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1
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本章回主要寫了可憐的林黛玉病情愈加嚴重,吐出了許多鮮血,身旁只有紫鵲照顧,無人問津。此刻正在寶玉成親之時,原來賈母想要寶釵,寶玉二人在一起,并不想讓寶玉娶黛玉,又處處想著法子,便請王熙鳳插手,鳳姐倒用了移花接木,把黛玉換寶釵,自然寶玉不知了。
玉、釵之間的婚姻并不是兩廂情愿的,而是家長強迫,沒有所謂的“自由婚姻”。這是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悲劇折射,哪怕是上層階級家庭都如此,下層階級自然可想而知了。
愛不愛誰,寶玉心中早已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但娶誰為妻,寶玉卻一點權力都沒有,一切決定在父母之手,取決于父母的選擇,這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悲劇便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當體弱多病的黛玉得知玉、釵婚姻,加上多愁善感的本性,患上了一場奪命的“大病”,為了愛情熬下了最后一滴淚水,含恨而死,死前居然一怒之下將同寶玉昔日賦的詩稿手絹全焚了,還沒說完那句“寶玉,寶玉,你好......”的話句,就香消玉殞了。正所謂:幾載幽情成逝水,一腔癡夢赴黃粱。
正是封建統治制度下對婦女身心的約束,冷酷與殘暴,曹雪芹才把以黛玉為主眾多悲慘結局女性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美酒,令人悲憐,發人醒悟。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2
當我讀完《紅樓夢》時,幾乎發了半天呆。書中紅樓女兒的悲慘下場,令我悲痛萬分,寧榮二府從“金滿箱、銀滿箱”到“陋室空屋”的驚天巨變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氣,真好似“呼啦拉大廈傾,燈慘慘黃昏近。”
想當初,寧榮二府車水馬龍,繁華一時,極為奢華,到頭來卻陋室空屋、衰草枯腸。寧榮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擁有過金銀珠寶,住著華麗堂,誰曾想淪為賤民,他人皆謗?寧榮二府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讓我沉思良久。是人無止盡的貪婪和欲望,因為嫌棄烏紗帽太小,可卻怎么料到枷鎖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勞而獲,可是最終卻被送進了鐵窗下。
權力的爭斗,社會的黑暗,導致了紅樓大廈的傾覆。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贊,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郁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賦會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嘆端嫻處子,到底誤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可嘆卻遇中山狼,一味驕奢,嘆芳魂艷質,一載去悠悠……
才情萬種的紅樓兒女們散的散,去的去,曾經的繁華人生如一場夢! 《紅樓夢》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讓人心酸,合上書本,我覺得我離紅樓兒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遙遠。我沐浴在黨的春風中,生活在新中國,我是多么幸福啊!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3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里,卿何薄命。
——題記
秋風蕭瑟,把發絲拂得雜亂,又是一個凄冷的九月。我漫步在鋪滿枯葉的街道上,腳下響著“咔嚓”聲,心中不禁又想起那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愛情悲劇,又想起那如夢一般的紅樓故事……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悲情戀愛故事,以及大家族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瑣事為主線,生動而真實的描繪出一副一個封建大家族由繁榮到衰敗的畫面。通過家族悲劇、愛情悲劇,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封建末世的危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初見時,賈寶玉與林黛玉便覺得有幾分熟悉,林黛玉的一顰一笑,一掩面、一回眸,如畫的眉、杏圓的眼,恰似翠柳扶風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印在賈寶玉心中。而林黛玉對于這個經常惹惱她的賈府掌上明珠,也在與寶玉越來越深的相處中,越來越在乎賈寶玉。
他們志趣相投,同樣厭惡黑暗的社會,向往自由的人格,他們共讀西廂、賞花品茗、結社聯詩……
其中結社聯詩,大概是賈府中這群年輕人最快樂的時候了,同時,也是我在《紅樓夢》中最喜歡的章節。他們因詩結社、輪流做東、競相奪魁。有“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的海棠詩,有“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的菊花詩,也有“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的螃蟹詩。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李執、史湘云、賈迎春……這群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詩社里相互交流、共作詩篇,詩社中洋溢著歡聲笑語以及他們的快樂和活力。
