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1000字觀后感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1
榜樣的力量我們都不言而喻,他們身上某種特殊的力量,散發出耀人的光輝,從而指引著我們在浩瀚的世界中尋找到前行的坐標,在迷茫的情境下汲取不竭的動力。然而要成為榜樣,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人一提榜樣,都是某些先賢前輩,某些成功人士等等。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榜樣,他們從事著某些看似并不“高大尚”工作,但卻用自己那份樸實、誠懇的工作態度和生活熱情感染著身邊的人,傳遞著正能量,在我的眼里,他們也是中國的榜樣,是我人生的榜樣。
清潔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見到的,一個讓人看來有些“卑微”的社會角色,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那些光鮮的大街、樓宇、商場等等,都會雜亂不堪。由于工作原因經常很早要出門,那些飄著雪花的寒冬,都會有清潔工相伴。有一次,從一個年齡近50歲左右的阿姨身邊路過,她還熱情的說:“小伙子注意安全,地滑。”一句簡單的問候,讓我在凌晨的寒冬里感到了陣陣的溫暖。有時,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知為什么,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他們的辛勤奉獻的身影,也是他們給我戰勝困難的勇氣。
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都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榜樣的力量。有一段時間,社會上流傳著對80、90后的某些偏見,認為他們是垮掉的一代,但后來許多的事實讓大家看到了他們是未來的希望。作為一個80后,我也曾對90后持有一定的偏見,但一個90后的同事,不僅讓我改變了狹隘的偏見,也讓這個小兄弟成為了我人生中的榜樣。他在工作中雖然勤勤懇懇,但也有著90后的傲氣與不羈,有一天,一個同事的話,讓我對他肅然起敬,自愧不如。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愛心卻是常人所不能即的,他不僅多次無償獻血,用自己的血液傳遞著愛心和力量,而且還背著家人,為急救病人捐獻了骨髓,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可能不會產生如此強烈的震撼和感慨,這些都與這個90后看似不符,但他卻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自己精彩的人生。當前社會價值的多元化,使得我們過于追求世俗和功利,但這個年輕的小伙,卻在為我,為社會樹立起榜樣,傳遞著的正能量。
平凡的榜樣更加“鮮活”,更接地氣,也更容易被我們所接受和學習,有句話說的好,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只是有時候缺乏善于發現的眼睛;榜樣亦是如此,我們身邊許許多多平凡的榜樣,他們匯聚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的榜樣。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2
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深入開展,11月15日,象山區教育局組織轄區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書記觀看“兩學一做”特別節目《榜樣》。
《榜樣》節目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是全面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延伸。該片主要內容是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跡再現等形式,生動講述了11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的榜樣事跡,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忠誠擔當的精神風采,節目里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故事,都彰顯著黨員的力量,展示著黨員的魅力,傳遞著黨員的正能量,讓每名觀看的黨員干部深深地感動,內心受到極大震撼。
觀看結束后,與會黨員進行了座談交流。“太感人了,一個人做好事不難,做一輩子好事卻很難;一名共產黨員堅守信念一刻不難,堅守一輩子信念就是十分偉大了!”“他們嘴上不說奉獻,但行動里都是奉獻。他們不愛索取,但收獲的是欽佩與尊敬。”這是與會黨員中說得最多的話,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支月英教師的事跡,她與我們是同行,她說“我不是為了希望而堅守,而是堅守了才有希望”這句樸實無華的話把大家震撼了。這種耐得住寂寞、默默奉獻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所要堅持的嗎?大家在發言中紛紛表示,要向榜樣們學習,向他們看齊,勇于擔責,結合邊學邊查邊改,自覺查找自身不足,努力為學生、為家長排憂解難,做合格黨員、先鋒黨員。
