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導游詞
今天早上,我們乘坐“日月之星”號游船參觀日月潭并要登島游覽。由于時間尚早,沒有吃到媽媽強烈推薦的“阿婆茶葉蛋”,但因為天氣原因卻有了意外收貨。當時大霧在日月潭彌漫,我們正好欣賞到了霧中的日月潭。
離開日月潭,我們驅車前往阿里山。這段路程比較長,慶幸的是進入山區后我們在停車休息時竟然遇到了山里的猴子出來覓食。經驗豐富的彭師傅早有準備,從后備箱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大甜棗,直接就朝遠處扔了過去。一開始,那只猴子看到我們一擁而上圍觀,很警覺,遲遲不肯往前移動,只是觀望。過了有好幾分鐘,它看我們沒有任何行動,才放松了警惕,慢慢地移動到甜棗處,伸出長長的手臂,迅速拿起甜棗就吃起來了,一邊吃還一邊用腳撓撓身子呢。不一會兒,它就吃完了一個甜棗,應該是沒吃飽,于是抬頭朝我們這邊張望。這次,彭師傅一下子扔出去兩個甜棗,它也不再有所提防了,直奔甜棗,一次收入懷中,找了一個樹杈,坐在上面美滋滋地吃起來,這時候我們的存在對它已沒有任何影響了。
到了阿里山景區,那里更是煙雨蒙蒙,超高遠處望去一片片云海,蔚為壯觀。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原反應,我們漫步在阿里山景區內,空氣很是新鮮,但卻還是感覺有點累,于是我們放慢了腳步,慢游阿里山,因為我們要養精蓄銳,準備第二天早早地去看阿里山日出呢。
臺灣導游詞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早上我們將要欣賞的是阿里山的日出云海。阿里山的日出聞名中外,多年來,為數眾多的游客,不辭早起,摸黑上路,只為等待光芒乍現與太陽蹦出的頃刻喜悅。阿里山云海為臺灣八景之一,其云層翻騰,波詭濤譎,極具神秘快感,在氣候干冷的秋冬晨昏,最易見著。
看完日出,我們將進入阿里山的森林。阿里山為臺灣三大林場之一,因地形、氣候的影響,森林自山下而上呈熱、暖、溫三帶垂直分布,林相清晰可辨,資源富而不竭。 其中最顯著的,要數神木了!在阿里山蓊郁俊美的大片森林中,以已逝的舊神木最負盛名,是阿里山的地標。由于其主干蒼勁挺拔,枝椏突出有力,加上樹型優美,一直深受世人的喜愛。然而,神木慘遭雷劈而成為枯木,取而代之的新神木群,多達20余株,樹齡從數百年至數千年不等,此外,阿里山的名木尚有以奇著稱的三代木、象鼻木,和僅次于舊神木的小一號神木千歲檜、光武檜。
阿里山素以花卉聞名,百花爭艷中又以櫻花稱冠,早年即博得櫻都雅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則有成片櫻海怒放,稱為阿里山花季。4、5月,當地特產的一葉蘭及森氏杜鵑、牡丹、芍藥、紫藤、金雀兒、毛地黃陸續報到,外貌像風鈴成串的毛地黃,有紫、黃、白三種顏色,因造型討喜,常引人親近,但請游客門注意,他們其身含劇毒,碰觸不得。
好了,下面請游客朋友們自行賞花,但請您在12點之前務必回來,否則,您將欣賞不到眠月石猴的奇觀哦!
臺灣導游詞篇3
親愛的貴賓您好,歡迎您來到美麗的寶島臺灣。 臺灣,崇尚民主、治安良好,熱情好客及濃厚的人情味,是值得您一游再游的好地方。 再次誠摯地歡迎您與您的親友一同蒞臨!
臺灣是我國最大的島嶼,其中包括臺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鉤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臺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為中國的“多島之時。臺灣本島南...
這個你去360上查查國家地理中的臺灣
1.咱們的寶島臺灣是多么富饒和美麗,曾經為此飽受三個海上侵略者西班牙,荷蘭和日本的殘酷統治,不管現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有多么大的歷史恩怨和價值觀不同,但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2.臺灣位于中國的東南部...
清境農場面積約有760公頃,坐擁在群山之間,視野廣闊,可欣賞奇萊山日出的奇景,遠眺合歡山積雪,山嵐云霧飄渺,夕陽晚霞的繽紛萬變,夜晚仰望燦爛的銀河星空,年平均溫度約16℃,早晚溫差2 ~ 5度,所以清境農場因此有“霧上桃源”的美稱。 清境農...
精彩日月潭導游詞日月潭舊稱水沙連,又名水社里,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稱明珠之冠。在清朝時即被選為臺灣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之稱。區內依特色規劃有六處主題公園,包...
日月潭是臺灣第一大天然湖泊,或稱臺灣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 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態面積為7.93㎞2(滿水位時10㎞2),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是臺灣外來種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華島為...
