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
一九四零年,二戰一觸即發,德國侵占荷蘭,對荷蘭的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運動,猶太人必須在醒目的地方別上一顆黃色的小星星來與其它人區分。希特勒把他們描繪成卑劣低下等民族,猶太人被德軍捉去做苦力,生病也不能去看病,收到了極大的虐待,就算有好心的荷蘭人想要幫他們,但看到那顯眼的黃色五角星也都無能為力。
主人公安妮·弗蘭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望的商人,母親則是出身貴族,家族地位顯赫。安妮還有一位姐姐瑪格特,她聰明善良。家庭富裕,父母關愛,可以說,安妮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十歲之前,她無憂無慮度過了童年。但是那時候已經不太平了,猶太人四處被捕,為了安全,他們全家只好搬到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小屋”生活。在那里,除了一起生活的猶太人之外,安妮父親手下的工作人員——克萊曼、庫格勒、梅普和艾莉·沃森也知道他們居住的地方,沒事的時候會去看把他們,還幫忙代購食品和生活用品。
安妮他們的生活條件很不好,每十五分鐘就會響一次鐘聲,很潮濕,他們白天不能發出聲音,不能走動,連窗簾都不能拉開,不然就很容易被發現。我認為這讓生活很不好,過的躲躲藏藏。但是安妮卻說,這是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可以看出她十分樂觀。
從她一開始的日記中就可以看到,她十分快樂,有很多朋友。后來,又寫到和爸爸媽媽、鄰居的隔閡、沖突。安妮在日記中寫道“我的性格有兩面,一面沒大沒小,嬉皮笑臉……可這一面總掩蓋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純潔的另一面……”安妮獨立堅強,是非分明,有主見和理想,她勇敢地笑對一切,即使是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學習、慶祝節日,期待著戰爭結束,美好生活的開始??墒呛镁安婚L,兩年不到,“秘密小屋”被發現,住在里面的猶太人全部被捉,他們服役,被殺,安妮也去世了,那時,她還沒有十五歲呢!這個年紀,應該是花一樣的年華,一個生命的開始,可卻因為戰爭,卻被終結了。有一句話我認為安妮說的很對“為什么人類的飛機越造越大?炸彈越來越猛?為什么人們一邊把房子夷為平地一邊又不知疲倦的重建家園?為什么每天要把幾百萬元投入戰爭,卻舍不得投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者、藝術家和窮人呢?為什么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在忍饑挨餓,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卻多的發霉腐爛呢?唉,人為什么這么瘋狂!”是啊,為什么?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戰爭?難道,那些人看到那些無辜的同類慘死,一點愧疚感都沒有嗎?安妮也有自己的夢想,想要寫書,不想平凡的過一生。
我敬佩安妮,她和她的日記,都是那么的偉大!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2
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在猶太人每天被一車車抓走,送往毒氣室時,在令人驚恐的空襲聲中,安妮卻在日記中寫道:“我得學習,才不會變成蠢人,我要上進,將來要當個新聞記者或者作家,這是我的愿望!”
安妮每天用在讀書上的時間不下數個小時。她讀希臘、羅馬神話,學習速記函授課程,自學法語并翻譯文章,整理歐洲各國王室族譜,學習父母規定的英語、數學、歷史。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她竟編寫了十幾萬字的讀書卡片。
安妮甚至還在狹窄的房間里學習芭蕾舞。她抱怨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瑪格特說:“我們都快要忘記怎么跳舞了……難道你希望,當我們出去的時候,把什么事都給忘了?”
