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
“3!2!1!點火!”海南文昌的發射場上,一道耀眼的光閃過,長征五號像一條潔白的巨龍,嘶吼著,噴吐著烈焰向上飛去,眨眼間就刺入云端。助推器的火光點亮了黑夜,把幾片云染成了黃昏色。
火箭載著“嫦娥”,順利進入了地月轉移軌道,此時大家都在盡情歡呼,但他知道,困難還在前面。
他是楊孟飛,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是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的人,后他帶領團隊成功了。2020年12月17日凌晨,赴月“出差”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這五項中國首次,聽起來讓人無比驕傲,它們的背后,是許許多多像楊孟飛院士這樣的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的付出。
這些航天工作者們是“可上九天攬月”的勇士,他們在向更深更遠的太空邁進,一次次向祖國和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
中國航天人,奔向你們的星辰大海吧!向你們致敬,我心中的英雄!
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篇2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祖國幅員遼闊,解放軍叔叔把邊境守衛的固若金湯,讓我感覺,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從“東方紅”一號拉開中國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開始,中國人民不斷進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航天成就。20_年4月24日,我國將迎來第_個中國航天日,在這特殊的一年,讓我們學習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不怕困難、戰勝疫情!
在那一窮二白的年代,航天人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常年超負荷工作,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艱苦奮斗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只有以艱苦奮斗作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進步,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永葆生機活力。我們也要秉承前輩們的精神,在特殊時期克服一切困難在家認真的、刻苦的、堅持不懈的完成學業,將來才能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20_年建國_年慶典,學校組織我們看電影《_》,其中有一個片段就是關于神舟十一號飛船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改變一對少年流浪兄弟一生的故事。看完以后,我不是很明白,回家后我就問媽媽,一個飛船,怎么就讓這兄弟倆感覺這么激動啊?媽媽說,不止這兩兄弟激動,全國人民都激動,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后續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說明中國航天事業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媽媽跟我說,我認知的祖國領土,不僅限于地面的領土,還有領空和領海。領空的防護就靠中國的航天員,還有解放初期研究火箭、原 子彈、導彈、衛星的科學家,他們同樣是英雄。沒有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犧牲精神,在領空戰役中,中國在世界范圍內,也不會有如此底氣。
航天人,正帶領中國進入新航天時代,航天事業的成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水平,關乎一個國家在太空時代的生死存亡。在和平年代,不能忘了時刻守護我們的英雄們,向航天人致敬,向英雄致敬。
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篇3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先發明了火箭的國家,但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著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終于,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饑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制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布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僅僅7年后,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后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作為我國航天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里。
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斗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么突飛猛進,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篇4
夜晚,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的掛在浩瀚的夜空,月光傾瀉而下,給大地鍍上了一層明亮的銀光。我望著這輪明月,不禁想起古時候人們對于探索這個令人充滿遐想的白月盤的憧憬,這個能在黑夜里照亮萬物的星球,曾經讓多少科學家為其奮斗一生,只是為了能了解這個離我們最近的又最神秘的天體。
如今,經過人類無限的努力,無限的奮斗之后,這個神秘的“白月盤”終于被世界所熟知,之前解不開的謎團被充滿智慧的人們一一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
許多科學家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播撒在了航天事業,為祖國航天技術添磚加瓦。于是,中國科學家讓“東方紅”、“天宮”、“嫦娥”、“神舟”等飛船陸續飛向遙遠的太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優秀的宇航員完成了意義重大的科研項目,為祖國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科學家和偉大的宇航員,我們國家的航天科研技術已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不斷地造福著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
望著這片茫茫星海,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下旬學校組織的活動。的專家——歐陽自遠院士和申行運大隊長為我們講解太空的奧秘,讓我幻想著我也可以穿著宇航服,乘著飛船踏上神秘的月球,去探索這個雖然每天都能看見,但卻非常陌生的老朋友,并且解開很多未解的謎團,為國家與人民做貢獻。想到這,更加堅定了我的航天夢!
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航天科技館”,讓我明白:火星,金星,木星……人類沒有探索的星球還有很多很多,不僅僅只有月球。我想要探索它們,了解它們,從那里帶來新的資源,新的能源,造福人類。
又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又是一片璀璨的星空。當我將視線轉向頭頂上的那片星空時,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現著耀眼的航天夢。
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篇5
我一直幻想著有一天,我可以駕駛著載人飛船去遨游太空,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2080年的一天,我駕駛著“夢想號”飛船遨游太空,飛船飛速行駛著。哇!我看到了地球、太陽、土星、火星、水星……直至整個太陽系!
