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
各位朋友,外白渡橋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拍完照后上車。
請上車,腳下請留神。(邊同客人寒暄,邊用國際標準點人數法清點人數)
都到齊了,(手持話筒)坐在后面的能聽清嗎?
各位新時期了,已經是吃晚飯的時間了,現在我陪你們云位于上海銀座的國際飯店,途中,你們會看到不同門類的商店和人們的千姿百態,也可提出各種問題,為了便于大家的參觀,我向大家散發南京地圖。
發給你們的地圖上,劃有O的地方就是今天用晚餐的國際飯店,坐車到那里約15分鐘,到銀座(南京路)的入口和平飯店需要3分鐘左右。剛才,各位散步于上海外灘一定很愉快吧!上海的外灘和橫濱的山下公園非常相似,景色優美,被譽為上海的象征。明天你們就要回國了,在離別之際,請再次光顧尋里,和上海再親吻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景色優美之處,屢看不厭,但重復同肅的說明卻不覺有趣。讓你們在歌曲中再領略一下外灘的'風情吧!那么唱什么歌呢?昨天,我考慮過,外白渡橋的那面會曾是日本的界,又是《上海浮生記》電影的取材之地帶來了《上海浮生記》歌曲的磁帶,曲名是”上海,歡迎您”,請各位欣賞。
(合著音樂前秦朗誦)
美麗的上海,由于貴賓的光臨您更具魅力,著名的外白渡橋,歐式的高樓大廈,滔滔不絕的揚子江,還有以爵式樂而受人青睞的和平飯店,親切的上海人,這一切是永遠難忘的吧!
(歌聲起)
“上海,歡迎您!”
那時,您曾光臨過上海,記得是最后一個夜晚,
我向您高聲呼喊:
歡迎您,光臨上海。
(省略)
“唱的很好!”謝謝大家”,今天一天的疲勞想必已經消失了吧!出外旅行,您的記憶是最重要的歌中出現的上海,想必已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
各位朋友!前面轉彎就進入南京路了。
南京路是上海的第一繁華街,和東京的銀座一樣給人一種人聲鼎沸的感覺。南京路在和平飯店的北樓和南樓之間向西延伸,全長5公里。南京路路名是1865年(日本江戶時代慶應一年)定下的。在這之前叫作”大馬路”,大是”大小”的大,馬路二字這樣寫(邊出示字樣邊講解,進行圖文導游)。
你們知道”馬路”是什么意思嗎?它意為是馬通過的路。過去,這里是英國租界,最早本沒路,英國人喜歡騎馬,故由馬踏出了一條路,叫作”馬路”。1848年在前面橫向馬路河南路上,建起了上海最早的跑馬場公園。從公園到外灘建成了當時上海最新的一條馬路。以后由于地價高漲,在當時較偏僻的地方(今西藏路和人民廣場)相繼又建成了兩個跑馬場。與此同時又出現了新馬路并不斷向西延伸。從和平飯店至靜安寺長達5翁的大馬路延生了。
各位,聽了這簡單說明,對南京由來較為清楚了吧:鈴木先生,您有什么要問的嗎?沒關系,有問題請說,我會樂意回答的。鈴木先生說:這里像過節似的,人為什么如此之多?對此,我想作一說明。
這一帶人多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南京路是舉世聞名的繁華街道,由于觀光和購物的原因,人們從各地聚集于此;其二,休假日,上海人也來這里購物和參觀;其三,到目前為止,地下幾乎不有任何服務設施,人們只好都集于地面。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路形成之后,配上各種服務設施,人們自然會聚集而來。
在南京路的兩側,有四百多家商店,其中最有名的商店,餐館都集中在和平飯店和第一百貨商店之間。例如上海最在的書店、食品商店、服裝商店以及著名的廣東、四川、北京餐館都在這里。各位請看車子的兩側,華聯商廈和上海服裝商店以經營款式新穎的一流服裝聞名,備受女青年的青睞。上海人講究穿著,下如你們所看到的那樣,街上行人的服裝各異,猶如在進行時裝表演。快!請看!那里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旗袍”兩邊開衩是中國的傳統服裝,我們團中富有魅力的女士,穿旗袍是很適合的。這種大膽開放的裙服,在日本穿著一定會引起男士的注目。旗袍,在友誼商店和賓館商場里均有出售。
請看車子的左前方,聚集許多人的地方是著名的北京餐館”燕云樓”,你們知道為什么那里會有那么多人?因為那里將舉行結婚宴席,要拍照的請備好相機,我請師傅放慢車速。你們看,胸前別著紅花,在門口恭候客人光臨的是新郎新娘。在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為男的22歲,女的20歲。人們自由戀愛,結婚通常有做媒介紹九自由戀愛兩種。自由戀愛結婚者占絕大多數。
各位朋友,進入南京路之后,我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他們當中有邊吃冰淇淋邊逛街的外地人,有身穿旗袍的時髦小姐女郎……可你們注意到沒有,像那種裝束打扮的老大爺,你們看,就是站在那兒戴著白帽,身穿黃衣服,手拿小紅旗的老大爺,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呢?大家知道嗎?我想來個有獎競猜游戲,請大家參加。
小林先生,請您談談。噢,您說他是在街頭做買賣的。那么,村上先生你以為他是干什么的?
是在街頭做商品宣傳的。看來,你們都說得不對,下面我們請一位女士來猜謎。山口美智子小姐,您說呢?“指導交通秩序的管理人員。”對了,她猜對了,我們為了感謝他們的協助,分別給他們發一、二、三、等獎。各位,我們馬上就要進入南京西路了,在車子的右側,那幢高樓是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第一百貨商店是中國最大的商店之一,商品種類有3萬多。在這里,一天購物者約有20萬人之多。實行了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以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請大家好好看看領略一番。
南京路是中國人追求最新時尚,富裕的生活和進行較高消費的場所。總之,這條路反映了上海人民的經濟、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有人說不到南京路,等于沒來過上海,難道你們不覺得是這樣嗎?
國際飯店到了,大家領略了南京路白天的景色風情,一定很想知道迷人的南京路夜景---上海的不夜城。在此我且不說,晚飯后大家可以到南京路上散步,自己慢慢地品味吧!
