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導游詞簡短(通用10篇)
現將阿里山的結構給大家說說吧!阿里山不像我我國眾多的山,打個比喻,就用我們深圳的大南山和阿里山來對比,其實其他地方也沒什么太大的不同,可最大的不同是,南山只是一座山,可阿里山是由眾多的山組成的,有一個溫馨提示就是,車技不好的人盡量不要在那里開車,因為那里崇山峻嶺的,會給你制造不少麻煩!
接著我們說說世界上那稀少的儈木吧!世界上一共有六種儈木兩種在臺灣,兩種在日本,還有兩種在美國,但誰也比不過臺灣,因為臺灣有世界上最珍貴的紅儈,當時日本人占領臺灣的幾年,或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們砍了大量的紅儈,所以現在紅儈已經被臺灣列為,重點保護對象,現在阿里山上還居住著兩位長老呢!其中一位長老2500歲高齡,還有一位長老稍微年輕一點但也有2300歲高齡了!它們被譽為阿里山的森林之星。聽到這你肯定想問他們為什么能活這么久呢!有兩種原因一,它們很大很高很粗壯二,他們能活3500歲左右!聽到這你肯定有想問這么大的東西日本人是咋樣半島阿里山下的呢!告訴你吧,他們用阿里山小火車運下去的,所以等于阿里山小火車是日本人做的!
那些阿里山的烏龍茶好喝極了!你也要去試試。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2
今年寒假,我終于有機會,跟隨家人去臺灣旅游。
我們從沈陽桃仙機場乘飛機前往美麗的寶島臺灣。
在臺灣游玩的幾天里,令我十分難忘的是臺灣的日月潭。
它的面積是2246平方米。
日月潭分為兩潭湖,一潭像太陽,一潭像月亮,于是,人們就稱它為日月潭。
我們乘著游船在日月潭里遨游,我們幾個小孩子在船頭看著那美麗的風景:在霧中連綿起伏的群山圍繞著波光粼粼的日月潭,這景象真美啊!忽然一陣“臺風”把日月潭吹起朵朵浪花,真漂亮!還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故宮博物館。
這里的件件物品都是精品。
其中,“肉形石”是令我十分驚嘆的。
那塊石頭就像一塊鹵肉,是經人加工、雕刻才形成的。
這塊“肉”有拳頭大小,“肉皮”呈淡棕色,上面的毛孔依稀可見。
這“肉”有肥有瘦,十分生動、逼真。
如果不告訴你那是塊假肉,恐怕沒人會懷疑這塊石頭。
臺灣的`環境很好,路面上見不到垃圾,空氣十分新鮮,天是藍的,地上種植了許許多多的綠色植被,人們也很熱情、友好。
當我們結束了一天的行程,要回賓館休息時,為我們辛辛苦苦開了一天車的司機師傅還要弓著身子,低著頭,把一個個行李箱從車廂里拿出來,有秩序地擺在路邊的地面上。
讓我每天都感受到了臺灣人的熱心好客。
這次旅游不但讓我體驗了臺灣風情,還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真是“滿載而歸”!臺灣不愧是“寶島”, 那里的景色讓我流連忘返。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3
各位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小彭,大家可以叫我彭導。歡迎來到七星潭游玩。下面我先簡單的介紹下七星潭生態旅游區的基本情況吧!
