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
我們現在還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經很累呀,那我們停下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在這里也是很美的,有沒有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我們就繼續,因為九華山的全景啟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峰,所以為不虛此行,走吧,咱們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我們終于登上峰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里耳聽松濤流泉,環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群峰猶如朵朵蓮花在云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這里,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么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我們現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2
在睡覺的游客們可以醒一醒,我知道大家都累,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于是到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著我,不要掉隊,現在我們順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沿著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鳳凰松。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游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峰,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著,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臺,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巖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脫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里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于到終點站——天臺寺。天臺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臺峰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跡。站在峰頂,只覺得心里的郁氣忽然沒,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3
各位旅客:
山水奇秀,風景名山
九華山以奇麗的自然風光著稱于世。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時觀九峰如蓮花,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句,并改九子名為九華。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巖構成,由于受構造、巖性及外力等影響,形成了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的雄奇秀麗的地貌景觀。九華山有名峰70 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內清溪縈繞,山西五條溪流匯于六泉口,經五溪河、九華河匯入長江;山南三溪和山東兩溪分別流經三溪河、陵陽河匯入太平湖。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九華山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
對外開放后,新辟八大景區,百余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霧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忘返,
地藏道場,佛教名山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薩道常它的`開創人為新羅僧地藏。公元7世紀,在中國唐朝與朝鮮半島頻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圓寂后被認為地藏菩薩”靈跡示現”,因其俗姓金,故稱金地藏,從此九華山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常唐時九華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發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長足的發展,主剎化城寺成為擁有數十座寮房的總叢林,全山寺院達100余座,香火興旺為“東南諸山之冠”。于是九華山便同五臺、峨眉、普陀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清代九華山寺院達150余座,由總叢林化城寺分衍出只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等四大叢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聞名于世。20世紀70年代末對外開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活力再現,舊貌重輝。現有各類寺院90余座,其中國家重點寺院9座,省級重點寺院30座;僧侶600余人,各類佛像萬余尊,各種佛教文物__余件。寺院普遍得到維修,佛事活動正常開展,對外交往活動頻繁,九華山佛教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泰國以及香港、臺灣地區等佛教團體友好交往不斷,先后有百余名僧侶出境訪問。
在當今我國佛教道場中,九華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國際性佛教道嘗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廣泛贊譽,成為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圣地。
歷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與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歷史人文活動,使九華山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積淀豐厚的文化名山。__多年前,九華山就有道家駐足,《福地考》稱九華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動遺跡和道觀遺址20余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華創建茅庵,佛教開始傳入九華山。