最后,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唐華鎂強調:要認真品味,認真撰寫觀后心得體會,學習他們的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全體黨員要將學習活動與“兩學一做”有機結合起來,聯系教育實際,強抓師德師風建設,以黨建活動促進黨建工作,促進學校發展。希望大家要以先進為鏡,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創造出更好的業績。同時,回校后要組織學校黨員觀看、座談。引導黨員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引領、傳遞正能量;要求黨員教師抓緊抓實教育責任,以榜樣為標桿,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扛大梁、挑重擔、當表率,為國家育才、替家長分憂、教育學生成人成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3
近日,中組部、央視聯合推出“榜樣”專題節目,該節目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和風采。
一位位先進榜樣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的光芒,也照出了自己的鄙陋,讓我們在“明不足”中“知進退”。古人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筆者認為,“以榜樣為鏡,可以促前行”,榜樣力量讓我們前行路上精神抖擻,蹈厲奮發。
常照《榜樣》之鏡,續信念之火。“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帶領農民“富口袋”的羅官章、“工人院士”李萬君、信息化產業領跑者王恩東等等,鏡中的榜樣哪一個不是靠著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們不斷前行。同樣作為黨員的我們,該捫心自問信念之火是否還像當初那樣熠熠發光又或者早已奄奄一息。身為黨員就應時常以榜樣為鏡,為自己人生的信念之火添柴加火,讓信念之火更加摧殘明亮,指引我們以慷鏘有力的步伐堅定前進。
常照《榜樣》之鏡,召奉獻之情。“拼卻老紅一萬點,換將新綠百千重”,支教老師支月英用她一生中最美年華在深山播撒希望,她說,“不是因為有希望才選擇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可能有希望”,而這一堅守便是36年,將一生奉獻給深山的孩子們。支月英用36年的光陰為我們生動的詮釋了“奉獻”,黨員干部該常以此為鏡,感召奉獻之情,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盡心盡力奉獻智慧,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表率作用影響和帶動更多人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奮發有為。
常照《榜樣》之鏡,強責任之心。“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救過人,臥過底、斃過匪”的李貝,打造“生命之舟”的瓊沙三號,一位位先進的.榜樣在忠誠履職中,早已將那份職責看作自己畢生為之奮斗的事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擔當與責任的深刻內涵。常照榜樣之鏡,讓我們以優秀黨員為標桿,不斷強化履職盡責之心,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提高干事創業能力。
新的時代催生出新的榜樣,新的榜樣傳遞給我們更貼心的力量,讓我們在“照鏡”中汲取榜樣力量,續信念之火、召奉獻之情、強責任之心,以不凡的行動在我們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應有貢獻,相信前進路上平凡的我們也可以成為彼此的“榜樣”,讓我們互勉共進,以堅定的腳步昂首前行。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4
終身學習,才不會落后于時代。3月25日在我園黨支部的組織下共同觀看了《榜樣7》。通過觀看《榜樣7》,讓我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生動的例子,也讓我們了解到了許多可以學習的標桿。
73歲的焊接領域“領軍人”艾愛國同志,本該早已退休,但是他始終“把焊接視為樂趣,對工作充滿熱愛”所以被研究所返聘,工作期間,他憑借著扎實的焊接功底和不斷創新的焊接技術,為祖國的焊接工程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
這樣敢于攻堅克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同樣,這樣的榜樣也能讓奮進的人更加堅定于自己的事業。
3月25日晚觀看了專題片《榜樣7》,通過典型事跡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十六字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振奮人心的黨員事跡、感人至深的發言使我深刻體會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人都就應向榜樣看齊,砥礪自身,做一名合格黨員。
初心是起點時心懷的理想與信念,是困境時履行的責任與擔當。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黨旗下莊嚴許下的諍諍誓言,是融入血脈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他們中有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為佳縣人民堅守50年的醫生路生梅、參與多項重大工程建造的大國工匠艾愛國,扎根基層、一心為民的優秀村支書王傳喜,研發“孟式疏導法”的交通警察孟昆玉,冬奧冠軍武大靖。他們用初心的堅守與黨同發展,他們用奮斗的汗水歷經革命斗爭與建設改革的各個年代,閱盡世紀滄桑。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初心與使命,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他們值得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刻接受全黨全國人民崇高的敬意。