七星潭景區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華物種的基因庫。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位置坐落在整個保天曼景區的東南部。景區內有七個連環飛瀑,故稱為七星潭,這條常流不斷的七潭河清溪貫穿連綴整個景區,一潭一景,交相輝映。景區內的“天下一絕摞石群峽谷”。是在近億年前地殼的平穩抬升和水流的平緩下切形成的獨特自然景觀。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原始的震撼,一塊塊巨石仿佛經過刀削石劈,大自然在這里盡情舒展歲月的滄桑變遷。七星潭的四季景色變幻莫測。景區的春天群峰攏翠.山花爛漫;景區的夏季處處飛瀑濺珠.幽蘭飄香;到了秋天楓葉如火,層林盡染;景區的冬季更是迷人,銀裝素裹、冰雕玉砌。無論你何時來到這里都能領略到七星潭帶給您的不同美景。
進入景區,大家首先看到的景點是“磐石圣樹”。此樹為古楝樹,樹齡已經上千年,此樹常年吸收天地靈氣,樹根將巨石一劈為二,當地村民把它供奉為神靈之樹,常來此祈福祈壽。據說若抱此樹,能夠去病消災,延年益壽。
游客朋友,進入七星潭景區你就進入一個植物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這里生長著千余種珍稀植物,如珍貴藥材山茱萸、何首烏、桔梗、靈芝、各種菌類等;生活著百余種珍稀動物。如大家都知道的娃娃魚、羚羊、禿鷲、蜥蜴等等... ...。還有這里的羅漢瀑特產一種奇魚[這種魚奇就奇在每一條魚都只有一個眼睛],等會兒大家到了那里可以仔細觀察。
前面到了羚羊隘,因羚羊經常在此山崖上行走而得名。此處山體大部分都是裸露的花崗巖體,坡度在80度以上,有一大片石面程青黑色的渾石組成。由于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侵蝕,形成一條條的白色凹槽,恰如瀑布從天而降,又名開天石瀑。大家都知道,羚羊角是珍貴的中藥材,此處山頂上生長有羚羊愛吃的金柴.石豆等植物,所以這里時有羚羊在上面行走覓食。羚羊的大小好像山羊,它們及其善于在懸崖峭壁上覓食。羚羊晚上睡覺也是很特別的,它們將雙角懸掛在懸崖或者樹上,使身體懸掛在空中躲避猛獸襲擊,適宜的環境,造就羚羊選擇在此繁育生息。
大家注意看前方的這塊石頭,似一艘快船穿越時光隧道從林海極速飛出,故名“林海飛船”。在景區內類似于這樣惟妙惟肖的天然石頭很多。例如到前面我們將看到的“天馬行空”,“金龜攀巖”等,它們獨立成景造型各異形態萬千,真可謂一步一風景,一景成一體,又景景相連,變化萬千。大自然用它自己的神奇魅力造就這些大小不同,厚薄相接的巨石群景區。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4
今天早上,我們乘坐“日月之星”號游船參觀日月潭并要登島游覽。由于時間尚早,沒有吃到媽媽強烈推薦的“阿婆茶葉蛋”,但因為天氣原因卻有了意外收貨。當時大霧在日月潭彌漫,我們正好欣賞到了霧中的日月潭。
離開日月潭,我們驅車前往阿里山。這段路程比較長,慶幸的是進入山區后我們在停車休息時竟然遇到了山里的猴子出來覓食。經驗豐富的彭師傅早有準備,從后備箱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大甜棗,直接就朝遠處扔了過去。一開始,那只猴子看到我們一擁而上圍觀,很警覺,遲遲不肯往前移動,只是觀望。過了有好幾分鐘,它看我們沒有任何行動,才放松了警惕,慢慢地移動到甜棗處,伸出長長的手臂,迅速拿起甜棗就吃起來了,一邊吃還一邊用腳撓撓身子呢。不一會兒,它就吃完了一個甜棗,應該是沒吃飽,于是抬頭朝我們這邊張望。這次,彭師傅一下子扔出去兩個甜棗,它也不再有所提防了,直奔甜棗,一次收入懷中,找了一個樹杈,坐在上面美滋滋地吃起來,這時候我們的存在對它已沒有任何影響了。
到了阿里山景區,那里更是煙雨蒙蒙,超高遠處望去一片片云海,蔚為壯觀。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原反應,我們漫步在阿里山景區內,空氣很是新鮮,但卻還是感覺有點累,于是我們放慢了腳步,慢游阿里山,因為我們要養精蓄銳,準備第二天早早地去看阿里山日出呢。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5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北平故宮等地存藏的珍寶南遷。在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主持下,經過挑選、造冊、編號、裝箱,遷走故宮博物院古物約20萬件,《溪山行旅圖》亦包括在內。
南遷古物暫存上海,抗戰前夕運到四川,抗戰勝利后又遷回南京,1948年又從南京遷往臺灣。幸運的是當時雖然兵荒馬亂,烽火連天,文物的遷運過程時日綿長、道路艱險,卻無損毀丟失,確實是奇跡。
故宮博物院,位于外雙溪,占地20甲,啟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國宮廷式設計,外觀雄偉壯麗,背負青山,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菁華所在。