可惜,在隨著故事的推進和發展中,家族漸漸呈現出衰敗,詩社也便沒有了下文。
而賈寶玉和林黛玉在鳳姐的貍貓換太子下,寶玉迎娶了薛寶釵,而林黛玉在聽到消息后,痛不欲生、焚詩自盡。隨著賈府被抄,故事也接近尾聲,賈寶玉出嫁,薛寶釵守寡,留下的只有一段破碎的愛情,以及值得令人深思的社會和人性。
秋風依舊,花落仍然。
假如一切從未改變,那位姑娘是否還會和那位少年一起對詩賞花?…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4
在世界的歷史長河中,文人們留下了許多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異。喜劇、悲劇、抒情派還是豪放派……不同風格的人自然喜歡不同作品,有些人熱衷于探索《西游記》中的人生哲理;有些人對《三國演義》中的軍事計策情有獨鐘;而有些人喜歡品味《駱駝祥子》平凡的語言……但我卻對紅樓夢感興趣。
《紅樓夢》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他年輕時候曾過過一段富家子弟的生活。但后來他的家族被抄家,他成了一個平凡普通的老百姓,還受盡折磨,深知舊社會的黑暗和百姓的貧苦。在貧困交加時寫成了充滿諷刺意味的歷史巨著《紅樓夢》。這部被稱為“清朝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在剛出版后就遭到政府的禁令,但這本禁書卻在百姓手上傳開。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的語言華麗夸張,還有它蘊含的意義。這本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寫出了四大家族的興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就被曹雪芹的才華所折服。他的語言風格不是常人所能模仿,在文中無論是下人還是丫鬟,曹雪芹都為此配了名字。在他的筆下,大觀園被描繪的宛如仙境一般。
最打動我的情節就是黛玉葬花這一段。語言的描寫讓人如同身臨其境一樣,這種悲涼的氣氛,讓人不禁流淚。
《紅樓夢》在我的眼里,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5
【夢花魂斷冷香芷】
微風起,輕醞釀,誰為之灑淚;
奈何天,傷懷日,誰為之埋葬;
水中月,鏡中花,誰為之了卻。
明是滿紙荒.唐言,卻藏把辛酸淚。
——題記
那年人間,好不熱鬧,風起風落,門庭若市的賈府之中,來了不少女子,偌大的賈府之中,多了一絲靈動,是是非非便開始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以及那一抹悲哀。
芙蓉淚
還記得寶哥哥說,女人是水做的,你用自己的人生詮釋了一泉清流。你是那一泉活水,流入了這賈府。初見,你黛眉輕皺,一雙杏眼掩不住風波,青絲垂鬢,好似水出芙蓉。那一天,你迷晃人眼,晃走了你寶哥哥的心。你一生多淚,那淚,訴說著你悲苦的一生;那淚,你又給了你摯愛的寶哥哥,一生一世,你不曾遺忘,也不曾擁有。還記得,你在那沁芳閘邊,拔弄芊芊細手,埋葬著那片片落紅,也埋葬著自己的真心。“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水邊你吟出了自己的心聲;“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在水邊你看透了自己的末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水邊你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也許不是不曾喜歡,而是不能相愛,世間至苦,莫過于此,此生的到來,不過是為了讓你看透世間的污濁。你是芙蓉,宛在水中的芙蓉,聘聘婷婷,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可憐你洗了一身的清潔,換來了一世的靈動,卻在你寶哥哥迎娶嬌美娘的時候,你落下你最后的淚,回到了你的仙境。你知道,你一生的落淚,只是為了還當年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罷,就這芙蓉淚,你拿去吧。
梅花染
在這胭脂繚亂的大觀園內,你如那靚艷寒香的梅花,靜靜地開放著。大觀園的花花世界,對于你來說,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從來沒有人見過你眼中的淚光,是因為金釵步搖換做了拂塵嗎?花花世界之中,你執著的追求那一方一塵不染的清凈之地,忘了凡塵,成為了自己的“欄外人”。青燈古殿,你日日與古佛相伴,時光漸去,唯有佛經記下了你的虔誠,你凌霜傲雪,保持那-份屬于自己的淡寧。讀盡詩書,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卻難守自己的清白。“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可笑,自己一生傲視凡塵,到頭來,卻被賊人擄走,也許這都是命吧。白雪飄零,點紅成梅,“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你與詩書佛經相伴一生,為何迎不來自己的幸福?煮一盞溫暖的香茗,舊年時的故事,就像那清澈的淚,遺落在不曾記起的地方,淡淡的禪機之中,隱隱是落寞的苦澀。拾級而上,櫳翠庵外的石階早已長滿了青苔,長亭步廊,也不見當年之凈。而你,卻忘了回歸。佛像早已蛛網四布,木魚也早已沉默,佛經再也悟不出絲絲禪機。可能,自是來于紅塵,而歸于紅塵,可能這也是一種圓滿吧。
牡丹情
