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
北宋時期,官場腐敗,民不聊生,平民百姓造反起義已成常態。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也是如此,雖然他們都并非完人,雖然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擁有英雄氣概的人卻層出不窮。
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個性鮮明,活靈活現,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屬花和尚魯智深。他魯莽,直率,總是輕易動手打人,說話也從不拐彎抹角,在寺廟里也不守規矩,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粗人了。但他也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他為了幫素不相識的婦人和老人報仇,二話不說就打死了鎮關西,雖然是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但他的勇猛和英雄氣概實在讓我敬佩。
還有那天真爛漫的李逵。他也一樣是個“粗俗”的人,脾氣又大,動不動發火,一發火就動手打人動口罵人,但每次發完火,留下的卻只有后悔與愧疚。他身上,也體現著一種放蕩不羈的英雄氣魄。跟魯智深還頗有幾分相似。
合上水滸傳,回到現實世界,我開始思考,思考英雄的定義。我問自己,也問社會,還有多少英雄人物在身邊?當然,現在我們處于法治社會,不能為了報仇隨便出手傷人,殺人。但當陌生人急需我們的幫助時,又有幾個人能夠伸出援手?老人摔倒,旁邊馬上圍滿了人卻沒人搭理或一句話語。少女被人販子拐騙走,路人卻匆匆走過,每個人都抱著“別多管閑事”的心態,以冷漠來回應。這樣的情況,我們還見得少嗎?
但是,也有人記得他們的英雄本色,也有人體現著他們的英雄氣概。比如消防員,他們可以不顧自身安危,到深井里救出失足掉下去的男孩,到樓頂上,在千鈞一發之際抱住輕生的少女,沖到到火海里抱出一家子的人……他們做這些是為了什么?為了自己嗎?不,只是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英雄好漢。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形象讓我難以忘懷。但我也不會忘記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銘記。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2
《水滸傳》怎么說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更何況幼時都讀過,自然對此書有點印象—一群大多是農民的武林高手聚在一起,喊著“替天行道”的高亢口號。我想問他們:“天是哪個天,行的是哪個道?”招安前,說是為了保護朝廷,劫富濟貧,欺負朝廷沒警察,沒槍,大肆破壞治安,社會秩序;招安后,到老實了點,替朝廷南征北戰,平了遼國,方臘,立了戰功。但是,本尿不到一壺的人們更是死的死,傷的傷,殘的殘,落得一個疏導獼猴散的結局。
看水滸,不外乎看里面一百零八將的性格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宋江的“忠”與“義”,李逵的“猛和孝”,魯智深的“智和勇”,花宋的“帥”,吳用的“謀”……一百零八將,性格各不相同,作者將他們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鮮明,怪不得被稱為四大名著之一。
再細說兩人,一個是宋江,一個是魯智深。先說這宋公民,外號及時雨,暫且不說,他的“忠”與“義”我是真的不理解。說是“忠”與朝廷,為了不使李逵以后造反,竟邀他一起喝了毒酒,真是夠“義”氣的!不知李逵泉下有知,估計會跳起來宰了宋江。為了不使“智取生辰納”一事敗露,一刀砍了老婆閻婆惜的狗頭,顯示出他的“義”,真是與朱元璋殺人不眨眼一樣一樣兒的。
再講魯提轄,也不愧于那個法號—智深:智慧還真的挺深。他,也算是水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了,在三拳打死鎮關西中,他明知道鎮關西已斷了氣,可他還是叫罵著:“鳥!看你再裝死,等老子下回再收拾你!”頗有一番放學后別走的架勢。等:“吃瓜群眾”們反應過來此人已死時,魯智深早已溜之大吉,此時不跑,還待何時?這一情景,把我深深吸引了,這更體現出了他的智。論到“勇”,他絕對不一般。想那時李逵發現唯一老母被大蟲吃了時,也是憤怒到極點才用樸刀捅死老虎。武松更是,只因為糊里糊涂地上了崗,糊里糊涂的地喝到爛醉,又糊里糊涂地打死大蟲,成為了所謂“打虎英雄”。而魯智深倒好,不知是吃錯了什么藥,竟在亂軍叢中一杖擊碎了方臘的腦袋。要知道,方臘可是擊敗過無數梁山好漢的人,這人卻輕輕松松,“取敵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真是堪比關羽,比關羽還關羽呀!文末他“悟道圓寂”的場景,更突出了他的傳奇。一個平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花花和尚,還“看破紅塵凡世,大徹大悟”,不能不說他的確是個傳奇人物。
說到底,其實我也并不喜歡《水滸》里的某些人。但是,這本書的人物細致入微地描述以及對當朝社會的批判,卻是世上絕無僅有的,怪不得,它在國內外知名度這么高,一些史學家也這么感興趣。唉,世上再無施耐庵,人間再無《水滸傳》!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3
讀了《水滸傳》這一本厚厚書之后,最大的感受便是書中的英雄們的那種豪情壯義,忠義兩全。《水滸傳》一書記敘了以宋江為頭的108好漢從被逼無奈聚義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為宋破遼兵,最后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在我腦海中印下了兩個字:忠、義。
一個“忠”字就包含了對自己的國家、親人、朋友的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對高俅之子的調戲、凌辱寧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的表現。
“義”字包含了很多內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國家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中,我認為最能做到“義”的是一個黑大漢,他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他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們也應該有義氣,擁有強烈的正義感,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奮不顧身。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4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宇宙般奧妙神秘。而四大古典名著就好比這宇宙中的四顆明星,而《水滸傳》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獨特的一部分。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作者施耐庵。他筆下的水滸深刻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當時社會的眼光不同。在歷代封建專制統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殺人放火、抗拒朝廷的叛徒壞蛋。但他卻反其道而行,為那些所謂“造反”者樹碑立傳,并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使他們成為讀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他還創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如: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一百單八將,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將領便是黑旋風李逵了。
李逵生性急躁卻正義忠心,同時也很有孝心。我還記得當李逵誤以為是宋江強搶了劉太公的女兒時,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還砍倒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當他發現宋江是被賊人誣陷時,他負荊請罪,并救回劉太公的女兒,殺死牛頭人賊人。從這件事,我看出李逵的急躁正直的個性。而在他為母取水后發現母親已經死于虎口,氣得李逵一舉殺死四只老虎(包括兩只小虎),為母報仇。這件事又看出他對母親的孝。