進入故宮廣場前,即見六根石柱所組成的牌坊,坊上題有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拾級而上,可見刻有“博愛”二字的銅鼎。
臺灣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按照展品每三個月五千件、每年兩萬件計算,這里的藏品70萬件,要一次不落,35年才能看全。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早上咱們將要觀賞的是阿里山的日出云海。阿里山的日出馳名中外,多年來,為數眾多的游客,不辭早起,摸黑上路,只為等候光輝乍現與太陽蹦出的剎那喜悅。“阿里山云海”為臺灣八景之一,其云層翻滾,波詭濤譎,極具神秘快感,在氣象干冷的秋冬晨昏,最易見著。
看完日出,我們將進入阿里山的森林。阿里山為臺灣三大林場之一,因地形、天氣的影響,森林自山下而上呈熱、暖、溫三帶垂直散布,林相清楚可辨,資源富而不竭。 其中最明顯的,要數神木了!在阿里山蓊郁俊美的大片森林中,以已逝的舊神木最負盛名,是阿里山的地標。因為其骨干蒼勁挺立,枝椏凸起有力,加上樹型精美,始終深受眾人的愛好。然而,神木慘遭雷劈而成為枯木,取而代之的新神木群,多達20余株,樹齡從數百年至數千年不等,此外,阿里山的名木尚有以奇著稱的三代木、象鼻木,跟僅次于舊神木的小一號神木――千歲檜、光武檜。
阿里山素以花卉著名,百花斗麗中又以櫻花稱冠,早年即贏得“櫻都”雅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則有成片櫻海盛開,稱為阿里山花季。4、5月,當地特產的一葉蘭及森氏杜鵑、牡丹、芍藥、紫藤、金雀兒、毛地黃陸續報到,外貌像風鈴成串的毛地黃,有紫、黃、白三種色彩,因造型討喜,常惹人親熱,但請游客門留神,他們其身含劇毒,碰觸不得。
好了,下面請游客友人們自行賞花,但請您在12點之前務必回來,否則,你將欣賞不到“眠月石猴”的異景哦!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7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是位于臺灣的國家風景區,成立于20__年10月17日,主要是由北海岸區的"北海岸風景區"、"野柳風景區"與觀音山所組成,北海岸區介于萬里都市計劃和三芝區與淡水區界之間,觀音山區位于淡水河、龍形、五股、林口臺地與八里范圍內。其中野柳風景區以特殊地質、地形為其特色。
此區的重要景點有富基漁港、富貴角、石門洞、野柳豆腐巖、金山老街、女王頭等。
其中富貴角的重要地形景觀為風棱石,這樣的景觀在麟山鼻和崁子腳溪與八甲溪出海口間的海岸也可觀察到。
女王頭位于野柳海岸,女王頭由兩種不同膠結強度的砂巖組成,受到風力吹蝕和磨蝕作用,形成有如女王頭像的石像,還有像燭臺、仙女鞋的石群,也可觀察到蕈狀石。
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主要是為了整合臺灣北海岸地區的“北海岸風景區”、“野柳風景區”與觀音山的旅游資源而設立的。它創立于20__年10月17日,兼具海濱、山域特色的生態景觀以及多樣性的人文景觀讓這里自成立后就迅速成為集文化、自然、生態、知性于一體的的知名旅游觀光景區。
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內觀光資源豐富,著名的風景區如白沙灣、麟山鼻、富貴角公園、石門洞、金山、翡翠灣等呈帶狀分布,北海岸濱海公園貫穿其中,沿途休憩設施林立,為游客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便利;野柳地質公園內馳名中外的女王頭、仙女鞋等景觀惟妙惟肖的造型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魅力;此外,觀音山的俊秀奇麓也頗為引人注目,登上山頂遙望,蜿蜒的淡水河不舍晝夜的流入大海,臺北盆地的繁華美景更是盡收眼底,極目遠望,讓人的心神頓時開闊起來。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8
我的家鄉在臺灣,那里有許多景點。今天,我們來到八大名景之一的阿里山。它位于臺灣西南片南部,嘉義東部。阿里山的由來是:相傳二百五十年以前,曹族有一位酉長叫阿巴里。他勇敢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至今之打獵,每次都豐收。族人為感念他,乃將其地名改為:“阿里山”。阿里山的五大奇景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登山火車。
我們開著車,沿著新中恒公路,阿里山公路一直開去。越往上,樹木越茂盛。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每到一處,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到了塔塔加,我們下車看云海。站在高處,云海翻滾,真是美麗壯觀。真像夢中的仙人在騰云駕霧,真是刺激啊!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阿里山森林公園,買了票,一進門,阿里山國家森林公園給我帶來的第一印象是人多、車多。這兩個多反映出阿里山國家森林公園美,空氣清新,環境更美。阿里山森林公園美,大家才愿意來。