密室里的所有人,都從安妮這里感染到了溫暖和快樂。她會幫助媽媽洗刷碗筷,打掃衛生;幫助凡·達恩太太削那些“好像永遠也削不完的豆子皮”;在牙醫給凡·達恩先生拔牙時,她也要“外行地湊上一個幫手”。
安妮還愛上了密室里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彼得,兩個孩子瞞著大人偷偷地幽會。她在日記里寫道:“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嗎?”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為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_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匯--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3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似一縷陽光,如一陣清風……那時的我們擁有最純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把開始記錄是13歲,在15歲被納粹抓獲?!涯恰懊篮谩睔q月記錄了下來。
我們在想象“安妮”過得舒適生活,錯了!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于是隨家人躲到了一間密室里,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在十三四歲我們應該享受著老師的教育,父母的疼愛,擁有最美麗的笑臉,最動聽的笑聲,享受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記本陪著她。
《安妮日記》讀后感作文700字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時光,這里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饑餓,只有恐懼和病痛一直折磨著他們?!鞍材荨痹谶@種環境下中學會了:不屈服,不氣餒。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錯誤,正視自己的缺點。
安妮初進密室,對“凡。丹夫婦”是厭惡的,對母親的責備的不滿……可是“安妮”學會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真正安定下來,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歡上了“彼得”——一個靦腆的男生,在這個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動。在這個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樂觀,滿懷理想感染著身邊的人,感染著“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歡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筆,故事結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納粹抓走了!
仔細回味,這本日記,筆調貼近我們,又和我們的生活大不一樣。“安妮”把成長中的困惑與好奇真實地記錄出來,在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諱,讓我們好像看到另一個自己。
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渡過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是在歡笑中度過的?!鞍材荨币彩切疫\的,她在這時間里,認識到了自己,學會了堅強,熱愛生活。
可愛的“安妮”在納粹的迫害下永遠的閉上了眼,距離她16歲生日僅剩3個月,距離這個集中營集中營獲救僅剩1個月,“安妮”用自己的筆寫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讓我們這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們,應該深思: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會做什么?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4
如果說戰爭是一個黑色的主題,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落下的最沉重的一筆。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買下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每一次翻開它,看到那一行行刺痛人心的語言,我的心格外沉重,我替那些可憐的人兒深感倍憤,對無情戰爭和可惡的納粹也感到更加生氣。
《安妮日記》里面講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經歷。安妮·弗朗克于一九二九年生于德國的一個猶太家庭,當時的猶太人是受到歧視和排擠的,同常人地位都差之毫厘,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是要遭到殘酷迫害的。就在安妮過完13歲生日不久后,他們一家就開始躲藏生活。安妮一家和范·丹夫婦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了安妮父親曾經辦公的大樓的一處隱蔽地方,被安妮稱為“密室”。
自從來到這里后,他們每天過著心驚膽戰、惶惶不安的生活,無論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聲音來被人發現了。窗戶拉上了窗簾,不讓一絲光線透出來或照進來。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氣,但更不能出發響聲了。本來,一個本應在家里享受陽光、享受自然,在學??鞓穼W習,一個擁有藍天、自由飛翔的花樣少女,現在卻因民族被歧視而躲在看不見陽光,享受不了生活快樂的小屋中,比鳥籠中失去自由的鳥兒更加痛苦,是多大的打擊和折磨啊!
