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極限2000字觀后感
垂直極限2000字觀后感篇1
前天晚上在央視6套看了一部美產電影《垂直極限》,覺得有點意思,扒拉著鍵盤打算寫寫想法,順便看能不能找回從前用心觀影的那種投入和天馬行空,如果以前有的話。
按照慣例,要先簡單概括一下該影片的故事情節:登山世家里的爸爸和哥哥彼得去登某山(在業界也算數一數二的難搞定,具有相當高難度的挑戰好處),遇到雪崩,哥哥彼得割斷繩索放棄爸爸而僥幸存活,發誓今后不再登山。妹妹安妮無法理解事實,不愿意寬恕哥哥。若干年后,妹妹為了完成爸爸的愿望決定攀登某山,在某山下的營地里與打算在某山頂上做商業廣告的沃恩公司達成意向,相約結伴登某山。此行共有5人,妹妹安妮,沃恩公司的頭頭沃恩,沃恩請來的專業領隊山姆和另外兩個沃恩公司的員工。在登山途中,這支隊伍不幸又遇風暴,安妮、沃恩和山姆被困山澗,山下營地里的哥哥彼得和沃恩公司負責人于是召集人馬(共6人)展開營救,最終救出了妹妹安妮,也成就了哥哥彼得的一段姻緣。
沃恩公司登山前夜在營地開了狂歡party,祝語和傲慢都很老套,事態就果真不遂其愿。所以說事成之前,先別急著慶祝,等事成之后,再言歡不遲。還是老話說得好,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一開始就笑,未免有點傻。
看得出沃恩公司的頭頭沃恩是個思維縝密、胸有城府的企業家,又是個狂熱的登山愛好者,他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也能將人類在極限壓抑下的人性丑惡暴露無余。盡管他的企業有著精密完備的天氣勘測儀器和經驗豐富的探測人員,也預測出登山當天的好天氣幾率是百分之八十,可傲慢不遜和冷酷無情還是讓他無法躲過另外那百分之二十。
登到只和頂峰距離但是數里,天氣驟然變壞,營地發出回到信號。領隊山姆這個人呢,也存在致命的弱點。當他已經得知確切消息說山頂風暴已經構成,卻因為沃恩求勝心切的刺激性言辭而不能嚴格按照一個領隊的職責去命令登山的隊員全部撤退。也就是說山姆其實不具備專業領隊的基本素質,激將法在他身上起了負面作用。當然我們也能夠正面評價這個美國人,說他愿意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尊嚴不被人恥笑。只是通常做出這種決定的人,付出的代價往往相當沉重,不但會讓同行的人陷入困境,更甚至于失去自己的性命。當他身負重傷和沃恩、安妮落入雪下山澗時,就已經決定了他將成為求生本能更加旺盛且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獲取生命的沃恩的犧牲品。當人類置身雄偉的大自然,只會顯渺小脆弱不堪一擊,生死系于毫發之間,人性的丑態盡顯,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亮點之一。
影片中參加營救的6人中,屬捷克最為年長又最有登山經驗。他常年攀爬于雪山崖邊,孤獨、深情而又執著地尋找在雪崩中喪生的妻子。濃密的胡須、深邃卻空洞的眼神和一切盡在掌握的氣質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個對感情忠貞不渝又充滿智慧、正義和道義的男人。可能有些老土但絕對能搏到女性觀影者足夠多的仰慕。
還有兩個吊兒郎當的兄弟,也許他們真的是奔著沃恩公司開出的高額懸賞去的,可我還是幻想兄弟兩個中至少有一個生還,下山后帶著另外一個人用生命換來的100W,從此在不知名的山村小鎮上過著泡泡妞,喝喝酒,為偶爾來登山的人帶給調侃的非主流生活。可惜導演不相信奇跡,上山營救的第一、二場景就把兄弟兩給斃掉了。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兄弟兩在臨死前都不忘開懷。
至于營救隊中唯一一個女性,不記得她叫什么了,除了會算些數學題討論會計準則之外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卻是能毫發無傷的挺到了影片最后還收獲了哥哥彼得的吻,不明白該怎樣表達內心對這位不是太美貌的女子的復雜情緒。
