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摘抄讀書筆記大全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本學期,有幸讀了《做卓越的教師》一書,從中我獲取了豐厚的教育智慧,領悟了“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是“人學”的真諦。這本好書猶如教育中的明燈,指引著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強了我“好讀書”的責任和“讀好書”的興味。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讀書對一所學校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學校。由此我聯想到,讀書對一個教師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這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課堂是個大舞臺,有的教師可以在舞臺上縱論古今,揮灑自如,演出一幕幕精彩壯美的活劇;有的教師則期期艾艾,捉襟見肘,令孩子們失望。每每看到這樣的反差,我的靈魂就會被孟子說的“人之患,在好為師”這句話所敲打著,因為,一旦成為老師,就要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成為“知識”的代表和化身,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除了準備一桶水之外,還應該為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向源頭汲取活水,正如朱熹所說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在哪呢?那便是書。為人師者,最緊要的是讀書,堅持不懈地讀書。
細品《做卓越的教師》一書,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實施課程改革,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博采眾長,使自己的'大腦不斷吐故納新,接受活化知識,才能厚積而薄發。書中很多話語,言簡意賅,卻讓我頗有感觸,回味無窮。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解決書多時間少的矛盾,教師讀書必須學會選擇,采取瀏覽與精讀相結合。一般的書可以瀏覽,重要的書、名著就需要精讀;與自己研究方向遠的書瀏覽,與自己研究方向近的書精讀。瀏覽的面不可太窄,精讀的面不可太寬。”說得多好,做教師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困惑。這時候,僅憑我們的一己之力似乎顯得那么單薄無力,就如書中所說,此時我們就可以向一些教育經典求助: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暢游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怎能不被教育家的激情與思想所打動?怎能不被他們的行文風格和語言特色所吸引?他們的感情真摯而充沛,思想樸素而深刻,語言親切而又不乏文學性,字里行間充滿了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他們把自己的一腔熱血撒向每一位學生,用深情的目光注視每一個人的心靈,他們所關注的是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他們讓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世界。從陶行知著作中,我讀懂了三個字,那就是“真教育”。“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就是它包含的精神理念具有超越時空的生命力,永遠不會過時,這些經典迸射著美麗的教育智慧,詮釋著動人的教育情懷,給了我許多教育的啟示。
閱讀,讓我充溢而快樂,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愛心,孩子渴望關愛。讓我們以‘教唯以愛,學唯以篤’的思想公正地對待、欣賞每一位孩子;讓我們懷著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滋潤每個孩子的心田;讓我們用蘇霍姆林斯基那種“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去接納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長吧!愿我們都能以書為友,在書的世界里作一次心靈的長途旅行,來一番深邃的靈魂對話,掬一捧淡淡書香,做一名博覽的教師!
教師摘抄讀書筆記大全篇2
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訴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它在你辛勤工作里。這首20世紀80年代老歌激勵了很多人,是很多人追求幸福的動力。讀了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我豐富了對幸福理解的內涵。
書中從三個方面詮釋了如何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打點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陶老師在書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當我用了我最快的時間看完這一部分以后,我的感受很大,我對讀書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讀書走向,取法乎上。陶老師在書的第一部分闡明了“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然后在第一講開門見山的點出“讀書: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
陶老師認為,“受業解惑”的真意在于文化升值。他做了這樣一個比喻:對一個人來說,他可能有萬千資產,他可能在銀行里存了很多很多的錢,但他未必是幸福的;而大量的經典誦讀,則是另一種存款,他稱之為文化存款。而是存到自己的心靈里了。而文化一旦在心靈里安頓,就成為人一生幸福的儲蓄。第二部分“打點幸福人生”陶老師提出了基數幸福是1的觀點,其他為0;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要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的師德就應如同這陽光,教育是心靈的事業,更應是幸福的行業,可現實中教師生活狀態的低下和灰暗令人心顫,教育工作者的身體疾病、工作焦慮、職業倦怠等指數都居行業前列,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擔心。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殘身弱”,哪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教育教學占據了我們事業的核心部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尋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學生的幸福又在何處?做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師個體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業的必需。那么,作為教師到底如何為自己創造幸福的人生?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必定是擁有愛心的教師,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也是師魂!讀懂了這種愛,我們便能更好地詮釋我身邊平凡事例中那熾熱的愛心,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必定肩負著無限責任,充滿著堅定的信念。
文人們歌頌: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確實,教師是引領孩子們成長的導師,有著絕對的主導作用。但是同樣,教師為人師表的特點決定了它崇高的責任感。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論其職位高低,是無法在其所處的崗位上敬業奉獻的。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教師才會樂業、敬業。
責任感也就成為了優秀教師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責任感源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及愿意獻身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唯有這樣的堅定信念,才能為我們的內心帶來滿足與幸福。尼采曾說過一句話:“假如上帝不給我歡樂,我就為自己創造歡樂。”尼采為自己執著追求的哲學理念獻出了近乎完整的一生,他是個孤獨的盜火者,他的行為不是人人能夠效仿得了的,但是,他的這樣的執著的追求快樂與幸福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相信縱使平凡的我們也能憑著這樣的信念和追求抵達幸福的彼岸。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定是有所追求、熱愛生活的教師。他們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帶來的幸福感,碌碌無為、得過且過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滿懷理想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樂。我高中時的一位政治老師,有著出色的教學成績,他也有著獨特的師德信條,在長達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懷抱著自己的人生哲學,他始終以“爭做教育家,不當教書匠”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教育教學之余,他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來研究書法,欣賞音樂,用琴棋書畫打造生命的亮色,用豐厚的學識構建生命的課堂。