突然,我看到一道強光一閃而過,是彗星!真美啊!我不由得贊嘆起來。我把飛船開到了太陽的附近,真熱呀!大顆大顆的汗水止不住地往外冒,心想我還是趕快離開這里吧!我趕緊離開了這個大火球。我又來到了月球附近,月球真美呀!它的表面發著光,不是說月球不會發光的嗎?我跑到飛船的顯示屏前,想查詢一下月球為什么會發光?我把問題輸入進去后按了查詢鍵,只見屏幕一片漆黑,答案沒有出來。我急忙跑進飛船的監控艙,查看一下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監控系統顯示是外星人把電路切斷了。我立即返回駕駛艙,我的飛船前方有一架很奇怪的飛船,從上面下來幾個長得怪異的外星人。他們對我說:“很高興認識你,我們是外星人,你是地球人吧。”我說:“我是地球人,你們為什么要切斷我的電路?”他們說:“我們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對不起,我這就修好。”
兩分鐘后,電路修好了,我看到了問題的答案:月球會發光是因為受到了太陽光的反射。我知道了答案,又向下一個星球駛去……“起床啦!起床啦!”媽媽叫醒了我,原來剛才是個夢呀!希望它以后會變成現實!
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篇6
今天我興奮不已,因為我們要去平湖參觀飛向太空——中國載人航天展。
一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個高大的長征運載火箭模型,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展館的四周。我看到長征二號已火箭長著尖尖的腦袋,長長的身軀,身體的下半部分圍著四個助推器,雄壯威武。看了介紹我才知道,它全長58.3米,是我國目前最重的火箭,用于發射我國研制的“神州號”載人飛船。它已經把我國“神一”“神二”“神三”飛船送入近地軌道,使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后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我不由自主地產生了自豪感。
在火箭模型前面擺放的是長征火箭實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整流罩,整流罩呈光滑的流線型,有點像一個縱向分開的雞蛋,它位于火箭頂端,用于保護航天器的火箭外殼。二子級推進劑貯箱、一子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火箭殘骸等實物旁也圍滿了參觀的同學。航天展不僅展出現代航天技術,更有古代航天技術,“火龍出水”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個裝有木制龍頭、龍身、龍尾的薄竹筒里放上數枚火箭,龍體下部前后各裝2支箭,引燃龍腹中的火箭,于是火箭從龍口呼嘯而出,攻擊目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神火飛鴉”、“渾天儀”也讓我們嘖嘖稱贊。
看了展覽,我才知道,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不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天宮課堂第四課個人心得及收獲篇7
“3、2、1,發射!”隨著火箭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神舟十三號筆直的射向太空,瞬間消失在蒼穹之中。
王阿姨,您為實現自己航天夢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經過重重嚴格選拔,您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女航天員。2021年看到您再次出征,踏上探索宇宙的步伐,看到您成為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也成為中國累計在軌時間長的航天員,我特別激動。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飛天夢,從嫦娥奔月到如今自由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中國人已經將夢想變成現實。八年前,您在太空為全國6000多萬學生進行太空授課,我喜歡的就是關于水膜和水球的那個實驗,非常有趣。并且,我通過這個實驗,還知道了任何物體和液體一旦沖出大氣層,沖出地球,就表示所有的物體將是零重力,全部都飄浮在空中。因為太空中沒有吸引力,到達太空后,不管是人還是物體或液體,都是會漂浮的。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之下,一個人要站的不東倒西歪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還要拿著東西給孩子們邊示范邊上課是更不容易的了,對此我十分佩服。“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的話語中,讓我們喜歡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師再次出征,您帶著我們的眼睛去觸碰夢想,去開啟新的探索。
2022年1月1日,您在遙遠的太空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您還特意錄下視頻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轉眼,即將迎來中國的農歷新年,您又將在太空度過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春節。我相信,這又將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春節。不知道您會怎樣度過這個不一樣的節日?
作為一名初中生,我要向您學習,學習不畏艱險、的航天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枚勇往直前的火箭,我們要沖破一切阻撓,飛向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