今天,各位辛苦了,謝謝大家。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2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游常說:客人把陽光裝在包里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布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后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于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悅于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悅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后代變賣此園于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游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后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著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后。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么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著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么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了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后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于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跡。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杰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后,有座龍墻。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墻。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墻。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說的那條龍墻。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說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么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墻,他有野心。不知怎么,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后,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說: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說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墻為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說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并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么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后,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后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妝,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游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最后,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么?我愿不愿去?說實話,這正合我意。那么我們還等什么呢?大家走吧!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3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路形成之后,配上各種服務設施,人們自然會聚集而來。
在南京路的兩側,有四百多家商店,其中最有名的商店,餐館都集中在和平飯店和第一百貨商店之間。例如上海最在的書店、食品商店、服裝商店以及著名的廣東、四川、北京餐館都在這里。各位請看車子的兩側,華聯商廈和上海服裝商店以經營款式新穎的一流服裝聞名,備受女青年的青睞。上海人講究穿著,下如你們所看到的那樣,街上行人的服裝各異,猶如在進行時裝表演。快!請看!那里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旗袍”兩邊開衩是中國的傳統服裝,我們團中富有魅力的女士,穿旗袍是很適合的。這種大膽開放的裙服,在日本穿著一定會引起男士的注目。旗袍,在友誼商店和賓館商場里均有出售。
請看車子的左前方,聚集許多人的地方是著名的北京餐館”燕云樓”,你們知道為什么那里會有那么多人?因為那里將舉行結婚宴席,要拍照的請備好相機,我請師傅放慢車速。你們看,胸前別著紅花,在門口恭候客人光臨的是新郎新娘。在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為男的22歲,女的20歲。人們自由戀愛,結婚通常有做媒介紹九自由戀愛兩種。自由戀愛結婚者占絕大多數。
各位朋友,進入南京路之后,我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他們當中有邊吃冰淇淋邊逛街的外地人,有身穿旗袍的時髦小姐女郎……可你們注意到沒有,像那種裝束打扮的老大爺,你們看,就是站在那兒戴著白帽,身穿黃衣服,手拿小紅旗的老大爺,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呢?大家知道嗎?我想來個有獎競猜游戲,請大家參加。