在這種情況下,她用她的筆記,記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筆記陪伴安妮度過了26個月艱難而悲傷的時光,同時也在這樣的暴烈情境下,去糾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鍛煉自己的性格。雖然她很不幸,生活條件更差勇,但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喪氣,仍然抱著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胸有理想、頑強拼搏的性格真讓人佩服啊!我記得安妮曾說過一句話:“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將會變好的,這種苦難必定會有盡頭,和平與安寧將重新降臨世界?!?/p>
安妮說得沒有錯,其實只有人們才會愚蠢地去斗爭,戰爭是無情的,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是痛苦的。如果人們用“善”,對待每一個人,和睦相處,一定可以成為朋友。要戰爭的,發動戰爭的,殘害百姓的,都是惡人。我想,不只是安妮一個人對和平的呼喚,那是千千萬萬的人都盼望的,呼喚著的世界成為一家,他們那些可憐的猶太人可重在同一個藍天下成長!只是安妮沒有那么幸運,就在戰亂和黑暗即將過去,和著光輝的來臨前,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法西斯集中營悄然地凋謝了,一個終符無聲地劃過了那那短暫的生命。安妮,雖然你沒有看到今天世界的和平。
但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不是希望你的《密室》能成為作品嗎?雖然你沒有寫出,但是你的文章日記卻保留了下來,完成了你的“作家之夢”,也讓你的和平之聲漾起了激情。只要人們心中有愛,手牽手,心連心,通天塔也可以建起;
如果我們不團結,斤斤計較,老想著自己得利,就算通天塔建了也會轟然倒塌掉。和平是人類發展的橋梁,一起加油吧!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5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薄材?弗蘭克,1944年4月4日
四壁密封,卻渴望藍天;生死一線,卻堅信未來。這是我看到《安妮日記》前半部分的感覺,而當我更深入地體會這本書后,這個與我年齡相仿、天性自由的女孩,給了我更強烈的震撼。
她開朗、活潑,本該是大自然的寵兒,在自然界中自由嬉戲。但命運給她開了個大玩笑——她被迫在密室中度過了壓抑、恐懼、沉默的兩年,最終病死集中營。兩年如影隨形恐懼和沉默,這是所有人都難以承受的酷刑,但它卻并沒有改變安妮的天性,直到被抓走的前幾天,她依舊堅信未來,充滿希望,想籠中的雄鷹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掙扎,努力脫開束縛。
她的充滿理想堅定的行為與對生活細節的記敘深深吸引著我,驅使我不斷往下看。但是,當我的目光停留在1944年8月1日的時候,我竟再也無法使眼睛向下看去——我很清楚,這是安妮最后的日記,寫于她被捕的三天前,
《安妮日記》不是小說,因此它沒有導演的事先伏筆提示,每一篇日記也沒有那些煽情的藻飾,只有真情的流露。我更愿意把它作為我和安妮的對話而不是像看電影一樣讓故事從眼前飄過。對我來說,看這本書就如同安妮坐在我對面與我聊天一般親切。試問,當你明知道朋友即將遇難去世,你還怎么忍心微笑著聽她述說自己對未來的渴望與對生命的熱愛呢?我真想抓住她的衣領,搖晃她,大聲對她說:“你就快被捕了!你的悲劇已經注定了!別再做白日夢了!!”但坐在我面前的安妮依然在講她的故事,依然微笑著述說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述說自己對盟軍勝利的期待。
可憐的安妮!兩年多來從未失去希望,極少在日記中吐露自己的恐懼。取而代之的是她的熱烈期盼自由解放,重回大自然的熱情??墒牵驮谧杂膳窨煲獙λ归_雙臂迎接她的時候,殘酷的命運敲響了她小小的密室,納粹的魔爪終于探到了她的藏身之地——密室被摧毀了,安妮進了集中營。
耶和華到最后一刻也沒有向安妮伸出援手,給予她一絲憐憫。不,或許,安妮早已不需要什么憐憫了,盡管香消玉殞,但她的靈魂已經經受住了常人無法通過的考驗與洗禮。她走得很遠,遠超過常人,她善良、開朗、無私、聰慧。她的肉體的存在已畫上句號,而她的精神卻永遠沒有停歇,依然為后人留下了意味深邃的無盡的省略……
我合上《安妮日記》,小心地把它放進書柜——那里放著我最值得敬仰珍惜的書籍。至始至終,我都沒有去看安妮最后的日記?;蛟S,在將來的某個時間,它將再次被我打開——當我可以理解死亡的時候……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6
回想生命的本質,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思考。其實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后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系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借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么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p>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東西能比這個更快樂的嗎?”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7
