,針對不同的子任務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法,使原本混雜不清系統變得條理清晰起來。第三步,樹立威信,對有過失的人進行嚴懲。有個辦事的下人因睡懶覺遲到了,被鳳姐拿住,本是小事一樁,可鳳姐說:“明兒他也來遲了,后兒我也來遲了,將來都沒了人了”,當即便重重處罰了那個下人,于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俱各兢兢業業,不敢偷安,不在話下。從第三步可以看出王熙鳳善于利用自己的權利,采用高壓政策,以約束管理手下,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7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每次讀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會黯然。她,無論離別仇,無論四季更,都會潸然淚下。她,就是一棵絳珠草,來到人間“還淚”。她每每與姐妹們吟詩,又總是藝壓群芳,不論是海棠社的詩情,秋窗風雨夕的凄涼,還是葬花吟的悲戚,都體現出她那娟雅的詩人氣韻。她孤獨無依,大觀園里沒有一個親人讓她依靠,也沒有一個知己聽她傾訴,只有賈寶玉讓她芳心暗動,可他不屬于她。于是,她無奈著“無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半夜不曾入夢來”。
似因黛玉的死,帶走了府中的福氣。寧榮府從金銀滿箱至陋室空堂,真好似“呼拉拉大廈將傾,燈慘慘黃昏近”,寧府中人本來盡坐華堂,到頭卻他人皆謗。有人因嫌烏紗小,不料枷鎖扛身上;有人妄思不勞而獲,終被送進鐵窗下。紅樓廈傾,大觀園男女自然無法把控命運。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寶玉偏念木石前盟,可憐端莊女,到底誤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遇中山狼,嘆金閨花枊,一載去悠悠。惜春聰慧伶俐,卻也獨臥青燈古佛旁。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寶玉一生被無數風情好圍繞,但他獨對黛玉有淡淡情愫,雖娶了寶釵,但他的心是屬于黛玉的。他的入空門,也印證了當年他的諾言:“你死,我就做和尚去”。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獨燭前癡嘆。才覺清淚落滿容,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
一曲紅樓呵,就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的閱讀心得篇8
《紅樓夢》——一部令人傷感又令人捧腹大笑的文學著作。
這幾天,我讀了紅樓夢這本書,其中我對劉姥姥進大觀園最感興趣。劉姥姥進大觀園主要講了劉姥姥在大觀園參觀時被鳳姐鴛鴦二人捉弄,惹得眾人笑態百出的事。我看后,不禁贊嘆曹雪芹太有才了,竟能描寫出這么多種笑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扶著桌子哎呦;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給姐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我接著看了劉姥姥做的動作與說的話,惹得我捧腹大笑,笑得肚子都疼了。我心想:這劉姥姥真搞笑,一定是鳳姐鴛鴦二人搞得鬼,拿劉姥姥取笑呢!我看完這篇后,又說與媽媽聽,媽媽聽后也哈哈大笑。
紅樓夢這本文學著作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