小林先生,請您談談。噢,您說他是在街頭做買賣的。那么,村上先生你以為他是干什么的?
是在街頭做商品宣傳的。看來,你們都說得不對,下面我們請一位女士來猜謎。山口美智子小姐,您說呢?“指導交通秩序的管理人員。”對了,她猜對了,我們為了感謝他們的協助,分別給他們發一、二、三、等獎。
各位,我們馬上就要進入南京西路了,在車子的右側,那幢高樓是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第一百貨商店是中國最大的商店之一,商品種類有3萬多。在這里,一天購物者約有20萬人之多。實行了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以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請大家好好看看領略一番。
南京路是中國人追求最新時尚,富裕的生活和進行較高消費的場所。總之,這條路反映了上海人民的經濟、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有人說不到南京路,等于沒來過上海,難道你們不覺得是這樣嗎?
國際飯店到了,大家領略了南京路白天的景色風情,一定很想知道迷人的南京路夜景---上海的不夜城。在此我且不說,晚飯后大家可以到南京路上散步,自己慢慢地品味吧!
今天,各位辛苦了,謝謝大家。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4
大觀園位于上海市西郊青浦區金澤鎮楊舍村,與江蘇省吳江縣毗鄰。園區占地2069畝,兩面臨水,東依淀山湖,西傍黿蕩湖,南靠318國道,距市中心人民廣場約65公里,距青浦鎮20公里。
江南造紅樓
大觀園所在的楊舍村橫臥于淀山湖與黿蕩湖之間,由11個島嶼組成。村中心乃一圓形小島,名“蕩田圩”。蕩田圩周圍對著九條港(因歷史原因,有的港已人為填沒后稱“浜”),因而被稱為“九龍港”、“九龍戲珠”,乃典型的江南水鄉。
1958年,上海市園林管理處曾在淀山湖南岸的淀峰、西岑征地100.4萬平方米辟建苗圃,后因國家經濟困難,在20世紀60年代初將苗圃撤銷,退耕還農。
結束以后,為發展旅游事業,上海市園林管理局于1978年10月23日提出辟建淀山湖風景區的規劃設想,同月,確定選址在楊舍村。同年11月17日,經市計劃委員會批準,同意全面規劃,分期建設,逐步建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游覽風景區。第一期先行建設的是關王廟和楊舍兩處游覽小區。
關王廟(淀峰)游覽小區為市區進入風景區的入口點,規劃建設陳毅詩亭、游艇碼頭,改建關王廟,保護好在廟旁的一株樹齡820_年的古銀杏。楊舍游覽小區按《紅樓夢》描述的意境,改造地形,造亭、臺、樓、閣,建“大觀園”仿古建筑群,作為游覽區的主要景區。此外,還規劃建“碧波嬉浪”、“煙波帆影”、“長街夜市”、“梅林春深”、“碧水芳草”、“煙村漁火”、“金魚場”等景區以及相應的配套工程設施。
自1979年1月開始,在淀山湖畔淀峰大隊、楊舍大隊分兩期征地,第一期30.82萬平方米,第二期593.32萬平方米,共90.14萬平方米。楊舍大隊征地后撤銷大隊建制,全部征地工作于1979年12月27日完成。
1980年初開始邊改造地形邊綠化、邊進行道路、橋涵、駁岸等基礎工程的施工。1981年下半年,大觀園仿古建筑群中的“怡紅院”首先破土動工,于1984年5月建成,27日即開放接待游客。隨后,大觀園游覽區邊建設邊開放,至1988年底共完成土方工程40余萬立方,種植喬灌木、竹34萬株,砌石駁岸1.22萬多米,建各類建筑面積2.53萬平方米,購買大、中型游船4艘、小型游艇71艘,以及大量陳設用家具、器具,完成投資3851萬元。全游覽區建成了大觀園、塔園、梅塢春濃、柳堤春曉、金雪飄香、群芳爭妍等多處具有江南水鄉特色和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的景區。游覽區東部及南部以自然風光和植物造景為主,栽梅花4000余株、桂花3000余株和數量眾多的四季花卉,并鋪植了大面積的草坪。西北部大觀園內建有大觀樓、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體仁沐德等20多處景點,建筑精致,氣派豪華。在游覽區內建有設計能力各為1200噸/日的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和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建有碧波樓、淀綠飯店、售品部、攝影部以及游艇、游船等服務設施,還建有高47米的7層青云塔。該塔即作為自來水廠的水塔,又可供游客登高遠眺,自成一景。
大觀園仿古建筑群前后施工7年,于1988年10月15日全部竣工,1988年10月20日全部對外開放。
惟妙惟肖大觀園
大觀園以太虛幻境—照壁—大門—元妃更衣處—體仁沐德—園心湖—省親別墅—大觀樓為中軸線,有10多組建筑,20多個景點,建筑面積共7837平方米。園內建筑精致、風格典雅,其環境布置和室內陳設既展現了明末清初的古典園林風貌,又藝術了地再現了《紅樓》勝景。
大門廣場 廣場前矗立著一座高8米的牌樓,上懸“太虛幻境”匾額。廣場中的大型照壁寬18米,高6米,南面是花崗石雕《女媧補天》,北面是大理石雕《金陵十二釵》及警幻仙子、賈寶玉等14個人像。大觀園正門是五開間的門庭,中間有三道供出入,上懸“大觀園”金字匾額。門庭內是朱紅大門和梁柱,金色銅制門環,磚雕掛落,工藝精細。旁邊還有兩道邊門,門上端有磚雕匾額,東邊是“凝暉鐘瑞”,西邊是“萬象爭輝”。門前雄踞著一對清乾隆年間的高2.5米的青石獅子。這對石獅子原是北京某王府的鎮宅之寶,歷經風霜雪雨200多年,至今身上還留著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的槍痕彈跡。它本由北京市文管委收藏,1980年才“遷”至上海。
曲徑通幽 是大門內第一景,又對全園起障景作用。這是一組用3000多噸太湖石砌成的假山,橫亙于正門后,東西長約90米,縱深近20米,其中山洞曲折迂回,可上可下。山頂有圓亭一只,山上林深茂密,藤蘿遮掩著洞壑,山后一注碧波池水。
體仁沐德 位于曲徑通幽之后,是元妃省親時下轎小憩之處,建筑面積622平方米。三開間大廳,上懸鎦金“體仁沐德”額。正廳中央放著“金玉滿堂”鎦金大立屏,掛著龍鳳花籃琉璃燈,放著銅制薰香大鼎和一大精雕細刻的如意紅木八椅四幾家具。東廳陳列一只1米多高的松鶴青花大瓷瓶。西廳有一只紫金三層木雕大仙桃,兩邊是緞制大象、麒麟,均近1米大小。大廳前兩旁廂廊內,東側陳列元妃的雉羽龍旌,西側陳列元妃乘坐的大轎。廳后為大荷花池,隔岸向北遙望,可看到同處于中軸線上的大觀樓。廳后西北角是丹鳳榭,元妃在此登舟前往大觀樓,故名。榭內有只楠木透雕的落地罩,每面雕有5只鳳凰,四面總共有20只,古色古香,據傳是晚清年間的作品。
