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七章讀后感
當我讀完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這本書仿佛把我帶到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在結束這一段魔幻的旅途后,許多新的思想一涌而上,使我受益匪淺。
前些天,我看了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部書主要敘述了哈利波特從麻瓜世界到了魔法世界,開始了他的魔法旅程。他在霍格沃茨讀書,結識了兩位好友,也樹立了死對頭。之后,他發現了魔法石,還一舉挫敗了伏地魔,還因為他們這個鐵三角給格蘭分多學院贏得了學院杯……在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無處不在。在公車上擁擠時,小偷正把他邪惡的黑客伸入乘客的包里,口袋里。當光天化日之下,罪犯將拿出他們的“殺手剪”——尖刀來搶劫,當有壞人正笑里藏刀撕賣假貨時,但是這些壞人搶的,偷的正好是“聾子”,“瞎子”,“啞巴”的時候,這些人將是視而不見。
但是幸運的是社會上也哈利波特那樣正義的使者與這些邪惡的壞人對立。正是有了這些正義的使者,這個社會才有了進步,他們同時也是人類的財富。這時,我有了一個新念頭:我也要向哈利波特一樣正義為社會,為人們做貢獻,從我做起,相信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正義將會是永遠的,光明的勝者,就讓正義的光芒鋪照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吧!最后,我也期望我們的生活變的完美,讓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充滿生機與活力,讓我們不再羨慕霍格沃茨,因為我們擁有我們自我神奇的魔法。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JK羅琳寫“哈利、波特”系列童話小說的第一本,講了具有傳奇色彩和戴有神秘面紗的歷險故事。讀完后還沉浸在魔幻童話的世界里,讓人回味無窮,并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講了1歲的哈利·波特失去了父母,他便來到了姨媽家,哈利在姨媽家過著極其痛苦的日子。一向到十一歲生日那天才改變了哈利一生的命運,哈利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邀請哈利去一個童話般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哈利發現那里到處充滿魔力,他既找著了朋友,又學會了魔法和騎著飛天掃帚打魁地奇,還得到了一件隱形衣,哈利在那里生活的很愉快。但一塊魔法石出現了,將關系到世界的此刻和未來,哈利突破了重重困難,最后拯救了世界。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又激發了我的想象力,仿佛我到了魔法世界和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一齊學習,一齊歷險,又給了我很大的欣慰和快樂。最主要的是告訴我們一個道:黑暗害怕光明,邪惡打但是正義。如《西游記》中的“智擒黑熊怪”,“三打白骨精”,“孫悟空除三怪”等。一些邪惡心腸的妖魔鬼怪被正義所打敗。不光是神話,就連實際的事情也是。如:那些黑心的貪官,為了幾張“大團結”什么事情都干出來,但都沒有好下場,最終還是有那么一天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這就是我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收獲和感受。
這幾天,我迷上了《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這本書
,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第七部。這本書情節驚險且扣人心弦,讓我讀起來感覺津津有味。
故事主要講了:哈利波特正是就應上魔法學校的七年級的時候,卻因已故校長鄧不利多囑托給自我的的任務?
?找到魂器,消滅伏地魔,而和好友羅恩、赫敏逃亡在外
。他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歷險旅程:騎火龍離開精靈閣,在荒野中尋寶劍,變模樣到魔法部刺探。最后,在一系列冒險后,他們找到了七件魂器之中的五件魂器且消滅了它們。在這過程中,他們得知了死亡圣器的故事。死亡圣器分別為復活石、老魔杖、隱形衣這三件,只要全部擁有,便能夠控制死神。可伏地魔也一向在尋找死亡圣器。為了消滅伏地魔,哈利與伏地魔展開了生死殊博,最終哈利純正的靈魂戰勝了伏地魔已經四分五裂的靈魂,贏得了這場生死殊搏的勝利。
合上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那是因為愛。在生活中,“愛”也無處不在,從各個方面顯現出來:親情、友情、感情、……把我們包圍著。常常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又一個在別人看來十分明顯的愛,我們,就每一天生活在這種偉大、無私、美麗之中:母親的一個囑咐,兄妹的一個祝福,老師的一句教誨,朋友的一個鼓勵,對手的一句贊美,隊友的一個擊掌,陌生人的一個微笑……包含著關心、友好、信任、熱情,這就是愛!最普通卻最強大:書中,它能讓哈利死里逃生,戰勝伏地魔,現實中,它能讓我們感悟幸福,戰勝任何困難。