其中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鄉村教師張玉滾“啥也不說了,俺不走了”在20__年8月,開學在即,黑虎廟小學老校長吳龍奇為安排老師上課犯了難,正當火急火燎時,老校長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個人:黑虎廟還有個正兒八經的中等師范畢業生呢。在校長的苦苦哀求下,就這樣,張玉滾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補助的民辦教師。為了給新來的學生買書本,妻子抱著九個月大的女兒往返于山路中,剎車失靈,年幼的女兒被甩出身外頭撞巖石不幸身亡,喪自己之痛換來學生們的讀書聲。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我要學習張玉滾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永遠忠誠于黨和任命,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覺的神圣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5
“榜樣的形象最直觀,讓人看得見、摸得著。榜樣的力量最強大,感人肺腑、攝人心魄。”在觀看專題教育片《榜樣4》時,我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握緊右拳,在榜樣的帶領下,激動地重溫起入黨誓詞。直到節目結束,內心仍久久不能平靜,我前所未有地感到驕傲,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驕傲。
未必要身居高位,未必要成績顯赫,6個榜樣人物、1支榜樣團隊,7個不同的故事演繹著共同的一種精彩,那就是榜樣的力量,是共產黨員的&39;豐碑。
豐碑用“奉獻”書寫。能吃虧才能曉是非,多吃虧才能人跟隨,村支部書記李連成,用他的吃虧、吃苦,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成為了西辛莊村乃至全中國最閃亮的坐標。年僅30歲的扶貧干部黃文秀,為白泥村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的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舍小利為大義,彰顯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甘于奉獻的質樸情懷。
豐碑用“信念”鑄就。工作不分貴賤,行業不分尊卑,80后環衛女工李萌,不嫌臟、不嫌臭,甘愿做一名掏糞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羊”書記隋耀達寧愿離開省城,來到大山深處,帶著貧困村村民脫貧致富。“嫦娥四號”工程組拋開個人名利,一心只求報效祖國……他們的感人事跡表明,正是有了一種信念的力量,讓做黨的人、聽黨的話、跟黨走成為一種自覺的追求。們把職責當作服務人民的平臺,把崗位當作服務群眾的舞臺,心中有群眾、冷暖想群眾、安危系群眾,辛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
豐碑用“堅守”鐫刻。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郵遞員唐真亞,20年如一日,用雙手搖起了30多萬公里的愛心郵路、致富郵路,搭起了老家山鎮漁民的連心橋、致富橋……這種堅持,這種擔當,深深感動著我。他們正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以對工作的實踐擔當,對責任的堅毅執著,譜寫著新時代的贊歌。
歷史燭照時代,豐碑引領人生。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也都是蕓蕓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甚至不少人在觀看《榜樣4》之前,并不知道他們是誰。可當他們先進的事跡、優秀的品質、光輝的形象一經出現,便令人深深折服。作為共產黨員,作為新時代的社科工作者,我不禁捫心自問,在榜樣的感召下,我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我想,我們不但要向榜樣致敬,要“見賢思齊”,更要將他們當成標桿,學習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扎實苦干的作風,學習他們面對困難時鍥而不舍的精神,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彰顯一名共產黨員的風采和本色。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6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7》播出,其中有這樣一位榜樣,她將思念刻在“星星”上,將使命寫進星河里,她用智慧、勇敢和力量勇闖蒼穹,挑戰極限。那天她“摘星”歸來,小女孩的夢想圓了,中國航天的夢想近了,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星星”原來長這樣……
她,有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搏干勁,是那顆閃亮的“奮斗之星”。200公斤的宇航服,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她知道,要想實現夢想,就要忍受這些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于是在追夢飛天的道路上她不辭辛勞,一次次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一步步縮小和男航天員的差距。功夫不負有心人,從“農村女孩”到“航天英雄”,最終的她贏得了太空“入場券”。廣大年輕干部面對艱苦的基層環境,更要不怕苦、不喊累,不忘初心,立足本職,豁得出來、頂得上去,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中鍛造為民“真本領”和“鐵臂膀”,將更加昂揚的斗爭精神、飽滿的奮斗激情投入到自己本職工作中,落實到一項項具體為民行動上。