大觀樓 位于大觀園的中心,面積2123平方米。主建筑大觀樓是一座宮殿式兩層建筑,琉璃瓦大屋頂,陳設華麗,是元妃省親時親屬行覲見禮的地方。與“體仁沐德”隔池相對的湖埠欄桿均為漢白玉石制,欄桿后面是8米高的漢白玉牌樓,上鐫“省親別墅”四個鎦金大字。牌樓后是位于中軸線上的三開間的大門門庭,門中一對石獅子也是清代文物,門庭內6扇銅包釘大門,可分三路進前院。院兩側為東西兩廡。第二道垂花門高達6米,一進垂花門就是一座漢白玉臺基,中有一塊巨大湖石,中間過道兩側植古松。內院東側綴錦樓與西側含芳閣相對,游廊環繞相連。正殿前大理石地坪有兩對銅麒麟、銅鳳凰排列。拾級而上,為“顧恩思義”大殿,殿柱上掛的是元春所題的對聯:“天地啟宏慈,赤子蒼生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大觀樓高15米,共兩層,樓上四周有外廊,可環顧飽覽全園景色。樓下大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中央為覲禮臺,臺上立一座刻有百鳥朝鳳的鎦金大屏風,屏風前設有鳳椅寶座,案座左右排列薰香銅爐、立鶴銅燈、雉羽宮扇。禮臺東側為紅木書桌,上置文房四寶,西側陳列金玉如意等禮器。后殿為寢宮,宮前陳列兩對銅鹿、銅鶴。寢宮內陳列著紅木大羅漢榻,兩側是8只九獅紅木椅。
怡紅院 位于園內西南側,建筑面積899平方米。這是一組二路三進的庭院建筑,入口為刻有“怡紅快綠”四字的大門,進去再穿過垂花門,即到前廂房,兩邊墻上掛著10塊介紹賈寶玉生平主要情節的國畫鏡框。左路首進的“通靈書房”是賈寶玉吟詩、作畫、弈棋、會客之地,陳設著各種精致紅木家具,四周掛有綢緞窗簾帷幔,擺設翡翠瑪瑙牡丹盆花和漢代青銅吊鏡,壁上掛著賈寶玉作的四時即景詩詞立軸,室外栽有珍貴的龜甲竹和其他名貴花木。右路首進的“絳云軒”是賈寶玉生活起居之所,為怡紅院主屋。東間是寶玉的臥室,鋪有雕刻精細、飾以玉蘭、海棠、牡丹等花卉圖案的紅木大床,帳幔低垂,花團錦簇,墻上掛有琴、劍、爐、瓶,皆是一半嵌在墻內。西間是襲人、晴雯居室。
絳云軒的東廂房環境幽雅,室外一條小溪,溪內有漢白玉雕的燈籠,池上建有涼亭名“邀月”,是寶玉讀書養心之地。中室設榻,放著仿古落地大漆瓶和檀香木雕大理石地屏。兩次間設供桌,配有雞絲紅木天然幾,墻上掛有古紅木大理石掛屏,還有兩只大紅木圓臺,陳列著古餐具、酒具。
“千紅一窟”位于通靈書房的后面,是一處水榭建筑。榭前有一水池,有鴛鴦在池內戲水,兩邊有游廊跨越池面。
攏翠庵 位于園內西北部,建筑面積477平方米。茂密的竹林掩映著土黃色的山門,門上刻“攏翠庵”三個字。入內為石砌的放生池,中雕龍嘴滴水,鐘樓、鼓樓建于兩側。院中央有一座3米多高的銅鼎,上部似六角玲瓏寶塔,下部為渾圓凝重的鼎身,三只獅腳形鼎足雄踞于漢白玉基座上。正殿懸“普海慈航”匾,殿內供奉一尊2米多高銅觀音座像,兩側有銅制善才童子、龍女相伴,背后是龍云火焰板。磚雕神臺前的供桌上,陳列著雅致的瓷五供,原為清宮用品。后院是一片紫竹林,上筑方亭一只,匾名“聽濤”。其后的觀音壁用花崗石雕砌,壁上刻有“滄海橫流”四字,壁前有漢白玉雕的觀音像,像前是圍以漢白玉欄桿的小荷花池。進西側門過一處小庭院,經月洞門就是妙玉的禪房,里面陳列著明式紅木家具,中間一張翹頭條桌上有一座精巧的佛龕,內供觀音像。兩側一副對聯:“自在自觀觀自在;如來如見見如來”。東間為妙玉寢室,正中是一張紅木禪床,臨窗方桌上放著一副棋盤,紅木竹節博古架上陳列著古樸的青銅佛像和古玩。
梨香院 位于攏翠庵東,建筑面積484平方米。由西進入大門后,南邊是游廊,有方亭一座,廊外是花墻,花孔系水磨磚雕,游廊兩側有假山、花木。北面三間正屋,落地花罩,上懸“梨香院”匾額,室內陳放小演員練功用的道具及臉譜等物。院內有古戲臺和戲臺大廳,戲臺原在南市區四明公所,清嘉慶七年(1820_年)始建,咸豐三年(1853年)重建,1981年拆建至此。戲臺后樓為演員化妝用,兩側為吹鼓手打樂處,臺前院子及大廳為看戲的地方。
稻香村 位于大觀園東北部,建筑面積431平方米,是園內獨有的一組田園村舍,清幽儉樸,為李紈母子所居。院分前后兩門,前門路旁豎一碣,題名“稻香村”。進門一片園地,種植瓜果蔬菜。前院中有一酒肆,屋前揚一酒幌。后院三間茆堂,門窗梁柱均用桐油刷漆,呈現木材本色。室內陳設淡雅簡潔,東間為李紈所居,西間布置為書房,作賈蘭讀書處。后院中有部分樹木、花卉,墻邊有一土井,旁有轆轤,井亭頂蓋茅草。前后院在東側以九曲游廊貫通。
瀟湘館 位于大觀園東南部,為林黛玉所居,建筑面積543平方米。此地原有一片竹林,再增植一些名竹和樹木,使全組建筑都掩映在叢林茂竹之中。從月洞門入內,墻上刻有“降珠草廬”四個金字,旁種松、竹、梅。正門門庭題匾“瀟湘館”。通過石橋小溪,即為本組建筑的主屋“有鳳來儀”。東間為林黛玉臥室,西間是紫鵑、雪雁用房。主屋前東西兩側有“龍吟亭”、“篁影亭”。“秀玉軒”在西北部,一統三小間,用落地花罩所隔,是黛玉吟詩、下棋、會客之所在。“梨花春雨”是林黛玉操琴讀書的地方,設有紅木仿竹形的整套家具,中置湘妃榻一只,西室陳列黛玉葬花用具。
蘅蕪院 位于瀟湘館西側,建筑面積699平方米。前院有鴛鴦廳,廳后是一座大假山,山道曲折迂回,山頂有一只六角亭和一株古羅漢松,山洞中瀑布傾瀉而下。院內四周藤蘿攀繞,西側植一株有700多年樹齡的檜柏。邊廂內陳列一頂大紅花轎,乃薛寶釵出閣時所用。山后主樓“衡芷清芬”為薛寶釵臥室,樓呈八角型,四面廊,經穿山游廊,過假山而直達前院。該組建筑設計別致,造景優美,假山石筍林立,別有情趣。
秋爽齋 探春住處,三開間建筑高闊疏朗。室中按《紅樓夢》的描述,當中一間置紅木大理石書桌,桌上放著各式硯臺和筆筒,西側墻上掛有一幅仿米芾的《煙雨圖》,左右掛的是一副仿顏真卿筆體的對聯:“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東間是探春的臥室,一只紅木大床,窗前一只六角紅木臺子,墻邊放著一只紅木半櫥,十分符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才女性格。
蓼鳳軒、暖香塢 位于秋爽齋東,都是惜春住過的地方。蓼鳳軒四面為水環繞,乃是兩條游廊的交點,紅蓼花深,清波風寒,十分雅致,但建筑面積太小,不適宜向游人開放,因此把惜春的住所安排在她也曾住過的暖香塢。暖香塢在蓼鳳軒南首,為三開間平房。中間是畫室,置大紅木書桌,臺上擺放文房四寶,墻上的《大觀園圖》可算是她的代表作。東間是惜春臥室,臨窗有棋桌,墻邊案幾上陳列著青銅古佛,表明惜春善畫、愛下棋的性格及最后削發為尼的結局。
凸碧亭、凹晶館 位于大觀樓之后,一東一西,一山一水,山上建亭為賞月,水邊造館亦為賞月。《紅樓夢》中描述的這兩處建筑“特為玩月而設”,喜愛山高月小者,可上凸碧亭,喜愛皓月清波者,可去凹晶館。這兩處地方的大名分別喚作凸碧山莊和凹晶溪館,乃林黛玉所擬,真正是新穎而不落俗套,正顯黛玉才情。
石舫 位于大荷花池西部,臥波橋旁,三面臨水,建筑面積108平方米。平面三間相通的敞廳,西面有樓,舫前懸“春波畫舫”匾,兩面有對聯。
附屬的百花園
梅塢春濃 位于青商公路兩側,其東及東南為淀山湖,占地12.67萬平方米。正門在公路東側,水杉木門樓,上懸“梅塢春濃”匾。入門即見湖石假山,上刻“梅園”二字。園內共植梅4000余株,樹齡最大的約320_年,大多數為50~60年。在紅梅、綠梅、白梅三大類中,白色的有‘玉碟’、‘殘雪’、‘素白臺閣’,粉紅的有‘宮粉’、‘單粉照水’,紅色的有‘朱砂’、‘骨里紅’,還有花白萼綠,小枝綠色的‘綠萼’等品種。沿湖建有190米的紫藤廊架,可盡情欣賞湖色風光。
