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妮日記感悟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里寫道。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愿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里,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p>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里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2
去年的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安妮的日記》的書,留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這本書是猶太女孩安妮·法蘭克從十三歲到十五歲的真實紀錄。
書中主要講述了一九四零年希特勒開始攻打荷蘭,安妮的全家開始了提心吊膽的日子。在她十五歲那一年全家不幸被納粹發現并送入了集中營。一九四五年三月死于集中營,那時她還不到十六歲。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十分的震驚,想不到希特勒是如此的殘暴,在他身上找不到一點人性。在現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里,我就連美國攻打伊拉克都覺得已經很血腥了。換個角度來說,希特勒的身上充滿了暴力,整天把所謂的不優秀的人種是不應該存在的這種思想往人的腦子里灌。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不存在誰優誰劣,希特勒那種思想我真正恨透了。希特勒還把抓來的男人當苦力,那些幸存的苦力出來后就像是骷髏一樣,皮包骨頭。女人和孩子就把他們殺死后燒掉,用他們的脂肪作肥皂什么的。讓人看了都覺的十分震撼。
再來想想我們的現在,整天只用學習什么都不用想,是不是比安妮整天在提心吊膽下過日子好多了呢?我們還整天抱怨作業太多,學習太累,放假太少,真是"身在福中"啊!
安妮的日記里雖然都寫了當時的社會黑暗,但在文字中還是能發現她也是十分細心地觀察,體會生活的美好。我十分佩服她,我們需要的就是她的這種精神。生活是美好的,用心去體會生活,你就會獲得很快樂。即使像安妮一樣很小就死去了,但是能在快樂中生活,你一定是個幸福的人。
我佩服安妮,痛恨希特勒,是他扼殺了無數個家庭的幸福。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安妮這樣樂觀的人,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3
不愿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尸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贊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嘆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個猶太家族,父親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板,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一間密室,躲避戰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一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并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床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么一個對生活充滿向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并且活得更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于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并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臺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斗爭精神的感動,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為什么有人在制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為什么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說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贊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4
緣分,讀這本書是因為網上閑逛時看見一個電影解說,接著去百度百科這個女主人公(沒找對),結果是查到了安妮·弗蘭克。從百科大致了解些基本信息:如她寫了一本書《安妮日記》,她二戰時期被關進了集中營,然后距離解放不到2個月的時間,因病逝世。我沒有特別的強烈的感覺,也許是這類事件看多了,就像火車站看到很多殘疾人一樣。但我以為這本《安妮日記》會描述有關集中營的事情,就像《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樣。我看了一遍和聽了很多遍《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我試圖從這本書里理解如何思考痛苦?而這本書也確實給了我很多幫助,尤其它承認了痛苦的意義以及面對痛苦持樂觀態度的想法。這給我的內心很大的安慰,這種安慰是建立在作者本身經歷了非人的痛苦后,還能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它,我喜歡這樣的方式去回應生活(命運)。
想看《安妮日記》這本書,是因為安妮寫這本日記時才13歲,我想知道一個未成年的少女是如何面對集中營,也許能給我另一種視角思考生活。
第一篇日記時,她還很幸福,日記中寫的只是小女孩兒的啰嗦日常。我當時挺想跳頁直接讀她被關進奧斯維辛的事,讀到一半時我意識到這本日記可能只紀錄未被抓的時候的事。想想也是,奧斯維辛能讓人寫日記?也就我這個現在能躺沙發上閱讀的人才能這樣想。
1942年7月9日安妮一家四人轉移到了被她稱為“后屋”的密室。后面陸續住進來范丹一家三人,以及牙醫杜賽爾,一共八人。他們在“后屋”躲避了整整2年,于1944年8月4日他們被逮捕。
讀了很多她的瑣碎事后,其實有些不耐煩了,所以才花了幾天時間看完這本書,而不是一天。但是當我看完最后一篇日記戛然而止時,卻很想知道她被抓的那天,她被關到集中營后,如果她還能寫,她會怎么寫?后記中讀到安妮他們被抓的日期,以及集中營大約罹難日期的一瞬間有種流淚的沖動,我明白是因為近幾天讀她的日記對她有了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多希望她幸運的活下來??墒牵绻钪?,這本由日記拼湊成的書也沒有現在的價值。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5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似一縷陽光,如一陣清風……那時的我們擁有最純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把開始記錄是13歲,在15歲被納粹抓獲。——她把那“美好”歲月記錄了下來。
我們在想象“安妮”過得舒適生活,錯了!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于是隨家人躲到了一間密室里,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在十三四歲我們應該享受著老師的教育,父母的疼愛,擁有最美麗的笑臉,最動聽的笑聲,享受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記本陪著她。
《安妮日記》讀后感作文700字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時光,這里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饑餓,只有恐懼和病痛一直折磨著他們。“安妮”在這種環境下中學會了:不屈服,不氣餒。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錯誤,正視自己的缺點。
安妮初進密室,對“凡。丹夫婦”是厭惡的,對母親的責備的不滿……可是“安妮”學會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真正安定下來,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歡上了“彼得”——一個靦腆的男生,在這個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動。在這個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樂觀,滿懷理想感染著身邊的人,感染著“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歡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筆,故事結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納粹抓走了!