“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這句話出自《安妮日記》,作者是一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這本日記記錄了在希特勒迫害猶太人期間,安妮一家與凡·達恩一家、杜塞爾先生躲在密室中度過漫長的兩年。這兩年不僅物資缺少,溫飽也是問題,為他們提供食物的人大部分都被德國人抓去了??稍谶@非常時期內,作者安妮并沒有失去信心,而是每天都記錄著自己渴望自由的決心。1944年8月,密室還是被發現了,藏匿在內的所有人被捕。1945年3月,年僅十五歲的安妮倒在了黑暗中,但猶太人渴求自由的精神沒有倒下,猶太人頑強地活了下來,法西斯終于倒塌了,猶太人終于重見光明。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既有對安妮不幸的悲傷,又有對猶太人頑強斗爭的感動,更多的是對殘暴的希特勒的憎惡!閉上眼睛,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光線微弱的房間里,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坐在桌前,手拿鋼筆寫著日記。再想想與她年紀相仿的自己:每次寫作業家里都燈光通明,有一點不懂的地方就讓父母教,寫累了就休息休息、吃點零食……條件比安妮好多了,卻使我對學習不以為然了。合上書,我想:現在文學作品中不是流行“穿越”嗎?真希望安妮能穿越到我們這兒來,我一定會帶她四處轉轉,放風箏,滑旱冰,去寫生,把安妮所有向往的活動都做一遍;帶她去吃美味的小吃,再也不讓她吃變質的萵苣和土豆,我要讓安妮徹底忘掉那暗無天日,整日憂心忡忡的密室生活。當然,我也會以安妮為學習榜樣,她遇到挫折不在逆境中沉淪,而是勇敢抗爭的精神。今后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我也會直面逆境,錘煉自己,把自己磨煉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8
我利用了3天的睡前時間,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栋材萑沼洝分v述了猶太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密室”艱難生活。
我對這本書簡單介紹一下: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她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著一家公司,家中有母親愛蒂絲·弗蘭克和姐姐瑪戈·弗蘭克,一家四口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以后,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奧托·弗蘭克帶著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這里,安妮開始上學,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這一天,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也有別的生日禮物,只不過重點講它而已),一本精美的日記本。于是,她開始寫日記,把日記本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給日記本起了一個名字叫吉蒂。
這時,德國法西斯已經侵占了荷蘭,對這里的猶太人進行了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避免遭受納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奧托·弗蘭克帶著一家人,躲進了自己公司大樓后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并請好友——同樣是猶太人的凡·佩爾斯(在《安妮日記》里,安妮管凡·佩爾斯夫婦叫凡·丹夫婦)夫婦和兒子彼得,以及阿·杜瑟爾醫生也躲了進去。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檢舉而被納粹警察逮捕,也就是說,他們8個人在“密室”生活了兩年。密室是非常隱蔽的,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是厚厚的窗簾,擋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們不能有一點兒聲響,以免被樓下的人或鄰居察覺。晚上他們能自由活動,開一點兒窗戶透透氣。他們的食品供應和其他來源,主要靠他們的保護人:克萊斯,庫拉勒,米普和艾莉·弗斯。這些保護人給予他們無私的援助,因為,密室里的生活是極其枯燥和煩悶的。這里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饑餓,恐懼和和痛苦不斷折磨著他們。天天在他們耳邊的,只有混亂的哭聲和爆炸聲。安妮開始寫日記是在13歲,停筆是在15歲。
可就在1944年8月4日上午,納粹黨衛軍軍官和荷蘭的綠衣警察沖進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隱藏在這里的8個人,并沒收了貴重物品和現金。同時逮捕了他們的保護人庫拉勒和克萊斯,沒有逮捕到艾莉和米普。這次是因為有人通風報信,才逮捕到庫拉勒和克萊斯。克拉了和克萊斯被捕后,被送入荷蘭集中營??巳R斯因健康問題,一個月后獲釋,后于1959年過世。庫拉勒次年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脫。然后移居加拿大,1989年過世。艾利和米普逃跑之后見沒有危險了,就又回到了“密室”,看看有沒有重要的東西遺忘在那里。米普和艾莉在撒亂書籍的地上找到了安妮的日記本。戰后交給了唯一得以生還的安妮的父親。他們三人一直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分別于1983年和1993年過世?!懊苁摇钡?個人被捕后,被解送到波蘭的奧希維茲集中營。凡·佩爾斯先生于兩個月后被送入該集中營的煤氣室毒死;凡·佩爾斯太太被解送到別的集中營,遇害日期不詳;彼得于次年5月死于另一個集中營,離這個集中營解放只有三天;杜瑟爾先生于該年死于另一個集中營;安妮的媽媽于次年1月因饑寒交迫死亡;瑪戈和安妮后來被解送到德國的一個集中營,那里爆發斑疹傷寒,她們于次年的2和3月間先后病亡,一個月后這個集中營獲得了解放。
