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節(jié)的民間習俗
七夕佳節(jié)的民間習俗
1、喜蛛應巧
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時。
2、投針驗巧
明《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p>
3、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鄰里們約好聯(lián)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里來,于案前焚香禮拜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
4、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5、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jié)非常熱鬧。姑娘們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節(jié)應該送什么禮物?
1、 圍巾 - 我永遠愛你。
2、 信 - 我想念你。
3、 花兒 - 我希望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
4、 書 - 我相信你很聰明。
5、 口香糖 - 我希望跟你交往得很久。
6、 香煙 - 我討厭你。
7、 本子 - 我希望看你的天真的愛情。
8、 戒指 - 你永遠屬于我的。
9、傘 - 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護你。
10、 發(fā)夾 - 希望你的成功。
2023年七夕節(jié)是訂婚的好日子嗎?
根據風水命理文化的理論,七夕節(jié)是非常適合訂婚的好日子。一方面,七夕節(jié)象征著愛情和美好的祝福,能夠為訂婚的雙方帶來好的婚姻前景;另一方面,這個節(jié)日恰好落在夏季,氣氛熱烈,也能為訂婚儀式增添一份喜慶和熱鬧。
七夕節(jié)的真正含義
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它傳承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
七夕節(jié)的真正來歷
1、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2、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jié)”,又稱“曬書節(jié)”,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3、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捌摺庇峙c“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4、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捌摺庇质撬惚P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捌摺迸c“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jié)日。