芳華盡謝,唯有你,依舊等候著屬于自己的情。冷香丸的清芳讓人著迷,哥哥的不務正業,讓你不得不綻開笑顏,款移蓮步,做別人的大家閨秀。你不愛花不愛粉,你只是想平平淡淡的,卻不得不步步為營。楊妃戲彩蝶,背后亦是孤獨的,可能,沒有人真的懂你“任是無情也動人”。人人都說你配牡丹也是絕配。是啊,群芳之冠,也為你最為動人吧。你也是愛寶哥哥,和顰兒的愛比起,你的愛更為小心翼翼而又步履如冰,你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到極致。在這大觀園內,你只有靜靜望著他,渴望著他那一絲絲的心動,但終是無望守候。你“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比起黛玉風露清愁的出水芙蓉,你的美是實實在在的,讓人觸手而即。可憐你嫁入府中,卻贏不來心愛之人的一片真心,等來的只是寶哥哥棄塵出家的消息。淚,在那剎那芳華落了下來,每一滴淚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你的真情,是愛,還是癡。你終于知曉,原來自己的婚事,竟是這般無賴,也罷也罷,就讓這隨風而去了吧。
花魂竟去,獨留賈府在人間矗立;掩卷沉思,紅樓兒女的夢成就了最美的篇章,里面亦是孤獨的癡情。仰天長嘯,誰奈我何,只愿下一世,你我都不再孤獨。
愛,是一座城,
你我都是在城中的人,
只是,你我都愛得太深,愛得太癡。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6
我從小就喜歡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因為,這里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命運都是那樣深深吸引著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門廣場、天壇、長城都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游客。我一直有一個愿望:就是能到大觀園看一看、瞧一瞧,因為,這里曾經是拍攝《紅樓夢》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們住的屋子和花園,體會一下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
09年的8月14日,我來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觀園。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綠的爬山虎已經把它全部覆蓋住了,看起來這里真是一個綠色的清涼世界。假山周圍有一圈花壇,花壇里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把大觀園的夏天裝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首先來到了林黛玉住的“瀟湘館”。她的屋外種的全是竹子,就連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這竹子象征著她剛正不阿的性格。并且,我還發現,這里掛著許多演員陳曉旭的照片。因為這位演員把林黛玉演的很是傳神,所以,多少年來人們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樣子。可惜她過早的離去,讓人們非常懷念她。在她的屋后,我還驚奇地發現,有幾棵梨子樹上的梨子已經成熟,只可惜那豐碩的果實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里。
接下來,我又來到了薛寶釵住的“蘅蕪苑”。她的屋外沒有奇花只有異草,真是奇妙!她屋里的書籍非常多,書桌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這說明,她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小姐。最后,我來到了花花公子賈寶玉的住所“怡紅院”,他屋子的牌匾上寫的是“怡紅快綠”四個字,他的屋子很大,里面的丫環很多,屋子里香氣撲鼻,體現了他濃重的脂粉氣息。
我在這里看到的景物,與在書上看到的似曾相識,仿佛真的來到了《紅樓夢》的世界里,我想:讀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7
林黛玉先是傷母,然后他的父親也不久去世,他那孤高的性情和狹窄的胸懷卻一直沒有改變。她說一句話往往把人堵得無話可說,別看他有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閑靜如姣花照水;形動如弱柳扶風,那只是外在的,誰也無法改變,“你問的我倒好,我也不知道什么原故,我原是給你們取笑的,拿我比戲子取笑。你還要比,你還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還利害呢!哼,這一節還恕得,在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頑,他就自輕自賤了……”
你看這話說得,尖酸刻薄,雖然她會為零落的花瓣而哭泣,這說明她有一顆柔軟的、對真善美的消失充滿惋惜的心靈。她會為寶釵的真心相待而敞開心扉,這正證明了她的純真、善良——在善良的人眼中,人人都是善良的。至于她的孤僻,我想,那是靈魂的孤獨。“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她的天真、她的清新與純粹生錯了時代,那個紙醉金迷的年代,那個花柳繁華的大觀園,不會容許這么干凈的人存在。
醉心于功名利祿的風氣甚至吹到了閨中,在賈府里,恐怕只有寶玉與她是知音了。他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看到了勾心斗角的罪惡,看到了為富不仁,可他們亦要靠這富貴來生存,無法解脫的矛盾。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8