再好的電影,硬傷總是有的,就看看電影的人愿不愿意去揭穿而已。況且這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大片賀歲片,去追究也沒多大意思,只是有些疑惑實在無可奈何,不管多大牌的導演,還真當看電影的都是傻子啊。
就比如說吧,只要一拍到有人登雪山,就必須會遇到雪崩;只要有雪崩,之前就必須會有人預感到要出事;只要這個人說出來,就必須有人不相信然后出于各種原因非要強行登山,而且越是確定不會出事就越是必須要出事;只要是不顧一切要登山的人,必須是有故事的人;只要是家中有親密關系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以前登過山的,主角必須會遇到認識他們并視他們為驕傲的人;只要是不輕易表達以上情緒的人,不是有過節就是莫逆之交;只要以前說過:“換成是我,我也會這么做。”的人,之后的故事情節就必須會讓他有機會這么做——沒有例外,毫無懸念。
再回頭去想,影片折射出來的美國精神,還是很直指人心的。美國人已經不止一次干這種事情了——用6個人的性命,去換3個人的。從算式上來講得出的結果是負數,總說外國人數學不如中國人好,外國人也不如中國人聰明,可從其他角度來看,似乎又未必如此。這也可能和美國人把人權看得無比重要有關吧,這個問題涉及到國情教育,不論也罷。
帖子寫到那里,準備收尾,順手在百度搜了搜,有以下幾點赫然發現。
1、電影首映時間居然是2000年的12月份,距今整整20年多了,
2、之前我稱為“某山”的山,其實叫做K2峰,其海拔傲居世界第二;
3、電影定義為“驚險災難片”,而我卻一向以為是登山教學片。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電影是從兄弟兩個一絲不掛在雪山下曬太陽,喝著啤酒聽著BobMarley的歌約前5分鐘開始看的,我對之前一切,一無所知。
垂直極限2000字觀后感篇2
前天晚上在央視6套看了一部美產電影《垂直極限》,覺得有點意思,扒拉著鍵盤打算寫寫想法,順便看能不能找回從前用心觀影的那種投入和天馬行空,如果以前有的話。
按照慣例,要先簡單概括一下該影片的故事情節:登山世家里的爸爸和哥哥彼得去登某山(在業界也算數一數二的難搞定,具有相當高難度的挑戰好處),遇到雪崩,哥哥彼得割斷繩索放棄爸爸而僥幸存活,發誓今后不再登山。
妹妹安妮無法理解事實,不愿意寬恕哥哥。若干年后,妹妹為了完成爸爸的愿望決定攀登某山,在某山下的營地里與打算在某山頂上做商業廣告的沃恩公司達成意向,相約結伴登某山。此行共有5人,妹妹安妮,沃恩公司的頭頭沃恩,沃恩請來的專業領隊山姆和另外兩個沃恩公司的員工。在登山途中,這支隊伍不幸又遇風暴,安妮、沃恩和山姆被困山澗,山下營地里的哥哥彼得和沃恩公司負責人于是召集人馬(共6人)展開營救,最終救出了妹妹安妮,也成就了哥哥彼得的一段姻緣。
沃恩公司登山前夜在營地開了狂歡party,祝語和傲慢都很老套,事態就果真不遂其愿。所以說事成之前,先別急著慶祝,等事成之后,再言歡不遲。還是老話說得好,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一開始就笑,未免有點傻。
看得出沃恩公司的頭頭沃恩是個思維縝密、胸有城府的企業家,又是個狂熱的登山愛好者,他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也能將人類在極限壓抑下的人性丑惡暴露無余。盡管他的企業有著精密完備的天氣勘測儀器和經驗豐富的探測人員,也預測出登山當天的好天氣幾率是百分之八十,可傲慢不遜和冷酷無情還是讓他無法躲過另外那百分之二十。
