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將這些收獲記錄下來。什么才算好的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供大家參考。
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篇1
許多人認識錢鐘書,都是從他的大作《圍城》開始的,我也一樣,不同的是,許多人迷上了錢先生語言的“犀利”,而我對錢先生后續(xù)的了解,也僅限于幾篇短篇,對錢先生的其他大作再也不敢高攀。但就我的才疏學(xué)淺,卻忍不住妄加評論。
不明白看《圍城》有什么益處,書中所塑造的各個人物,方鴻漸、孫柔嘉、趙辛楣、蘇文紈------除了唐曉芙尚有一點可愛之處外,其他人全部都該一棍子打死的,或奸詐、或小器、或無能、或吹噓、或自戀、或淫蕩、或難伺候、或討人嫌,更多的是影響市容環(huán)衛(wèi)的;不知是不是因為錢先生身上沒有夸人的細胞,貶人的能耐卻大長。這樣的人物設(shè)定,從主角到配角到跑龍?zhí)椎慕巧瑤缀鯖]有一個我們能從他身上學(xué)到東西的,讀來何用?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恐怖”片段就是一個胖女人在
給孩子抓虱子,錢先生把她的手指比喻成五條香腸,閱罷在下頭皮發(fā)麻,頓時深切體會到洗頭的重要,不知這是否正是錢先生對我們的循循善誘?如果說許多人喜歡錢先生就是因為我前面提到的語言的“犀利”,那么在我看來,“犀利”無異于“刻薄”。錢先生的比喻非常夠味,但有些比喻實不得當(dāng),比如他竟然能將新人比喻為扒手,讀者也只能佩服他的勇氣了。
說起刻薄,似乎也有一個人是以“刻薄”著稱的——魯迅。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錢先生的刻薄較魯迅的刻薄便小家子氣了不少。錢先生的刻薄仿佛不需要有任何人得罪他,只要是他筆下的人物,不管正邪都要被刻薄一番,刻薄就是錢先生的本性。而魯迅就敵我分明,有理有據(jù),需要時信手拈來,不用時揮之即去,刻薄是魯迅的戰(zhàn)斗工具。
要講錢先生對我們這一代的影響,好像有這么一個人每天都在喊著“錢鐘書萬歲”的,他好像叫韓寒。現(xiàn)在的韓寒是挺成功的,至少幾本書銷量都能過百萬,但他學(xué)習(xí)錢先生偏偏走樣,以致那些先讀韓寒再讀錢鐘書的少男少女們懵懂地將錢先生的刻薄引申為幽默更延長成搞笑,于是一代大師的作品就被當(dāng)成笑話影響著我們這一代。這當(dāng)然不是錢先生的錯,但又是誰之過?
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篇2
在《圍城》中,鴻漸是一個失敗的人,從一事無成地留學(xué)歸來,到在銀行掛名,到失戀,到失業(yè),至家庭的破裂,鴻漸的生活似乎只能用“失敗”兩個字來概括了。看著他頹唐地倒坐在躺椅上,眼角留下一抹清淚,沉沉地進入那無夢的睡眠中,心理也不禁為他感到隱隱的難過。
鴻漸的原型無須費心尋找,正是那一時代也是每個時代最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志大才疏、滿腹牢騷,又狂妄自大,愛自吹自擂。這注定使他成為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也有一點兒靈氣,還能夠給蘇文紈寫上一封消解尷尬的信息。可是一點靈氣卻也是普通的,庸俗的,只能作為他為人的一點標志,為這個人添了一點的人氣。而他的普通卻并非是他失敗的原因。此刻,一個普普通通,甚至庸俗的人,照樣也能夠活得很成功。而他的失敗只是在于他生活在一個不的時代,而這時的他,恰好具有的一種不應(yīng)在那個時代存活的東西。應(yīng)當(dāng)說是“良心”吧。他期望他和蘇小姐的“感情”能夠“無疾而終”,不想她難過,他明明騙到“克萊登”大學(xué)的文憑,卻從來也沒有向別人炫耀,或者該說這是一種愚蠢吧。同樣是假文憑,韓學(xué)愈就能夠憑借其成為三閭大學(xué)的系主任。而鴻漸講了良心,便成了副教授,真是“騙了人還要講良心”的“大傻瓜”。是應(yīng)當(dāng)說慶幸么?他沒也遺失良知,但卻也是無奈吧。這種良知在那個時代,只是一種累贅而已。毫無意義,更使他成為一個失敗的人。但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毫無意義,支持著我們一代代成長。最終沒有迷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吧。
在整本書中,作者始終仿佛上一個上帝一樣,站在局外,毫無表情地俯視著整本書,整個世界。無疑,作者是不愛他們的,常常對他們進行辛辣的諷刺,但他的話卻也是無已辯駁的。讓人覺得冷,仿佛是在說自我,卻也讓人覺得真實。
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篇3
從《圍城》發(fā)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xué)位是否也是虛構(gòu)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tài)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gòu)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xué),也不像韓學(xué)愈等人一樣完全昧著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zāi)多難的假學(xué)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jù)。”假如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xué)愈一樣將他的假文憑發(fā)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xué)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xué)位發(fā)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dāng)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tài)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xiàn)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并沒有表達什么。到后來鴻漸的博士學(xué)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可是方鴻漸還一頭栽下去,當(dāng)起了一個愛慕蘇小姐的角色,與趙辛楣爭風(fēng)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這都不無是他自己的錯誤。他以為玩世無所謂,但卻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壞了自己與唐小姐本應(yīng)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閭大學(xué)里去。與孫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后,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拋棄了玩世的態(tài)度,如他自己所說:
撒謊往往是興奮快樂的流露,也算得一種創(chuàng)造,好比小孩子游戲里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里,覺得有本領(lǐng)跟現(xiàn)狀開玩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人窮智短,謊話都講不好的。
這豈不悲哉?