你好: 建議你去新華書店找找看了,可有沒有你要的導游詞泰語版的,祝你好運!!!麗江越野者戶外俱樂部
“東方之珠”——香港(導游詞)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著名的“東方之珠”——香港。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這里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 瞧,這里就是淺水灣。淺水灣浪平沙細、陽光和煦,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節假...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環潭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積達900多公頃,比杭州西湖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有一島,遠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珠子嶼”??箲饎倮?,為慶祝臺灣光復,把它改名為“光華島”。
臺灣導游詞篇4
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于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_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
20_年底,位于嘉義縣太保市的臺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約1公頃,是一座仿北京故宮式樣設計建造的鋼筋水泥大廈。仁立在院前大眺臺上觀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而緊貼博物院的是覆蓋濃密樹林的陡峭山勢,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麓。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
從外形看,筑物似為2層,實則4層,建筑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層分別是講演、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8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及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圖書、文獻、碑帖以及玉器、琺瑯器、雕刻和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研究室。巧妙的是;第三層樓后面架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插人后山之腹,原來是一個深180米、高6米、寬3.6米的山洞,洞內分為一個個小室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設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后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折、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臺灣導游詞篇5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想必大家都唱過或聽過這首歌吧。它動聽的旋律為我們描繪出寶島臺灣阿里山的美麗景色,讓人一聽就心存向往。去年暑假,我有幸隨爸爸媽媽去臺灣旅游,終于見到了阿里山的真面目。
阿里山是臺灣省著名的旅游風景區。海拔20__米以上,由于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好的避暑勝地。
我們剛到阿里山,天空就下下起了蒙蒙細雨,雨中訪名山,真是天助興也。雖然看不清它的全貌,但映入眼簾的是密密的森林,濃濃的綠色。走進阿里山,突然感到空氣很濕潤,仿佛還漂浮著一種淡淡的香氣,感到非常舒適。樹木一棵挨著一棵,綠色一片連著一片。拾階而上,進入山林深處,我便大口地呼吸,,想多吸幾口這新鮮的空氣。耳邊,還時不時聽到幾聲清脆的鳥叫。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山路旁有兩個小池塘,碧綠清澈。導游介紹說這里是姊妹潭,傳說古時候兩位阿里山姑娘同時愛上了一名阿里山小伙,因無法割舍,分投姊潭和妹潭而得名。前面不遠處,我們又看到了“三兄弟”,這是三棵樹并列生長在一棵大樹的樹頭上,如同親兄弟一般。再往前,還有兩棵“同心木”,爸爸媽媽在這兩棵樹搭成的“心”形前合影留念了呢。
往上又走了一段時間,我看見一排雙層的樓房和一個小操場,樓房上豎著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香林國民小學——臺灣最高學府”。導游一說,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臺灣海拔最高的一所學校。哦,真有趣。
繼續往上爬,過了一座木索,我們來到了地處2182米的福德萬古樹。旁邊有個許愿池,大家都用投幣的方式許了愿,期盼希望能夠實現。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阿里山一大奇觀——“三代木”前。三棵樹實際上同屬一株,年逾千歲的“第一代”已經枯死,“第二代”的樹干也已經空了,而“第三代”正在繁枝茂葉地生長,讓人們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頑強。再往前,我們又看到了另一奇觀——香林神木。它高約45米,足有十多層樓那么高,樹圍12.3米,這樣的“樹王”不禁使人驚嘆不已。
不知不覺中,也該返回了。但我心里仍對阿里山依依不舍。雖然沒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和壯如山的阿里山少年,但是有機會遇到還會去的,把遺憾補上。我愛你,阿里山!
