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筆記3000字
活著讀書筆記3000字篇1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主人公曾經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與老牛為伴,寄托著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盡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后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
活著讀書筆記3000字篇2
長久以來,余華的作品總是尖銳,毫不留情地敵對現實,如一把匕首,血淋淋地割開生活中最丑陋,最血腥的生命本相。終于在《活著》中有了轉變,我們得以看到在生命既定的苦難中,一個人是怎樣的擊碎命運的定數,也看到了人性的溫存與力量在一切苦難的暴風驟雨中,力挽狂瀾,創造了“活著”的奇跡。
也許是余華看慣了潮濕、陰暗的`角落,即便是在他轉型后的作品《活著》中,作家還是不動聲色的將人物推向一個又一個的災難,然而與以往的作品不同,作家已經開始向讀者“展示高尚,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所以在這部以苦難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了人性的力量與溫情。也看到了在命運既定的困難中,是什么可以扭轉乾坤,攪動起命運的旋窩,化腐朽為神奇。
命中注定的苦難
作為一個擁有一百多畝沃田的地主家的獨苗少爺,也許在浪跡于賭場的少年福貴心中:他這一生是注定富貴的,一百多畝地,哪是那么容易花光的呢!所以他充分暴露了他的性之惡,忤逆父母,虐待妻子,極盡荒唐無恥、頑劣放蕩之能勢,結果卻不知道命運注定他生在富貴家,卻也注定他一生與厄運相伴,一切皆是定數。
戰勝困難的溫情與力量
雖然活著“是一個死亡的故事,但卻不乏溫情”,而這溫情便是福貴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經歷生離死別后仍會大徹大悟,而后通達樂觀的活著的變數,不得不說,福貴有一個好老婆,那般逆來順受,死心塌地,任勞任怨的家珍。當福貴浪蕩于賭場時,“她也只是在心里打鼓,從不說我什么”,就連福貴自己也坦白地承認“家珍是個好女人,我這輩子能娶到這么一個賢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是這種溫情,悲傷的極限處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著生命之重而無怨無悔地活著。
知也未知的命
這便是余華的命運觀。正如他所說:“誰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平靜和動蕩,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創造了故事和神奇?!?/p>
生命其實是一個圈,走來走去也走不出這個圈,由生到死,這個是命運唯一可以掌控,而圓的直徑,便是人的變數,即便命運又奈之何?
活著讀書筆記3000字篇3
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但是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著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著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赐旰笱诰沓了?,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著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著的好處究竟是什么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干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我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后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后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著,理解了自我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著的好處并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就應說是生活,為了活著,一家人的活著,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著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實了。他想著透過自我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后應對解放軍是選取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取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時他選取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取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齊,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明白團圓的真實可貴。活著,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齊。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里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但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慶嘴唇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樣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那里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樣會如此荒.唐怎樣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著,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著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著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但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著他們的期望――苦根,艱難的活著??喔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著他外公到了七歲,發著高燒,幫著徐福貴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后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我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么些年?!@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我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著的好處是什么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并不是要告訴我們就應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光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期望,態度也許至少是能夠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能夠告訴自我,我們活過,也以前努力過。
活著讀書筆記3000字篇4
看了這篇文章我很難過,也很惋惜,流下了難過的淚。
這篇文章寫的是詩人査海生自殺后母親痛苦的經歷。査海生在3月26日凌晨躺在了山海關的鐵軌上,呼嘯而過的火車碾過他的身體,25歲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這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是何等的打擊啊!而這一天母親還在鄉下煮了一鍋紅米粥為在北京的兒子默默祝福。而他卻選擇了這一天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此殘酷的事情,讓一個母親如何去承受啊!海生15歲考進北京大學,畢業后留京成了一位詩人,當時母親是何等的驕傲自豪。一個國家可以失去一位詩人,一個母親根本就不能失去孩子,但卻失去了。海子把最疼痛的詩沒寫進他歌頌的土壤里,而是嵌進了一個母親疼痛的血脈里,心房中。懷念兒子對母親來說就是剜肉剔骨的酷刑。做兒女的人們請謹記:好好地活著就是對母親的最愛。再沒有比一個健康的生命,讓孕育生命的母親更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