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七讀后感
哈利波特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舞臺,描述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和朋友們的冒險故事。你知道如何寫哈利波特讀后感?哈利波特讀后感可以記錄你在讀書活動中的感悟。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最新哈利波特七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全球聞名的一本書,謝老師也向我推薦過這本書。今天,我終于翻開了它那令我朝思暮想的扉頁。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琳。講的是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了父母,被姨父姨母家收養,在那里飽受欺凌。但在他十一歲生日時,一只貓頭鷹邀請他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從吃飯到睡覺都充滿了魔力。哈利?波特無意中知道了一塊力量巨大的魔法石,將被伏地魔奪走,最終,哈利?波特不但讓魔法石爆炸,而且為母校爭得了榮譽。
我重重地關上書的最后一頁,心里還浮現著哈利?波特那樸實的笑容,我感到哈利?波特善良、勇敢、冷靜、謙虛、寬容、靈敏、好奇、害羞、大方、正義,馬爾福自私、幸災樂禍、欺負弱小,真討厭!姨父姨媽兇狠惡毒,對兒子達力太嬌慣了,伏地魔更是神秘、邪惡,奇洛教授也不怎么樣,海格很老實,達力呢,又嬌生慣養又粗暴,不尊敬父母,還不肯學習,不肯吃一點虧。
我覺得自己和哈利?波特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我是家里的小公主,天天都很幸福,簡直和達力一樣,而哈利?波特呢,每天都要挨達力的打和姨媽姨父的白眼,還只能睡在碗柜里,時時膽戰心驚,受人嘲笑,衣服也是舊的,還無緣無故挨批評,但是成績不錯。我還天抱怨這抱怨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我特別想進那個神奇的魔法學校,和哈利?波特成為好朋友,那我一定可以打敗伏地魔!
在《哈利波特》這部電影中,虛構變成了現實,他們分別代表著善與惡。一個棕黑色的頭發,鼻梁上架著一副寬大的眼鏡。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輕輕一點,念出咒語,便能帶你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
他是誰?他就是機智勇敢的小魔法師哈利波特。他還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赫敏和羅恩,他們天形影不離。我很敬佩這部作品的作者———羅琳(美國),她竟擁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力。我一塊石塊,我永遠都不能把它想象成鉆石。當我看完羅琳阿姨《哈利波特》的全部著作時,我走火入魔,每天念著咒語,期盼著魔法到我身上來。但是,這些魔法只是羅琳阿姨的幻想,羅琳阿姨的想象。不過,一個不尋常的國度,當然得有不尋常的危險。并且,危險還是時刻存在地哩!只要相信自己,不再惡勢力面前低頭、屈服,甚至是惡魔,也有可能戰勝。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啊!畢竟正義總是勝過邪念的嘛!每到驚險關頭時,我總是把心繃得緊緊地,似乎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聲。他們安全時,才松了一口氣。我每次都被他的勇敢所感動,被他的精神所震撼,為他們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另我最折服的大概是他們之間的友誼了吧!電影中,羅恩為了救赫敏和哈利,差一點丟了自己的性命。盡管他們有時吵吵嘴,鬧點兒矛盾,這也很正常。但并不影響他們的友誼,甚至,更加深厚了!其次,哈利的勇氣,哈利的膽量,哈利的善良,這就讓我對他更加佩服了,甚至達到喜愛。
總之,《哈利波特》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只能用一詞形容:神奇。
人們都奇怪,為什么一歲的小嬰兒哈利波特能從那個最險惡的黑巫師伏地魔手下逃生。是的,多少偉大的巫師都死在了伏地魔的手下,包括哈利的父母,可唯獨哈利保全了性命,而且還 使 伏地魔魔力大失。
這個原因,鄧布利多告訴了哈利,答案就是母愛。哈利的母親在自己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舍棄了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母親強烈的愛,就在哈利身上留下了記憶。對,是記憶,不是傷疤,不是看得見的痕跡。如果我們被一個人深深地愛過,盡管那個愛我們的人已經死亡,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愛的護身符。
正因為此,哈利被母親的愛救了下來,成為在伏地魔想要殺害的人中逃生的第一個人。而且母親的愛,使他在和奇洛教授爭奪魔法石的斗爭中,也成為阻擋奇洛的有力武器:奇洛裸露的皮膚不能碰到哈利,不然就會痛苦不堪,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野心貪婪和仇恨,所以碰了一個身上胡幸存愛的烙印的人,就會感到痛苦的無法忍受。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所愛的人留下這樣的護身符呢?回答應該是:我能!愛,永遠是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得以存在并發展的唯一的。對一個充滿了愛、周身洋溢著愛的人來說,他看到的就是光明,就是美好;而一個充滿了愛的人,也正在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美好和光明,帶來希望。
不要否認愛,我們的身上,其實也都有著愛的烙印。也許,有的烙印已在塵世的浮華中如同那塊通靈寶玉一般蒙上了塵埃,但拭去灰塵,相信那愛的護身符仍然存在,仍然有著伏地魔們無法抵擋的魔力。失去了愛,才是我們人類最無法忍受的事情。去愛吧,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的朋友,愛這個世界,只是不要去愛我們的敵人。
《哈利·波特》這套書像是對我施了奪魂咒一樣,讓我恨不得分分秒秒都在讀它。放學一回到家,我總是立刻做作業,盡力把作業做得又快又正確。做完就一把抽出在枕頭底下的《哈利·波特》開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就是這么一本書,讓我百看不厭。
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擁有無限潛能的男孩,他憑著他的智慧、他的勇氣去戰勝伏地魔。他比伏地魔強嗎?他比伏地魔會更多的魔法嗎?都不是!他不畏困難的精神總能讓他一次次化險為夷。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的身邊還有默默幫助他的兩位好朋友:羅恩和赫敏。這就是感人至深的友情啊!