從這些好漢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正義、忠心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而這些好漢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獨特的個人魅力更吸引著我們,給予我們榜樣的力量。從對整個故事發生的年代、高俅等小人的囂張也可對我們建設未來美好城市提供了反面素材,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究。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5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章回體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吸納四方豪杰上梁山。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直到108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座次。后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詔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水滸傳》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梁山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百姓有苦無處伸張,官逼民反的社會狀況,宣揚了忠義思想,并表現了梁山好漢忠心為國的無奈。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宋哲宗年間,以宋江、晁蓋為首的一百零八位猛將在山東梁山伯起義,最后宋江接受招安,成為朝廷部隊,結果被統治者將其殺害,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血腥地鎮壓了下去。
讀了這一篇感人的文學著作,我十分痛心,因為感到了那時官府的黑暗,同時也對高俅、童貫這樣的卑鄙小人感到憤怒,梁山好漢在攻打敵人,而他們卻悠然自得,只用向皇上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宋江老想接受招安,可是他們卻從中百般阻撓。第一次宋江接受詔安,他們把御酒換成了普通的酒。第二次他們篡改詔書,實在令人可恨。在看了梁山英雄舍命平叛亂這一章節,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梁山好漢用自己的生命打敗了敵人,可是卻被奸臣所害,到頭來卻功名無成,實在可惜。
這篇小說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章節,其中最吸引我的章節就是“景陽岡武松打虎”。文段里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詞語是:平生之力。一個句子是:“老虎吃人,全仗著這一撲、一掀、一掃,三般功夫用完,力氣已用去一半。”這一章節的大意是:武松在去看哥哥的途中路過景陽岡,飽餐一頓后,酒力發作,躺在大青石上睡覺。不久,一只老虎將他驚醒,一場人虎之斗開始了。開始武松用蠻力,結果把哨棒打斷了。赤手空拳的武松與老虎斗智斗勇,在耗盡了老虎的體力之后,武松奮力騎在了老虎的背上,用盡平生力氣連續擊打老虎的頭部,終于打死了老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好書,我們才能進步!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6
“一朝皇帝,夜眠不穩,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卻道蓼兒洼內聚神蛟。”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語。這一百零八將,正是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身手非凡,身懷絕技,成為北宋末年最強大的軍隊。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給了蔡京、童貫、高俅、楊戩。他們公報私仇,害得林沖、楊志等好漢有國難投,有家難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們雖然都是犯下彌天大罪之人,但是他們劫不義之財,散給窮苦人民。尤其是為首晁蓋、宋江、盧俊義,他們仗義疏財,接濟鄉親,最后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殺敗遼國,打敗王慶,活捉方臘,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也有不愿受官的。最終宋江卻被奸臣迫害,飲下毒酒,葬于蓼兒洼內。
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與惡勢力斗智斗勇,報效國家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鄭成功。鄭成功的父親是個卑鄙小人,隆武帝給他那么大的官職,但是他卻背叛了隆武帝,還想讓他那精忠報國的兒子鄭成功一起投降。但鄭成功精忠報國,知道忠孝不能兩全,拒絕了他父親,打擊了荷蘭侵略者囂張的氣焰,拯救了臺灣同胞,他對侵略者們宣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鄭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除暴安良,精忠報國,他們讓侵略者們知道中國人是不會屈服的!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深深的被梁山好漢們的忠義雙全的精神感動了。人生在世無再少,莫將白發唱黃雞。有生之年,我們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漢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應該珍惜生命,為了正義,為了真理,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7
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僅有兩個字:忠,義。忠,即是對自我的祖國,對自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我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資料.《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僅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能夠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能夠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夠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活力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我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一個人,能夠不相信神,卻不能夠不相信'神圣'。
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所以,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我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8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無數本書滋養著我。每當讀一本好書,我感覺就像交了一個益友,這個朋友教會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使我在生活中不斷進步。
這個寒假,媽媽為我買來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捧著《水滸傳》這本書,我如魚得水,盡情的讀起來。我被那一個個英雄豪杰的正義與誠信所震撼著,感動著。
在那昏暗迂腐,官官相護的年代,無數好漢被處處欺壓。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他們義聚梁山伯,匯成了一股連朝廷都不敢忽視的勢力。在一次次征戰中,他們為了誠信,為了正義,出生入死救出兄弟,殺除貪官,卻成為了朝廷眼中最大的賊。在幾經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讓他們四處奔波掃平其他勢力,但結果卻是在百經沙場后,散的散,死的死,讓人感到心痛。
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武松赤手空拳景陽岡打虎的英雄氣概影響著我,想想自己總是不敢一人在家的事,真是羞愧極了。今后我要向武松一樣做一名勇敢,有英雄氣概的男子漢!
