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講座心得
一份好的心得可以幫助人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怎么寫出國留學講座心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出國留學講座心得,供大家參考。
首先感謝公司給了我們這次出國學習的機會,我是第一次坐飛機,也是第一次出國;韓國國土面積很小,確是是一個文明,富裕和發達的國家。
我很榮幸和大家一起去韓國,從內心來說我感覺很開心!在這短短幾天里我既增長了知識,,也開闊了視野!懂得了很多韓國的歷史和文化。從對韓國的陌生到熟悉,少不了我們的導游權哥的講解,經過和他的接觸我感觸很深,他待人,對工作那種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待我們就像兄弟姐妹似的,他的笑容是那么隨和和真誠。他這種心態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會以他為榜樣,不斷進步。
剛到韓國我覺得街道不夠寬裕,建筑沒有什么特色。但是非常潔和干凈,看不到垃圾,也看不到污水。行人看上去都特別友好,熱情。年紀大的阿姨都畫著淡妝,頗有氣質,這也是一種禮儀。
泡菜不僅是韓國的一種菜品,而且是一種文化。從早到晚每頓餐都要吃泡菜,還喜歡和海帶湯和豆芽湯。韓國烤肉特別好吃,人參雞湯和石鍋拌飯很有特色,都很清淡,不油膩。還有就是韓國一次性用品很少,在餐館,酒樓都使用不銹鋼筷子和不銹鋼杯。包括我們入住的酒店也沒有看見一次性用品,非常節約和環保。
有一天我們開了一個小研討會,大家都很有感想,一飲食,就是我們的飲食應該學習韓國,不管做什么吃的要以健康為前提,二,出行,韓國人很遵守秩序和交通規則;就連人行道都分左右。三就是住的房間,我第一晚洗完澡躺床上后,他們的床單和被子蓋著特別舒服,就像當天太陽曬過似的,非常有家的感覺,躺在上面讓我忘了一天的疲憊。
從去年10月1日到達德國康斯坦茨,迄今為止已經一年。在這一年里,無論學習上和生活上都收獲良多。
初到德國時,我與同一項目的其他三個女孩參加了康斯坦茨大學的“入學引導周”活動。在德國同學的幫助下,我們辦好了相關手續并漸漸熟悉了德國的生活,更值得讓人高興的是,在“入學引導周”的一項課外活動中,我們所在的小組獲得了第一名。一個愉快的開始總是如此重要。
根據中國同濟大學和德國康斯坦茨大學法學雙學位項目的課程要求和學分模塊分布,我在第一學期主要研修的是基礎模塊課程,包括了合同法I、侵權法、國際私法、專業德語和一門加深模塊課程卡特爾法。一方面,對德國民法體系和侵權基礎論有大致了解,為加深模塊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結合案例分析課基本上掌握了老師上課所教授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純德語授課的授課方式也進一步提高了自己語言能力。在第二學期前一周我參加了英國合同法的拓展課程,對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合同關系有初步了解和對比。在第二學期中,根據學制要求我選擇了加深模塊課程,包括了著作權法、商標法、經濟法導論及國際經濟法。加深模塊課程相對于基礎課程增加了不少難度,并且課時相對集中,對課前預習有很大的要求,其中商標法課程與我的畢業論文相關,因此在商標法課程的學習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遺憾的是,第二學期的合同法II和債法關系于學制要求和時間沖突不能選擇或者旁聽。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希望對德國的民法有更系統的學習,但合同法I、合同法II、合同法III以及侵權法、債法關系、物權法等這些均屬于基礎模塊課程。因此可行的話,我希望兩校合作中的學分分配能夠更能動些。總而言之,通過兩學期的德語業學習,我按照學習計劃順利完成了項目的學分要求,德語聽力水平和表達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對德國法學體系與法學論有了進一步的認知,為德國法歐盟法與中國法的比較奠定了法學專業知識基礎。特別是學期中的課程論文,讓我了解了德國論文書寫和格式要求,對最后畢業論文的書寫有很大幫助。此外,德國式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法條的嚴謹讓我驚嘆--邏輯縝密,層次分明!通過案例分析課程和針對筆試有大量案例練習,學生的法學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亦得到很好的鍛煉。