唐時新羅僧創建地藏道場,“勝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極盛,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經久不衰。道教福地與佛教圣地使得九華山聲名大振,吸引了無數名流騷人紛至沓來。自李白之后,許多文人學者接踵而至,他們在九華或隱居山莊,著書立說;或創立書:,聚眾講學;或出入煙霞,參學訪道;寄情山水,吟詩作畫。九華山有太白書堂、陽明書:、甘泉書:等20余處書:遺址。
九華山又為民歌之鄉,匯集有兒童歌謠、勞動歌謠、儀式歌謠達300余首,很多帶有佛教色彩,生動表達了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歷代朝廷也垂青九華,明神宗敕諭、賜銀,清康熙、乾隆御書”九華圣境”、”芬陀普教”,九華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賜額。
大量歷史人文的活動,遺有豐富的歷史文物,九華山有歷史文物__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百件。對外開放后,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著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會”和佛教文化研究會,創辦佛學院,開辦文物館,文化資源得到初步開發,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這里的儒釋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異彩紛呈,令人驚嘆。九華山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山。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4
游客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九華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臺、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現代詩人肖草《游九華山登天臺》詩:“幾換坐騎見天臺?俯看芙蓉始嶠來;舟渡云海捎客去,路斷空山隨鶴回”,給予九華山天臺峰風貌高度的概括。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峰云海、平岡積雪、天臺曉日、舒潭印月、園竹海、鳳凰古松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余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當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九華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后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布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余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里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游人可以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筑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尸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后封他為“應身菩薩”。于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5
大家好!旅途勞頓一路辛苦,首先歡迎各位來到靈山佛地九華山觀光禮佛,我姓萬,是九華山太白旅行社的一名導游,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機向各位致以最真誠的問候,愿九華山所供俸的大愿地藏王菩薩保佑各位合家安康萬事如意有求必應!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九華山的肉身寶殿,說到九華山的肉身寶殿,不能不提一個人。這個人叫金喬覺,是一個外國人,他來自古新羅,也就是今天的朝鮮半島東南部。據史料記載,金喬覺是新羅國的一個王子,24歲時削發為僧,并從新羅國航海來到中國。他遍游中國的名山大川,最后落腳九華山,結廬修行。并遵照地藏菩薩的誓愿:“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在九華山修行期間,金喬覺降伏猛獸,采集藥草,一邊為山上百姓治病,一邊傳經布道,廣施佛法,深得廣大民眾的愛戴。金喬覺漸漸聲名遠播,收了不少弟子。連當地的地方官也上山來聽取佛法,并把他的事跡奏明了朝廷。
于是,追隨金喬覺的人越來越多。由于山高林密土地少,糧食不能維持山上眾僧的生計,他們不得不食用觀音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當時的人們把金喬覺稱為“枯槁僧”,稱其徒眾為“枯槁眾”。但越是艱難困苦,金喬覺越是信念堅定,更加贏得眾人的敬重,連新羅國僧眾,也相繼渡海前來跟隨。金喬覺九十九歲圓寂后,尸體歷經三年都沒有腐爛,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樣,這些超自然的現象正和佛經上記載的地藏王菩薩相似。正好金喬覺法名金地藏,于是,佛門確認他為地藏王菩薩轉世,人們修建塔墓供奉,頂禮膜拜。自此,九華山便聲名遠播,成了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現在我來為您解釋一下這“肉身寶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義。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佛門所謂的“肉身”是指高僧圓寂后,其身體雖經久遠的年代,卻沒有腐朽潰爛,保持著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肉身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在古埃及,殯葬儀式很簡單,只需在沙漠上挖個淺坑掩埋,由于沙漠氣候干燥,遺體接觸到熱沙很快脫水,細菌被殺死,自然作用形成木乃伊。后來的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后,將內臟、大腦等組織取出,然后把尸體用藥物處理保存。在中國新疆等地也曾經出土過木乃伊。而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山中四季濕潤,氣候潮濕,不存在產生“木乃伊”的自然條件,肉身也未經過任何藥物處理。這種奇特的肉身現象,至今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
肉身寶殿內和它的文物展覽室中,藏有許多珍貴文物,有的還為皇室贈品,非常難得,堪稱一座佛教文物寶庫。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這一天,是九華山傳統的廟會,全國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這里舉行佛事活動,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圍為地藏王守夜;附近城鄉居民也紛紛上山進行民間文化娛樂活動。游客、香客成千上萬,經聲佛號晝夜不歇,香煙繚繞,鼓樂陣陣,呈現一派盛典景象。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6