群芳爭艷 位于青商公路東側,東臨淀山湖內湖,占地約13.3萬平方米。園北以種植花灌木為主,有廣玉蘭、紫玉蘭、白玉蘭、花桃、碧桃、櫻桃、櫻花、海棠、石榴、杜鵑等,四季花開不絕,群芳爭艷之名由此而來。西坡有一株700多年樹齡的胡頹子,春節常后紅果累累。南面有9株高10米的大雪松,枝繁葉茂,挺拔有力。中部為一塊占地3萬平方米的天鵝絨大草坪,草坪東南有大片竹林。
金雪飄香 又名桂花園,位于游覽區南部,占地約6萬平方米。中間建有金魚場,西南部為職工新村,植有桂花樹2700株。1988年職工新村擴建,桂花園面積縮小了約一半,桂花樹減為20_株。因而在大觀園前另辟新園,植桂花樹682株。全園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四種。
柳堤春曉 位于游覽區東部,建園時在湖灣口拋石,建成一條長300余米的防波堤,形成一個約13.34萬平方米水面的內湖,既連接東部四個景區,又可供游船活動。堤上建有兩橋:一橋名柳堤橋,長28.5米;一橋名楊舍港橋,長30.8米。堤的兩邊植垂柳,間種碧桃,柳堤橋旁有六角亭一只。
青云塔院 位于青商公路西側,大觀園東南,總建筑面積1375平方米。青云塔是一座高47.5米的7層仿宋古塔,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觀賞、游覽、儲水等多種功能,構思十分獨特。塔基四周為花崗石地坪欄桿,塔內一至五層有鐵旋梯可供游客登塔遠眺,俯瞰全園和淀山湖風光。六層為容量100噸的水箱,外觀與塔身融為一體,絲毫也看不出破綻。塔院正門位于塔正南,三開間門面,東西兩間為廂房,中間為過道。院西的邊門兩面為游廊,兩端均建有方亭。塔院后面塔院大廳,系原上海錢業公會(建于清光緒十五年)舊建筑的一部分。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5
各位游客好!歡迎大家來到上海!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大觀園。
“莫道紅樓乃一夢,淀山建有大觀園”。大觀園占地面積1,300多畝,已建成的“大觀樓”,“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或華麗、或樸拙、或清幽、或淡雅,處處體現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風韻和意境。
“……走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四面琳宮合抱,迢迢復道縈行。青松指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眼前的大觀樓,恰是如此,這里是元妃省親時族人朝覲之所,正殿主樓的東西兩 面,有含芳閣和綴錦閣,三座建筑以游廊相連,并與前庭的兩廡相接。
旁邊,則是戲臺,是元妃游幸時觀戲的地方。整個建筑群飛光流 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氣勢。大觀樓東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從月洞門入,沿曲折游廊,經六角亭,便可看見黛玉所掛的鸚鵡架,跨過溪水上的水橋,可來到“有風來儀”主廳。而薛寶釵的“蘅蕪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內不相干一株花兒,迎面太湖石玲瓏好聽嬌,魚兒在池中安逸地噴水。真可謂“蘅蕪滿凈苑,蘿藤助芬芳”了。
大觀園內的“怡紅院”一組建筑。跨進鐫有“怡紅快綠”匾額的院門,只見深宅重院,富貴典雅。繹蕓軒前,植著芭蕉和海棠。西屋為襲人、晴雯等丫頭的住所,東屋則是賈寶玉的臥房,花嵌磚綠,雕床描金,堂皇中又有點脂粉氣。中間過廳,東西兩屋,以碧妙櫥和博古架相隔。今天,這里不僅發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還將以鮮美的魚蝦蔬果奉獻給游人。在淀山湖風景區東面的關王廟,已開辟了一個游泳場。岸邊蘆葦搖動,遠處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渾身舒暢。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6
上海地區供奉城隍由來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華亭即立城隍廟。上海在置縣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廟,以作為華亭縣城隍行殿,后人稱老城隍。明朝開國后,于洪武二年(1369),詔封天下州縣城隍府神為顯佑伯。
相傳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為宋代尤圖閣學士秦觀八世孫。元時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揚州,轉徙上海。當時占據蘇州的張士城派人前往招用,為其拒絕。吳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幾次淮備起用秦裕伯,秦均稱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對于秦裕伯隱臥上海甚感不安,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慮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渝: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后悔。手諭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應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為治書待御史。洪武三年,設科取士,與劉基同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卒,葬于上海長壽里。為釋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為國人請命也,因而,海濱之民懷著感激與敬重,奉祀其為城隍神。
永樂年間,上海知縣張守釣將原位于縣西北的霍光行祠改建成具城隍廟。據至元《嘉禾志》引《吳越備史》載,相傳吳王孫皓病重時,有神附體一小黃門,對孫皓言道:華亭谷東南有鹽塘,風潮為害,非人為所能防。臣本漢霍光也,愿統部屬鎮之。遂立廟祀漢博陸侯霍光,是為上海祀奉霍光之始。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7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外灘吧!那里可以看得上是我國最繁榮的地方之一,但曾經的被虜也讓她有一段凄慘的歷史:1845年,英國吧她劃為了自己的租界地,1849年,法國也強占了外灘。可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她又是多么美麗多么繁榮呀!
