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
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1
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一、二章,它令我感受頗深,讓我明白了因為那時封建社會的壓迫所以造成了人們的心態(tài)扭曲。
第一章是《序》:一:阿Q由于窮,趙太爺非常看不起他,所以趙太爺向阿Q罵道:“你是我本家么?你哪里配姓趙!”說完就給啦阿Q一個嘴巴,阿Q哪敢反抗,就并沒有抗辯他確鑿姓趙。二:作者不知道怎樣寫阿Q的名字,本來人人都叫他阿QUEI,可阿Q死后,作者不知道怎么寫名字,所以就略寫為阿Q。三:就是他的籍貫了。如果他姓趙,在群名百家姓上注解是隴西天水人也,但他的姓也不可靠,所以,阿Q的籍貫也不確定。
第二章是《優(yōu)勝記略》:阿Q沒有家,就住在土谷祠里,給別人做短工,有一回,一個老頭子說阿Q真能做,阿Q也摸不著他是贊揚阿Q還是譏笑阿Q,但阿Q很喜歡。阿Q也是有自尊心的。未莊的居民、秀才、太爺、有錢的人阿Q全都不放在眼里。他總是打力氣小的人,但是總是他吃虧的多。他用妙法克服敵人以后,就跑到酒館喝酒,不知怎么的,他和誰打起來了。。。。。。他這回感到了失敗的痛苦了,但他立刻反敗為勝,之后就打了自己兩個嘴巴,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阿Q正傳》是在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寫的《吶喊》里其中的一篇文章,小說通過阿Q的命運,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在封建制度的壓迫和腐朽的傳統(tǒng)思想的毒害下造成的人性的扭曲,揭示了舊民主革命的脫離群眾和不徹底性。這本書為什么叫吶喊呢?哦—!是因為魯迅先生已經(jīng)看到了人們的心態(tài)扭曲,看到了這個世界的黑暗!用他的筆當做犀利的武器,來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來喚醒愚昧的人們。想用吶喊聲喚醒大家,讓大家從這個世界里走出來,看到這個世界的黑暗。阿Q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阿Q一無所有,只靠打短工度日。盡管他“真的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存危機,受盡欺凌。他只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阿Q的做法真是令我又急、又氣、。氣和急是因為:趙太爺明明看著阿Q可憐,還讓阿Q無姓,并且打了阿Q,阿Q地位低,沒權沒勢,只好忍著疼,匆匆離去。
第三章寫了《續(xù)優(yōu)勝記略》,阿Q雖然常常優(yōu)勝,那是因為趙太爺打了才出了名的。今天先讀到這里了,下回我們再一起接著讀。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2
社會的腐敗,百姓的懦弱,你們敢于拼搏么?
——題記
看完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為阿q惋惜,可這也正揭示了從前中國人的懦弱無能,真如同這阿q一樣,也顯示出了當時中國統(tǒng)治十分糟糕,像阿q這樣的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只能收到別人的凌辱:被有錢人欺負,被嶺村人欺負……十分可憐,只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很低,只能干苦工,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沒有權沒有勢的老百姓只能收到氣壓!也真是如此,阿q變開始封閉自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外人的自私,都是掩飾他的害怕,因為,沒有辦法呀,苦老百姓只能如此忍氣吞聲,錢占據(jù)了絕大部分!