登到只和頂峰距離但是數里,天氣驟然變壞,營地發出回到信號。領隊山姆這個人呢,也存在致命的弱點。當他已經得知確切消息說山頂風暴已經構成,卻因為沃恩求勝心切的刺激性言辭而不能嚴格按照一個領隊的職責去命令登山的隊員全部撤退。也就是說山姆其實不具備專業領隊的基本素質,激將法在他身上起了負面作用。當然我們也能夠正面評價這個美國人,說他愿意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尊嚴不被人恥笑。只是通常做出這種決定的人,付出的代價往往相當沉重,不但會讓同行的人陷入困境,更甚至于失去自己的性命。當他身負重傷和沃恩、安妮落入雪下山澗時,就已經決定了他將成為求生本能更加旺盛且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獲取生命的沃恩的犧牲品。當人類置身雄偉的大自然,只會顯渺小脆弱不堪一擊,生死系于毫發之間,人性的丑態盡顯,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亮點之一。
影片中參加營救的6人中,屬捷克最為年長又最有登山經驗。他常年攀爬于雪山崖邊,孤獨、深情而又執著地尋找在雪崩中喪生的妻子。濃密的胡須、深邃卻空洞的眼神和一切盡在掌握的氣質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個對感情忠貞不渝又充滿智慧、正義和道義的男人。可能有些老土但絕對能搏到女性觀影者足夠多的仰慕。
還有兩個吊兒郎當的兄弟,也許他們真的是奔著沃恩公司開出的高額懸賞去的,可我還是幻想兄弟兩個中至少有一個生還,下山后帶著另外一個人用生命換來的100W,從此在不知名的山村小鎮上過著泡泡妞,喝喝酒,為偶爾來登山的人帶給調侃的非主流生活。可惜導演不相信奇跡,上山營救的第一、二場景就把兄弟兩給斃掉了。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兄弟兩在臨死前都不忘開懷。
至于營救隊中唯一一個女性,不記得她叫什么了,除了會算些數學題討論會計準則之外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卻是能毫發無傷的挺到了影片最后還收獲了哥哥彼得的吻,不明白該怎樣表達內心對這位不是太美貌的女子的復雜情緒。
再好的電影,硬傷總是有的,就看看電影的人愿不愿意去揭穿而已。況且這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大片賀歲片,去追究也沒多大意思,只是有些疑惑實在無可奈何,不管多大牌的導演,還真當看電影的都是傻子啊。
就比如說吧,只要一拍到有人登雪山,就必須會遇到雪崩;只要有雪崩,之前就必須會有人預感到要出事;只要這個人說出來,就必須有人不相信然后出于各種原因非要強行登山,而且越是確定不會出事就越是必須要出事;只要是不顧一切要登山的人,必須是有故事的人;只要是家中有親密關系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以前登過山的,主角必須會遇到認識他們并視他們為驕傲的人;只要是不輕易表達以上情緒的人,不是有過節就是莫逆之交;只要以前說過:“換成是我,我也會這么做。”的人,之后的故事情節就必須會讓他有機會這么做——沒有例外,毫無懸念。
再回頭去想,影片折射出來的美國精神,還是很直指人心的。美國人已經不止一次干這種事情了——用6個人的性命,去換3個人的。從算式上來講得出的結果是負數,總說外國人數學不如中國人好,外國人也不如中國人聰明,可從其他角度來看,似乎又未必如此。這也可能和美國人把人權看得無比重要有關吧,這個問題涉及到國情教育,不論也罷。
帖子寫到那里,準備收尾,順手在百度搜了搜,有以下幾點赫然發現。
1、電影首映時間居然是2000年的12月份,距今整整7年有多;
2、之前我稱為“某山”的山,其實叫做K2峰,其海拔傲居世界第二;
3、電影定義為“驚險災難片”,而我卻一向以為是登山教學片。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電影是從兄弟兩個一絲不掛在雪山下曬太陽,喝著啤酒聽著BobMarley的歌約前5分鐘開始看的,我對之前一切,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