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羅恩、赫敏讓我明白了:在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也能像哈利那樣,永不言棄,艱難前行至成功。
《哈利·波特》這本書主要圍繞著一位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在他的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來展開敘述。
我喜歡這本書,主要就是因為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以及他們生動的人物性格以及形象,有時從他們的身上能夠汲取到有用的東西,并被其中變幻無窮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我主要來講講我在書中印象最深的幾句話。
第一句話:“一個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長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句話是阿不思·鄧布利多所說的,在這本書中,所有的人能夠分為兩類,一類是巫師,另一類便是不會魔法的麻瓜。而在巫師中又分為純血統、混血統以及麻瓜出身的巫師。
在書中,馬爾福以及他的家族將純血統視為自己的尊貴,并且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也正是這樣的認識,使得馬爾福他們一家成為食死徒,信奉伏地魔所提倡的:這個世界屬于純血統巫師。馬爾福也深受他們家族的影響,在學校里,總是稱赫敏為“泥巴種”。
然而,赫敏雖是麻瓜出身,但她努力學習,深受他人喜愛,長大后也成為了魔法部部長。可見,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切,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決定的,是自己的行動決定的。
第二句話:“沉湎于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意義的,千萬記住。”
這句話是阿不思·鄧布利多對哈利說的話,在哈利一次誤入一間屋子時,他看見了厄里斯魔鏡。這個鏡子不是一般的鏡子,它所映出的鏡像是你自己心中最想使自己的現實成為的模樣,但境內的一切也只是個假像。
就是這樣,哈利在鏡中看到了自己已故的父母在他身旁對他微笑。于是哈利的心中便很快的燃起了對親情的渴望,他便幾乎每天夜里都披上他的隱形衣來這里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父母,他對鏡子的渴望遠超出了對現實的期待。幸好一天夜里,鄧布利多發現了此事,便制止了哈利再做這種事。鏡中的鏡像使得哈利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但這終歸是虛幻的,并不能成為現實,著迷于此只會使自己頹廢,而不為自己的現實考慮,我們也是同樣,要在生活中付出實際行動,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更加接近于自己想成為的模樣,而不是每日的空想。
第三句話:“你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這是萊姆斯·盧平所說的話。在大部分巫師眼里,伏地魔是一個非常邪惡的人,并因他的存在而感到恐懼,甚至不敢叫他伏地魔,只是稱他為“那個名字也不敢提的人”或者“神秘人”。而哈利卻并不這么認為,他覺得伏地魔也同身邊的人一樣,都是巫師,并不能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與傳言而為此感到害怕,要是連他的名字都覺得慎人、不敢說出口的話,那么還怎么面對他呢。
正是這樣,才使哈利在與伏地魔對抗的過程中做到英勇無畏,才能使他最后戰勝伏地魔。我們在生活之中也難免遇到自己所恐懼的事,但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心,不能讓自己敢于面對困難,終究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被你心中恐懼的恐懼本身所壓在下面喘不過氣來。
讀完《哈利·波特》我懂得了努力,懂得付出實際,懂得堅強面對困難。讀《哈利·波特》,我能夠感受到一個充滿了激情的世界。
《Harry Ptter》是英國大作家JKRlig筆下的系列小說,被翻譯成了74種語言。
書中的大反派伏地魔,魂器全部被破壞,葬身霍格沃茲。電影看到最后,我很高興,因為我認為這是他應有的懲罰。在很小的時候,他就是一個邪惡的人,一點善心都沒有,甚至殺死自己的部下“食死徒”們;他一點都不相信別人,不相信任何人,就算是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齊——他最忠實、忠誠的食死徒;他總把聰明用錯地方,雖然伏地魔成績優異,但是他努力鉆研并精通了黑魔法。我甚至可以用兩個字來評價他的死亡——活該。是啊,誰叫他天搗鼓黑魔法的,誰叫他想要殺死Harry的,誰叫他把靈魂“切”成那么多份讓自己變成一個丑八怪的……沒錯,就是活該!
但是,在某些人看來,我也許具有這樣的“品質”:每天不專心學習跑到學校的“禁地”去玩耍,結果成績一落千丈;誰叫我托管時候溜走,作業效率極低?對我來說這些事都是有趣的事,但是,對別人來說,這大概也是兩個字——活該。也許,對伏地魔來說,這樣“犧牲”,也是值得的事。
“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好主次分明,不要把聰明用錯地方,誤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