在假期,我同爺爺奶奶共讀了一本好書。我想大家對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壓縮改編過的“少兒版”,不覺得它有多好看,但這次,我真真正正“品讀”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們口中常說的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書中人物個性鮮明,極具代表性,如:賈寶玉的鄙視功名、珍重感情;薛寶釵的善解人意、處事沉穩、善于籠絡人心;王熙鳳的爽快潑辣、口齒伶俐、虛偽狡詐、見風使舵、善于阿諛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開朗豪爽……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品讀《紅樓夢》,內心總會繚繞著感動和遺憾的情愫。小時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終于理解了《紅樓夢》,還沒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聲。在曹雪芹的筆下出現了一個富豪家族,各種各樣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現象。
人們最記得的人,莫過于林黛玉了。因為在眾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單一的人,人們只認為她很愛哭,心事很重,很刁蠻,很愛吃醋。但人們錯了,都不知她是最愛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經常和姐妹們開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無奈,在榮國府中沒有一個真正愛她的人,都是些外姓親戚,只將她放在眼里嘴上,從不放在心里。好點的嘴上好妹妹的叫著,壞點的從不接近她。她只能將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現的刁蠻一些以防別人不欺負她。如果你在別人家呆著是否得處處小心翼翼,就連在姑姑家不照樣也得小心翼翼嗎?如果你一個人在沒有親人的外姓親戚家,看到別人在親人懷里撒嬌,不也得哭泣半天嗎?而寶玉和黛玉的情緣也真應了“一個閬苑仙芭,一個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噓,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賈母為了寶玉的未來,寧可犧牲黛玉,顯出了黛玉臨死都無依無靠。
那邊不懂人情世故的寶玉在舉新婚禮,人們齊聚一堂,熱鬧非凡。那邊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個人寂寞的等待死亡。這夢,斷送了寶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說黛玉不在乎,又怎會因寶玉而死?要說寶玉不在乎,又怎會出家當了和尚?其實,在好多人眼里,寶玉天真,不懂什么是愛。黛玉頑固,不承認她的愛。但既是如此,寶玉為何會在被騙婚后寧死不屈,希望人們能把他和黛玉兩個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這大觀園就像社會一樣,有各種人,而巧姐是最后一個活下來的人,鳳姐也遭到了報應。大觀園也走向敗落,最后家破人亡,這場夢就如同過眼煙云在悲痛與家破人亡中結束了。
有評論家這樣說:幾千年中國文學史,假如我們只有一部《紅樓夢》,它的光輝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9
《紅樓夢》講述的是因皇親而榮華富貴的賈府逐漸走向沒落,最后因家庭成員獲罪被抄家,終于繁華成空的悲劇故事。《紅樓夢》里,有精明潑辣、圓滑狠毒的王熙鳳,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貪玩厭學的賈寶玉……而我也是眾多癡人中的一個,也曾偷偷地為寶黛抹了不少眼淚,暗恨自己不在小說的章節中,不能幫他們一把。有時會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傷神,因為,大觀園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跡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靈氣,下世為人,故,她是有靈性的,她的詩也是有靈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卻讓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頗,旁人嘆她尖刻,而我卻覺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詩風玉琢,因為敏感是詩人的神經。“質本潔來還潔去”道盡心中無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纖塵不染的仙子。
當讀到《葬花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時,我似乎看見花一朵一朵地凋謝了,花瓣隨風滿天飛舞,花兒那曾經的清香,也沒有了。可是誰會來憐惜它們呢?只有孤單瘦弱的林黛玉!但是當林黛玉也香消玉殞時,還有誰會來憐惜花兒,有誰會來想念可憐的她呢?難怪她要發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當林黛玉聽說寶玉和寶釵成親,她的病情惡化,奄奄一息,上氣不接下氣時,她把自己最心愛的詩稿、手絹和著自己的淚、自己的血都燒光時,真讓人潸然淚下!她燒的豈只是詩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靈魂!