去年暑假,我和媽媽一同來到了這個被人們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的黃土地上。剛到目的地,這黃浦江的水浪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青綠的水藻在水里滑動這它那輕柔又纖細的腰肢。
一下車,我們來到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亞細亞大樓,它的門楣上還運用了斷花式的設計,優美生動。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東風飯店,曾經,他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它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臺,號稱遠東最長的吧臺。我們繼續前進,來到了一幢紅房子前,經導游說明,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當年大名鼎鼎的輪船招商局。漫步在這黃浦江岸,上海的名樓名塔一覽無遺:和平飯店,浦東發展大廈以及黃浦江對面的東方明珠電視塔,環球金融中心。
來到十里南京路的盡頭,那兒有一座青銅澆注的塑像,他凝視著這里的一花一草,他是誰呢?他就是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的市長——陳毅將軍,看著著座塑像,我仿佛看到了陳毅將軍當年在風雨中視查工作。他那種公樸的形象和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風度再一次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天漸漸暗下來了。我們來到飯店,匆匆吃過之后,我們又回到外灘。此時的天已成了暗紅色,天空中,萬家的燈火也陸續打開了,我們來到"外灘游輪碼頭"打算坐船觀光。
我們來到了游輪上,船在黃浦江上緩緩行駛,岸上的燈光印在水面上,仿佛成了一闊副油畫,水,靜靜的,看似漆黑卻透出亮麗。下了船后,我們直奔上海最高的建筑——環球金融中心。
我們在環球金融中心乘高速電梯,聽說他有最高10米每秒的速度呢!不出2分鐘,我們來到了樓頂100樓,在哪兒,地板都是透明的,走在上面真是有種"一覽眾山小"的快感。一眼望去,到處是五彩的燈火,到處是汽車在穿梭,那黃浦江也更美了,對面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雨天上的星星連成一片,形成了"天星連浦江"的美麗景象,聽說上海一天的電費就得花去近30萬元呢!
我一動不動的望著這迷人的燈火,只覺得心清如水,我,陶醉了!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8
現在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首先,我對各位的參觀游覽外灘表示歡迎,并預祝各位旅游愉快。
新外灘共有五條旅游路線,在您的左手邊是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的壯觀建筑群和寬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以及前程似錦的浦東陸家點綴金融貿易區,眼前為新穎獨特的觀光游覽區。這建筑群、中山路、觀光區、黃浦江、陸家嘴仿佛樂譜中的五線譜,勤勞上海人民則好似串串間符,正組成最新最華美的樂章,歡迎著各位來賓的光臨。
地粉才能叫外灘呢?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筑,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于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筑格調是那么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著52幢風格各異的建筑,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云集于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筑。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瞭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為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柜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里面。
新外灘12號以前是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該建筑建于1923年,屬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筑。大樓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筑,高5層,加上頂部一半球形層頂菜有7層,鋼框架結構。樓內裝飾十分講究,設有美、英、法、俄、日等國各種接待室。這座建筑英國人曾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為講究的建筑。
緊鄰匯豐銀行旁邊的那幢建筑是上海海關大樓,為19世紀復古主義的建筑,建于1927年,為當今世界所罕兇。大樓上面的大鐘四周均可看到走時,每隔15分鐘奏響一段短曲,鐘聲悠揚深沉,聲聞10里。
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出于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后,上海親切地稱它們為“姐妹樓”,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志之一。
南京東路口的兩幢大樓均稱為和平飯店。坐南朝北的這幢樓建于1906年,當時稱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早的一個飯店。它可作為一座歷史建筑,屬英國文世復興式。該樓的最大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墻磚做貼面,遠遠望去既莊重典雅,又別具風格,實屬一座難得的佳作。
外灘的這些建筑,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如今為了讓人們了解這些建筑的歷史,每幢大樓門前均掛有中英文對照的銘牌。
對于外灘,上海人給她的稱呼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上海人把解放前的外灘叫舊外灘,解放后稱作外灘,現在人們贊她為新外灘。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搶占外灘的情景,但每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意義。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重心也由南而北,浦東的開發和振興使上海走到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春風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上海外灘,中外金融機構也紛紛搶占外灘。上海作出了“清巢引鳳”的重大舉措,將外灘金融街房屋大置換,吸引海內外的“老顧客”重新前來落戶,再顯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外灘是上海的象征,也是中外游客必到之處。但在以前由于道路狹窄、行人車輛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外灘整體形象。為了改變處灘的面貌,上海人民政府把外灘作為重點加以改造。眼前這條馬路稱中山一路,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也是外灘綜合改造的一部分。該路全長826米,寬45米,設6至10個車道。這條寬闊的交通線不僅僅限于外灘一帶,它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延伸,北起江灣五角場,南抵南浦大橋。到下個世紀初,這條南北走廊長達15公里,將成為上海旅游觀光的標志性景觀。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濱江大道頗有特色。它不但集文化、綠化于一體,而且早晨是人們習文練武的好地方,白天是國內外旅游者觀光游覽的天地,晚上則是對情侶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聽說有許多外國朋友都慕名前來體驗生活呢。
各位來賓,漫步在新外灘觀光區,您是否感覺到,新外灘不僅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在熱鬧繁華中透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大家請看:在延安東路外灘設置主題為“為了明天”的藝術景觀,以6根圓柱相擁抱,與具有80多年歷史的氣象信號臺相組合成為一組對景。海關大樓與電子瀑布鐘也是頗有新意的對景。電子瀑布鐘呈階梯式,長27米,高3.5米,設10全臺階。整個操作過程均由電腦控制,約有1000多個噴頭水柱組成各種顏色的阿拉伯數字,使世界各地既是那么的遙遠,雙是多么的親近。觀光區名副其實地成了一條容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特色文化的風景線。
黃浦公園面對的就是聞名海內外的黃浦江。“月上黃龍浦水黃”,十分生動地描繪了黃浦江水的顏色。改善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它發源于無錫太湖,是上海境內最長、最寬、最深的一條河流,全長114公里;平均寬度400米,深7至9米。它的原名叫東江,又有春申江,黃歇江等別稱。相傳在20_多年以前,上海當時屬楚,那時楚國有位大將叫黃歇,他很有治國才能,被楚王任命為宰相,并封為“奉申君”,管轄上海這塊土地。由于當時東江上游淤塞,,他就帶領上海人民進行疏浚,并且修正了航道,使上海的水上交通和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后人為了紀念黃歇的功績,就把東江改稱為“春申江”和“黃歇浦”,直到南宋時期才正式定名為“黃浦江”。
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遙遙相望,其功能為金融、貿易和對外服務,它將是新上海的核心與象征。“東外灘”濱江大道,總長2500米,集旅游、觀光和娛樂等為一體,沿道設有6個頗具特色的廣場。雖然現在只聞到隆隆的打樁聲,但聲聲入耳,是五線譜上最華麗的樂章,預報著外灘更美好的未來。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9
各位游客好!我是迪士尼旅游公司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依",接下來我就帶你們去走走吧!