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篇4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第一次閱讀《圍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話。這本書的題目也是取自這句由書中才女蘇文紈所說的話。其實這本書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小說以方鴻漸的一生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對鮑小姐,他失敗于膽怯而無力反抗;對蘇小姐,他失敗于不敢多言,優(yōu)柔寡斷;對唐小姐,他失敗于無所行動;對孫小姐,他失敗于沒有判斷力,掉入孫小姐設(shè)的婚姻陷阱,最終只能自食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jīng)令方鴻漸向往,之后他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
而三閭大學(xué)著實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他離開那里后,卻還要面對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zé)任,事業(yè)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地接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地踏入愛情陷阱,事業(yè)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jié)局。
其實文中所有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利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jié)合所帶來的弊端。
錢鐘書先生以幽默的語調(diào),除了批判當(dāng)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diào)侃當(dāng)時老人的迂腐、留學(xué)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城內(nèi)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圍城的心得體會800字篇5
從小學(xué)到現(xiàn)在,《圍城》只看了三遍,卻一直不能忘懷蘇文紈那句:“冷若冰霜,艷若桃花。”官小姐出身的蘇文紈本身就有了高人一等的權(quán)利,再加上留學(xué)博士的頭銜更是讓她把愛情看得特別珍貴,不肯輕易施與。然而留學(xué)歸來的她,也許是受到了方鴻漸和鮑小姐親熱的刺激,也許是回國后受到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熏陶”,她的“冷若冰霜”早已熱得蒸成了汽了。在趙辛楣、方鴻漸和曹元朗中游離,看著他們?nèi)齻€男人為她“爭斗”成了她最大的樂趣。
有人說,一切都會變,除了改變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也許正是如此吧,時光如梭,命運如滾滾車輪將我們帶往未知的世界。看到趙辛楣與方鴻漸的針鋒相對時,有誰會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曹元朗來,還最終和蘇文紈結(jié)了婚。在看到唐曉芙和方鴻漸之間的不斷互相愛慕、猜疑和爭吵這些小打小鬧的時候,有誰又會想到曉芙將會遠去,而方鴻漸卻被孫柔嘉“騙婚”。也許正是因為方鴻漸和孫柔嘉之間本身并無感情基礎(chǔ),平常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才會發(fā)展成為最后的離家出走。良好的感情基礎(chǔ)對于婚姻來說真的很重要啊。
在書中,婚姻中的“平等”也是從頭到尾反復(fù)強調(diào)的一個問題,假如婚姻中有一方過于強盛而一直對另一方不公平的話,婚姻便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了。方逐翁說過:“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只可惜后來他兒子并沒聽他的話,娶了個背景比他好得多的孫柔嘉,仗著個好管閑事的姑媽,壓迫得方鴻漸喘不過氣,逼得婚姻進了死胡同。
也許這正好應(yīng)了那句話:圍城里的人想出來,而圍城外的人想進去。我們的.世界正像這么一個大染缸,缸外的人瞅著這鮮艷多彩的繁華而羨慕不已,而缸里的人,卻回想著這外面的純潔干凈的好。婚姻不過是兩個人的一種協(xié)議,卻有著這無窮的吸引力,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為之瘋狂。
圍城里的好戲還在上演,而圍城外,羨慕的人們?nèi)栽诶^續(xù)渴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