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思維的成熟和獨立。優秀的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1
以前總聽別人說《巴黎圣母院》這本書有多好,本來我也想買一本來讀,可媽媽卻說我還小讀不懂,今天我終于拿起了這本書,讓我在這里閱讀,讓我在這本書里遨游。
《巴黎圣母院》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一本著作。雨果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但他還是法國重要的詩人、戲劇家和小說家,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1831年完成了《巴黎圣母院》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影響了大眾讀者。
《巴黎圣母院》這本書是一部大型浪漫主義的書,主要講述了:丑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養,做敲鐘人。外貌正經的克洛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美少女愛斯梅拉達后,被她的美色所誘惑,指使卡西莫多強行帶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弗比斯騎兵上尉隊所救。愛斯梅拉達因愛上了弗比斯。但弗比斯卻被克洛德殺死,并嫁禍給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受刑時,卡西莫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殺,最后卡西莫多把克洛德從教堂摔落地下。第二天,卡西莫多就失蹤了,兩年后人們發現一男一女兩具尸骨。
對于這本書而言,我最喜歡的是卡西莫多。他雖然是個外形奇丑而心地卻很善良的人。當他看到女郎無罪被送上刑臺時,就毅然采取行動,獨自一人劫了法場,把女郎保護起來。他對女郎這種真誠與勇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雨果的另一本書—《克倫威爾序言》中說過:“丑存在美的旁邊,畸形接近美優美,“丑惡滑稽”藏在“典雅高尚”的里面,惡與善相共,陰影與光明共存。”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長相去判斷他的內心,是否是好壞,因為我們不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是否是表里相同。但記住,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更沒有絕對的壞人。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2
美麗而又善良的女神艾絲美拉達,和相貌丑陋卻品德高尚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們演繹著一段傳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愛斯梅拉達剛滿16歲,她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整個人的靈魂都是美好的。她有一只聰明絕頂的小山羊,小山羊那活潑可愛的形象時時在我眼前浮現。她倆,合并起來,就像一幅多彩多姿的風景畫。她們是美麗的化身。但這顆年輕火熱的心卻被腐朽的社會所禁錮了。原本她應有美好的未來,但最后她卻以16歲的熱情在這個世界消失了。每當想到這個人我都覺得很惋惜。我感嘆命運對她的不公與不敬。同時我也看到了她堅強、忍辱負重的良好性格。
卡西莫多的外貌其丑無比。"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完全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入遭的牙齒",把這一切綜合起來看,我覺得他真是一位恐怖的野蠻人,我認為這世上不會有這么殘缺的人吧。但人不可貌相。卡西莫多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善良的心靈。他喜愛艾絲美拉達,如同守玉般保護她。對艾絲美拉達的種種厭惡,他毫不在乎。我認為這是他最大的弱點,這也是由于社會的制度所造成的。她試圖使艾絲美拉達遠離一切傷害。但個人的實力是很有限的,最終他還是不能保護好她,也只好選擇殉情。
而整部小說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那位偉大的母親。當巴特剛生下那個可愛的女兒時,她就對自己說:"女兒就是我的全部。"的確,她全身心地愛她。當吉普賽人將女兒搶走后,她悲痛欲絕,走進巴黎圣母院,當了修女。以后的每一天,她無時無刻不為女兒祈禱。她希望女兒能夠平安、幸福。
一只孩子的小鞋對她來說就是整個宇宙、整個世界。為了這迷人的鞋,她曾經對著天空惡意地詛咒、深情地申訴、虔誠地祈禱、悲傷地哭泣…。15年,這對一位失去兒女的母親來說,每天都是第一天,哭聲仍像第一天那樣肝膽俱裂。當官帶走她的孩子時,她的目光、她的呻吟,
在人類語言的庫存中我似乎找不到一兩個字來形容來表達…巴格特對女兒的愛,是母愛的真諦,是奮不顧身地想為女兒做一切的情感的涌動。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丑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現實生活,也被大大夸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丑的對比。
我一直思考著:為什么在追求歡樂的同時,隱藏著悲痛的靈魂,世道如此吧!在生活中總有艱難,總有困惑,也會有成功,更會有失敗…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3
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吉卜賽少女吸引了教堂神父克洛德的目光,命令相貌奇丑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后來被法國國王就下,懲罰了卡西莫多。艾絲美拉達不記前仇,為他送水喝。后來艾斯被拉達被人陷害,被卡西莫多救下,最后兩人貝克洛的的軍隊逮到,全部死亡。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只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于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喜歡讀書,書帶給我許多許多,書使我認清了整個世界。
一個美麗的少女,一個丑陋的敲鐘人,一個邪惡的副主教,在莊嚴肅穆的圣女院里演繹了一個美與丑,善與惡的神話。是的,這就是鼎鼎有名的維克多雨果先生寫的《巴黎圣母院》。
愛斯梅拉達是書中下流社會的寵兒,嬌媚可愛,善良,熱情,人見人愛,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她也絲毫不過分。而這樣的美人卻在圣母院前靠賣藝生活。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啊!憑她的美貌,最美的公主都比不上她,可只因為她出身貧賤,他連自己愛慕的弗比斯隊長都得不到。這是怎樣的社會,黑暗籠罩著一切美好的事物。
此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運用強烈的對比,描繪出當時巴黎黑暗,本末倒置的社會。與愛斯梅拉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丑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鼻子四面體,嘴巴馬蹄形,左眼細小,被蹤眉馬堵塞,右眼被大瘤遮蓋著,牙齒殘缺不全,亂七八糟;駝背,雞胸,羅圈腿;他出現,是個駝子;他走路,是個瘸子;他看人,是個獨眼龍;跟他說話,是個聾子。總之你能想象出他有多丑就盡情的想象吧!
