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的讀后感
前些天,我開始看《中國民間故事》一書,看著便被里面神話故事深深地迷住了,愛不釋手。一連幾天像老鼠掉進了米缸里,哈哈,一口氣將它看完了。腦子里充滿了無限遐想,也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我想每個同學應該都和我一樣,乃至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代又一代人都是在許多美好的神話故事里,帶著美好的向往和幻想,陪伴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每當臨睡前,我總是要在媽媽講的阿凡提的故事、神筆馬良、孫悟空在打白骨精,豬八戒吃西瓜等等故事里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每當夏日在陽臺屋頂納涼,望著浩瀚的夜空,在神秘的太空里,月亮、星星……都是外婆故事里不可缺少的主角。我總是幻想著皎潔的月宮里住著美麗而寂寞的嫦娥,抱著可愛的玉免,思念著后翌。還有那銀河卻不能阻隔牛郎織女純真的愛情,七七鵲橋相會……我總是追問天上是什么樣子的,天上真的有神仙和仙女嗎?
隨著漸漸長大,我知道那些都是人們美好的想象和寄托。時至今日,我依然還是很喜歡中國民間故事,它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純情樸情感,通過豐富的想象,世代口耳相傳的結晶。它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書中的許多故事里可以領略許多不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不僅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還給我們許多教誨,鼓勵和希望。使我們懂重了真善美的意義。我總是隨著故事喜怒哀樂,喜歡主人公或機智、勇敢;或愛憎人明不為權貴;或勤勞善良;或敢愛敢恨,堅貞不移……最終故事的結尾總是和我期待的一樣,好人終有好報。
以后,我還要看更多的民間故事,因為小小故事里總是蘊藏大道。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是如此的有趣,令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收錄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有藏族的民間故事《幸福鳥》;有民間故事《天眼重開》;有蒙古族人民中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獵人海力不布》;還有漢族的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等。
在這么多的精彩的民間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漢族的民間故事《魯班學藝》。這個故事講述春秋時期有個姓魯的老木匠,雖然他在村里手藝高超,但是在終南山上有個比他技藝更高超的木匠。
老木匠決定叫自己的三個兒子去拜師學藝。首先出發的是大兒子和二兒子,他們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沒有去拜師學藝。小兒子魯班一心學藝,終于來到了終南山。魯班學習非常勤奮,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到了晚上又趁著月光在設計圖紙。經過三年的堅持不懈努力,魯班學到了一身的好手藝,最終成為木匠的祖師爺。
故事里魯班說:“學藝如果只學三個月,那么學到的只是皮毛;如果學三年,那么學到的才是精髓。&t;這句話對我的感觸非常大,我們平時做事也要如此。記得我學了一段時間的版漫畫后,覺得自己已經畫得很多很好了,便學起難度更大的少女漫畫。剛開始學習時自我感覺良好,得意地向同學顯擺。之后我學得越久,才發現我的技法有許多錯誤,像頭身比例不正確,上色不立體等。
經過不斷的練習我才慢慢改正了這些缺點。要是當時我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不是繼續往下學習的話,估計到現在我的漫畫還會有很多的缺點。學習的道路是漫長的,沒有捷徑可以走,我們一定不能松懈,要不斷往深往寬鉆研。
讀完這些民間故事,我的收獲很大。這些民間故事不僅讓我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積累了精彩的語言,更讓我在故事中收獲一個個有益于自己成長的道!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神話故事》。
這本書一共有27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精彩無比,資料豐富多彩,文字簡單易懂,并且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同時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
這本書里面有許多個為我們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辟地、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大禹他為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寧靜地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侵害,他毅然勇敢地帶領百姓和搞破壞的敵人作斗爭,進取地千方百計想辦法治洪水災害,他用了長達十三年的時間疏通了九條大河,平息了洪水的危害,而最為可貴的是,為了早日治好洪水災害,大禹他以往三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家門和親人團聚。正因為大禹他有大公無私的忘我精神,所以最終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百姓的愛戴。
從這個故事中,我讀懂了,要想做好并做成一件事,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難險阻的決心,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對于我們來說,努力了、奮斗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此刻我們僅有好好學習,不怕辛苦、勤學、多問、多練,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學樣式,許多故事人們都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的這一天夜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
阿凡提是一個機智勇敢、愛憎分明、不畏權貴的智者。國王問阿凡提“智慧從哪兒找到?”阿凡提說“智慧通過艱苦的勞動找到!”國王跟著阿凡提開墾荒地,種上“智慧”,苦苦干了一年。到了秋天,國王收獲了糧食,也收獲了一條智慧“糧食吃起來容易,種起來難。”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啊。中國民間故事給了我知識與啟發。
當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偎在外婆的膝下,在滿天星斗和明亮月光的陪伴下,聽她們講最有趣動聽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開啟了我們的心田,使我們明白外面的大千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它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也點燃了我們尋求知識和美德的心靈火焰。當我們長大成人,走過很多個春夏秋冬,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些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往往是最純真美好的童年時代的點點滴滴。它在我們煩惱時,滋潤我們的心田;在我們痛苦時,安撫我們的創傷。而小時候在媽媽、外婆身邊聽到的故事,就是這樣一些給人溫暖和希望的片段。
啊!誰沒有聽過勇敢堅強、美麗善良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呢?誰不知道三個又懶又笨的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呢?這些在民間長期流傳、陪伴我們一生的故事,教會我們勇敢、善良、樂于助人,教導我們勤奮學習、不驕不躁。它們像一泓清澈明凈的泉水,無時不在滌蕩我們心靈上的灰塵;它們像一個絢麗嬌艷的花園,用幽遠沁人的花香熏染我們的氣質,陶治我們的精神。
這本書為你準備,正是幾滴清純的泉水,幾縷曼妙的花香。
最近,我讀一本叫《中國民間故事》的書。是呂楊寫的,這本書可是一本很好的書。
《中國民間故事》不僅是現實中生存著的活文化,是時代的回響,同時,作為過去和現在廣大人民生產生活、悲歡苦樂的真實反映,其中蘊含著豐富而真切的民眾的生活和歷史資料,蘊藏著無價的民眾心。因此它是民族的可貴“精神遺產”,是了解過去社會真相的“一種歷史的忠實紀錄片”和社會生活、制度和道德、風尚等的“一面明鏡”。
中國民間故事里有很多的民間故事。例如:白娘子、白云格格、明珠、義犬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都有一個美麗的結局。
白娘子的故事講述的是一條小蛇吃了呂洞賓的仙丸變成了一個人。小蛇給自己起名叫“白娘子”。白娘子因為要找一個叫許仙的人還結識了一個叫小青的蛇,小青也變成了人幫她一起找許仙。白娘子也和許仙成了親,生了一個兒子。但是當年與白娘子搶仙丸的烏龜精也變成了人,還偷了如來佛祖的三件寶貝,烏龜精叫法海,他想把白娘子和許仙拆散,于是,就用金缽把白娘子給鎮在雷峰塔里。白娘子被鎮住之后,小青來替白娘子報仇。小青與法海大戰了三天三夜,還分不岀誰輸誰贏。他們大戰的聲音傳到了如來佛的耳朵里,如來佛被吵醒了,發現自己的三件寶貝被偷走了,心里很是生氣,就踏著蓮花駕起祥云去尋找。
如來佛發現自己的寶貝在法海那里,就把寶貝全都收了回去,放在雷峰塔里的金缽也被收了回去。于是,白娘子就出來了,然后白娘子和小青一起把法海給消滅了。
讀完這本書,我就覺得中國民間故事是一種表現中國人民民間生活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們必備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