他們8個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活著走出了集中營。1945年6月他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然后又移居到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傳揚女兒的日記,制成電影,讓全國人民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過世。我介紹完了,哎,多可惜啊!安妮和瑪戈,兩個十幾歲,還沒成年的花季女孩,就這樣死在法西斯手里了。不過,他們的故事還在我們的世界流傳著,這就是她們的靈魂!可惡的法西斯!你們干嘛要害死這些無辜的平民?!為什么?為什么你們要屠殺猶太人?是啊,猶大背叛了耶穌,猶太人也確實是猶大的后代,但猶大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耶穌也只不過是個傳說而已,現在的猶太人已經沒有背叛耶穌的心態了,可你們為什么還非要拿起手中的武器打仗呢?打仗有什么用?你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是不行的,猶太人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當然也是不行的!而且,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和平,不是戰爭!放下手中的刀槍火炮吧,把猶太人從集中營里放出來吧!可憐的猶太人啊!還他們的自由吧!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9
前段時間,女兒閱讀了《安妮日記》。我問她,讀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訴我故事的大概情節。為了幫助她進一步理解日記內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閱讀了這本書。
通過我倆共同閱讀,我們了解到,《安妮日記》以日記體的形式真實記載了小作者13歲到15歲兩年多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事情真實,情感真切,語言樸實,充分展現了小作者的寫作才華和與眾不同的觀察視角。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通過小作者的日記記載,真實記錄了二戰時期戰爭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所以它不僅是當代青少年閱讀的經典之作,也是學者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這也成就了這本書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獨有的歷史價值。
讀完后,我問了女兒幾個問題:“你說,安妮會想到以后她的日記會變成書出版嗎?為什么出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13歲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賦和才華,能夠寫出這么感人、這么動人、這么有影響力的傳世作品?你從安妮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和女兒進行了探討。
作為當時13歲花季少女的安妮,本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過著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著讀書、交友、攝影、運動的樂趣,而且當時她的家庭還是比較富裕的,父親是一名商人,盡管為了躲避戰爭,他們舉家從德國法蘭克福搬遷到荷蘭阿姆斯特丹他父親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沒能逃脫戰爭對他們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偶爾從朋友的敘述、收音機、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許多外面世界的消息,了解到戰爭給猶太人帶來的悲慘命運。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很多時候會給我們造成失望、恐懼、甚至會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卻沒有,她不但克服了戰爭給她和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用讀書和寫日記的方法來戰勝恐懼,表達自己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記中這樣寫到:“只要我還活著,能從布滿灰塵的舊窗簾縫里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很難想向,這樣的語言出自一個13歲的小女孩的筆下。就是在那樣的環境里,小作者堅持寫了158篇日記,可以想象,那個年代被戰爭迫害的少年肯定不止安妮一個,但是為什么只有安妮會想到用讀書來鼓起信念?用日記來表達向往?