看完書,掩卷思考。我覺得寶玉和黛玉悲劇式的結果,讓我感懷不已。一部紅樓夢,它是聲聲控訴,封建思想毀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靜思考,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他們,結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長在一個日新月異的美好新社會里,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和諧大家庭里,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放飛自己的夢想。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10
“滿紙荒唐言,一把幸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夢斷紅樓。那個留在古典的夢中,是多少香魂終逝,家亡人散。紅樓夢,一個夢,一個謎,又有誰能將它解開?
淚是黛玉詮釋心情的唯一方式,傷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氣了哭,高興了也哭,感動了還是哭。說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喪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賈家。縱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愛,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籬下。那個時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卻更受束縛。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林黛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
曾經在看到紅樓夢的時候都會覺得作者怎么會這樣呢?好感傷的結局,但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在那個時代的背景的時候,我相信我們再也不會那么說了。紛飛蝴蝶繞樓院,暖逐東風撲幾回。扇影亂搖忙玉腕,粉痕斜溜濕香腮。偶因游戲間消遣,豈為迷藏暗捉來。恰怪亭中私語久,防人忽把綺窗開。在這里我們知道了薛寶釵圓滑;林黛玉小心和與賈寶玉完全對立的封建束縛的思想;王熙鳳的奸詐;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人物豐富,感人淚下的家族史。
讓思緒走出紅樓,回歸現實,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世界,沒有過多的束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世界里,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努力學習,回報讓我們擁有現在的社會!
看紅樓,看世間興衰榮辱;讀紅樓,讀人間歡樂悲傷;品紅樓,品人生酸甜苦辣。讓我們一起看紅樓、讀紅樓、品紅樓,為我們的心,增一分感動;為我們的精神,添一筆財富!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11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曾道:“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惠普爾曾道:“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書籍,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校園里,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感受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瞧!很多同學捧著自己的書,愛不釋手,孜孜不倦地閱讀起來。在這書香濃厚的環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觸到四大名著:《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三國演義》中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的歷史風云、《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而我對《紅樓夢》十分難忘,每每讀起《紅樓夢》,萬千思緒涌到心頭。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傾盡畢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講述了四個家族由繁榮走向衰敗的過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以他們愛情為主線,寫出了當時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一系列人物的鮮明個性。林黛玉傾國傾城,用賈寶玉的話就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一位嬌弱絕美的林黛玉躍然紙上,但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塊未經雕琢的玉,少了薛寶釵的圓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風,在知道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后,抑郁而終。而賈寶玉也蒙在鼓里,當知道林黛玉的死訊后,賈寶玉悲痛欲絕,決定從此青燈為伴,了卻紅塵。再然,家族仗著有一女當妃子而橫行霸道,生活奢侈,不節約節儉。這應該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讀完《紅樓夢》,我感觸極深,它諷刺了當時封建社會惡勢獨霸一方的丑態和最終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也告訴我們生活要勤儉節約,不可奢侈浪費,生活中也應該做到這一點。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我們作為中國人必須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必須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廉潔自律,接受監督,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12
讀完紅樓夢之后,我知道了,這里面,有很多人物,讓我,對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聰明能干的王熙鳳。
書中的一個主人公就是賈寶玉,他是通靈寶玉的化身,清靈、純潔。他不喜歡讀書,因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跡與污濁的官場。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13
一次偶然機會,我讀了一部不朽佳作——紅樓夢,它記述了家族的興衰,愛情的逐漸沒落,寶玉和黛玉空前絕后的愛情,最后黛玉“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凄涼,多少人為之流淚。讀后我的感受頗深。四個大字深印在腦海中——遺憾、永恒。
所謂遺憾就是做事達不到預先的結果,而留下遺憾。賈家,經過幾次變遷,由最初的繁榮到最后家破人亡的衰敗,曾經金碧輝煌、繁榮熱鬧的寧國府最后被抄封變得冷落蕭條、毫無生氣,這是遺憾!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就像“如果有一天你死了,那么肯定是笨死的;如果有一次我死了,那么肯定是被你氣死的”何出此言呢?且聽我慢慢道來:寶玉被騙娶了寶釵,但從始至終,他都認為自己娶的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黛玉,而黛玉氣他娶了寶釵而吐血身亡,自己心愛的人死了,寶玉的心也跟著去了,間接地寶玉也死了。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這也是遺憾!