第二天,我們聽說阿里山的日出非常壯觀,邊做著登山火車來到祝山車站看日出。凌晨四點多,天氣有點冷,我們站在高處,大家都昂首東望,期盼著那激動的場面。不一會兒,一個紅紅的火球冉冉升起,頓時人聲鼎沸,大家趕緊拍照,剛開始,太陽像一個小女孩開始害羞起來,臉越來越紅。緊接著,耀眼的`太陽灑下萬丈光芒,那光芒照得人們的臉紅通通的,頓時,我們暖和起來,大地顯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看完日出,我們沿著祝山林道走下山,接著穿入觀日步道。以炎炎夏季倘徉在森林里,清爽宜人,聽鳥語,聞花香,陰離子,芬多精處處彌漫,令人享盡森林浴的樂趣。
阿里山不僅雄偉,高大于壯觀,而且美麗無比。我愛我的家鄉,更愛美麗的阿里山!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9
聽導游介紹說,在六百五十萬年前,地殼動蕩不寧,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不斷擠壓,擠出了一座寶島臺灣。好多年以后,水作刀,切出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切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峽谷。
在太魯閣公園里,我還看到了著名的錐麓大斷崖。幾近垂直的懸崖峭壁高聳云端,而下面的山壁則是深入水中的大理石峽谷。這高低落差1660米的大斷崖,架構出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浩瀚無垠。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看,上有奇巖峭立,下有深谷急流,我們這就來到了太魯閣公園的九曲洞。為什么叫它“九曲洞”呢?因為“九”是古人認為最大的數字。值得一提的是,九曲洞步道是人們一斧一錘鑿出來的,在地勢如此險峻的地方完全靠人工鑿出一條路來,怎能不讓人佩服人類的偉大呢?聽導游說,每年都有大批來自全世界的地質專家來考察,因為太魯閣山脈至今還在“長”高。我高興地站在懸崖峭壁前的欄桿旁,擺出姿勢,一、二、三,咔!美麗的太魯閣公園就留在了我的照片之中。
在隨后的幾天里,我們還游覽了貓鼻頭、鵝卵鼻燈塔、八仙臺等景點。 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臺灣真讓人流連忘返。以后有時間我一定還要來!
臺灣導游詞簡短篇10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想必大家都唱過或聽過這首歌吧。它動聽的旋律為我們描繪出寶島臺灣阿里山的美麗景色,讓人一聽就心存向往。去年暑假,我有幸隨爸爸媽媽去臺灣旅游,終于見到了阿里山的真面目。
阿里山是臺灣省著名的旅游風景區。海拔20_米以上,由于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好的避暑勝地。
我們剛到阿里山,天空就下下起了蒙蒙細雨,雨中訪名山,真是天助興也。雖然看不清它的全貌,但映入眼簾的是密密的森林,濃濃的綠色。走進阿里山,突然感到空氣很濕潤,仿佛還漂浮著一種淡淡的香氣,感到非常舒適。樹木一棵挨著一棵,綠色一片連著一片。拾階而上,進入山林深處,我便大口地呼吸,,想多吸幾口這新鮮的空氣。耳邊,還時不時聽到幾聲清脆的鳥叫。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山路旁有兩個小池塘,碧綠清澈。導游介紹說這里是姊妹潭,傳說古時候兩位阿里山姑娘同時愛上了一名阿里山小伙,因無法割舍,分投姊潭和妹潭而得名。前面不遠處,我們又看到了“三兄弟”,這是三棵樹并列生長在一棵大樹的樹頭上,如同親兄弟一般。再往前,還有兩棵“同心木”,爸爸媽媽在這兩棵樹搭成的“心”形前合影留念了呢。
往上又走了一段時間,我看見一排雙層的樓房和一個小操場,樓房上豎著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香林國民小學——臺灣最高學府”。導游一說,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臺灣海拔最高的一所學校。哦,真有趣。
繼續往上爬,過了一座木索,我們來到了地處2182米的福德萬古樹。旁邊有個許愿池,大家都用投幣的方式許了愿,期盼希望能夠實現。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阿里山一大奇觀——“三代木”前。三棵樹實際上同屬一株,年逾千歲的“第一代”已經枯死,“第二代”的樹干也已經空了,而“第三代”正在繁枝茂葉地生長,讓人們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頑強。再往前,我們又看到了另一奇觀——香林神木。它高約45米,足有十多層樓那么高,樹圍12.3米,這樣的“樹王”不禁使人驚嘆不已。
不知不覺中,也該返回了。但我心里仍對阿里山依依不舍。雖然沒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和壯如山的阿里山少年,但是有機會遇到還會去的,把遺憾補上。我愛你,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