大家不要走散了,我帶你們來玩"太空飛車"。不敢玩的游客不要上去。這太空飛車是六個人坐一輛車,然后進入一個黑黑的洞,會看見許多閃亮的星星,然后刺激的部分就來了!什么?你問我可不可怕?很可怕的呢!你膽大的話就上去吧!還有這個太空飛車的軌道都是會移動的,你前面沒有路了,它就會移過來讓你接著跑。大家要玩的上去排隊吧。
現在我帶你們玩"青蛙跳"。這個東西是模仿青蛙做的,它會跳起來,再下去,再起來......最后跳完了就降下來了。在跳的過程中,膽小的可以大叫,那樣就不會太怕,你們要扣好安全帶,扣好了就非常安全啦!
然后是旋轉木馬。小孩子可以來玩,大人當然也可以啦!我不說你們都知道旋轉木馬是怎么玩的吧!不想玩的那邊有一個超市,可以買水、雪糕、帽子等等。大家現在去排隊,開始彩色的轉馬之旅吧!
大家看!那邊有許多的卡通人物!有米老鼠、唐老鴨、米妮等等,它們非常可愛。當然,還有許多公主: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等。大家可以和它們合影,留下這快樂的一刻吧!
現在是中午十二點,玩這么久,大家都餓了吧?來那邊那個餐廳吃飯吧。這里有許多美食,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你們休息好了再出發。
好了,大家繼續玩。這里還有許多游戲,例如:超級袋鼠、驚險過山車、刺激海盜船.....
介紹上海導游詞介紹景點篇10
沉香閣又稱慈云禪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創了明萬歷二十八年(1620_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場。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43年,現代名僧應慈法師應沉香閣住持葦乘之請,駐錫沉香閣,在這里首先開講華嚴初祖杜順(557-640)所著《華嚴法界觀門》,從此,慈云寺(沉得閣)成為應慈漢師在上海弘揚華嚴宗的道場。
應慈(1872-1965年)法師自稱為華嚴座主,一生教演《華嚴》,深受國內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濕親,安徽歙縣人,26歲在普陀山出家,28歲在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寧等寺參學,依明性、寄禪、大定、月郎、冶開等名僧為師,后隨月霞法師研究《華嚴經》,畢生致力于宏揚《華嚴經》教義,對近現代華嚴宗的傳播影響很大。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被武則天賜號賢首,該宗又稱首宗。華嚴宗認為,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宣傳法界緣起的世界觀和頓入佛教的思想。
應慈法師隨月霞法師在上海華嚴在大學、虞山興福寺華嚴講堂講授《華嚴經》。1920_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潛心專修《華嚴經》。隨后數十年,應慈法師在江蘇、浙江、山西、上海等地傳播華嚴宗教義,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創辦華嚴學院,培養僧才。1948年,主持華嚴法會事務。晚年應慈法師常住沉香閣,仍弘揚演教,講學不輟,自律為四壁有經皆可讀,一年無日不參禪。
應慈法師是位愛國愛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擁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年,又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62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1985年,明旸法師為紀念應慈法師圓寂二十周年題詞一首:
佛學耆宿仰應公,德重道高四眾崇。
一片丹心愛祖國,大悲寵愿護禪宗。
經談般若真空理,教演華嚴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顯六神通。
沉香閣被工廠占用。為了落實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氣協調各方面關系,搬遷工廠,將沉香閣移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現沉香閣內還建有應慈法師紀念堂,每天都有許多國內外信徒、游人前來瞻禮、參觀。
1989年落實宗教政策,開始邊修復邊開放。經上海市佛教協會與市文管部門研究,決定按照明清古建筑格局修復沉香閣。經過五年整修,沉香閣又重現了明清時期的舊貌。四柱三間三牌樓的山門,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構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彌勒、韋馱、四大金剛;大雄寶殿中奉盧舍那佛、文殊、普賢、梵王、帝釋,兩旁為十八羅漢坐像,扇墻后為海島觀音;后殿為全寺主體建筑沉香閣 觀音樓。前后三進,兩邊耳房為配殿、僧寮,結構完整,布局緊湊。
現在的沉香閣,中軸線上,第一個建筑是修復的明代石牌樓,飛檐斗拱,氣宇軒昂,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匾額沉香閣懸掛在上面。
第二進是天王殿,天冠彌勒、韋馱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裝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稱為天王殿。明清以后的四天王像,基本成為定式,即東方持國天王,白面,手執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黑面,手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面,手執一條龍或蛇;北方多聞天王,綠面,手執一柄大寶幢(雨傘)。
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護國土護眾生,佛教信徒從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寶(寶劍挾風、琵琶調音、寶幢喻雨、龍蛇喻順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雨順。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記,繼佛之后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未來之佛,故又稱為彌勒佛。沉香閣內,塑的是彌勒尚在兜率天內院時,現菩薩法相的天冠彌勒像。現在大多數寺院都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像。相傳在五代時,浙江奉化有一個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頭垢面,手里拿一個布口袋,乞討于街上,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農歷三月初三日,端坐圓寂之前,說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佛教徒認為他就是彌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見了都能生歡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將他塑為布袋和尚相。
彌勒的背后是韋馱天將像,佛教中說他常常手執降魔杵,巡游東、西、南三洲,面對佛尊,守護佛法,稱為三洲感應。是寺院的守護神,老百姓又稱他為韋馱菩薩。常見的韋馱像為立像,一種是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于兩臂彎中,另一種是雙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出入之人。個別寺院也有將韋馱塑為坐像的,如江蘇如皋定慧寺內,就塑坐、立各一尊韋馱像。
第三進是大雄寶殿,迎門的一副楹聯,是新加坡吳偉業居士所獻,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場鐵像寺和愛道堂的住持隆蓮法師所撰書:
沉淪人盡渡載三千佛子一葉舟中;
香水海無邊禮百億法王千花臺上。
大殿正中須彌座上端坐報身佛盧舍那佛,文殊、普賢,大梵天、帝釋天分列兩旁。頂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個大雄寶殿頂上,有348尊貼金小佛像圍繞盧舍那佛,按佛教《梵網經》經義,象征這所莊嚴的比丘尼道場,嚴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樣配置。大殿兩側是裝金十八歲漢。大殿南端東鐘西鼓,晨鐘暮鼓修持誦經。