而生活方面,康斯坦茨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首先是之前所提到的入學引導周,在德國同學幫助下完成注冊、辦卡、保險等一系列繁瑣的手續并會提前帶新生了解學校和城市交通。其次學校提前預留的宿舍讓我們避免了在異國找房源的痛苦,并且學校的宿舍很舒適,步行去學校也只需要十五分鐘,且一路都是花草樹木,幾乎每天都能遇到烏鴉、野鴨,偶然能遇見松鼠、仙鶴和鹿,令人心情愉悅。食堂提供的食物品種也較為豐富和可口,面臨博登湖,當然大部分時間我更傾向于自己在宿舍烹飪,因此廚藝也大有長進。康斯坦茨是一個特別適宜生活的地方,特別到了夏天,湖景雪山,陽光明媚,抑或湖里游游泳,抑或湖邊喝杯咖啡,駐足欣賞這如畫的美景,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周末和幾個朋友沿著湖畔徒步,走上十幾二十公里,每次都是不一樣的風景,覺得自己游走在切換中的電腦屏幕里。當然,如此美好的環境也跟德國人垃圾分類、保護動物等生活中一些細小的環保行動息息相關,這也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校園生活之外,我和朋友們利用了圣誕假期和寒暑假旅游了幾個周邊歐洲國家。我們達到了北緯68度,并且幸運地守護到了極光;乘坐冰川快線,體驗了利用齒軌行進在陡峭的阿爾卑斯隘口;徒步登山30公里,征服阿爾卑斯山脈之北鏈山等等。體驗自然風光之余,也參觀了萬國宮、瑞士博物館、奔馳博物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體驗了不一樣的文化風采和風土人情。
第五屆“國際研究生獎學金信息說明會”在逸夫圖書館會議中心一層多功能廳順利召開。本次說明會旨在為優秀學子提供更多出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使同學們及時了解相關政策信息。報告開始時首先報告老師十分熱情的給我們介紹了國家留學基金管委員會,國家留學基金管委員會成立于1996年,負責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和外國公民來華留學等事務。留學基金主要來自中央政府的財政撥款,同時也接受國內外友好人士、企業、社會團體和組織機構的捐助,組織實施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的有關工作。受政府委托實施并管各項與國外雙邊、多邊交換或單向獎學金負責管、使用國家留學基金,確定有關資助項目,制定管規章,發揮基金使用效益爭取境內外捐贈、資助,拓寬基金來源與境內外相應機構建立聯系,開展交流與合作為自費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服務與咨詢,為國家“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國家留學基金管委員會從2009年起,每年選擇在三所國內知名大學舉辦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獎學金信息說明會(簡稱IGSF)。該組織具有以下特點:只有優秀的大學---參加的院校均為已與國家留學基金管委員會簽有合作協議、可接收我國公派研究生的國際知名大學;只要優秀的學生---參加說明會的學生主要來自985/211院校;只來項目負責人---熟悉政策、負責任和教授能夠決定;只送錢不花錢---全是獎學金項目,沒有門票費;只是小范圍給予充足的咨詢時間---學生只有通過在線注冊、網上預約的方式申請參會資格、參加講座和名校一對一面談的機會,同時支持大家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基金委每年3月提出申請,5月出結果,
7、8月就能拿到錢,但是想要出國,語言成績很重要,平時成績也很重要,因此我應該注意平時成績,GPA盡可能高一些,為以后出國做好充分準備,即使放棄出國,不錯的GPA也能讓自己在平時的各種評選上處于優勢。