如今,中國雖沒有當時的社會那樣了,但是也不乏像阿q這樣的人,不愿走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去接受外面的新鮮,就如同井底之蛙一樣。魯迅先生也正想喚醒這些人們,其實,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只要你能用心體會,就一定能夠了解到的。
這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阿q被踐踏的人權。致使他變成了一個愛逃避的人,遇到了問題,只希望一味的躲在別人的身后,永遠不會正面去解決。
現(xiàn)在,條件逐漸優(yōu)越的我們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阿q了,遇到了挫折,哪怕只是小風小浪,也不敢面對,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說是知難而退并不是壞事,但是也是建立在你實在不能夠去解決這件事情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像魯迅先生手下的阿q和現(xiàn)在的許多人,一旦碰到挫折,都不去努力鉆研,不曾去認真思考過解決問題的方法,就開始一味的退縮,那你的人生難道不會變得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嗎?沒有一波三折的冒險滋味,更是沒有勇于拼搏的精神,那么你的世界將會越來越狹隘,越來越?jīng)]有味道。
我想說,就算是過去再怎么努力創(chuàng)造的輝煌,那也只是一時的,也只是屬于過去的,不是屬于現(xiàn)在的,現(xiàn)在的就更需要我們努力拼搏的精神了!我想,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不也正是想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嗎?這或許只是我個人的理解,但是,人的一生中如果真的缺少了拼勁,那么即使是再完美的人生,即使有再多的華麗裝飾,到最后,終會露出它的本來面目,只有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拼搏,不斷地進取,即使失敗,那也是為后面的成功奠定的基礎,根本不用怕,因為只要你一直保持,終究會成功的!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3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fā)現(xiàn)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chǎn)生的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tài)的社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就應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我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fā)明出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tài),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問,只能夠轉(zhuǎn)身就跑。
如果現(xiàn)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存活下去,我想這就應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板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tài),我想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未就應是十分的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和自欺欺人逃避現(xiàn)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安慰自我,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我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我明明處于劣,可是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于是僅有用精神勝利法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并不會使自我變得更好更,所以也能夠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xiàn)方法吧。
還由于阿Q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可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有,有屬于自我的土地,連一間身的房屋也有,只好長年在土祠里落腳,然后務必強迫理解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xiàn)象讓我感到十分的無奈,在現(xiàn)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xiàn)象發(fā)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里他的這些做法是否能夠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于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可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應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提高。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4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tài)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以農(nóng)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于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后的江南農(nóng)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nóng)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nóng)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5