在當今社會中,相信人們還存心許多憾事,雖然遺憾二字不難寫,但人的一生很少有人能一生無憾,有些人用一生書寫,甚至用金錢都無法彌補遺憾……
而永恒二字包含了太多太多東西。永恒是指一些已成為事實而無法改變的。就像黛玉已拋下一切駕鶴西去,縱使寶玉再傷心再不情愿也已經無法挽回,林黛玉不會死而復活,這已成定局。寧國府被抄,人們死的死、散的散,這已無法改變,成為永恒之事了。
時間不停流逝,回望曾經,曾經就像夜空中劃過的流星,它們彼此交錯,交相輝映,瞬間消失于天暮,急促又燦爛,雖只剎那間芳華但成為永恒不變。
寶玉和黛玉本是一對鴛鴦,天作之和,但月圓月缺,他們就這樣錯過了,歲歲年年人不同,已物是人非,留下無盡的悔意和遺憾,但這成為事實而流傳千古。
遺憾!遺憾!真是遺憾!
紅樓夢精彩心得感悟篇14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是雪芹第一次以自己的身份對當今社會發出的悲嘆之情。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也隱藏著重重危機。那么,讓我帶你們夢回紅樓,體會精髓之所在吧!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前面八十回主要描寫賈府這個貴族大家族有興盛到衰敗的日常生活和這個家族中的少年男女們愛情和人生的失落及他們由錦衣玉食到家破人亡的悲劇命運。一書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代的社會生活畫面,正是歷史上的所謂的繁榮的康乾盛世,那一層披著政治清明的屏障,種種漏洞與矛盾已經顯現出來。這時中國自身的封建制度已逐漸被分解著,滿族貴族的封建地主腐朽生活已經達到頂峰的地步,進而開始衰落和死亡著,滿族的專制統治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整個的封建統治階級和整個的封建制度,已帶著“日落西山”的景象。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是寶玉對那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以及女子的珍惜所說出的話。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諷刺那些熱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當然,這種種種叛逆思想在當時被封建正統人物視作“草莽”,“不肖”。他出身在一個“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但偏偏放蕩不羈,怨恨束縛他的自由的封建家族。在叛逆的道路上,他終于找到了他唯一的知己林黛玉。他對黛玉生死不渝的愛情,飽含著他對封建勢力不妥協的斗爭精神。但是,在罪惡的封建社會里,他和林黛玉終因勢孤力單而以悲劇結束。他追求自由,渴望幸福,卻一無所獲,只好一走了之,出家當了和尚。這是他的不幸嗎?還是他的解脫?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是對黛玉出場描寫。黛玉本是衰落的“清貴之家”女兒,但是她很早就死了母親,到了賈府后又死了父親,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環境的惡劣、勢利,是她成了一個多愁善感,自矜自重,“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她熱烈的愛上寶玉,蔑視功名富貴,從來沒有勸過寶玉去追求功名利祿。“多情女情愈斟情”。在那個令人窒息的封建大家庭中,她和寶玉的愛情只能是無聲的渴望、過敏的猜疑和浪費的爭吵。“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黛玉一生以淚洗滿面,在生命和理想的絕望的邊緣,卻反常地出現了笑容,她以笑來結束她的一生。
《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閱讀《紅樓夢》,討論《紅樓夢》,具有傳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無可估量的意義。夢回紅樓,體會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