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名著讀后感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1】
最近我讀完了《烏塔》這篇文章,小小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的女孩叫烏塔,她獨自周游歐洲等許多國家,并且旅游費都自我掙來的,她的獨立與能干都深深震撼了我。
文章主要寫了:“我”去羅馬游玩時,在賓館中偶遇一位奇特的女孩。經過一個夜晚的交談,“我”明白那個女孩的名字叫烏塔,還明白了14歲的她正在獨游歐州。她還向“我”訴說旅行費都是自我辛辛苦苦掙來的,也在家里讀了有關這些國家的書。
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十分想自我獨自在家里寫作業,但媽媽死活不一樣意,在我的再三的懇求下,媽媽最終讓步了,但還囑咐我時刻緊記得:一個人在家不能開門。
那天我在家里寫作業,突然發現奶奶一向在跟著我,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哪兒。雖然很煩,但還是擺脫不了這只“寵物”-——“跟屁蟲”。看來媽媽還是不信任我,居里夫人說過:“路要靠自我去走,才能越走越寬。”我已經長大了,完全有這種本事,只要放開你們那溺愛的雙手讓我去體驗,我才能長大!
親愛爸爸媽媽,僅有讓我勇敢地去體驗、應對困難,我才能盡情成長!
放開溺愛的雙手吧!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2】
今日,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想很多.烏塔是德國的一位14歲的小姑娘,她用三年的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三年里,她設計好旅游線路,閱讀有關書籍,了解每個旅游城市特點,并且她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發宣傳單,給人看小孩,自我掙夠錢了旅游的錢,然后獨自一人游歷歐洲.
跟烏塔比起來,我們中國的孩子可"幸福"多了!父母整天把我們關在家里,不讓我們外出,總是擔心我們的安全.出去找同學玩也不放心,一會兒一個電話,弄得我們成了溫室里的花草!
是不是烏塔的父母不愛她,才忍心讓她自我去旅游呢烏塔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是啊!看看自我,此刻別說獨自去旅游了,連上超市媽媽都不讓我自我去,如果整天這樣把我們關在溫室里,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長大爸爸媽媽,我已經長大了,給我鍛煉的機會,我會更堅強!我們也會成為中國的"烏塔"!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3】
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學生,獨自一個人去國外長途旅行,還用自已掙的錢買禮物回家。想想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我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就像溫室中的花朵,碰不得,摸不得。
有一次,我去洗碗,爸媽連聲說不行。在我一再請求下,他們答應了我。當時我別提有多開心了。可是在洗碗時,我一連打了幾個碗。爸媽聽到聲音,跑過來,忙問我傷到了沒有。我想拿掃把來掃玻璃,媽媽搶過掃把,說:“別把腳傷著了,我來掃吧。”
我真不明白,家長為什么只在溫室里培養孩子,為什么把生活中鍛煉的機會拒之門外呢?如果將來我們走向社會,會怎樣樣呢?能夠承受住挫折,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嗎?
烏塔一個人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國家旅行。為什么我們中國小孩不能這樣做呢?是因為我們中國小孩沒有這個本事嗎?不,是因為家長不肯放我們飛翔。如果我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怎樣能明白我們生活本事和自理本事的程度呢?受過風吹雨打的花朵才能在不一樣的環境下生長。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期望像烏塔一樣,勇敢地應對挑戰,也想一個人去經風雨見世面,做一個獨立本事強的人。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4】
原先,故事主要講我在住青年旅店時偶遇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后,我受益匪淺,不由地暗暗佩服烏塔!