我榮幸地于20年8月作為土木系的一名學生到美國南方州立工大學交換學習一年。的成長歲月里,這是我第一次孤身一人踏入語言障礙重重,文化風俗習慣與中國大相徑庭的國度里,其間飽受淚水與歡樂,挫折與成功。生活時間雖短,但是經歷頗多,這將成為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我于20年8月13號登上從首都機場出發前往美國的飛機。早已聽說美國航班的空姐多已上了歲數,今一見果真如此。飛機上的一班乘務人員年紀均較大,打扮的濃妝艷抹,甚是詭異,看著倒像是印度人。這是我第一次分明地感到一種別樣的氣息彌漫在周圍的空氣中,它不至于讓人驚恐卻又感覺是那么地怪異,我的旅美體驗便從這里開始了。我在飛機上呆了15個小時,經歷了黑-白-黑并倒退12個小時后,終于與美國時間13號晚10時到達美國機場,在那里早有兩位接機的學長等候多時了,那一刻,我從未像當時那樣真切地感受到看到同胞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
我被分到和一名美國人同屋的寢室里,室友是一名黑人,善良滑稽。有一天夜里宿舍報警器響了,illy把我叫醒,說是要和我一起跑,見我沒有反應,竟二話不說把我從床上拽起,不容我穿好衣服,便拖著我一溜煙地向外跑,幸好當時是夏天,我才沒有感冒受涼,事后調查發現是有人用烤箱烤面包,導致廚房煙氣過大,觸發報警器,其實這是常有的事。illy先天性聽力障礙,常常需要借助助聽器才
能聽清別人說的話。我們平時交流,我大多是口形、眼神、手腳并用,不過這倒培養了我勇于開口說話的好習慣,我想反正他聽不見,我又何嘗擔心怕說錯話而不說話呢。
我不喜歡美國的食物,住在校園里一天二餐基本上都是薯條、漢堡、炸雞翅,這是為什么后來我搬到校外自己做著吃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不愧為世界上的頭號發達國家,馬路上全是汽車,沒有自行車道,所以騎車買食物是一件危險的事。我被撞過一回,自行車撞壞了,人還好沒大礙;又有幾次提著裝滿食物的塑料袋往回走,結果塑料袋漏底,食物灑了一馬路;后來索性推著超市的車回家,被工作人員發現,差點報了警。我做飯談不上手藝,能吃就行。結果又一次食鹽放多了,引起反胃,好幾天沒吃菜,因為一沾上有點咸味的食物,我就想吐。那時我就在想,這是何苦?花著大把的金錢來美國卻過著清苦的生活,這不是自己找罪受么?可是我又堅信萬事開頭難的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后來的一次事實證明我是對的。那次,我請幾位外國人來家里吃飯,他們連連稱贊我做的菜好吃,尤其是糖醋雞翅,那個印度人一個勁地問我究竟是怎么做的。
我到美國時英語基礎不好,其間走了不少彎路,熬夜加班背單詞復習功課是常有的事。我想建議學弟學妹們,如果你打算出國,最好在國內把英語練好了,出國后可以達到正常交流的程度,不必為語言障礙而犯愁,這樣于己于金錢,都是一個萬全之策。有些人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以為到了一個完全說英語的國度,英語自然就會好起來的,其實則不然。美國教授教學方法風格迥異,有的講著講著會突
然唱起歌;有的講課嘻嘻哈哈,課堂氣氛很輕松;有的則滿口臟話,像Sfabith!Gddait!簡直成了口頭禪;不過也有滿臉嚴肅的,我就在這個教授的課上拿下致命的一個,導致我沒有申請上學費減半的州內學生待遇,而打包回國。美國的課程普遍簡單,書本上的一切公式不用背誦,考試時會發一張列有各種公式的單子,只要照著往里套數就好了。課程設置也很靈活,經常會發現同一門課程的授課老師會使用不同的教材,而且有的也不按教材的順序講,全憑經驗來。學生若有學習困難,可以向教授說明,往往會有驚喜。我的很多同學都喜歡上Pratter的課,原因是他的課允許中國學生不用上課,不用考試,只要平時交交paper,就可以拿到A。我相信這不是特權主義在做事,因為有很多教授都曾給過學生這樣或那樣的恩惠,因為他們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我在美國一年共學九門課,其中五門得A,倆們B,倆們,平均GPA343,成績不是想,但門門是真成績,無絲毫作假之嫌,全是刻苦讀書,熬夜復習的結果。有成績較低的科目,含金量甚至要大于拿A的科目,這跟課程難易程度和選課老師有關,不可相互比較。我引以自豪的是我拿A的一門專業課—《交通》,最終以全班第二的平時成績通過審核,特批免考期末考試而直接拿A,而《英語作文2》又是在所有選該課的華人同學中成績最高,這些都與我努力奮斗的結果相聯系。
我們海南加拿大游學團7月19日上午準時抵達多倫多機場。一下飛機,藍天、白云以及沁人心脾的空氣即刻使我個人精神抖擻,把一路的疲憊一掃而空。
入住多倫多酒店一晚后,第二天早上我們就動身前往青少年領袖活動基地。坐在提前安排的大巴上,靜靜地欣賞公路兩旁的景色。經過幾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順利抵達營地,為期一周的童子軍訓練開始了!