仔細回味,這本日記,筆調貼近我們,又和我們的生活大不一樣?!鞍材荨卑殉砷L中的困惑與好奇真實地記錄出來,在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諱,讓我們好像看到另一個自己。
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渡過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是在歡笑中度過的?!鞍材荨币彩切疫\的,她在這時間里,認識到了自己,學會了堅強,熱愛生活。
可愛的“安妮”在納粹的迫害下永遠的閉上了眼,距離她16歲生日僅剩3個月,距離這個集中營集中營獲救僅剩1個月,“安妮”用自己的筆寫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讓我們這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們,應該深思: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會做什么?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6
窗外,陽光燦爛;而窗內的我,閱讀著手中的《安妮日記》,淚水禁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
我,已被這個逝去的德國女孩,安妮。弗蘭克深深感動。安妮是一個猶太女孩,出生在硝煙彌漫的二戰時期。為了逃避納粹的逮捕、監禁和屠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父親公司的大樓頂層,并在那兒度過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手中的筆,記錄下了在狹小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逐漸成長為一個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讀了安妮的故事,我看到了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真同時又多愁善感的女孩。安妮很有主見,喜歡思考,有著堅忍不拔的意志。歷經了困難與艱苦后,她仍然微笑著面對生活。安妮的命運是不幸的,因為她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但她卻似一顆小樹,笑迎著暴風雨,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未來充滿憧憬。她曾這樣說過:“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開端?!倍嗝磮詮姷脑捳Z!安妮只將痛苦當成了一場冒險,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女孩竟說出了這樣的話!我由衷地敬佩她,敬佩她的樂觀與堅強。由于戰爭,花季的少女只能在陰暗的密室中度過她的青春歲月。我常常會掩卷遐思:假如沒有戰爭,安妮會過上怎樣的生活,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也許,她會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也許……可是沒有也許,因為在經歷了25個月的躲藏生活之后,秘密小屋的人都沒能逃出法西斯的魔掌,全部被送進了猶太人集中營。八個人中,最后只有安妮的父親——弗蘭克先生一人生還。
當今世界,仍然有不少國家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殺死了許許多多無辜的人們。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為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而奮斗吧!同安妮相比,我真的很慚愧。安妮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下,仍然能笑著面對生活。我生活在一個幸福、和平、充滿生機的年代,可我遇到一點兒小困難就打退堂鼓,遇到一點兒挫折就泄氣。讀了安妮的日記,我下定決心,一定會克服自己的畏難情緒做一個樂觀、堅強的人。我會永遠記得安妮,記得透過文字看到的絲絲天真、甜美和堅強的笑容,它如黑暗中的光明,將一直照耀和溫暖著我。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7
有一本書,它雖然年代久遠,但寶刀未老;它曾久經滄桑,卻面孔如新。它就是——《安妮日記》。
在那個深受著納粹黑暗勢力張牙舞爪的年代,猶太族人民正遭受著滅頂之災,沒有光明,沒有未來與希望。
在納粹的魔鬼統治下,所有猶太人都受著歧視排斥。隨著一道道殘酷的命令下達,猶太族的孩子被強行要求轉入猶太學校,安妮也不例外。自此開始,安妮不能平等的同外界交流。納粹分子這樣的行為是多么的自私,令人咬牙切齒。在學校,安妮和她的猶太族同學理應是無時無刻遭受著精神的屈辱。從日記“我們的自由已經少的可憐,不過總算還能忍受”看出,這時候他們沒有了言行自由,有的是思想束縛的牢籠;他們抬頭望不見深邃而湛藍的天空,看得見的只是黑暗而骯臟的角落。這群可憐的人們,甚至連在街頭都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在我看來,這無疑是納粹分子站在所謂的高角度去質疑一個民族的骨氣和尊嚴。這群惡煞窮盡所有手段,想方設法的捆綁猶太人的所有,但我看來,他們用鐵籠子囚禁住的僅僅只是幾幅軀殼,他們捆綁不住猶太人自由不屈的精神靈魂。
緊跟著納粹憲兵的抓捕猶太人行動開始,安妮一家與他們的其他朋友被迫躲在了一座食品大樓。這兒只有小小的幾間密室,狹小黑暗。從此他們便長期的定居在這個秘密的小閣樓中。我覺得生活中,他們的食品供給可能是最困難的一項。在無人問津的小閣樓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外界援助,只有夜晚偷偷的跑去,還只能是去“黑市”購買食物。由這一個詞語的選用,就可以看出在納粹統治下,社會各民族的不平等,還能隱隱透出社會矛盾的不安存在。仔細看過,從這些日記文字中,單是食品一項,就制訂了看似繁瑣的許多規則,“早餐每天早上九點,星期日和假日約……?!薄N蚁?,正是這些平時看似無用的食物和吃飯規則,才能維持在困難時期小閣樓里的長久生存。這恰恰更好的體現了安妮與他們的鎮定智慧。從這些一個個小小的生活片段中,安妮向我們展現了他們躲避納粹的真實的生活細節。
也許安妮的生活只是簡單地敘述艱苦的生活,也許安妮的生活是那時候猶太人生存的一個縮影……但我覺得無論安妮日記是什么,它永遠體現著在特定困難時期,人們所體現出來的鎮定智慧。在我看來,這種智慧的產生可能是被壓迫的,是被束縛的。但這種智慧的價值一定是萬分寶貴,值得我們去好好深思與琢磨。
讀安妮日記感悟篇8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栋材萑沼洝返膬热菔?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于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穿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化為世人的廣大回響。畢竟善良、正直才是普世價值?!栋材萑沼洝凡粌H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報道。
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位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蛟S,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