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400字_小學生《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這本書分為八個部分: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我身上你就可以體會到了.
我姐姐在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了,一見面就擁抱,可沒過幾天,我們就和往年一樣吵起來了。媽媽自然就不高興了,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處,一家人就其樂融融,媽媽爸爸高興,對他們的孝道就自然表現出來了。
在“余力學文”中說道:一味的讀死書,并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讀書,也是不對的。正所謂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了則本書,我的收獲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讓他們擔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訴他們,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給他們。生病的話一定要好好地照顧他們。和兄弟姐妹相處要好。在我們的行為要小心謹慎,穿著整齊清潔。我們說話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著去做,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弟子規讓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弟子規》讀后感400字_小學生《弟子規》讀書筆記篇2
孝順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高尚品德。人要擁有一顆孝順的心。
翻開《弟子規》這本書,里面的一篇、一行行,是那么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有為了母親能吃到米而不辭勞苦地從百里之外買米回來給母親吃的孝子;有不顧寒冷跑到竹林里幫母親找筍的孟宗;有十分孝順父母的姚重華……
十四歲的楊香因隨父親到田間割稻谷,忽然跑來一只老虎,把父親叼走。楊香為了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把老虎嚇跑了,勒住老虎的脖子,因為頸子被勒住受不了疼痛,只好張口放人逃走了,楊香的父親得以逃離虎口。
那懂得孝順的姚重華,家人多次想陷害他,他不但每次都能順利地逃過,而且事后毫無嫉恨,仍對父親恭敬,對弟弟慈愛。他的孝順感動了天地萬物。
什么力量使小小年紀的楊香不怕危險救父親;什么力量使姚重華在家人的陷害中每次都能逃脫,而且事后毫無嫉恨,仍對家人孝順?是感恩的心、是孝心!因為只有孝心的人才能克服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難,做出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我在外婆家生活時,卻經常對外婆撒嬌,鬧外婆去買那些古里古怪的食品、東西;叫外婆帶我去超市買東西;喊外婆陪我在這里玩那里玩……像我這樣,不能體恤大人的辛苦,和姚重華比真是差了天壤之別。好在我看了《弟子規》這一本書,它讓我學會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關愛他人;讓我懂得在家盡孝心,在學校獻愛心,在社會鑄愛心,成為一個有道德,能為社會謀福利的人
是的,我要從現在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奉獻愛心,讓中華民族源源流長的孝道、道德文化得到發揚光大。讓孝心永存心中。
《弟子規》讀后感400字_小學生《弟子規》讀書筆記篇3
國學,是我們中國智慧的寶藏。《弟子規》這本書,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后一項屬于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兩句,他們告訴我:事情雖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么喜歡的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來。
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水果店里買水果,我們挑好了后,媽媽正在買單,我偷偷拿了兩顆提子吃掉了,當時我還很不以為然。后來讀了《弟子規》里的這兩句話,再想到那天吃的兩顆提子,突然有如鯁在喉的感覺,我以后再也不會這樣了。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它告訴我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一天早晨,我六點多就起床了,爸爸說:“早上這么好的時光,你讀會英語吧!”當我正要磨蹭找個借口不想讀時,忽然想起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于是馬上動身,拿起了英語書,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以前早上我都要七點多才起床,現在每天我都會六點半左右就起床了,這樣可以讀半個小時的書呢。
《弟子規》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怎么做事,更教會了我們怎么做人。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源遠流長,更是博大精深。身為當代的小學生、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一定認真品讀《弟子規》,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弟子規》讀后感400字_小學生《弟子規》讀書筆記篇4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并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里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
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么做人處事時,我會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從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400字_小學生《弟子規》讀書筆記篇5
這幾天我一直在學習弟子規,學完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長輩,還讓我明白了冬則溫,夏則清。這句話的意思。夏天天氣炎熱,爸爸,回到家后不顧疲勞還幫我洗衣服洗襪子,手上都破了,我哭了一直哭道很久。前幾天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顧不上休息,還給我飯,檢查作業,我對媽媽說,媽媽你辛苦了讓我給您捶捶背吧。媽媽說我長大了比以前還要懂事了,冬天我和媽媽一起睡,幫媽媽取暖。夏天,我幫爸爸把電風扇開過來,爸爸回到家睡覺時也發現了,說寶貝女兒長大了,懂得孝敬長輩了,說著撫摸著我的頭笑了,我們兩個笑的那樣開心,歡快。
原來最開心得事就是孝敬父母,和他們在一起,我就覺得我無比的幸福與快樂,同學們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好好的報答我的父母,同學們你們明白弟子規教給你們的道理了嗎?如果明白還不快行動起來吧!
《弟子規》讀后感400字_小學生《弟子規》讀書筆記篇6
自從讀了《弟子規》課外閱讀后,我似乎覺得我變乖了,我變得越來越懂事了,我也仿佛明白了怎樣孝敬長輩?怎樣幫助別人?怎樣愛護自己?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經清朝的賈存仁修改編訂,改名為《弟子規》。弟子即學生,不僅僅指兒童,擴大范圍講,凡欲學古圣訓的文化人,都可以稱之為弟子;規即規范,弟子規即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是學習古圣賢和為人處世的基本讀物。它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定要言行謹慎,講信用。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孟母斷機、司馬光改錯、孔融讓梨等等,孔融的美德讓我知道了要懂得謙讓。最讓我欣賞的是“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它讓我懂得了,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要讓父母感到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早晨起床,一定要先去看望父母,并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一定要先向父母報平安,使他們放心;
讀了《弟子規》,讓我了解了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是古代祖先留下的巨大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以后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人捶捶背,倒倒茶,盛盛飯,落實到言行中,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有修養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