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職記讀后感
杜拉拉是一個靠著彪悍的性格和工作的韌勁成長起來的草根,遇到挫折時,她沒有退縮,恰逢機遇時,她適時抓住。結局是完美的,無論是她的工作還是愛情,但過程是曲折的,可貴的是她挺過來了。拋開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下面我談談讀了這本書的幾點感受:
1、要懂得滿足。書中說“忠誠源于滿足”,面對組織或者領導給予的待遇滿足了,才會敬業、忠于職守;但在工作態度上,對自己要高標準,不斷地給自己加壓,明白就業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不斷地為自己創造上升的空間。
2、要有認真學習的態度。杜拉拉的好學書中隨處可見。在現實中,對我們來說,不論是書記員、法官還是從事后勤工作的人員,盡管接觸的工作內容有所不同,但學習自當貫穿始終。在學習途徑上,可以通過培訓或自學,通過觀察領導或同事工作獲得,通過自身工作經驗總結……這種不斷的總結、學習,使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才能處理好相應的問題、難題,才能使自己顯得更重要。
3、認真、敬業精神。追求職務的晉升和薪水的增加無可厚非,但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怎樣把活干好干實上,發揚愛崗敬業精神,以取得組織的認可。在法院沒有像外人想象的“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悠閑。厚厚的案卷,接連不斷的案件,讓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務,埋頭苦干,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
4、與人為善。在職場,人際關系十分重要。杜拉拉在職場中,善于利用資源,做事懂得技巧。比如她起初為了建立與玫瑰的良好合作關系,就想到了王薔,在跟李斯特的配合中,就充分利用總裁何好德,適時地尋求幫助,后來在辦事處重新調整設置,充分利用王偉來給自己的方案以充實的說服力等等。我們可能很難做到像杜拉拉那樣精明,那么善于交際,但多讀幾遍這本書,或許多少能學到一些與人相處的技巧。
5、適時爭取。在《杜拉拉升職記》一書中,作者教我們要善于抓住機會、識別機會、創造機會,同時抓住向領導征求意見的機會。
總之,杜拉拉的機靈,聰慧,她的心態調整、職場處事、人資行為經驗,尤其是她的敬業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杜拉拉升職記讀后感(篇2)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本我正在看的書《杜拉拉升職記》。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一本非常暢銷的職場小說,書的封面是這樣廣告的:銷量突破100萬冊;中國白領必讀的職場修煉小說;白領麗人世界500強職場心得,揭示外企生存智慧;她的故事比比爾.蓋茨更值得參考。電影版的《杜拉拉升職記》也已經開機,由徐靜蕾執導,話劇版的也已經上演了,可見這本書非常紅火。
這是一本勵志類的小說,主要講了主人公杜拉拉,從國企、民企走到外企,從外企的一個小小銷售助理升職到人事行政經理,這樣一個典型成長的過程。概括起來就是,講述杜拉拉在職場中“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具體事例。當杜拉拉做為一名普通員工接手一項巨大工程的時候,她沒有找借口推脫、沒有計算自己是否吃虧,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正是這種簡單的工作態度才使得杜拉拉的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在剛開始接手重大項目的時候,拉拉得不到上級的支持、平級的配合、下級的協助,但是她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積極進行溝通,最終建立了很好的人際關系,取得上級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這本書我還沒看完,在看過的部分中,我覺得杜拉拉身上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1、端正的人品。不計較個人得失、盡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能夠全面考慮到每個人的想法,這是杜拉拉成功的根本。做事先做人,做人并不是單純地做“老好人”,而是要是非分明、婉轉處理。正是拉拉正直的人品,不僅博得了上司的信任,也是她在殘酷的職場斗爭中能夠獨善其身。
2、積極的進取心。杜拉拉能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設定明確的晉升和加薪目標,在機遇出現的時候及時把握機遇,展示自己的實力,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3、勤奮。接了辦公室裝修的任務后,拉拉在半年的時間里,成為全公司最后一個下班的人,主動加班加點超過700小時(相當于88個工作日),最終出色完成任務,很好地詮釋了“成功的背后是無盡的汗水和努力”的意義。
4、超強的學習能力。拉拉是個職場的“有心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她把不斷的知識更新當成一種充滿樂趣的挑戰。在原先的銷售助理的時候就掌握了很好的外語基礎,裝修過程中能專業地和供應商和裝修隊談判,在招聘工作中不恥下問。拉拉始終保持著非常自覺和努力的學習態度。