暑假過半,我好想去旅游。正好爸爸年休,于是決定去安徽九華山,媽媽也表示贊同。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20__年8月3號我們出發了。帶上各式各樣的大包小包,踏上了前往安徽青陽的“快客”車,因為青陽離九華山最近。五個小時后,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今天就在這里過夜!”我們的`權威——爸爸說。
第二天,我們精神抖擻的往九華山出發了。坐上大巴,不一會,便到了佛教勝地——“九華山”的山腳下,抬頭望去,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盤山公路像一條歪歪扭扭的蛇,在云霧中飄飄悠悠,若隱若現,仿佛風一吹就要斷掉似的。山坡上的樹木長得郁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樹葉把樹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灼人的驕陽。微風吹過,樹葉輕輕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好像在對我說:“快來我這兒吧,我會給你帶來清涼。”
一下車,已是半山腰,只見人山人海,人比螞蟻多。有游客、有工作人員、有僧人、有導游……
我們開始爬山了,首先來到了放生池。里面密密麻麻的游著可愛的小金魚,池中間的竹筏上爬滿了烏龜。周圍的店家把各種各樣的水生物放著賣,我就跑過去買了一只大烏龜。我小心翼翼的把大烏龜捧到池邊,輕輕地放進水里,大烏龜哧溜一下鉆到了水里不見了,過了很長時間,才浮上水面,向我點點頭,仿佛是向我表示感謝,然后游向湖心。
一回頭,就到了“九華山佛教博物館”,相傳這是九華山最早的寺廟,也是地藏王的道場。里面存放著地藏王穿過的鞋子、戴過的帽子和吃的食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地藏王的鞋子,特別的大,像一只小船。
終于可以坐我最喜歡的纜車了,好棒啊。這是一輛軌道車,又像火車,又像過山車,纜車開動后,兩邊的樹林在不停的向后退,前方的樹不斷的“向兩邊分開”為我們讓路。回頭望,山下的建筑物都變成了火柴盒。再回頭,已經到了山頂。
一出纜車,陣陣涼風吹來,暑氣全消;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到格外清新,讓人神清氣爽。環顧四周,群山像一瓣瓣蓮花,包裹著峽谷中的小鎮。這也許就是九華山那么美麗的原因。
走過一條長長的山路,就到了我們九華山之旅的最后一站——“百歲宮”。剛到宮前,媽媽就抓拍到了兩個和尚“練武”的照片。進宮后,香火繚繞,梵音聲聲。再進去一點,就是這里最著名的“肉身菩薩”。佛龕里坐著一尊小小的菩薩,身涂金粉,身披袈裟,盤腿而坐,雙手交叉端放胸前。這可不是一般的佛像,它既不是泥塑的,也不是木頭雕的,更不是銅鑄的,而是真正的肉身,是一位僧人圓寂后肉體經年不爛,涂上金粉做成的。據說,九華山還有好幾座這樣的肉身,這使得九華山美名遠揚。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7
十月二日我們把生活用品和食物備齊,把家里事情打理好后高高興興去九華山了,開始了我們的自駕之旅。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到了九華山風景區的游客換乘中心。
九華山的游人還真多啊!每個停車場都很擁擠,找了20多分鐘才找到一個空車位下了車,我們往前走這里的街道可真繁華,人山人海的,這里的每一家商店賣的東西都離不開“佛”這個字,像佛像、拜佛用的'佛香、佛型的掛件、飾品……我們往前走了大概1千米左右總算來到了售票處,買票上山的游客自覺得排起了兩條長龍,我們排隊半個多小時才買好了門票。
我們坐上了去九華山風景區的大巴,當大巴行駛在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我不由得一陣心驚肉跳,在這么危險崎嶇的山路上,沒有一定的駕駛技術是不敢上路的。在途中我看見了很多寺廟有只園寺,化城寺,旃檀禪林寺等。到達目的地了,這時我看見旁邊的路標上寫著“九華街”,這里是九華街呀!我拿爸爸手機查了一下資料上說九華街坐落化城盆地,四山環抱,方圓約4平方公里,是九華腹地中一顆明珠。看樣子很好玩我四處看了看這里有很多農家樂。突然我看見了一座很大的寺廟——化城寺,爸媽帶我進去燒香拜佛求佛祖保佑,這里香火極盛,游人不絕。
吃完午飯后我們又坐車去九華山天臺風景區,上天臺景區要坐索道去,看著上上下下的索道纜車我有點怕但又想體驗一下刺激,坐在纜車上很平穩我有點高興又有點失望,我高興是因為很安全,失望是因為沒體驗到想像中的驚險刺激,纜車窗外的山上有很多黃山松(跟黃山松的品種一樣統稱為黃山松)不一會兒到達了天臺哇!有一句話說的真不錯,“去九華山,不去天臺等于沒來”。
在天臺上可以看到九華山的全景,那里有一座山很像觀音菩薩,正好這座山也叫“觀音峰”。據說這還有一個故事:傳說釋地藏大師在拜經臺誦經閉關,觀音菩薩千里迢迢趕來探望。菩薩聚首,深究佛旨。相諧之余,觀音亦為靈秀九華所陶醉,離行時,觀音輕點一石,是現一尊女相觀音,以示教化。“石觀音”面龐圓潤,胸脯微挺,衣帽畢肖,襟帶飄動,欲朝東北而行,酷似正在巡視人間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從天臺放眼四周,四處都是山峰和松樹,風景真是美極了!
時間不早了,我們決定不坐纜車自己走下去。在下山的路上,不時看見了三五成群的猴子在道路中間向游人討要零食,我聽旁邊一位老人給它取了外號攔路猴。越往下走猴子越多,看那一只小猴子被猴媽媽抱在懷里,正是有趣極了!
天慢慢的陰沉下來,感覺馬上要下雨了,我們必須要趕快回到車子旁邊……總算到了停車場,可把我累死了。爸爸開車帶我們去銅陵的外婆家休息一晚準備明天的行程。
九華山導游詞景點介紹篇8
線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們光臨九華山參加游覽。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您們的導游,陪同各位領略九華山人文風光的神韻,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后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布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余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里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游人可以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筑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
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尸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后封他為“應身菩薩”。于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臺。天臺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臺,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臺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臺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于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臺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各位朋友,今天的九華山游覽即將結束了,歡迎您及您的朋友再來平武游覽。祝愿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