三尺講臺,他和學生們共同演繹著精彩,收獲著快樂;溫馨家庭,他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作為事業家庭兼顧型的優秀教師,他享受著教育事業帶來的有滋有味的幸福。任何一項的創造都需要代價的,教師的幸福人生需要我們用幸勤的汗水與淚水來滋潤我們疲憊的身影與蒼老的額頭,當一切成為往事的時候,倘若我們能夠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過的每一位學生的笑臉,那才是教師幸福的最高境界!有老師說,現今的老師,不僅要承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壓力,各級各類的檢查驗收,還要承受學校內部各項指標的量化考核,在學校每天像個上了弦的陀螺,鉆研教材,備課、上課,改作業,補差,光是這些就弄得你頭暈眼花,腳踉蹌,回到家又忙著照顧家庭,哪有什么快樂和幸福可言!可是我要說的是快樂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爭取的。只要你帶著一顆善良美麗的平常心,就會發現世界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
教師摘抄讀書筆記大全篇3
每月至少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及時更新至此,請為我見證。一月份閱讀書目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杜殿坤編譯,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
第一條中提到分層教學的重要性。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要在課上和課下落實分層教學,分層作業等要求。大部分老師也都是在按照這些要求去尋求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策略。讀了這段話,讓我覺得我們從一開始對學生都是一個尺度,備課設計的是同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是同樣的情境活動,同樣的課后作業,就連平時測驗也是同一張試卷。久而久之,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導致目前大部分學生破罐子破摔,對學習無動力可言,課堂上找不到存在感,遇到嚴厲的老師就默不作聲,低頭盯著課桌。遇到稍微寬松的老師就在課堂中大聲接話,引起其他同學注意,逗全班同學大笑,以此找尋在同學心中的存在感。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節能型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一點就是讓我們老師從一開始備課環節,就要把諸多情況都得考慮進去,不是單一按照理想化的設計進行教學,教學活動只是針對部分學生而設計,而非面向全體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在課堂中給一個學生布置兩三道甚至四道題目,而給另一個學生只布置一道。這個學生布置復雜的題目,而另一個布置簡單的題目。這個學生完成創造性作業(寫作文),而另一個學生學習文藝作品的片段。在這種方法下,所有的學生都在前進。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給他帶來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發現的快樂。
在第二條中講到讀書的重要性。一位歷史教師上課,領導和同行都聽得非常入迷,課后問他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該老師回答是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都準備了一輩子。怎樣進行這種準備?那就是讀書,每一次的閱讀,沒一點積累都是為上課而準備的,因為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豐富,不僅靠單純的課內知識,還需要教師豐富的`課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
第三條建議中提到,低年級要教會兒童學習,是教師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要教會學生讀和寫,強調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前一種能力超過后一種能力越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越精細。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也是我們所要培養學生的一項重要技能,同樣也是我們教師需要掌握的技能。蘇霍姆林斯基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同樣,在第六條里提到,兒童學習越困難,就應當越多的進行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死記硬背是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然而對付這個敵人最強有力的手段就是讀書以及由書籍激發出來的活的思想。
第四條中提到任務分解學習,如他把2500個詞分解到每節課中,上課之前把三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記錄下來,這些詞匯本記錄整個低年級階段(三年)。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趣味性活動,使學生樂于學習。如提到作業布置要帶有游戲性質。拿低年級作業為例,讓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想一想今天學習的詞語的模樣,早上醒來后再回憶一下,靠記憶把它們默寫下來。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一方面增加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強調了復習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樂學的第二點提到游戲成分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把童話用的詞和學生一起畫出幾十幅童話式圖畫,增加趣味性。最后還強調在教學中要反復練習,以此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摘抄讀書筆記大全篇4
1、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于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2、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4、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學知識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6、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7、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8、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9、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10、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11、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12、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14、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么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15、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復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后娘。
18、復習時要放過細節,抓住要點。
19、觀察是思考和記憶知識之母。
20、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1、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閱讀也不好的人。
22、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該引以為榮的事。
23、教師知道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4、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師能給學生贏得時間。
25、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廣闊背景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