進入大殿后的寬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層銅制寶鼎和一對石燈臺。廣場周圍建筑都是兩層樓閣,東西兩廂的樓上東邊是專供海外女賓來寺院時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節特點布置有明式床寢家具,但配有現代化的衛生設備。西樓上是沉香閣常住比丘尼們的寮房。樓下東廡是客堂,千手觀音殿和伽藍殿,伽藍殿內供有一尊明代木雕伽藍神關羽像。西廡是祖堂,祖堂內供著沉香閣(慈云禪院)歷代祖師蓮位,和1943年起即卓錫于此、并一生弘揚《華嚴經》的華嚴座主應慈法師的蓮位。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說是全國獨特的。從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飛檐,檐上一個懸空亭閣,東南西全部落地窗。這就是全國聞名的沉香閣的閣,趙樸初居士為之題額為南海飛渡沉香大士寶閣。登兩側的樓梯而上,立即可聞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閣。雖然名稱為閣,實際上,閣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閣,放幾把明式單背的椅子和高腳花幾而已。
閣的后面的就是一個觀音殿,上面張掛著繡有南海寶筏飛渡沉香大士的歡門和四條風幡。正面一個大佛龕,龕前一張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黃色瓷五供具,恰到好處地陳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縷空香爐內,飄出縷縷檀香味。佛龕兩側有銅制伽藍神和兩童子像。佛完內供的就是沉香觀音。這尊沉香觀音,又名如意觀音。觀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別名貴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屈右足于坐上,右肘倚于右膝上,左手支撐于座上,頭微右側,作凝思狀,花冠纓絡,莊嚴慈祥。傳說,據《隋書》記載,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派大臣常駿出使南方國家,賜贈中國工藝品等禮品,赤土國回贈沉香觀音一尊,常駿回到長安,正值隋煬帝巡游揚州,常駿等從淮河乘船趕往揚州,途上遇風翻船,沉音觀音沉落淮河。直至明代潘允端發現后,奉回上海,建閣供于此處。據說原來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可惜不知去向。
現在的沉香觀音,是由沉香閣住持觀性法師1990年專程去泰國,從泰國募集到一段極其珍貴的真正的沉香木,價值一萬多美元。運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樣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態和工藝水平,不遜于原像。閣的樓下為慈云堂,里面裝修、布置簡潔古雅,正中北壁一長幾、一八仙桌、兩張靠椅,兩側各四張靠椅,居上空地一張園拼桌,四個鼓形園凳。全部明式紅木所制,無桌圍椅披,高雅而有氣度;所有擺設,不過是左右各一座黃梨木獨幅屏風,紅木長幾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對花瓶而已。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觀音中堂和兩副對聯,分別由趙樸初居士和真禪法師所撰書:
趙樸初所撰為:
花海沉思洞明自性;
旃檀香風恒可眾心。
真禪法師所撰為:
無我無人觀自在;
非色非空見如來。
慈云堂西面是貴賓接待室。東面是方丈室,現沉香閣住持為觀性法師。觀性法師,現已85歲高齡,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曾任南市區人民代表、區政協委員,又兼慈修居住持。由她帶領這兩個比丘尼道場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學院尼眾班學尼熏休修持。沉香閣東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筑的小樓,現為應慈法師紀念堂,堂額為趙樸初居士所題。底層是一個小法堂,二、三樓陳列著反映應慈法師生前弘法利生事業的珍貴照片、著作、手跡和遺物。
二樓堂中應慈法師遺像兩側,真禪法師為其親教師所書對聯:
霞月宗風不墜佛海圓融曾講三譯華嚴冗稱教主;
永懷無私慧照幸侍師門靈山盛會依然一真法界。
應慈法師(1882一一1965),俗姓余,安徽歙縣人。一生以弘揚華嚴宗為宗旨,自號華嚴座主,晚年又起別號拈花老人。16歲依普陀山明性禪師出家,1920_年依寧波天童寺寄禪法師受具足戒,先后參鎮江金山寺大定1揚州高旻寺月朗常州天寧寺冶開、揚州寶輪寺月霞法師等高僧。1920_年與月霞等同得法于冶開法師,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二世,法號為顯親。以后隨月霞法師講經、辦僧教育。1920_年任常熟興福寺方丈。同年末,月霞法師圓寂時,囑應慈法師:善弘華嚴,莫作方丈。次年春,應慈法師即辭住持與持松,自任監院。此后,終身以弘法講經為己任。1943年起移錫慈云禪院(原為比丘道場,即現沉香閣),二十年間多次講三十(卷本)《華嚴經》、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和八十《華嚴》。建國以后,自1953年起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54年任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直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62年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4年被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一直連任至1965年圓寂于沉香閣。應慈法師在遺囑中,希望后輩弟子及學人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學習,加強改造,擁護政府政策法令,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至要至要。
沉香閣的東部,建有一幢綜合樓。樓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齋堂,在佛教節日和香期中,為佛教信徒們供應有廣東風味的素齋。在二樓上,還設有一個小巧精致的餐廳,古色古香,裝飾有貼金的寶相花圖案。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鞏縣石刻原樣復制的北魏帝王禮佛圖,更顯得古雅莊重。這個餐廳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賓舍館中,也可稱得上第一流的。樓上是上海佛學院尼眾班的教室和學尼們的案房,每廟都有二十多位學尼,來自全國各地。現在已招收第四屆學員。以前畢業的學員都已受過具足戒,并分配在本市的各個尼庵中或佛學院中,擔任著重要的執事和教師,成為一代新的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閣,以其古雅,以沉香觀音,聞名于海內外。它又處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游勝地,與老城隍廟和豫園的鄰近,吸引著無數的海內外佛教信徒和游客,為上海市的繁榮興旺,作出了它應有的貢獻。
修復后的沉香閣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叢林。沉香閣住持觀性法師。1992年10月15日,沉香閣修繕一新,隆重舉行觀音像開光,觀性法師升座典禮。1994年8月14日上午,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龍華古寺方丈明旸法師主持并隆重舉行了全堂佛像開光儀式。上海佛教信徒以及來自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諸山長老800余人參加了佛像開光典禮,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的法師和信眾專程來滬慶賀開光盛典,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為此次活動發來了賀電。1992年沉香閣被列為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