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
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被授予“時代楷?!狈Q號,迎來了無數人的點贊和敬仰。12年來,張桂梅同志為1804名學生圓了“夢”,她是大山里當之無愧的“圓夢者”。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圓夢者”。
要有“圓夢”的赤誠心。她是學生們心里的“張媽媽”?!笆郎现挥袐寢尯谩?,正是張桂梅同志把孩子們視為己出,才有了這樣深沉的愛。這背后是一顆黨員的赤誠之心,把對黨的忠誠化作對人民最真實的愛。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把群眾當親人和家人。在為民實踐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態(tài)度,讓群眾少跑腿,自己腳下多沾泥,堅實步子;讓群眾多開口,自己少插話,耐住性子;讓群眾少為難,自己多辛苦,厚實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動為群眾的就業(yè)、醫(yī)療、養(yǎng)老、住房等關切提早謀劃,及早落實,多一些“暖心包”“溫馨袋”,少一些消極應付,把忠誠和熱愛融入到為民的點滴之中,融入到為民的“圓夢”之中。
要有“圓夢”的硬本領。張桂梅同志帶領華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民還要有能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一矛盾,沒有本領是不行的。斗轉星移,“能”要與“時”進,要更強,這樣遇事才不會一籌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群眾學,向先進學,向優(yōu)秀學,尤其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充分發(fā)揮好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加緊到為民的事上去練。積極到艱苦邊遠地區(qū)和基層一線去,在具體事務的“練”中不斷錘煉意志,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短板就能補得越齊,本事就越高強。
要有“圓夢”的無我境。張桂梅同志以學校為家,把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生追求。即使學生們離開了校園,成家立業(yè),她也時刻關注著她們的人生和成長。無我無私,白璧無瑕。在為民“圓夢”的路上,我們要涵養(yǎng)這樣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堅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奮進,全心全意、不留余地為民做好每樁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張發(fā)展卷。為民無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礎、管長遠”的潛績。面對這樣的事業(yè),我們更要踏踏實實、無怨無悔、久久為功地埋頭苦干,把追求潛績作為內心為民擔當的“基石”。有這樣的“基石”,我們就能去除浮躁之氣,真正行穩(wěn)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弊屓嗣袢罕娚罡篮?,就是圓了人民群眾的夢,也是圓了每個黨員干部的夢。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2
張桂梅老師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燃起教育這盞燈,點亮貧困山區(qū)孩子們的希望,用執(zhí)著與堅守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使命和擔當。她身上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力量,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以她為榜樣,像她這樣燃燒自己、點亮別人,牢記初心使命,為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昆明市西山區(qū)婦聯主席張琰:
張桂梅老師就像一座燈塔,照亮了許多貧困女學生前進的方向。她瘦弱的身體有著強大的力量,她經歷曲折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yōu)秀黨員的責任擔當。我作為一名基層婦聯干部,會認真學習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并帶著這種精神去鼓勵更多的婦女工作者。
云南省人民檢察院呂婷:
再次被張桂梅老師的先進事跡深深觸動。正如她所說,挽救一名女孩拯救三代人。她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執(zhí)著的堅守改寫著貧困孩子的人生,也踐行和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女性投身脫貧攻堅、巾幗建功的光輝榜樣。
西南林業(yè)大學學生張咪:
報告會讓我內心深受震撼、備受鼓舞。張桂梅老師扎根云南貧困地區(qū)40余年,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黨和祖國,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堅定理想信念,學好專業(yè)知識,向張老師學習,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3
張桂梅創(chuàng)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于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里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chuàng)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chuàng)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p>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于順利成立。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4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 吃飯 自習 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 跑步去吃飯 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yè)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里放飛了夢想 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
人們都說,這所學?!暗瓦M高出”的背后,離不開學生的苦讀 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斗。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 各級政府發(fā)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和社會事業(yè),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學校 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蕓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拐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yè)后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艷,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p>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5
張桂梅是一名貧困山區(qū)基層教育工作者,她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 校長,也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堅守貧困地區(qū)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qū)教育扶貧主戰(zhàn)場。
張桂梅說:“我那個班里幾乎都是山里的少數民族,這些學生真的是很窮,他們冬天就穿一兩塊買的塑料涼鞋,我不知道這個地方怎么會這樣,我真想進山里去看看”。山區(qū)的貧困刺痛著張桂梅的心,她開始意識到,幫助貧困山區(qū)女孩獲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斷家庭的貧困,她開始四處奔波籌款,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學校建成后,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又成了許多孩子的“媽媽”,給予了福利院孩子無私的呵護。福利院孩子吳思思說:“每天晚上媽媽因為工作忙,幾乎整天都在學校,但她還是會每天抽時間回來看我們。媽媽每次回來對著我們都是甜甜的微笑,我們就會感覺特別的溫暖?!?/p>
張桂梅先后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十大女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等榮譽稱號。將一片丹心奉獻給了她熱愛的地方。她說,“就是要解救山里的孩子們,因為我是黨的一員,還是想為這片土地做點事”。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6
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床上爬起,坐著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打開。
10多年來,張桂梅每個上學日都堅持著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習慣?!肮媚飩兣潞冢崆鞍褵舸蜷_讓她們更安心?!彼f。
愛人早年病故,張桂梅膝下沒有兒女,她把母愛奉獻給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時間去學生家中挨個家訪。10多年來,她的足跡遍布麗江市一區(qū)四縣,行程超過10萬公里。
有年寒假,張桂梅到華坪縣榮將鎮(zhèn)家訪。在街頭,張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學生山啟燕正在路邊賣甘蔗?!岸家呖剂?,不好好在家看書,咋跑來賣甘蔗?”張桂梅生氣地問。
了解到山啟燕父親患病 家庭困難,張桂梅經常偷偷給她塞生活費,直到她順利考上大學。如今,大學畢業(yè)的山啟燕已成為一名幼師。
張桂梅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沒有房 沒有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學生們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18年初,張桂梅病危入院,華坪縣縣長到醫(yī)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張桂梅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p>
我將無我,讓信仰的力量傳遞
9月5日,華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場上,聆聽入學后的第一堂“校課”。每周“校課”,小到學習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張桂梅都親自授課。
如今,這堂課讓張桂梅愈發(fā)感覺吃力。63歲的她站在教學樓前,身形有些佝僂,手指 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霸缟掀鸫矔r,腳疼得不敢著地。有時我真想不干了,可看著你們,我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張桂梅對學生說。
看到有學生抽泣,張桂梅連忙說:“不哭不哭,我答應你們,我會好好的,陪你們讀完這三年……”話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張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發(fā)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麗江市專門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所籌集資金將用于支持華坪女高發(fā)展補助貧困學生。
讓張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學畢業(yè)后,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投身艱苦偏遠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
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yè)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學畢業(yè)后,周云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聽說女高缺數學老師后,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后才轉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敝茉汽愓f,“我們要繼續(xù)她未竟的事業(yè)?!?/p>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7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扎根貧困地區(qū)全身投入教育事業(yè),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她響應黨的號召,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chuàng)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qū)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后,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里,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余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 年 12 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fā)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并連夜把他送到醫(yī)院,替他付了 200 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y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 10 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扎根貧困地區(qū)40多年,不遺余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地群眾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張桂梅事跡有感心得篇8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yè)、慈善事業(yè)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qū)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教師的優(yōu)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學習她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yōu)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