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1
那紙醉金迷的城市誘惑了多少清澈如水的眼眸,那人潮暗涌的街頭污濁了多少明亮如星的心靈,那炙手可熱的名利擾亂了多少堅定不移的方向。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縱然世俗會阻擋前進的步伐,但能否走下去卻是自己的事。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陳述的,活著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在那個世事更替的時代里,福貴由地主到敗光家產,只有強迫自己接受事實。無論生活有多么打擊,都不能忘記迎接明日的太陽。
世上的人就像各種植物,有的是荒漠仙人掌——艱難求生;有的是沙漠綠洲——今日雖好卻不知明天是否就存在;有的是藤蔓——攀附于參天大樹;有的是胡楊——孤立于大漠卻將種子撒向四方;有的是高山古松——淡然望著腳下的灼灼凡世。人們以各種姿態活著,時而平行,時而相交,然后綻放出不一般的光彩。
福貴的一生起伏跌宕,從富足到窮困潦倒,從玩世不恭到懂得珍惜,他失去后擁有了,又在擁有后失去了。父母親、家珍、有慶、鳳霞、苦根、二喜一一離去,就連患難共渡的春生也受盡苦難。最終,曲盡人已散。他只有和他的記憶、那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為伴。黃昏日下,他和他的牛相依,他賣力的吆喝,為了給牛它不是一人的錯覺。其實是在給自己一個錯覺,家珍、有慶他們還在。
我折服于作者樸實平淡的語言給我內心的震撼力,折服于福貴艱苦的一生,折服于舊中國所經歷的那段歷史,我折服于那一片黃土上的每一條生命,折服于活著本身的魅力。
尼克·武伊契奇,一個生而無四肢的殘疾人,以頑強的意志,特立獨行不為世俗的心,創造出一個殘疾演說家的奇跡。他是為了活著本身而生活,這么一顆純粹的心,走出了云霧,撥開了生活的本質——活著不為什么,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
平靜下內心,左右看看,你是否有這么一顆單純的心,是否在生活的槍林彈雨中每一步都為自己而邁,是否看清了活著的真諦?
為了活著本身,俗世不會阻擋前進的步伐,不會擾亂理性的思緒。生活依舊有著不一樣的魅力。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2
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最終把《活著》這本書看完了。剛開始,我以為是余華自我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入主題,講述活著的義意。心里懷疑這本書的可看性。帶著復雜的心境,我隨著余華走入這本書。
余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為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為生活而努力。
兩年后,妻子帶著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為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為,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于年老,一病不起。為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里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最終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為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面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為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境也隨著書的情節動蕩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為艱。當饑餓來臨時,鄰居們為爭搶剩余的發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縣長的老婆產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杯具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終,杯具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著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為他們從此能夠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余華,為什么要把人家寫得這么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著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的之后來,最終,只留下了福貴。最終,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應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可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我猜測著,余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著,就有期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能夠照出我們自我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為此書適合再讀。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3
《活著》當時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并不知道其中的內容關于哪方面。但是當我看我之后,卻給了我超級震撼的感覺,會讓人有所思索,有所回味,并且久久不能忘記,銘記于心。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我相信有血有淚的人,看了這本書,都會落淚,而且是多次落淚,雖然書中的文字樸實無華,但是就是那一個個人物的故事,悲慘的故事讓人心生酸淚。雖然這本書我看了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還是能想起那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這段話雖然很樸實,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就是在平平淡淡的話語中產生的嗎,我不敢想象當事人聽到這句話的感受,起碼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是流淚了的,我覺得這句話有感人的地方,有酸楚的地方。
這部小說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義、大躍進運動和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我們常常會想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當然,這本書會給我們呈現不一樣的答案,活著是為了承受痛苦嗎?起碼在書中我看到了這樣的觀點,最后主人富貴和老牛生活在一起,我不知道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是什么,也許是在告訴我們說,人和動物都是平等的。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是我們還是要勇敢的生活下去。去履行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權利,用我們的責任心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感恩也許就是活著的意義。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4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里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后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后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貴經歷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余暉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么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背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5
讀這本書是一種精神的震撼!作者冰冷地敘述著殘酷的現實,緩慢的將僅有的一絲幻想和美好不斷地打破,用一個一個的死亡來詮釋著活著的本質。過去,我以為活著是一個過程,現在我卻感覺活著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或許某些時候,活著的意義就在于活著本身。
年少無知的富貴輸光祖上積累的財富,加之父親的氣絕身亡讓他重獲賢惠的妻子和聰明的女兒,他活著似乎有了意義。殘酷的戰場讓他目睹了生命的無力,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然后,撿了一條命回到家,母親卻已離開人世,聰慧的女兒不再會說話也不能再聽到聲音了。之后,心地善良的有慶賽跑第一,似乎讓人感受到了希望,可是作者依舊敘述著殘酷的現實。熱愛的生靈有慶居然是被抽血抽死的,殘酷的社會和無知“醫生”的行為實在令人發指。為人忠實卻遭遇不幸的鳳霞嫁給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并懷了孩子,似乎希望又重現了,然而……鳳霞的離去,二喜的遇難,接著又是家珍的逝世,就連充滿靈性的苦根也未能辛存,死因居然是撐死的!這一切,歷歷在目的是,眼前是一個一個橫臥著的靈魂!最后富貴和與他同名的老牛的身影漸漸消失……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的宿命不過都是回歸土地的擁抱。在活著這樣一個廣大而又沉重的話題面前,似乎每一句話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覺得無力。然而活著,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活著是艱難的,也是美好的……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6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后。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著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于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在書里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著,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發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贊。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里,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讀書筆記活著賞析怎么寫篇7
“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的其他事物活著的”,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太理解,在聽完康老師和其他小伙伴的分享,還有我看見書本作者自序中寫到“《活著》是講述絕望是不存在的”我突然有了自己的理解。
正如余華寫到的,絕望是不存在的——像福貴的一生中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他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但依然沒有絕了他要活著的希望,當這些生離死別經過時間的沉淀,再回望的時候可能又不是那么的悲傷了。
就像現階段生活中,你說為了什么活著,為了親情,愛情,友情,金錢,地位……但當這些同樣經過時間的沉淀,你再看的時候,發現好像也就那么一回事,并沒有至于到要去尋死的地步的`,就覺得活下來就是挺好的。
這就回到了“人不是為了活著的其他事物活著”,這些我們看似重要的東西,并沒有成為牽制我們活著的因素。在經歷世事后,最后還是發現活著最重要。
可是問題在于既然最后還是認為活著就很好了,那么堅持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呢,我們是為了什么活著呢?都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