我敬佩烏塔的膽量。文中寫道:“我叫烏塔,在讀小學,已經12歲了,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以后還要去波恩,然后去希臘……”這么長的旅程,她一個人,買的聯票。試想想:她成功出游的背后,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知識的儲備、衣食住行、安全等。這對于我一個成年人來說,都只是偶爾想過。到此刻為止,我還只是在想何時能游遍中國,沒想到這樣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就已經開始環游世界了,我感到汗顏。出門前,就在想:自我行嗎?如果路途中身體出問題了怎樣辦、遇到壞人了怎樣辦、沒錢了怎樣辦?從烏塔身上,我看到了出行的勇氣和實力。她真是一個有膽量、有魅力的女孩。
我敬佩烏塔的細心。文中寫道:“為計劃這次旅游,我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里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她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了烏塔自強、感恩的精神。她自我準備,遇到問題明白怎樣求助,還明白家中有親人牽扯掛著她,給家人報平安。并且還給家中的每個人都準備了禮物,還明白外面的價格比自我所以城市的物品價格便宜她才買。她在理財方面也有自我獨特的見解。看似烏塔獨自出行,可要獨自應對和處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可見烏塔的知識面和應變本事真得十分強。而我們大多數中國孩子呢?有的同學不僅僅自我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愿自我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當反省一下自我,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寒暑假是否早有了規劃,并且圍繞規劃在做準備。以后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養成凡事預則立的好習慣。
我還敬佩烏塔的自立。文中寫道:“她不全部向父母要錢,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要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費用父親出一半,自我出一半……”一個12歲的女孩,出行的旅費有一半是自我掙來的。在掙錢的過程中,是不是鍛煉和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應變本事呢?她真是一個十分棒的孩子,早早接觸社會,早早感知社會,早早認識社會。我們的孩子呢?中國的父母是全球父母中為了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為了孩子操心最多的父母,為了孩子研究最多的父母,可是我們的孩子呢?放到全球上去還有競爭力嗎?我們常常看到,在全球青少年開展活動時,我們中國的孩子適應社會的本事、謙讓的本事、環保的本事、助人的本事、兼顧未來的本事、理財本事和別的國家的孩子有差距啊!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到一個12歲的德國小姑娘真得很棒,她適應社會的本事很強,她的個人素質很高,她做事情有計劃,計劃了就去實現。勇敢堅強的烏塔,說到做到的烏塔,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5】
這篇文章主要的資料是:有一天作者到德國來玩,見到了一個小女孩,作者跟她經過攀談后,了解到:她的名字叫烏塔,她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令作者吃驚的是,她才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就獨自一人游覽了大多數的地方,作者感到無比驚訝。這次她來到德國羅馬玩。
當我讀到:“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的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介紹的十分詳細”時,我對烏塔這個小女孩感到無比敬佩。如果是我,我媽媽必須不會讓我像烏塔一樣做的。因為媽媽把我看成一種“物美價高”的寶物一樣,生怕在途中出什么意外。其實,像我媽媽一樣的母親多的不能再多了,我們都是在蜜缸里長大的孩子,整天被泡在“母愛之水”里。可烏塔不一樣,她的母親就讓她多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能總是躲在媽媽懷里,而是要他們離開媽媽,自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少精彩。如果我和烏塔比較,那就是天差地別了啊!
我們總會有一天要離開媽媽的,所以我們要學會獨立,要有自我保護本事,不能做一個總是粘著媽媽不肯自我一個人走出家門的孩子!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6】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一道又一道波浪沖擊著我的心靈。一個十四歲女孩能夠獨自周游歐洲,這是怎樣一種勇氣,這是怎樣一種自豪?
文中,十四歲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經過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并且她的旅費也是她自我掙得的。這樣的獨立本事真是讓我欽佩!想想自我,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是慣著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才使我們的獨立、能干的本事被依靠的泥土一層一層地深深覆蓋了。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十分想自我騎著自行車去學乒乓球。于是,我就跟爸爸說去。
“爸爸,讓我騎著自行車去學乒乓球吧!”我用懇求的眼光望著老爸。
“不行。”老爸堅決地搖了搖頭。
看來老爸這座城市是攻不破了。只能去老媽那兒了。
“老媽,讓我騎車去學乒乓球吧!求你啦!”我用肉麻的聲音說道。
這招可真顯靈,老媽讓步了。我歡呼雀躍起來!
當我獨自一人哼著小調,自由自在地騎著自行車,感到清風拂面,無比歡快自在。看著旁邊的紅花綠草,心里感到無比舒暢。騎著騎著,我聽到后面有腳步聲,于是用余光掃了一下。熟悉的影子。我停下車,扭頭定睛一看,原先是外婆,我心里立刻感到一種無名的懊惱:看來爸爸媽媽還不信任我。我已經長大了,完全有這種本事,只要放手讓我去體驗,我才能成長。
居里夫人說過:“路要靠自我走,才能越走越寬。”是啊,掙脫爸爸媽媽的依靠吧,只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本事,前方的路才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明亮。
烏塔名著讀后感【篇7】
讀了屋塔這篇課文以后,我不禁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但我腦海里浮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她那么獨立能干我們卻沒有?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我”在羅馬與烏塔相遇,互相認識到互相告別。讓我很敬佩,并且深深地表現出獨立能干有主見等特點。
從“我用了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能夠讀出烏塔是有多么能干。從“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到“她很自然的回答”,能夠讀出她是有多么的獨立。從第八段中能夠讀出烏塔是多么有主見,烏塔的優點很多而這些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具備的。
獨自一人游歐洲,要是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你會被當成離家出走的不良少年而讓警察送回家,臨別時肯定還有一大堆教訓的話。我想有一個周末,我想一個人去圖書館,可媽媽拒絕了:“你太小不能去”。我最終還是沒去成。
烏塔獨立,能干。我們有嗎?我們有。卻被那叫做依靠的泥土覆蓋著,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放開你們那溺愛的雙手讓我們在屬于自我的天空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