5、善于總結和分析。拉拉受挫后總會及時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對方想達到什么目的?我該怎么做?犯了錯一定反思,同樣的錯誤絕對不犯第一次,這是拉拉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6、良好的溝通能力。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有效的溝通和協調能使周圍的人與自己配合,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工作中的重要助力。拉拉就是通過有技巧的溝通,在搬場中使兄弟部門從不配合到積極配合,按計劃完成了裝修任務;在及時匯報工作進展中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信任,獲得提薪和升職。
這本說雖然講述的是外企中的職場故事,但是不管在企業中還是在機關單位中,有很多職場問題和人與人相處的原則都是相似的或者是相同的。杜拉拉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靈活應變的處事能力和融洽的溝通技巧,都是我們在工作中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最后用杜拉拉成功的秘訣與大家共勉“做事先做人”。
杜拉拉升職記讀后感(篇3)
“因為她覺得年輕的時候辛苦那就是個單純的辛苦,年紀大了還在辛苦,恐怕就摻雜了辛酸和力不從心。總之,人一輩子要吃的苦頭總量大致相當,大家玩的只不過是個時間差的游戲,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年輕時辛苦總比年紀大了辛苦強。”這是文章里面杜拉拉關于辛苦的感悟,作者說,此類想法暗示了杜拉拉其人缺乏安全感,是悲觀主義者,凡事喜歡作個周全保險的打算。總是不太贊同作者的這個總結,我總認為,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是最自由的,既有了小時候沒有的獨立資金,又有了老年時沒有的旺盛精力,倘若這時候還不曾要小孩,父母年紀尚輕,不必為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況發愁,此時的選擇是諸多的,工作不順心了可以換個,因為此時是人生中牽掛最少、可以單單憑著自己的內心去奮斗的年紀,這時候的奮斗,是單純的憑心而作,這時候的拼搏是奔著自己心中的理想、是奔著自己人生的目標而去的,這時候的自己,即使工作再勞累、人事關系再復雜,心也是快樂的,因為是為著自己的理想而戰。倘若,在年輕的時候能吃得了苦,再動動腦筋,積攢點積蓄,等到差不多收手的時候,就帶著自己的另一半,亦或是自己的孩子,外出旅游,去享受理想收獲之后的喜悅。倘若,年輕的時候,不去奮進,不去拼搏,依舊是一天一天的為活著而活著,等到父母年邁,孩子尚小,那時候所有的事情才真的是身不由己,即使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也依舊不敢辭職,只為著用這些薪水去贍養老人,撫養孩子,此時的工作,倘若勞累,就不單單是身體了,恐怕更累的還是自己的內心吧!因此,趁著年輕,趁著牽掛少,該努力的努力吧,此時累點,苦點,又算得了什么。
杜拉拉在微波爐事件后問自己,我這都是為了什么呀?王偉也說,人一定是到了極度茫然的狀態,才會問自己什么時候是個頭、我到底是為了什么之類的。是啊,我們每天這樣的狀態到底是為了什么呀?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是為了每月的工資?是為了出人頭地,讓別人刮目相看還是為了父母的希盼?每個人選擇的生活道路不同,可是是否所有人都能夠清楚的告訴自己我究竟是為何選擇了這樣一條生活之旅,我的目的到底在何方?我不只一次的問過自己,究竟我是為了什么在這里工作,又究竟是為了什么選擇了這天路,我告訴自己的是我別無選擇,倘若沒有了這份工作,我就沒有了資金來源,沒有了資金來源,我就連生活最起碼的保障都沒有又何談理想。我總是喜歡用這樣的語言去麻痹自己,卻從不去改變,閱讀了杜拉拉升職記,又一次的給了自己一個棒喝,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別人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是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稅務師,而我,同樣的年輕,卻一無所獲,不是因為沒有天時地利人和,而是沒有行動。多問問自己,我究竟是為了什么,這樣有利于在自己懈怠的時候鞭策一下自己,告訴自己,還有目標尚未實現,還有夢想尚未抵達!
“一個HR可以是一個HR專員,也可以是一個HR經理,而一個牛逼的HR,王偉猜怎么著也得是一個HR總監吧,甚至是一個HR副總裁也難說。這中間的差別就大了去了。”其實,最喜歡的還是這句話,總是讓自己深深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我是做會計的,會計依舊有很多,可以是一個單純的事后記賬人員,也可以是一個事前計劃的分析人員,更可以是一個給別人稅務籌劃的注冊稅務師,更牛逼的應該是不僅精通會計相關知識更懂得法律的全能人才吧。雖然都是會計,可我們到底期望自己是哪一種會計,到底想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這些都是自己去定的,現在,無論是出去聽課亦或是看到別人的名片,后面的財務職稱總是一行行的讓人目不暇接,對于自己的工作,奮斗的目標也是更加的清晰,總之,無論什么行業,都有很多的分層,關鍵是看自己到底想上哪層,到底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自己也是知道,想到了哪里就寫到了哪里,第一次寫這么長的感悟,有點亂、有點雜,也很膚淺,只能告訴自己,再接再厲,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