再說說魯智深吧!他為人講義氣,講誠信。俗話說:“擁有誠信走天下”,用在他身上一點不為過。每當自己的兄弟有危險時,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他若是答應了別人的事,無論多難他都會想辦法做到。我覺得這是很可貴的品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少了一份正義,少了一份信任。有一次,吃過晚飯,我和媽媽去小精靈書屋買書,我們正走著,忽然傳來一聲尖叫聲,循聲望去,遠處一名男子正拼命的拽一名女子手中的錢包,路過的人只是遠遠的圍觀,而沒有一個人出手相救,最終那個小偷得逞了。我在想:如果有人伸張正義,幫幫那個阿姨,她的錢包就不會被搶走,小偷就不會得逞了。我長大了一定做一名像魯智深那樣有正義的人,讓世界處處充滿愛。
無數的英雄改寫著歷史;無數的英雄踐行著誠信。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會促使我成為一名講誠信的少年。
從小事做起,以小愛匯成春天。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9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至令,《水滸傳》己有幾百年的悠遠歷史。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水滸傳》通過生動豐富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我國歷這次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
《水滸傳》中的高俅始終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出現,是貫串全書的一根墨線,是一個陰險、狡詐、愛財、拍馬屁、心胸狹小、見利忘義、城府極深的人,看臉色行事的本事極其高明,深得皇帝之心。相反,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可以看出豹子頭做事很謹慎小心。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設計誣蔑林沖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半路把他殺死,幸虧魯智深仗義相救。
蔡太師過生日的時候,他的女婿搜刮10萬貫金銀財寶。送往京城慶賀,派楊志護送。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計智取生辰鋼。事后,與朝廷發生激戰,最后投奔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大嫂潘金蓮,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將他們殺死,被判充軍。最后,他也逼上梁山。
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共一百零八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揭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氣勢,張揚了人民群眾的英勇。干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在宋江等人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一百零八條好漢傷亡慘重,只剩下二十七人。統治者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結束了。
粱山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你們多年以來劫富來救濟老百姓,為人民服務,難道不足以表現到你們對人民的忠心嗎?
讀水滸傳心得與收獲篇10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水滸傳的神情色彩,至今無以忘卻——
他是現實與浪漫的結合:植根於現實,又把自我的愛憎感情熔鑄在人物身上;他的情節引人入勝:生動曲折,騰挪跌宕,使人完全身臨其境。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雞鳴狗盜之徒,隨著對官府幻想的一點點破滅,連生存都難以維系,最終都被逼上梁山。然而,當人民起義的壯舉使好漢們士氣日益高漲的時候,宋江的理解招安改變了一切……
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水滸》時,他就深深的觸動了我心底最深處的靈魂,使我不禁潸然淚下:
一次次艱苦的行程,一場場艱難的戰斗,為的只是“忠義”二字。
忠,即是對自我的祖國,對自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的忠,除暴安良即是忠,報效祖國也是忠,寧死不屈更是忠。忠,其實很好做到。真正難做到的,即是“義”: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資料。“兄弟連心,其力斷金”,他們為朋友赴湯蹈火,為朋友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義”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這,卻還遠遠不能算“義”。
義,能夠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也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夠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僅有真正的義士,才會懂得。僅有擁有者兩樣精神,才是真正的“義”!
他們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漢,可這往往卻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百姓的安寧和期望,可誰又會了解他們的一番苦心呢?有時,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命運,也會令人意想不到——
雖然,身經百戰的他們屢立戰功,卻絲毫逃脫不了殘忍的命運。奸賊當道,即使是各有千秋的他們,也同樣無能為力,只能眼看他們逍遙法外。有人說,這是宋江的過錯,可我卻不以為然:梁山泊杯具,并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杯具,這也是宋代的杯具,是中國的杯具;更是社會的杯具——雖然,還有些深深的遺憾,但各路英雄的寧死不屈,已將我震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