臺灣導游詞篇6
阿烏瀑布又稱大津瀑布,地處三地門、高樹兩鄉之界,是一處雄偉、秀麗兼具的瀑布,全境縱深而廣,景致絕佳;由于步道設施完善,為熱門的賞瀑去處。
阿烏瀑布共分五層,以第二層可及性最高,瀑水高長而涓細,非常勻稱、秀氣,順著陡高的岸壁沖下,水勢強勁,聲勢宏壯,時有游人沖入瀑布下方,享受瀑水當頭沖下的刺激與暢快。瀑水下墜之后先蓄積為一泓深潭,再潺潺注入溪谷,溪谷中大石錯落,兩岸綠蔭濃密,更增添靜謐幽深。
循著步道上行,在將抵瀑布之前有一處涼亭,由此處眺望,盡是一片綠野平疇,尤其夕陽西下時,老濃溪映著斜暉,波光粼粼,景色最是醉人。
乘車風向標:自屏東火車站旁搭往大津的屏東客運,在尾寮站下車,右轉社區道路行約1.8公里至慈津寶宮,由廟后步徑上行,約15分鐘可抵。
臺灣導游詞篇7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位于今臺灣臺南市。最早建于1620__年,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古堡建筑屋舍純用紅色磚瓦,黃昏時與落日相輝映,景色優美,“安平夕照”1953年獲臺灣省政府選為臺灣八景之一。
安平古堡位于安平區效忠街、國勝路之間,為荷蘭人在1620__年所建,當時稱為「熱蘭遮城」,俗名「紅毛城」、「番仔城」或「王城」,是臺灣最早的一座城池。舊熱蘭遮城分內外二部,城垣范圍包括臺灣最早的延平市街。清康熙後行政中心移至赤嵌,安平城因而沒落傾頹,目前古堡西洋建筑為日據時代所建,其馀尚有古跡可循。
附近設有史跡公園及陳列館。并建有新式了望臺,視野及佳,海岸景觀盡入眼底。古堡正前方是永漢民藝館,本為清稅務司公館遺址,現陳列邱永漢捐贈的民俗及山地文物,其中有難得一見的樂器漢明鄭時的火藥壺,值得一游。
臺灣導游詞篇8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臺灣的阿里山,到了臺灣不到阿里山,就不算到過臺灣,到了阿里山不看神木,就不算到過阿里山。
“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這首《高青山 》寫出了阿里山的魅力。不同尋常的古典文化氛圍的小火車站,清澈透亮的姊妹潭,幽深的林海,綠的青苔毛毛的.茸茸的.穿過了森林就真正的到了神木.領略神木的"神"高達58米,胸徑有6.5大約是有7個小孩才可以抱住它.這個龐然大物也可說是十分罕見啊.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已經有了3千年的高壽了.這也就是它被稱之為神木的原因吧.!神木標志著阿里山的靈魂。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雋永的詩,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優美的畫,如一首動聽的歌.讓我們記住這個美麗的地方.
臺灣導游詞篇9
八仙山位于臺中縣和平鄉,四周群山環抱,林木蒼翠,昔日為臺灣三大林場之一。
八仙山在中央山脈自成一系,登臨可眺望玉山、能高山與奇萊山等連綿不絕的山巒。其山麓上之佳保臺(海拔約900公尺)是盛名一時的臺灣八景之一。
區內林木蒼翠,四周層峰迭嶂,溪流環瀉,巨檜老松,蓊郁渾樸,風光綺麗。山中有小孤原、翻身瀧、巖松山、合流溪、佳保溪谷、斜頭角、菊地臺等佳景,四季如春,老樹危巖,岳靈木秀,竹影婆娑,頗有仙山之意境。溪谷中流水潺潺、清涼透徹,坐在溪石上戲水,非常的清涼消暑。這里的鳥類也很多,是賞鳥的好去處。
明治四十四年(1911),日本部隊長宇一郎發現八仙山,因標高近八千日尺,諧音"八仙",因而命名為"八仙山",兩年后,總督府調查八仙山森林資源,認為極具開發價值,而規劃開發,從此展開了八仙山伐林的時代。
八仙山代木之初,僅使用人工操作及木馬道運材,再經由大甲溪流放至土牛貯木池,由于耗時費力,效率不彰,后來建筑伏地索道及輕便軌道來運送木材。昭和二年(1927)時,林場又收購了土牛至豐原的輕便鐵路,銜接山地的運材鐵路,規模更為宏大。這一年,八仙山入選為臺灣八景。八仙山、阿里山、太平山并稱臺灣三大林場。
八仙山位于臺灣臺中市和平區與南投縣仁愛鄉的交界處,是雪山山脈白姑山系向西南的支脈,其主峰海拔2424米,換算為臺制約為八千臺尺,故名“八仙山”。它被稱為是臺灣小百岳之一,又是大甲溪與烏溪的分水嶺,立有第1547號二等三角點。
八仙山在日治時期擬定名為“八千山”,后以較為典雅的“八仙山”稱之。游客登上高處便可將著名的中橫公路、中央山脈、埔里和日月潭等景點盡收眼底。八仙山及附近山區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昔日稱為八仙山林場,為臺灣三大林場之一,但近年來已停止伐木。北麓的佳保臺在日治時期曾被評選為臺灣八景之一,林場管理單位轉型后,已將該地區建設成為八仙山森林游樂區。不僅自然風光豐富多彩,山上還有神社遺址、靜海寺、臺灣八景紀念碑、國小遺址、千本松原等人文景觀,亦十分誘人。
臺灣導游詞篇10
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于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__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
20__年底,位于嘉義縣太保市的臺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約1公頃,是一座仿北京故宮式樣設計建造的鋼筋水泥大廈。仁立在院前大眺臺上觀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而緊貼博物院的是覆蓋濃密樹林的陡峭山勢,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麓。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
從外形看,筑物似為2層,實則4層,建筑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層分別是講演、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8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及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圖書、文獻、碑帖以及玉器、琺瑯器、雕刻和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研究室。巧妙的是;第三層樓后面架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插人后山之腹,原來是一個深180米、高6米、寬3.6米的山洞,洞內分為一個個小室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設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后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折、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