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心得和感想
史記的心得和感想篇1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中國文學家魯迅曾經說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寒假里,我閱讀了《史記》,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受。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著。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了無數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將歷史、人物和主題統一起來,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客觀態度記述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蕩于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讀《史記》,我了解到王侯將相的命運浮沉,如《呂不韋列傳》記載了一個故事,也讓我十分印象深刻,它為我們展現了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和眼光獨到的呂不韋的命運浮沉變化;讀《史記》,我知道一些經典掌故的由來,如酒池肉林、指鹿為馬等;讀《史記》,我初窺到古代天文之門徑,如《史記》有章“天官書”是專門記載星象的異象,如慧星在北斗,就兵大起……;讀《史記》,我還明白到孝悌之義,如《五帝本紀第一》中,舜這個孝順、親近百姓的賢明君主的故事讓我驚訝……
讀完《史記》,我百感交集,史記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使我徹夜難眠,我從《史記》中汲取歷史中的教訓與成功的秘訣,從而使我對歷史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一開始我認為歷史具有一種高不可攀而不可侵犯的尊嚴,是史學家才會研究的東西,學習歷史仿佛離我們這些小學生很遙遠;讀了它之后,我覺得歷史近在咫尺,與我們息息相關?!妒酚洝芬苍缦瘛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樣家喻戶曉。
我閉上眼睛,感慨萬千,仿佛自己回到了古代,看見司馬遷在監獄中生不如死的樣子,但他卻化悲憤為力量,更加努力地寫《史記》。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史記》已家喻戶曉,十分出名。睜開眼睛看看現在,早已不見像司馬遷一樣的人。每天睡醒了吃,吃完了睡,還不分時間地玩手機,生活與豬沒什么區別。我們常常在日記和作文中矯揉造作,說什么以后要認真學習,不碰電子產品,但我們當真做到了嗎?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實現自己的承諾吧?就連我自己也沒有。寒假開始的時候,我曾經許諾盡量少碰電子產品(除了學習),但我整天抱著個手機,百無聊賴地翻看視頻,生活變得十分無聊。還說什么每天積累五個英語單詞,背詩什么的,統統沒有實現。
其實想想看,自己和古代人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我細思恐極——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想竟然在退步!似乎我們都像古代人,好好學習就能成為君王,而得過且過,就算當上了君王,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所以,讀史可以鑒古今,知往來,更能發人深省!從學習方面想,好成績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就像啟一樣,用自己的實力取得君主之位。從為人處事方面想,學會與人交流,寬以待人,才能像舜一樣,成為受人擁戴的賢君。
總之,“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如果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就可以知道世代歷史的興衰治亂的規則,在為人處世中牢記相關的道理,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君子!
史記的心得和感想篇2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史記》的光華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朝的興衰,得以窺見世事發展的道理。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成“前四史”。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它的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一些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用的說法。其文字運用的傳神也令人欲罷不能,如劉邦聽聞韓信死后的反應,用了五個字“且喜且憐之”將劉邦復雜矛盾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由于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這里有英雄窮途的奮勇,有帝王孤獨的無奈,又復仇者絕望的空虛,也有圣人深夜的哭泣,所有人都被太史公以高貴的形式刻下名字。
了解完其內容的“雄、深、雅、健”,我們同樣可以關注太史公的寫作背景。太史公是以超我之姿完成《史記》的。創作《史記》時,他正蒙受前所未有的屈辱?!疤喜蝗柘龋浯尾蝗枭?,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剃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腐刑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生理上都對他是極大的摧殘。在這樣的雙重折磨下,他盡可以宣泄自己的私憤,但他最終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時代,只是從歷史的亂石堆里擷取最耀眼的碎石來筑造一個民族的豐碑。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其中熠熠閃耀的流沙萬千等著我們小心翼翼的擦拭、領會它的光芒。先讀經,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既讀史,復讀史,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讀史,明史,在精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
史記的心得和感想篇3
《史記》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爸爸送我的版本是白話文版。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讀完了這本書。
“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我閱讀《史記》這本書的收獲。