我們常說,“作家不是課堂里教出來的”,“為賦新詞強說愁”也寫不出感人的作品。這是小作者被當時的生存環境“逼”出來的??少F的是,小作者不但沒有被當時暗無天日的環境嚇倒,對未來失去信心,而是以樂觀向上、堅定美好的心態,以少年的朝氣和勇氣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心和向往,這是安妮不怕困難、以苦為樂的堅強性格和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質所決定的。她把吉蒂當作自己心靈對話的對象,用筆真實地記錄下了當時所發生的一切和對戰爭的憤怒、對猶太人命運的擔憂、對躲藏生活的觀察和體悟,這是小作者的過人和偉大之處。與其說,這本書的成功,是來自于小作者精心的敘述和描寫;不如說,是來自于小作者兩年多來的堅持不懈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這就是《安妮日記》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今天的小學們應該從安妮身上學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尋找光明。”這是詩人顧城的詩?!栋材萑沼洝吠瑯訋Ыo我們這樣的啟示:盡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內心要充滿對光明的渴望,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支柱。這本書不是對黑暗的絕望,而是對光明的向往,是那個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發出的宣言。讓我們共同向安妮學習!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10
如果大家讀過《安妮日記》就知道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并鼓勵別人,溫暖別人。下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吧。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卑材菰谌沼浝飳懙?。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愿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里,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p>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里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11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以二戰背景為題材的小說——《安妮日記》。讀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安妮,一個十四五歲的花季少女。她的生活本應無憂無慮,卻因喪失天良的德國侵略者入侵而被迫躲進了一個暗無天日的密室。在那里,她的靈魂發生了質的蛻變——由原來的純真善良逐漸變得有些偏執。然而這種性格很大程度是受到密室里愚蠢無能的凡?丹太太和脾氣暴躁且固執的杜瑟爾醫生的影響所致。
雖然這個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卻也演繹了一段美好的愛情——彼得和安妮之間幸福浪漫的故事。然而,就在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之時,他們被殘忍地殺害了,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活著走了出來……
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在這本書中,一切故事都被戰爭刻上了痕跡,這些平凡的人們僅僅只是想要一份安定的生活,一方自由呼吸的天地。然而,戰爭如一只遮天的黑手操縱著太多人的悲歡離合,小小安妮生存的心愿卻被泯滅在硝煙中。所以我覺得文中更多的是表現一個受戰爭影響,靈魂被摧殘的花季少女對命運的抗爭,似乎有一種無聲的吶喊響徹在我的耳畔,搏擊著我的心靈。
縱觀當今世界,戰爭的硝煙從未中斷,世界還很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依然存在,或無助的人們在槍林彈雨中逃難,或武裝沖突地區熱點連連。即使貌似和平的大國之間亦是暗潮涌動,各種“突發事件”接二連三。
本世紀世界平均每年發生45場局部戰爭,多少安妮會掙扎其中,多少純真的心靈被戰爭扭曲。我僅僅是一名中學生,對國家大事無能為力,但是,我還是要發出我心中的吶喊:“遠離戰爭,鑄劍為犁,讓和平永駐人間!”
安妮日記讀后感200字篇12
最近我讀了一本新書,書名叫作《安妮日記》。
這本書的內容是一位叫安妮的女孩在1942年到1944年里寫下的日記。日記里面的主要內容是:安妮一家為了躲避迫害,就和凡、達恩家族和杜塞爾醫生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費蘭克在二戰期間遺留下的一本個人日記。她真實地記錄了為躲避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兩個家庭在“密室”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艱難生活,同時也記錄了她對戰爭、人性及未來的思考……堅強、樂觀的安妮雖然沒有親眼看到戰爭的勝利,但她留下的日記卻成為為人們深刻反思那場人類悲劇的珍貴材料。
安妮的爸爸曾經對安妮說過去多話,最讓我感動的.是“只要能在世界上活一天,你就很幸福。”這句話,聽了這句話后我可以感覺到安妮那時的生活十分艱難,我認為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這些和以前的時候還相差好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