剛到營地那會兒,我對營地的印象確實不怎么好,營地身處森林之中,空氣很好很新鮮,但總有煩人的蜜蜂和蚊子圍著你轉。可是這種厭惡的情緒并沒有持續多久,主要是因為加拿大的人們臉上總是掛著笑臉,讓人心情感到愉悅。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熱情和友好,這使我很快融入其中并和他們一起體驗集訓的樂趣。
加拿大的熱不同于海南的濕熱,它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氣候干燥卻帶有微微涼意。在那里,每一個毛孔都盡情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這里的陽光照在人們的身上,不會使人有大汗淋漓的感覺,亦不會被曬得心生煩意,只想讓人靜靜地享受這大自然帶來的溫暖。
在營地里,我們接受了生存本領+領袖能力+團隊合作的訓練,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的營員一起探險,參加射擊、射箭、攀巖、高繩、帆船等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從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當然,人無完人,我們在活動中也有犯錯誤的時候,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里的負責人稱贊我們是最優秀的tea!
在營地的第九天,早上我們吃完早餐后,便要去跟staff道別,因為我們要離開營地了,離開這個充滿歡樂與汗水的地方!心里是多么的不舍啊!但我們還是要忍住眼淚,離開就是下一站旅程的開始!在依依惜別之后我們便坐上校巴前往蒙特利爾。
蒙特利爾是典型的英法雙語城市。因為全市的哥特式教堂占多數,體現出獨特的法國文化底蘊,因而被認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在那里我們參觀了全世界排名第17的有“加拿大的哈佛”美稱的麥吉爾大學,榮幸的是我們還在里面接受了一個多小時的口語訓練,并在蒙特利爾公立英語教育局學習和體驗了當今世界教育最先進的模式—be(以能力為中心)教育。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接受心臟按壓的訓練,雖然以前有老師講過,但我并沒有動手去實踐過,沒有親身的體驗并不算真的明白,俗話說得好,“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如行之”。
蒙特利爾之行后,我們還前往了首都渥太華,在那瞻仰莊嚴的國會大廈;抵達“楓葉之國”—多倫多,感受氣勢磅礴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太多太多的感受不是只言片語所能表達的,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次的游學,我想只有“不虛此行,意猶未盡”這八個字才能把我心中的感受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很感謝這一次異國之行,不同的生活環境讓我得到了歷練和成長,這樣的經驗難能可貴。不僅使我在行為乃至思想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同時還讓我的目標從原來的模糊不清變成明朗清晰!最主要的還是鍛煉了自身的自主自立能力。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星期,但卻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經歷了很多事,遇見了很多人,也碰到過不順心的事情,雖然其中有摩擦有矛盾,但我仍然感恩。因為我明白,汗水與快樂交織出來的生活更讓人懂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