在《史記》里,我讀到了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尊師重道的事跡。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學生宮敬叔要去周朝京都洛陽朝拜天子,孔子明白老子在洛陽居住,為了能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便和宮敬叔一同前往洛陽。來到洛陽的第二天,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當時正在著書立說,聽聞譽滿天下的孔子前來拜訪,立即放下手中的刀筆,迎接孔子??鬃舆M入大廳,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后,才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因為孔子態度很誠懇,老子就很詳細地跟他講解古代的“禮制”??鬃訉W到了很多關于古代“禮制”的知識。
閉卷沉思,我想到了我的教師。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剛上小學,沒有定性,上課忍不住玩小玩意兒,被教師發現了。教師第一次提醒了我,我就停了下來,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忍不住了,又把小玩意拿出來玩,教師那雙火眼金睛又發現了,就叫我站起來。本以為這樣我就能夠好好聽課,誰明白,我再次玩起了小玩意。于是教師板著臉說:“站起來也能玩,要好好聽課才是。把手上的東西拿上來,沒收!”我看著教師嚴厲的臉,便明白我在課堂上玩小玩意是不尊重教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知識,我羞愧地紅著臉低著頭,乖乖地把手上的小玩意交到講臺前。當我轉過背,發現全班同學都在看著我,當時我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并暗暗發誓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課后,教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教師批評你,讓你在課堂上站起來,是因為你影響到了課堂秩序,教師期望你好好學習,將來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要記?。鹤鹬貏e人是在莊嚴自我!”
孔子是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把自我當成學生,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子求學。給我們樹立了尊師重道的榜樣。
相較于孔子,我在學識上是一張白紙,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各方面都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而尊師重道是我人生中永不停止的課程。
史記的心得和感想篇4
歷史,是一場以謀略相比拼的高智能競賽。成就大業靠的是謀略,拼的是智能。在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的長河中,名相智士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歷史杰出的臣相智士們以其卓越的品德、才能和作為,使得中國歷史呈現出五彩斑斕的景象。
一、一朝相國,一生仲父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是當時叱咤風云,助齊獨霸天下的顯要人物。他不僅對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是對當時各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管鮑之交是個老生常談的故事,但每次品讀,向往之感都會油然而生。管子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氣概和鮑叔牙知人善薦的高風亮節,都是當今的人最缺少的品格,而他們二人那種藏于心中對對方的深知與欣賞,更是知已之交的至高境界。
管仲被譽為中華第一相,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其輕重理論不但開啟中國古典經濟學的先河,而且對今天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仍有明顯的借鑒價值。
二、一代奇人呂不韋
呂不韋,戰國末年衛國人。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起千金的家產。后因輔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稱為仲父,任秦國相國,一時權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為了給自己留名,他讓府中食客編著了一本《呂氏春秋》。
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他是那種善于進行大的策劃、善于實施和完成這個策劃的人,這種人要口才出眾,自己就是自己謀劃的貫徹實施者。
總之,作為一個生活在幾千年前的人,縱觀呂不韋的一生,他的很多觀點,做事的方法,就是到了現代仍然是比較超前的,甚至當代一些所謂成功人士,他們成功的路上仍然留有呂不韋的影子。
透過歷史的塵埃,用現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管仲,管仲仍熠熠生輝,璀璨奪目,放射出灼人的光彩。而成功一世的呂不韋由于利欲心太重,沒有像范蠡那樣,事業達到頂峰后激流勇退,最后落了個自殺身亡的悲慘結局,這也是呂不韋給我們那些成功人士留下的最大教訓,也值得那些成功人士三思。
史記的心得和感想篇5
在許多本老師規定的海量閱讀書籍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史記》,因為它的里面有一個個能改變人心靈的歷史故事。
《史記》中有三大類:本紀、世家、列傳。我最喜歡的故事是《__原君列傳》中的《趙勝惜才》,體現了__原君趙勝的知錯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漢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為他能博覽群書,歸納出這么多的歷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其次是因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歷史故事后,加上那幾句振奮人心的話,真是讓人無法挑剔,贊嘆不已呀!
在《韓信被殺》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寫道: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我以前一直以為韓信是一個英雄,原來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讓我重新認識了他。從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經顯現出了自己的光芒,就不要太驕傲,不然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記》里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這本書振奮了我的精神,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啟發了我的人生,還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