我也很喜歡《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經作為單身母親的羅琳,生活一度極其艱辛,但《哈利·波特》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榮譽和財富。我們期待著繼《哈利·波特》之后,JK羅琳能夠繼續給全世界喜歡她的讀者帶來更多精彩的文學作品。
如果你問我想成為書中的哈利·波特還是它的作者JK羅琳,我會選擇當哈利·波特。因為羅琳阿姨只能通過想象進入哈利·波特的世界,可是如果成為哈利·波特,就可以親身體驗他的驚險刺激的生活、擁有他的超凡的智慧和勇氣、感受他的不求回報的友情!
說到《哈利波特》,其實一開始我挺反感它的。好像我對所有別人熱捧的電影或明星,總是有一股很強的排斥心。對于哈利波特也不例外。
那時會選擇去看《哈利波特》完全是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為這本書太火了,很多人都在講,不看就顯得我t了。
不過看過后,我覺得,這本書風靡全球不是偶然的因素,里面有他獨特的魅力所在。關于讀后感,我個人比較偏向于從人物的角度去寫。哈利波特這個人物,一想到這個人物,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勇敢,沒錯,勇敢,遇到的很多事情他并沒有畏怯和退縮,雖然跌遇險境,不過總是能夠化險為夷。細節就不多說了,一本書,如果自己看到真的很有感覺,那么,關于里面的細節,總是輕易就能回憶起來的。
年輕人需要勇敢,充滿愛和激情,又會忍,就像哈利一樣。生活,濃縮起來就是一部戲,把全部最精彩的畫面刻錄下來,我們每個人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什么事情,只來源于我們當時的信念。既然選擇了或是被選擇了,那就勇往直前吧,年輕經不起等待,一路上披荊斬棘,哪怕傷痕累累,那也算走過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過去,而那過去的,都將成為親切的懷念。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平靜和悠閑地生活的,那樣每天都以充滿激情和熱情的姿態來度過其實不是我向往的,不過是我所喜歡的,就是偶爾來那么個小插曲,為生活的樂章增添一小段激昂的曲調,哈利波特的生活每一天都像是過得五顏六色,比較少有協調柔和的樂章,或許這就是年輕人吧,只是大家的故事不同,結局不同而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利在不會魔法的普通世界里,總是被人欺負,而他終究還忍下去,那份忍的精神,是我所佩服的,因為不是他能力不足以反抗,那一份忍的精神確實值得讓我去思考,因為要是我,可能早就按捺不住情緒了。
我想說的還有一個,就是他和羅恩還有赫敏的友情。學校里的友情最是深刻,因為簡單,純粹,沒有雜質,雖然偶爾會有一些不和諧的小插曲,不過那只是對友情的一次次考驗。友情就是那樣透明,但是中間有點瑕疵。學會珍惜,因為有些東西是奢求不到,金錢也買不來的。很多時候,自己追求的東西,其實不在遠處,它就是你自己正在走的路,只是我們沒有用心去發現,就像是呼吸,我們時刻都在呼吸著,但是我們沒有感覺到。書中這幾個人物的友情似火,真摯而牢不可破,想想人生之中能有幾個這樣的朋友存在,不多不多。
遇見了就是緣分,佛家有言,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感謝緣分,感謝生活,感謝今生的遇見。其實人生難得有一知己,看到哈利波特他們那份友誼,我不的想到了我那幾個閨蜜,從幼稚園,到小學,到初中,然后就是高中,雖然很遺憾高中沒有在同個學校成長,但是距離不能成為我們阻礙我們友誼的發展。此時此刻,已經大學了,而我們也發散到廣東省的各個角落,但是誰也阻擋不了我們,你知道嗎?我現在是坐在其中一個她的床頭將這篇讀后感寫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