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名人的主要事跡
偉大名人的主要事跡【篇1】
普希金雖然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不好,當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四則運算的例題時,最終的結果總是零。
所以,從那以后,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試題,他甚至連試題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后面寫上“0”。他的數學老師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孩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去寫你的詩吧,”老師對小普希金說,“對你來說,數學就只意味著是個零。”
當普希金成名以后,一次他坐著四輪馬車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輪馬車翻了。
普希金跳出來走進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當旅店的老板知道了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本人時,興奮異常,便趕忙跑到地窖里,取了一瓶的酒,跑回來款待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板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記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簽名。
當普希金在登記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看到老板的小兒子正尊敬地用雙手棒著一本練習本站在他的面前,這名小男孩也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在練習本的那頁上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
于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后面寫上了“0”。并對小男孩說:“小家伙,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上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小男孩簡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師。“它怎么會錯呢?”他眼中噙著淚說:“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
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一位又老又瞎的貴族知道了。“好啦,”這位老人說,“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請做你們的榮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就讓這個零作為這道題的榮譽答案吧。”
就像崇拜導致模仿,崇拜也會導致盲從,在我們對一件事做出判斷時,想想,我們的判斷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這種左右是否會干擾我們判斷的準確性。
偉大名人的主要事跡【篇2】
古希臘的大哲學者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么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么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后,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一棟大樓里。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環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子,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兒,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啊,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的一層的房間給了一們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層--第七層,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又故意問他:“先生,住七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啊?”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就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于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后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么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并不那么好啊!”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乎環境,而在于心境。”
蘇格拉底的故事:假蘋果的“香味”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不少學生。一天,學生們向他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人家坐下來。
他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誚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
有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再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只假蘋果,什么味也沒有”
偉大名人的主要事跡【篇3】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偉大名人的主要事跡【篇4】
一個美國女孩,1984年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從小就十分迷戀冰雪,7歲時開始學滑雪,并很快展露出過人的天賦,于是,她夢想成為一名的滑雪選手;13歲時,為了擁有更好的滑雪訓練環境,她家從明尼蘇達州搬到科羅拉多州;14歲時,她已經成為全世界秀的少年滑雪運動員之一;16歲時,她入選美國國家隊。
不幸的是,在2003年,她的父母離異了。但她仍然堅持在滑雪賽場訓練。她說:“我專注于自己的滑雪事業,每周練習六天。我似乎在緊繃的神經上滑行。”2004年1月,她首次站上世界杯的領獎臺,當年12月又首次獲得世界杯分站賽冠軍。但在2005年意大利博爾米奧舉行的世錦賽上,她卻與獎牌無緣。2006年都靈冬奧會,她也是奪冠熱門。然而就在比賽開始前兩天,她在以11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訓練時摔倒。她忍著背部和骨盆的傷痛參加了四項比賽,但均與獎牌無緣。
2009年2月9日,她在法國高山滑雪世錦賽上奪得兩金,卻在開香檳慶祝時傷到了右手拇指,險些被截肢。12月在加拿大舉行的世界杯分站賽上,她獲得速降賽冠軍,但膝蓋撞到下巴上,舌頭被咬得鮮血淋漓。同月28日,她在奧地利林茨參加大回轉比賽時滑雪板被凸起的雪塊硌了一下,人整個飛了起來,然后重重地摔在雪面上,左手腕骨嚴重淤傷。
她摔得那么重,膝蓋撕裂都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剛開始聽醫生說她的胳膊斷了時,她的丈夫托馬斯·沃恩還松了一口氣。而她聽到消息后馬上就問醫生,自己怎樣才能拖著斷了的胳膊繼續滑雪。一般的滑雪運動員受傷后都要好幾個月甚至數年才能恢復,而她連一聲嘆息都沒有,丈夫稱她真是特殊材料打造的。
就這樣,她在2009年賽季中獲得七項世界杯冠軍,包括速降項目的全部五項賽事。她還連續三個賽季奪得世界杯總冠軍。然而就在2010年2月12日開始的溫哥華冬奧會開幕前夕,她在奧地利的一次訓練中右腿脛骨受傷,整整一個星期不能訓練。這讓她的心理和身體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高山滑雪的速度高達120公里每小時,相當于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這樣的高速對運動員的脛骨沖擊非常大,賽前曾一度傳出這位奪冠熱門要退賽的消息。而冬奧會賽場上這條從起點到終點落差770米、全長2939米,號稱世界難度的賽道讓那些懷揣著奧運夢想的運動員們望而卻步。
再遭傷病的她,生怕發現自己的脛骨骨裂,從而影響比賽,于是她強忍傷痛,拒絕接受X光檢測。丈夫也支持和鼓勵她堅定信心重返賽場。幸運的是,比賽地惠斯勒山區賽前幾天雨雪不斷,高山速降的訓練和比賽被接連推遲,她因而得到了寶貴的療傷時間。
2010年2月17日,她又一次站在冬奧會高山速降的賽場上,傷病曾無數次宣判她的“死刑”,對手曾無數次將她挫敗,但她又一次勇敢地站了起來。這個沒有被命運眷顧的女孩就像當年的美國“飛魚”菲爾普斯一樣,用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出發令一響,她就急速飛出,像一只矯健的雪燕,在白皚皚的雪山盤旋翱翔。從比賽的一開始她就建立起優勢,并一直將優勢保持到終點,她又一次戰勝了自己,以1分44秒19的成績摘得桂冠,傲視群芳,成為歷第一個獲得該項目金牌的美國女運動員。
她就是有“冬奧會第一美女”之稱的美國選手林賽·沃恩。
“為了得到這個冠軍,我等了四年,這四年時間里,我一直在為這枚金牌努力著,現在我是最幸福的人。”奪冠后的沃恩激動得哭了,“傷病對我的確有影響,但我一站在場上,就不會考慮其他任何因素,畢竟我要為我的汗水和之前所做的努力負責。”
站在夢想的賽道上,心無旁騖,堅忍不拔,奮勇向前,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夢想成真,躍上成功之巔,笑迎人生的燦爛與輝煌。
偉大名人的主要事跡【篇5】
卓別林小的時候,有一年圣誕節學校組織合唱團,卓別林卻落選了,他很沮喪。一天在班上,卓別林背誦了一段喜劇歌詞,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師說:“雖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后來,父親早逝,母親患上嚴重的精神病。為了生計,卓別林四處到劇院打聽,希望能演上一個角色。一天,倫敦一家劇院要上演一出戲,劇院老板答應讓卓別林演一個孩子的角色。演出并不成功,《倫敦熱帶時報》在批評該劇的同時卻說:“幸而有一個角色彌補了該劇的缺點,那就是報童桑米。以前我們不曾聽說過這個孩子,但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定會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后來,年輕的卓別林獲得了一個去美國演出的機會。不巧的是,這次演出沒有引起任何轟動,然而美國的《劇藝報》在談到卓別林時說:“那個劇團里至少有一個很能逗笑的英國人,他總有一天會讓美國人傾倒的。”
多年后,卓別林終于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家。我想,除了天才與勤奮之外,他的成功與年輕時候寬厚的社會氛圍是分不開的。
對于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欣賞是另一種必要的陽光。這一縷纖細的陽光,能使將要跌入生活暗處的人,及時得到一絲光亮的指引,獲得前進的勇氣,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從而最終引領他走到明媚的未來。而實際上,做到欣賞又是那么容易,只要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話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