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杭州亞運會羽毛球運動員參賽名單出爐
7月5日下午,中國羽協給出了一周的名單公示期,中國羽毛球協會公布了參加2022杭州亞運會羽毛球比賽的中國羽毛球隊名單。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羽毛球運動員參賽吧!
2023年杭州亞運會羽毛球運動員參賽名單
男子單打:石宇奇、李詩灃
女子單打:陳雨菲、何冰嬌
男子雙打:梁偉鏗/王昶、劉雨辰/歐烜屹
女子雙打:陳清晨/賈一凡、鄭雨/張殊賢
混合雙打:鄭思維/黃雅瓊、馮彥哲/黃東萍
男子團體:石宇奇、李詩灃、陸光祖、翁泓陽、梁偉鏗、王昶、劉雨辰、歐烜屹、鄭思維、馮彥哲
女子團體:陳雨菲、何冰嬌、韓悅、王祉怡、陳清晨、賈一凡、鄭雨、張殊賢、黃雅瓊、黃東萍
杭州亞運會2023年什么時候開始
1、2023年杭州亞運會時間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每四年舉辦一屆。1951年,第1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
2、亞運會2023年在杭州體育館舉行。杭州亞運會2023年9月23日開幕。
3、2023杭州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
4、杭州亞運會2023年什么時候開始第19屆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至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舉行。其中,分會場寧波將會承辦本屆亞運會的沙灘排球比賽項目和帆船帆板項目。
5、杭州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正式開幕。亞奧理事會19日宣布,將于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運會的最新舉辦日期定為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
6、2022年5月6日,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向外界發布通告,宣布原定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中國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洲運動會將延期舉行,杭州2022年第4屆亞殘運會將于2023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舉行。
2023年杭州亞運會舉辦地點
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比賽項目在杭州主賽區,以及寧波、溫州、金華、紹興、湖州德清5個分賽區進行,比賽場館共計56個,其中杭州比賽場館共計40個。
2023杭州亞運會口號含義是什么
杭州亞運會主題口號英文表述為“Heart to Heart, @Future”,中文表述為“心心相融,@未來”(讀作“心心相融,愛達未來”)。
口號的亮點是@,這是全球互聯網通用符號,也契合了杭州互聯網之城的特征。
“心心相融(Heart to Heart)”,意在各國人民在亞運會這個大舞臺上交融,也體現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團結向上、緊密相擁、充滿活力的愿景,倡導全民健身和投身奧林匹克運動;
“@未來(@Future)”,傳遞自信樂觀、不畏挑戰、共迎美好的期許,與“永遠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契合一致,也寄托著面向未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愿望。
羽毛球比賽規則
第一、羽毛球的發球規則
在羽毛球比賽前,雙方采用挑邊的規則(拋硬幣)來決定發球方和場區。挑邊贏者將優先選擇是發球或接發球,還是在一個半場區或另一個半場區比賽。輸者在余下的一項中選擇。
第二、羽毛球的比分規則
其次,羽毛球比賽規則從2006年5月開始,正式決定實行二十一分的比賽規則。21分制實行每球得分制,所有單項的每局獲勝分皆為21分,最高不超過30分。每場羽毛球比賽采取三局兩勝制,先到21分的一方贏得當局比賽。如果雙方比分為20比20時,獲勝一方需超過對手2分才算取勝;直至雙方比分打成29比29時,那么先到第30分的一方獲勝。首局獲勝一方在接下來的一局比賽中先發球。
第三、羽毛球雙方如何站位規則
對于羽毛球單打:當發球員得分數為0或偶數時,雙方運動員均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當發球方的分數為奇數時,雙方運動員均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對于羽毛球雙打:比賽中,當比分為0或偶數時,球由右發球區對角發向對方場地的右接發球區;當比分為奇數時,球由左發球區對角發向對方場地的左接發球區。比賽中,只有當一方連續得分時,發球員必須在右或左發球區交替發球,而接發球方隊員的位置不變。其它情況下,選手應站在上一回合的各自發球區不變,以此保證發球員的交替。
雙打比賽規則一方每次只有一次發球權。發球方失誤不僅丟失發球權也將丟失1分,如果這時得發球權的一方得分為奇數時,則必須是位于左發球區的選手發球,如果此時得發球權的一方得分為偶數時,則必須是位于右發球區的選手發球。
雙打比賽規則只有接發球隊員才能接發球,若其同伴接發球或被球觸及則“違例”,判發球方得分,當發球被回擊后,球可由二人中任一人擊回,不得連擊,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第四、羽毛球比賽中常見的犯規
過手違例規則——發球時,在擊球的瞬間,發球員的拍桿應指向下方。否則,將判違例。
過腰違例規則——發球時,在擊球的瞬間,整個球應低于發球員的腰部。否則,將判違例。
揮拍有停頓——發球開始后,揮拍動作不連貫,將判違例。
發球規則,球沒有落在規定的接發球區內,將判違例。
球觸及球場或其他物體或人,將判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