當初決定要開始讀《阿Q正傳》是因為覺得學到魯迅的作品,總感覺應該多讀幾篇他的文章,這樣才能對魯迅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所以我就選擇了這篇小說。《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一篇中篇小說。他在談論這片小說的時候這樣說道:“我寫這篇小說的目的是為了揭示‘國人的靈魂’。”我?guī)е粋€問題開始了我的讀書之旅,那就是“這篇小說是不是只有批判封建社會中的不良社會特點比如說庸俗,腐敗,而沒有其他的東西了呢?”
《阿Q正傳》很明顯主人公就是阿Q,魯迅塑造了一個非常具有奴性的主人公。簡單來說阿Q的性格就是“見了狼,變成羊,見了羊,變成狼。”在小說中,只要阿Q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物立馬低身下氣的,而遇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雖然試圖取得勝利,但是和別人打起來的時候,立馬說出“君子動口不動手。”從中可以看出,阿Q是一個非常懦弱的人。我覺得魯迅用阿Q這個人物來代替了許多當時封建社會鄉(xiāng)村農(nóng)民的形象。我覺得這本書的成功是因為魯迅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個人物,讓我覺得這個主人公并不是離自己十萬八千里,相反,這種性格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上也能看到。
讀完這本書讓我學會了一個新的詞語,那就是精神勝利法,簡稱阿Q精神。那什么是精神勝利法,比如說自己的錢沒有別人的多,就自我安慰到錢多了又要防偷,又要防盜,一點也不省心。再比如說長的不如人家漂亮,就說人家是紅顏薄命。魯迅在這本書里側(cè)面地狠狠批評了這種思維方式。通過這本書,讓我感覺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但不管怎么樣如果活得像阿Q一樣,那這段人生實在是太失敗了。
整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卻帶給我很多信息讓我吸收。讀完這本書,我可以回答我之前提出的問題了。這本書確實是在批判封建社會中的不良特點,但這只是書中的一個因素,其實書中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我提到的“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6
《阿Q正傳》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tài)。
讀阿Q正傳是因為他的精神勝利法十分的出名,我很想知道什么叫精神勝利法,所以我就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來看,原以為精神勝利法是正能量,但看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分明就是自欺欺人,果然魯迅的文章從來不寫好的一面,他只會把世界上最丑陋,最悲哀的事情投入到他的作品中去。
通過魯迅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剪影,封建,保守,庸俗,這些特點都在阿Q身上,有所表現(xiàn),至于社會腐敗,則體現(xiàn)在統(tǒng)治階級身上,在這本書里,小人物的嘴臉十分明顯,充滿著市儈俗氣,而那些看客所具有的麻木在阿Q身上的體現(xiàn),是那個社會最大的悲哀,人們?nèi)柯槟静豢埃难永m(xù),也不知是為了什么,農(nóng)村人據(jù)悉,這真是令人不解,那時的人們攀權附貴,依勢而居,就墻頭草一般,而他們的奴性也是根深蒂固的。
阿Q,因為思想的局限性,所以分不清自己的行為是好是壞,也分不清別人的行為是好是壞,因此身上也沾染了一些劣性根,他轉(zhuǎn)移悲劇的方式就是通過欺負弱者來忘卻自己被欺負時的郁悶心情,用魯迅的話解釋精神勝利法:“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精神勝利法的主要功能:是維系奴隸的心理平衡,用自欺、瞞自己、騙自己的方式使自己麻木。
阿Q的精神勝利法純?nèi)皇桥`們在失敗面前閉上眼睛,用瞞和騙制造勝利的幻覺麻醉自己,把奴隸的屈辱和失敗的痛苦變成精神上的自滿自足,從而使自己麻木不仁、安安心心地做奴隸。
這不僅僅是批判精神勝利法,更是批判中國的封建社會帶來的精神禁錮,幾千年的腐朽思想,深深根植于人民的心中,在那樣一個時代里,要想徹底將劣性根從人民的骨子里剔除是不可能的,魯迅正是看到了國人的病因所在,才決定棄醫(yī)從文,從思想上拯救國人,因此,他的文章筆鋒犀利,目的就是為了能喚醒國人的自我意識,勇于反抗,做自己,人生和社會的主人。
阿q正傳讀書心得800字篇7
上回說了阿Q既可氣還可恨又可笑,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
這章講了:阿Q剛從城里回到未莊,卻一言不發(fā)。天快黑了。他穿著新棉襖,走進柜臺,從腰間抓了一大把銅的和銀的,說,打酒來!阿Q給掌柜說,他去城里了。然后,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給白老爺幫忙。他似乎對城里人不太滿意。阿Q開始表演殺革命黨,嚇得王胡和別人好幾天都不敢走近他身邊。阿Q從城里帶回許多舊東西,鄒七嫂、趙太爺都想要,阿Q卻說“沒有、沒有,只剩門幕了”,他只好把門幕賣給了有權有勢的趙太爺。阿Q的態(tài)度讓秀才、鄒七嫂非常氣憤,然而,鄒七嫂將阿Q的可疑之點傳了出去,從此,村人對他的敬畏忽而變相了。
我最喜歡文中描寫阿Q吹噓、炫耀,不知羞恥地表演殺革命黨那一段了:“‘你們可看見過殺頭么?’阿Q說‘咳,好看。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他搖了搖頭,將唾沫飛在正對面的趙司晨臉上。這一節(jié),聽的人都凜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揚起右手,照著伸長脖子聽的出神的王胡的后項窩上直劈下去道:‘嚓!’王胡嚇了一跳,同時電光石火似地趕快縮回了頭,而聽的人悚然而且欣然了。從此,王胡和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走近阿Q身邊了。”因為作者用不同的手法把這一段寫的淋漓精致,讓人讀了還想再讀一遍,還把阿Q的炫耀、自作聰明寫了出來,所以我喜歡這一段。我想:阿Q不知道革命黨是幫窮人解除困難,是讓受壓迫的農(nóng)民能夠解放出來,能有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而慘遭殺害的吧!我真為阿Q的無知而感到氣憤、也深深為當時民眾的愚昧而感到難過!這一段也充分說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脫離了人民群眾,革命思想不能為民眾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
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nóng)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為榮,并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眾的強烈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