但他心地善良,他的內心是美麗的。是一塵不染的。他像保護寶貝那樣守護者愛斯梅拉達,試圖使他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黑暗力量下,他失敗了,愛斯梅拉達最終還是沒逃過被邪惡勢力殘害致死的命運。卡西莫多最終選擇了殉情,即使死也是快樂的。故事情節是曲折的,離奇的,結局是悲慘的。雨果通過這個悲慘的故事描繪出15世紀光怪脫離的巴黎社會圖景。借莊嚴的圣母院反襯出天主教,貴族的邪惡與變態,也表達出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美與丑并不是絕對的,心靈美的人外表不一定美,相反外表美得人心靈也不一定美。例如徒有美麗外表的弗比斯,內心卻如一包爛瓢,他是一個粗魯,淺薄的花花公子。他卻是外在美麗,心靈卻極度歪曲。丑陋的典型代表。愛斯梅拉達唯一的缺憾就是愛上了他——這個表里不一的人,卻懼怕著內心美麗的卡西莫多。她天真幼稚,一片癡情,最終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
這本名著帶給我很多思考,我們要看重內在美。愛一個人的方式是多樣的,但是最不可取的就是副教主弗洛羅那樣“愛就一定要占有她!無法占有就毀滅她”的思想,愛一個人就應該真誠的祝福他,就像卡西莫多那樣。
哦,圣母院,思緒紛飛……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5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剖析了豐富復雜的人性世界。
首先一組人物形象是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是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著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這兩個主人公有著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圣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也愛上了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但他與卡西莫多的愛卻有著天壤之別,弗羅洛披著神職人員的神圣光環,道貌岸然,內心卻因沖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充滿了邪惡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深刻剖析了這個人物陰暗扭曲的靈魂。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6
《巴黎圣母院》在雨果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丑的對比。這種推向極端的美丑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
《巴黎圣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丑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加西莫多。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舍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圣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
讀了這本書,我也要做一個正直勇敢,互助互愛的人,只有我們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讀書筆記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7
今年暑假,我在學習后的空余時間,觀看了著名作家雨果的第一部著名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巴黎圣母院》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述了一位丑陋的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養,做撞鐘人;而外貌正經的神父克洛德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后,被她的美色惑的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弗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弗比斯。但弗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洛德刺殺,但沒有死。克洛德嫁禍于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眾為了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與卡西莫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克洛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洛德從教堂頂樓摔到地上,最后卡西莫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尸體殉情。
我的感受:
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但它會使人變得瘋狂,作者用他惟妙惟肖的寫作手法描述了生性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也描述了內心陰險毒辣,為滿足自己的欲念不擇手段的克洛德、內心善良,不愿傷害艾斯梅拉達的卡西莫多。
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也看到了卡莫西多善良的一面。在文中,卡莫西多從未告訴愛斯梅拉達他喜歡她,但卡莫西多為愛斯梅拉達所做的一切足以證明卡莫西多是真的喜歡她,愿意為他付出一切。
卡莫西多為愛斯梅拉達殉情,足以傳達出作者想傳達出的思想,這是一種對于世俗之美的深刻思考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