她,有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的自信豁達,是那顆閃亮的“創新之星”。在飛行期間的兩次出艙活動中,她驗證了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保障、出艙活動等關鍵技術,攻克了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等專業難關;在三次太空授課中,她作為“太空老師”,通過“天地連線”與成千上萬學生們一起分享科學的樂趣和實驗,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她勇于創新創造、敢于追求夢想、書寫巾幗華章。廣大年輕干部敢做一頭創新發展、攻堅克難的“拓荒牛”,敢闖“無人區”,勇入“深水區”,時刻保持“跟我上”“讓我來”的姿態,勇于開拓,敢于創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扛起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
她,有著“巾幗建功正當時”的大愛擔當,是那顆閃亮的“奉獻之星”。作為一名女性,她卻巾幗不讓須眉,把兒女情長藏在心底;在國家利益面前,她毅然選擇勇挑重擔,將生死置身事外,為祖國事業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她就是無數航天工作者的一個縮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深厚的家國情懷,矢志報國,無私奉獻,在航天強國的征程中不斷創造中國奇跡、刷新中國高度。赤誠報國是我們心中的使命,更是肩上的責任。新時代的年輕干部要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腳踩大地、褲管鉆泥,始終發揚無私奉獻的“老黃牛”精神,堅守崗位,敢于擔當,在鄉村振興等一線中貢獻青春力量。
“星星”長啥樣?喔,“星星”原來長這樣……
榜樣1000字觀后感篇7
3月2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CCTV-1)晚間8點觀看了《榜樣7》專題節目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的典型事跡展示、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范,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自己深受教育,在思想上產生了震撼。
作為教師的我,被張玉滾的事跡,深深感動,引發自己的思考。張玉滾,出生于1980年12月,河南南陽人,畢業于南陽第二師范學校。2001年8月,從南陽第二師范學校畢業的張玉滾,跟著老校長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而當下最困難的是,沒有老師教這些”土孩子”。看著孩子們清澈無邪、渴望知識的眼神,張玉滾鼻子陡地一酸。從那以后,張玉滾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堅守著一份淳樸與清貧,用無私的愛澆灌山村的教育之花。盡管嘗盡了山村教學的酸甜苦辣,但學生的成績和進步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家長們常說:”有了玉滾,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聽聞此言,張玉滾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堅守放飛孩子們的夢想。他,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他,雖然收入微薄,但17年資助學生多達300多名。從教的黑虎廟小學因交通困難,學生每學期的課本都是他靠著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擔挑進大山的。而這一挑,就是5年。面對山里學校缺師少教的現實,他不得不把自己練就成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樣樣精通的”全能型”教師。
他用自身經歷告訴我們,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只要胸懷理想,腳踏實地,就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新時代呼喚一大批張玉滾式的‘雷鋒精神’傳承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更扎實地履行社會責任,更忠實地服務人民群眾。從張校長身上看到了無私大愛,張玉滾老師用青春守護黑虎廟小學,用23年光陰詮釋了“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作為教師,我要學習張老師潛心教學的品質和扎根鄉村教育的信念,在任何時候都既腳踏實地又敢為人先。首先作為技師學院的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技校的學生幾乎全是中考落榜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接受能力不是很好,只有老師理論豐富、操作技能高超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有好的效果。其次作為班主任定期和學生談心,針對學生的各種表現,發現學生存在的不好的行為習慣,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和方法,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為在校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的為學院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